前言
俗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翻遍全网所有的装机指南文章,大家都会告诉你,这个价位就应该这么这么选择配置。甚至都跟你说好了,这个价位你就按着我的选择来,别瞎改配件了!这种方式固然可以用最短的时间,装到一台还算不错的的电脑。但是,DIY毕竟叫做“Do it yourself”,组装电脑是一种具有非常强烈个性化色彩的活动,千篇一律的配置单似乎没啥意思。
我们之前做的工作,就是单纯地推荐配置,并且告诉大家,照着来就行了,等于给了大家“鱼”。这篇文章就是想给大家“渔”的方法,教大家如何自己选择配件,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对精华帖的配置单进行调整,加入更多个性化的元素。(没错,这篇文章就是帮你改配置的,但是请你务必仔细看完,不然改完可能还不如不改的)
8月份配置单将在8月2日和8月3号在JRS玩机社头条首发!
在2020年的8月份,如何选择配置单呢?这篇文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分析硬件市场价格走势
第二部分:分析过去一个月发布的新品
第三部分:从配置单选择的顺序展开,告诉大家如何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配置
大家不妨照着我写的做,一步一步来,写出自己的个性化配置单!
*本次重大更新:加入玩机社常推硬件价格整理,整理我们经常推荐的硬件价格走势
第一部分:硬件价格走势
现在不算装机的好时候,如果要等各种优惠价,建议等到“双11”前后再下单;如果有刚需可以现在上车,因为现在硬件价格也不贵。
1、CPU+主板:Intel yes
和上个月相比,CPU主板套装的价格比较稳定,没有太多的变动。
▲CPU主板套装价格汇总(2020.08.01)
现在3代锐龙的价格已经相当美丽,大量散片流出,最主流的R5 3600+B450M MORTAR MAX套装1600元左右即可买到;而中高端的R7 3700X套装也不到2500元;面对AMD的强大攻势,Intel一方面“加量不加价”,10代酷睿性能比起同一系列的9代提升不少;一方面也在悄悄降价,无论是CPU官方价还是套装价。
Intel的降价,也给我们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是不喜欢AMD的朋友的福音。
这个月,Intel 10代酷睿桌面端处理器基本形成了完整阵容。低端i3-10100,综合性能接近上一代i5-9400F,还带核显,适合用于低价位办公电脑;中端i5-10400、高端的i7-10700和i9-10900也可以用于对CPU性能要求较高,对显卡性能无要求的电脑。在R3 4300G、R5 4600G和R7 4700G零售之前,带核显的Intel CPU是办公机的绝佳选择。
目前,主流的i3-10100/R3 3100、i5-10400/R5 3600、i7-10700/R7 3700X形成了“捉对厮杀”的局面,性能相近,价格也相差不大。AMD平台内存可以超频,在一些吃内存频率的游戏上比较占便宜,而且也比Intel便宜个10%左右。如果你对平台没啥要求,3代锐龙依旧是性价比更高的选择;如果你比较喜欢Intel,现在10代酷睿价格也不错。
2、显卡:涨声一片
最近一件大事,就是NVIDIA宣布停产部分RTX20系列,包括RTX2080Ti、RTX2080Super、RTX2070Super等,为9月份即将上市的RTX30系列新显卡铺路。所以,这个月高端显卡普遍有着比较大的涨幅,而且货源吃紧,不建议在这个时候选购高端显卡,建议等RTX30系列。
不过,GTX1650Super、GTX1660Super这样的中低端卡不受影响。A卡这边RX580货源也少了,所以暂时不推荐选购A卡。
▲显卡价格汇总(2020.08.01)
从目前的爆料看,有命名为RTX3090的“真-旗舰显卡”,性能比起RTX2080Ti提升幅度达50%:
▲来自国外爆料者@kopite7kimi的爆料
所以如果你想装一台性能顶级的机器,自然需要等Nvidia家最新的旗舰显卡。而主流的RTX2060Super、GTX1660Super等显卡价格暂时还没有太大的波动,短期内也不会有新的中端显卡上市,近期内装机的都可以买。
3、内存/固态硬盘:稳中带降
内存条和固态硬盘最近价格也比较稳定,稍微有些降幅,需要的可以上:
▲内存价格整理(2020.08.01)
▲固态硬盘价格整理(2020.08.01)
内存条价格稳定,常用的科赋内存没有变化,而B die颗粒的内存,价格比起上个月有一些下滑;固态硬盘价格出现不同幅度的下滑,目前下滑幅度较大的是SN750,1TB版本只要1100出头,性价比较高。
第二部分:硬件新品盘点
过去一段时间的新品就是AMD的Ryzen 4000桌面APU了,它基于7nm “Zen 2”架构,和Ryzen 3000桌面端处理器、Ryzen 4000移动端处理器一致。
▲Ryzen 4000 G系列处理器规格一览(速龙系列是12nm Zen+架构)
AMD官方的资料显示,7nm Zen2架构实现了显著的计算效率提升,晶体管密度是Zen架构的2倍,同性能下功耗仅仅是Zen架构的一半,同等功耗下可以获得超过25%的性能提升。
不仅如此,比起Ryzen 3000 G时代最高4核8线程的规格,Ryzen 4000 G在规格上也提升巨大,最高有8核心16线程,足足翻了一倍。规格提升了,主频提升了,IPC也提升了——整体性能提升巨大。
> Ryzen 4000G=Ryzen 3000+MX250/MX350
Ryzen 4000 G的GPU依旧是Vega架构,但是7nm制程加成明显,7nm的Vega比起12nm的Vega,每组CU单元性能提升多达59%。
根据目前流出来的评测数据,R7 4700G的Vega8性能已经超越了笔记本MX350,这样的性能,低特效吃鸡、玩3A大作,高特效LOL、CF等网游,问题不大。
目前这一系列的处理器只会用在OEM市场,也就是各种品牌机/一体机,没有零售。不过万能的某宝已经有散片预售了,之后也会有盒装上市,需要买的可以再等等。
第三部分:如何选择配置单?
这一部分更新不多,主要是一些基础知识科普,如果你对电脑硬件知识了解较少,可以先从这部分内容入手,了解组装电脑的基础知识。
一、定好预算
对于个人而言,其实不太喜欢有朋友一上来就问“我要玩XXX游戏,推荐一台电脑呗”,我们文章已经很详细了,麻烦各位先看完,心里大概有个数,再来提问。
扯远了,我个人最反感的一种提问就是不带预算提问,一般这样大家都会说“没预算默认外星人Area51M”。对于电脑来说,预算是最重要的!没有预算,一切都是空谈。
因此,建议大家在购买之前,一定要定好预算!!!不要问什么“我不知道我这个需求多少钱的电脑能满足?“这类的问题,有多少钱,咱就配多少钱内最适合自己的电脑。
这张图片,或许是不少朋友生活的真实写照。而电脑往往充当一种娱乐需求,相对来说比较次要,因此大多数人配电脑预算都不算太高,好在现在DIY市场比较平价,3000块就能装到不错的电脑了。
拒绝加钱,从我做起!
▲ 流传卡巴多年的梗
作为一个多年的卡巴细作,当年就见识到这种加钱的风气。那个时候还小,就跟着大家瞎起哄,也是喜欢教唆人家加钱,但是到现在自己真正推荐配置的时候,我却反对加钱。
很多人教唆别人加钱,都是说“加几百块上XXX显卡,就能提升多少多少体验”,但是如果真的加了几百块,你就会发现再加个几百块,又能买到高一级别的卡,到那个时候发现原先选的板U又不够强,加钱升级了板U,又觉得没有RGB信仰不足——最后发现实际花的钱,远远超出最初的预算。
这样经历,有过的朋友在留言区自觉举手!
DIY和笔记本不一样,升级空间大。现在预算不足不代表以后也预算不足,现在配了低价位的电脑,以后有钱了慢慢升级,甚至直接换好的。总比加钱好,如果因为加钱到电脑上,降低了生活质量,那就是得不偿失了。
二、核心配置
相信看过我系列科普文的朋友,都知道我口中的“核心配置”啥意思——一般指CPU、主板、显卡三大件,因为一般笔记本电脑不需要考虑主板,就简化成了CPU和显卡两大件。
核心配置是决定这台电脑性能最关键的一个因素,这台电脑能承担什么工作任务,玩什么游戏,很大程度取决于核心配置的强弱。对于一般的装机用户来说,可以用这条公式来选择核心配件:
举个例子,你预算5000元,那你可以花3500左右购买CPU+主板+显卡;如果你预算7000元,你可以花4900元购买CPU+主板+显卡。当然,我前面也说了,这条公式仅供参考,也不用严格按照70%,”左右“一下是没问题的。
如果你对于电脑外观没啥特殊需求,无论是打游戏还是工作,这个比例基本都是可以的。但是,对于一些用户,比如itx用户,或者是RGB爱好者,他们花在别的配件的比例会更高,核心配件的比例就会降低。
公式仅供参考,应根据自身需求调整!
好了,现在你知道要花多少钱选择CPU+主板+显卡了。首先选择CPU:
1、CPU的选择
现在的桌面CPU市场,是两强分立的阶段,Intel和AMD都可以推荐。在这里再次说一遍,AMD现在的桌面CPU产品相当不错的,无论是日常办公还是游戏,都可以买的!
Intel:10代完成铺货
▲ Intel CPU说明
对于Intel来说,i3/i5/i7/i9都可以选,记得选后面是“10XXX”的型号!
后缀说明
不带后缀:带核显的桌面CPU
F:不带核显的桌面CPU
K:桌面可超频CPU
X:至尊系列桌面CPU
T/S:低功耗桌面CPU
AMD:3代锐龙是最新款
AMD R3/R5/R7都可以选,建议选择3代的产品。
后缀说明:
X:高频版桌面CPU
G:带核显的桌面CPU
GE:低功耗的带核显桌面CPU
【2020年8月装机建议】
现在Intel 10代酷睿桌面端处理器已经铺货完成,价格也比上个月有所下降,和同规格的AMD相差不大了,不喜欢AMD的可以考虑Intel。此外,Intel带核显的CPU(不带后缀)可以用于纯办公电脑上,省去了买独显的麻烦,比如i3-10100、i5-10400等;最后如果喜欢网游,追求极致帧数,带K的Intel处理器更值得考虑,比如i5-10600K和i7-10700K。
AMD这边,XT系列、R3 3300X、R5 3600X和R7 3800X不推荐,性价比一般,剩下的3代锐龙都可以选择,性价比都挺高的。现在锐龙CPU多了很多散片,买散片套装更划算,买散片的话记得买散热器。
在相同的预算下,不同人对CPU的要求不尽相同,有的人以网游为主,适合选单核性能强的CPU;有的人以工作为主,需要经常渲染、多开,适合选多核性能强的CPU。这里列出了不同预算、不同用途下建议选择的CPU型号,供大家参考:
2、主板的选择
主板的选择依赖于CPU,当年混迹卡巴的时候,还没有“板U套装”这种东西,不少人会选错主板。现在由于CPU和主板基本都是搭配着卖,就不需要担心了,尽管如此,还是想跟大家简单地介绍下主板芯片组。
▲ AMD CPU主板搭配建议
AMD全系支持超频。因为用R9的人还是占少数,大多数人都是R5和R7,这类人群B450主板就可以啦,B450主板也支持CPU和内存超频的,也没必要买B550,价格贵。
▲ Intel CPU主板搭配建议
Intel有一类后缀为K/KF的CPU,支持超频。这类CPU最好搭配Z490主板,以发挥更强的性能,而不带K的搭配B460主板就可以了,i3-10100规格较低,搭载H410主板也足够了。
说完主板芯片组和CPU的对应关系,同一款芯片组有很多型号的主板,应该怎么选择?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了,需要考察到主板的用料、BIOS等情况,这里就不展开了,建议根据我们的配置单来选择。
主板的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板型:
▲ 主板板型
大机箱支持小主板,小机箱不一定支持大主板。买的时候要留意机箱到底支持什么主板。
有不少人认为:大板用料好。这个观点放到现在是不对的,现在不少M-ATX乃至itx主板,用料都强于ATX主板,一般用户选购M-ATX主板即可,不需要刻意追求大板。
3、显卡的选择
选完CPU和主板套装,显卡的选择似乎变得很简单了——只需要将用于核心配置的预算减去主板+CPU的钱,就是显卡的钱。
▲ 显卡性能基本性能指标
显卡现在有两家在做:NVIDIA(N卡)和AMD(A卡)
NVIDIA:RTX20/GTX16 Super系列是最新款
别问为什么名字不一样,反正看到RTX20和GTX16,它们就属于最新的一代显卡。
▲ N卡产品说明
RTX和GTX的区别是RTX支持光线追踪,产品定位代表了产品实力,比如RTX2070就高于RTX2060。而后缀则代表了不同版本的意思,比如Super代表”增强版“,ti也差不多是”增强版“的意思,Max-Q表示低功耗版。
AMD:RX 5X00系列是新款
▲ A卡产品说明
命名方式上看,AMD和NVIDIA比较接近,目前最新的是基于7nm Navi架构的RX5700/5700XT显卡,XT也表示“增强版”的意思。
目前,显卡主要还是推荐N卡,不仅价位覆盖全面,高中低端都有,而且性价比也不低。
NVIDIA和AMD都是GPU芯片提供商,一般不生产显卡(当然还是有一些公版显卡的),生产显卡的,是另一批厂商了。这就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到底要买什么品牌的?
▲真正的杂牌显卡,出现在以上图片的,不要买就是了。
▲ 反向操作,值得信赖的品牌
上述品牌也是我们经常推荐的品牌了。至于A卡方面,蓝宝石、撼讯、讯景、HIS、迪兰、华擎等品牌是值得信赖的。
那么问题来了,同型号,不同品牌显卡,该怎么选?实际上,最顶级的非公卡,和最丐的卡,考虑大家普遍不会超频使用,性能差距往往不会超过5%,因此选择价格最低的显卡,往往也很靠谱。不同品牌保修政策不同,优先考虑支持个人送保、保修长的品牌;
> 什么叫个人送保?
不需要发票就能保修,凭借显卡上的SN码就行。个人可以直接联系厂商售后,也不需要经过经销商。这样的厂商就是支持个人送保的。
目前支持个人送保的厂商:(截至2020年7月份)
七彩虹:iGame系列;
影驰:全系列
铭瑄/梅捷:全系列
翔升:全系列
耕升:全系列(运费政策有所区别)
技嘉:全系列(没发票的话要付运费)
支持个人送保的厂商不需要管在哪买的,无论是京东、淘宝还是拼多多,都能享受同等的售后服务。
不少看过我们推荐配置单的朋友都会有疑惑:为什么你们老爱推荐铭瑄、翔升这样品牌的显卡呢?还是价格因素,喜欢大牌子的,加钱或者减性能,二选一即可。对于大多数装机用户来说,其实这些“丐版”显卡往往采用公版的PCB,换个散热器而已,有可能比显卡厂商魔改PCB的非公还稳,不用担心的。
三、内存与硬盘
选完CPU+主板+显卡,我可以说,恭喜你,你的配置单搭建之路就快完成了。接下来选择内存与硬盘,相对来说就比较简单。
(1)内存
在手机内存都8G起步的年代,电脑如果还弄8G内存,好像有点不好意思。当然了,一切看预算办事,8G其实已经能满足不少需求了。
8G:预算不足的用户,满足日常办公+不吃配置的网游需求
16G:主流用户,满足单机大作+吃配置网游需求
32G:适合工作用户,比如视频剪辑、渲染、建模等
64G以上:适合重度工作用户,以及喜欢插满内存条的人
理论上来说,电脑内存是越大越好,就好比手机上的运存,8G肯定好于6G,越大的内存,越不容易杀后台。同样,对于电脑来说,电脑内存越大,后台上挂的软件和进程也就可以越多,也越不容易死机,所以买内存条根据自己预算,尽量越大越好。
内存的参数主要有以下几个:频率、颗粒、时序、容量
选购顺序:容量>>颗粒>频率>时序
对于绝大多数用户来说,不需要考虑超频的问题,自然是容量为王了。如果想要超内存,自然首要考虑颗粒,好的颗粒决定了更好的超频潜力和更好的时序。
确定好容量,接下来就是选择具体的内存型号了。如果没有超频需求,那就随便选吧;如果有超频需求,建议选择具有较强超频能力的内存,比如海力士cjr颗粒、镁光c9bjz颗粒和三星B die颗粒的型号。
内存领域,基本上90%以上的型号都是颗粒混用的,要想买到稳定某种颗粒的,其实并不多。
*内存标多少频率,不代表它只能在这个频率下工作!
比如一款DDR4 3200MHz的内存,如果插上了没有动,那么它就是以默认的2133/2666MHz运行;如果手动开了XMP(AMD叫A-XMP或者DOCP),它就可以跑3200MHz。但是这个只是内存自带的设定,实际操作中,它有可能跑不到3200,也有可能超过3200,看内存颗粒体质和平台的内存控制器了。
(2)硬盘
人均固态硬盘的时代,肯定要选一块固态啦。目前最主流的就是这种pcie 3.0x4的nvme固态:
▲“条状固态”
固态到底选哪一款,这里受限于篇幅,我就不详细科普了,优先选择采用原厂颗粒的大品牌固态硬盘,比如三星、西部数据/闪迪、东芝/铠侠等品牌。
到了2020年,所有软件都要装C盘,没必要特意把软件移动到别的盘,因此不少软件就算安装在别的盘,C盘也会有常驻的文件。如果重新安装了系统,这些软件可能也用不了了,反正都要重装软件,为什么不把软件放在C盘呢?
固态要买多大的?
480/500/512G:适合大多数用户,所有软件都放固态;
960GB/1TB:适合有一些单机有需求的,单机游戏放在固态里,载入会更快;
2TB:适合预算比较高的重度单机爱好者、需要大量视频剪辑的人,素材放在固态里拖入剪辑软件也更快
对于不少人来说,纯固态硬盘其实就够了。但是假如你有大量的多媒体文件(比如视频、图片、音乐)等,还是需要一块机械硬盘的。机械硬盘有两种尺寸,一种是2.5寸,一种是3.5寸:
▲ 3.5寸和2.5寸机械硬盘对比
对于大多数台式机来说,机箱能容纳3.5寸的机械硬盘,买3.5寸的就可以了。
机械硬盘还有“垂直式”(PMR)和“叠瓦式”(SMR)的区别:
叠瓦式硬盘速度比传统的垂直式要慢,读写小文件尤其明显。因此假如需要用机械硬盘存放游戏,建议选购垂直式的硬盘;如果主要是存储视频、音乐,叠瓦式也无所谓。
机械要买多大的?这个取决于你个人吧,多大都可以。
四、电源
对于台式机来说,它也只不过是机箱底部一个不起眼的配件,但是它对于电脑的稳定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再省不能省电源,这句流传许久的话,还是有它的道理的。
关于电源的好坏,有很多参数,转换率,纹波,结构等。这里,我打算就简单地跟大家讲下怎么选电源的大小。
前文提到“核心硬件”的概念,就是CPU+主板+显卡。这三兄弟同样也占据了电脑功耗的大头:
▲ 电源大小参考计算公式(较保守,有一定余量)
由于主板功耗较小,因此一般只考虑CPU+显卡的功耗。
【举例】
已知R5 3500X实际功耗大约在150W上下,RTX2060公版在180W上下,实际上150+180+150=480W。也就是说,这套平台只需要不虚标480W就能满足了,我们一般推荐的就是500W,即使平台满载,也能有较大的余量。
那怎么获知CPU和显卡的实际功耗呢?首先,普及一个概念,TDP不等于实际的功耗。TDP,即“Thermal Design Power”,中文直译是“散热设计功耗”,电商网站一般都会给出TDP参数。
TDP不代表实际功耗,待机的时候功耗远低于TDP,但是超频或者满载运行的时候,功耗往往就会大于TDP,因此不能单纯看TDP挑电源。
要了解这款硬件的实际满载功耗,最好的方法就是:百度!
▲ 搜索示例
因为每一款硬件都会有不少人烤机,基本上参考大家的数据,就能知道这款硬件的实际满载功耗大小。
知道了电源选多大的,下面说说电源到底要选啥品牌的。其实电源这东西,具体型号远远比品牌重要——有一些国产品牌会有不错的产品,一些“台系大厂”也会有比较坑爹的产品,具体的这里也不展开了,跟我们的配置单选就行了。
▲ 常见的“台系大厂”,依次是酷冷至尊、台达、振华、全汉和海韵
五、机箱和散热器
选完了电源,你的台式机配置就快成型了。最后要选的就是机箱和散热器,也是整台电脑最具有“个性化色彩”的一部分了。下面我就给大家简单讲讲怎么选吧。
1、机箱
其实把机箱归为“外观件”似乎不是很合适,毕竟机箱的内部结构和风道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平台的温度表现。但因为现在硬件的发热普遍都不算大,因此机箱可以根据个人的外观喜好选,只需要注意以下参数:
(1)主板的支持
▲ 机箱详情页介绍,一般会说明对主板的支持
(2)散热器和显卡的支持
风冷散热器的高度、显卡的长度都是需要留意的:
▲ 机箱详情页一般也有
如果是小机箱用户,更要注意尺寸。小机箱不仅对显卡的长度有要求,对宽度和厚度也可能有要求,选购的时候要注意。
(3)风扇和水冷排的支持
这点也需要留意,尤其是需要上水冷的用户。
▲ 机箱详情页对风扇和冷排的介绍
2、CPU散热器
散热器到底要选择什么级别的?这里给出一份表格,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100元级别散热器就足够了。当前雅浚G3、利民AS120都是不错的选择。
选购散热器的时候,只需要知道机箱的参数,不要买到“超高”的散热器,就行了。
3、机箱风扇
▲ 一种比较常见的立体式风道
机箱里面可以适当购入数个风扇,以改善散热表现,顺便提升下颜值(如果用了RGB机箱的话),顶部一般1-2个,前后各1个风扇,已经能大大满足主机的散热需求了。
六、选完配件之后,该怎么办?
恭喜你!看到这里,你的配置单已经成型了,可以着手下单了。但是在下单之前,还可以留意一下一些小配件:
硅脂:这个一般CPU散热器会附送,AMD自带的散热器直接在底部涂好了;
线材:电源线全部都有了,机械硬盘和SATA固态硬盘连接主板的SATA线,主板会附送的,放心;
螺丝刀:家里总有吧,一把普通的十字螺丝刀就够了
如果看完这篇科普,还对电脑配置单的选择有疑问,不妨留言问我们哦!我们看到会及时回复的!
更多的教程、干货推荐,欢迎大家关注公众号:JRS玩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