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是总资金最充沛,调动人员最多,国家给予支持最大的一部,其他三部在拍摄中都遇到了多多少少的资金匮缺或上级粗暴干涉的问题。
《三国演义》由五位导演分组负责,其中蔡晓晴负责最多,群雄逐鹿前7集和赤壁鏖战三气周瑜之前均由她负责,沈好放负责群雄逐鹿剩余部分,张中一负责赤壁鏖战三气周瑜开始到三足鼎立单刀赴会之前,以及负责了三分归一部分,孙光明负责单刀赴会到安居平五路,张绍林负责南征北战部分。
这五位导演,我认为综合能力最强的无疑是张绍林,南征北战部分文武戏俱佳,除诸葛亮以外的演员选角也完全没有问题,独角戏和群戏都很漂亮,表演最为自然流畅,运镜大气磅礴又不失细节点睛,烟尘使用如臻化境。
剩下四位导演所执导的文戏表演都具有浓烈的话剧艺术风格,各自也有明显的短板——
首先说说孙光明,孙光明是当年湖北台电视剧《诸葛亮》的导演,作为导演组中最年长的一位(不算上王扶林,他完全不会拍武戏,这个短板可以说是导致三足鼎立部分对比其他部分显得极其拉胯的罪魁祸首,更糟糕的是,孙光明组所分配到的资金也是全导演组中最少的,这点从穷酸的“铠甲”就看得明明白白。作为一个季汉党,看着刘备阵营和赵云的真正高光时刻被孙光明拍摄成的鬼样子(杨凡的五虎断门枪啊!啊!啊!我心里永远的撕痛啊
然后说说张中一,张中一也是一位不会调度武戏的导演,不过对比孙光明,张中一组负责的马超战许褚还算得上是一个亮点,孙光明把到手的明珠暗投,张中一好歹让安亚平和陈之辉两个练家子好好展示了一把马上对打的真功夫,从分配资金而言,张中一组也堪称穷不拉几,尤其惨烈的是他的部分正好上承蔡晓晴组,于是眼见回荆州时刘备一行鲜衣怒马,张山版赵云一身周嘟嘟同款具足,下一集三气周瑜,服装华丽度就大打折扣,杨凡版赵云披挂明式甲出场,仿佛仙女教母的魔法失效,张导应该在墙上大大血书一个“惨”字
然后说说沈好放,沈好放的优势就是战争戏,官渡之战见其功力了得,但文戏方面,沈好放作为导演组中最年轻的一位,却仍然循规蹈矩地指导演员采取了一板一眼的戏曲式表演,不得不说就比张绍林差了很多,这个短板在后来的《东周列国·春秋篇》里表露无遗,整部《东周列国·春秋篇》就像一套系列单元话剧,现场收声更加强了这种观感,加之春秋时间跨度长故事松散缺乏主线的先天不足,收视率远低于三国也就很正常了。
最后说蔡晓晴,蔡晓晴部分文戏算是平均水准,武戏虽不如沈好放和张绍林,但碾压张中一和孙光明还是没问题的,比如诸侯会盟一段镜头气势恢宏,比如三英战吕布,四个不会武术的演员硬是拍出了高手过招的感觉,比如长坂坡,张山版赵云最好的戏就在这里(虽然我心心念念杨凡的快马梨花枪,这段如果杨凡演必定更上一层楼,至于用钱堆出来的赤壁之战就不用提了,不过我认为蔡晓晴组最大的亮点还是歌舞的运用,一共十首插曲,倒有八首在她的部分,而且都用得出神入化;然而,蔡晓晴有一个致命短板,那就是对人物的把关相较几位男导演有明显偏差,最显著的例子就是赵云和鲁肃,首先必须说,李建义和修宗迪分饰陈宫是成功的,尽管两位演员模样体型完全不同,但他们对于角色的理解相同,演绎效果相似,实现了内核上的传承,至于袁绍,由于角色本身的前后变化,洪宇宙和李庆祥的分饰也算衔接得可以,但是赵云和鲁肃的分饰就无疑是失败的;先说鲁肃,单从曹力的演绎而言,鲁肃“敦厚长者”的人设是到位了的,问题出在曹力在“敦厚”之外多演了“呆萌”属性而少演了鲁肃本应具有的“深谋远见”属性,尽管这样的表演使鲁肃承担了浑然天成的各式笑点,从某种程度上活跃了文戏氛围,然而也就大大浅化了鲁肃这个角色的深度,显得单一化标签化,以致当马玉良出场,许多观众反而不习惯鲁肃是一个沉稳严肃、 深思熟虑的人物了,虽然这实际上才是鲁肃的真正形象;然后说赵云,如果说鲁肃的戏份高度集中于赤壁一段,马玉良出场太少(宋邦桂就更少了,尽管存在形象上的明显割裂,打个马虎眼也就哈哈过了,那么赵云形象的割裂就完全没法敷衍,因为杨凡虽然没能演到赵云的演义高光,历史高光也被孙光明完全浪费,可戏份并不比张山少,而且他的赵云有青年和中年的时间跨度,从刘备阵营的上升期直到衰落期,后接侯永生,具备一定完整性,这就使得观众尤其是我这种季汉党,不会也不可能忽视他;那么问题出现了,张山对于赵云的理解,显而易见依托于民间评话,他的赵云真是个赵四,跟着关张就像小兄弟,跟着刘葛就像贴身保镖,倘若赤壁庆功宴一段怀抱酒坛尚且是呆萌,与张飞抓阄就简直憨憨组合了,从气质而言,他也是威猛有余敏慧不足,“执事有班”尚能依靠剧本设置(一旦加戏就抢在关张之前下楼系列,跟“柔贤慈惠”四个字就实在全不搭边;与之完全相反,杨凡对赵云的理解则恰依托于史籍而非民间评话,他的赵云青年时期乖巧活泼又不失稳重,中年时期则恬淡雍容尽显儒将风范,可以说完美符合“柔贤慈惠,执事有班”,然而正如习惯了曹力版鲁萌萌的观众不肯接受马玉良版鲁肃,习惯了张山版赵四的观众也对杨凡版赵云各种嫌弃,作为偏爱历史方向演绎的季汉党,我对此只能说,蔡晓晴把关不牢,贻害甚深……另外,蔡晓晴组还有很多服化道和穿帮问题,但这不算重点,就不特别说了。
整体而言,《三国演义》作为电视剧的艺术感的确不如《水浒传》,后者仿佛北宋末年社会人文的影像再现,而前者除南征北战外的部分则更像是会动的连环画,不过它的短板固然是真短板,长处也是真长处,关键在于肉眼可见的百年时间里,中国不可能再有机会以政治任务来拍摄这样的古代史诗了。
所以我对四大名著电视剧的评价是:
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
-------------------------------------
顺便推荐下B站荣观去年为三国剧组25周年制作的片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