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声明:部分原文以及动图引自公众号“全篮球”以及“裁判一直在路上”,感谢阁楼和王师兄两位大神。
今晚的辽粤大战真是异常精彩,辽宁在第三节最多落后22分的情况下完成了大逆转,拼搏精神令人不由动容。但与此同时,有一些球友也对裁判的判罚提出了质疑,一起来看看吧。
先上图:
很多小伙伴说:“啊!这不就是干扰球违例吗?nba都这样吹!比如小乔丹的这个球。”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FIBA规则和NBA规则干扰球的界定是不同的。
在NBA规则中,有:
11-1-B 球员不得在比赛区域内接触任何处于篮圈上方假想圆柱体范围内的球。
因此这是一次干扰球违例。
但在FIBA规则中:
31.2 规定
31.2.1 在一次投篮中,当一名队员触及完全在篮圈水平面之上的球时,
并且:
· 球是下落飞向球篮中,或
· 在球已碰击篮板后。
干涉得分发生。
31.2.2 在一次罚球中,当一名队员触及飞向球篮的、触及篮圈前的球
时,干涉得分发生。
31.2.3 干涉得分限制适用于:
• 球不再有进入球篮的可能性前。
• 球触及篮圈前。
因此在CBA也好、实战也好,一旦球触及了篮圈,球员就可以去尝试触及球。上面的GIF是合法的。
接下来又会有小伙伴提出第2个疑问:为什么不采用NBA的规则?有人觉得绝杀的时候皮球在篮筐上颠几下再慢慢“爬进”篮筐的那几秒钟,全世界都摒住了呼吸,是篮球比赛里最艺术的部分。如果采用FIBA的规则,那不就欣赏不到这样的画面了吗?比如小卡上赛季在季后赛的绝杀: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
第一:FIBA也并非任何这样的球都可以去碰。当球在投篮队员手中或者投篮出手飞行中时裁判员鸣哨,此球触及篮圈后,只要还有可能进球就不能去碰。投篮的球在飞行中结束一节比赛的计时钟信号响时也是如此。
FIBA关于干扰球的罚则是这样的:
1. 进攻队员违例,不得分,由对方在罚球线延长线发球。
2. 防守队员违例,判进攻队1分(罚球)2分(两分投篮)3分(三分投篮)。
3. 防守队员在最后一次罚球中发生干涉得分违例,这是技术犯规,应判给进攻队得1分,随后执行技术犯规罚则。
所以说,即使在FIBA的规则下,小卡这球也是摸不得的。
第二:很多人实际上夸大了球弹筐被打飞的可能性——在实行FIBA规则的比赛中也有不少弹筐进球。全世界联赛包括CBA都在采用这个规则,由于球员必须卡位,真正能去尝试的也就是少数罚球情况。这个规则更大的意义其实是鼓励进攻球员的补扣尝试。至于FIBA规则会使伦纳德式的绝杀不存在则更是部分球迷的无稽之谈。
来看一下FIBA对于干扰得分的规定:
31.2.4 当:
· 在一次投篮、最后一次罚球中,当球与篮圈接触时,队员触
及球篮或篮板。
· 在一次罚球(随后还有进一步的罚球)后,球有进入球篮的
可能性时,一名队员触及球、球篮或篮板时。
· 队员从下方伸手穿过球篮并触及球时。
· 当球在球篮中,防守队员触及球或球篮,从而阻止球穿过球
篮时。
· 队员使篮板颤动或者抓球篮,根据裁判员的判定,这种手段
已妨碍球进入球篮或者使球进入球篮时。
· 队员抓球篮打球时。
干扰得分发生。
所以如果发生以上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情况,裁判都将判罚干扰得分违例,想要在不违例的情况下打飞篮筐上的球属实有点难度。
那么对比一下NBA规则,给出的规定是不得接触任何处于篮圈上方假想圆柱体范围内的球。问题在于,对于没有俯视摄像设备支持的比赛,由于地面视角实际上无法判断球是否处在圆柱体范围,所以靠回放去确定一个球在不在圆柱体范围内都不可能,更不要说裁判的肉眼。换句话说,裁判临场判断球有没有碰筐,总比判断这个虚拟圆柱体简单太多了。
举个例子,去年猛龙和勇士的总决赛,考辛斯的补扣,和文章开头阿联的补扣差不了多少:
大家现在知道在FIBA规则下这无疑是个好球,那么在NBA规则下这是不是一个干扰球呢?来看另一个角度:
当时裁判临场给了干扰进球无效,然后中文解说反复看各种角度回放说这球90%不是干扰。然后NBA裁判通过即时回放裁定原判正确,这就是违例。
如果各位常年观看NBA,可以知道这种补扣在不在假想圆柱体内的争议是非常频繁的。事实上NBA联盟对自己的干扰球规定也没什么自信,斯特恩就曾经希望修改干扰球规则和FIBA保持一致,并且一度在NBDL开始试行FIBA规则,只是因为恰好退休了才没有继续推进。
考虑FIBA规则需要在基层比赛应用,我认为除非发生极端情况,否则更改干扰/干涉规则的可能性并不大。
最后,想要将球从篮筐上拍走,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来看这一球:
周鹏的罚球被新西兰球员合法触及,但是球仍然进入了篮筐。我们注意看裁判小哥两分有效的手势。
所以裁判做出了正确宣判。这一波and one新西兰丢了4分,亏了。
当然,也有成功的,比如今晚的比赛,易建联(又是荔枝佬)在第二节的时候就奉献了一次成功的案例:
王化东:被迫两罚一中,我太难了。
同时也说明了队友罚球时进攻队员在油漆区站位的重要性啊,说不定就是因为你的一时疏忽,球队就少得了一分。
最后再来看一个干扰得分案例:
去年CBA半决赛辽宁对新疆,哈德森在球将要进入球篮时,从下方伸手穿过球篮并将球捅了出去。这是一个毫无疑问的干扰得分违例。我们的问题是:哈德森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很简单,此时比赛离第二节结束还剩下3秒钟。因为FIBA前三节最后时刻进球不停表,哈德森机智的通过制造一个干扰球违例,停止了比赛计时钟,给本队留下了最后一攻的机会。这个操作非常风骚,所以说,职业球员有时候确实是很有智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