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伦单场100分,穿越回那个赛季可还行?

avatar
关注


国外一篇关于“张伯伦100分放在今天怎么看?”的文章:
https://bleacherreport.com/articles/444457-why-chamberlains-100-points-was-more-impressive-than-kobes-81-points



张伯伦1962赛季单场100分,历史单场得分第一,排在第二的是科比2006赛季单场81分,两者相差44年,篮球这项运动也早已今非昔比,那么如果把大帅放到21世纪以后的篮球体系下,大帅单场还能不能打出这么劲爆的表现呢?

先看看大帅荣誉:
毫无疑问一场的亮眼,4次MVP,1次FMVP,2次总冠军,10次最佳阵容,2次防守阵,2次总冠军,攻防兼备荣誉满满。

再看看大帅生涯数据:
可以用“禽兽”两个字来形容,连续7个赛季得分第一,11个赛季篮板第一,1968赛季改行助攻起队友,还顺带拿了一个助攻王,14年职业生涯除了1970赛季,其他13个赛季单赛季出勤没有低于70场场场42分钟以上,1962赛季由于打了不少加时,场均出场时间竟然高达48.5分钟!

由此可见,大帅在球场上进攻的统治力毋庸置疑,这种表现反映出的身体素质,速度、力量、耐力都相当的出色,至少高出同时代球员一个层次来。

如果仔细看,可以发现大帅14年职业生涯分为两个部分,前7年和后7年,前半部分得分为主场均30+,后半部分更多精力放在赢球上,得分为辅,场均只有20+和前部分相去甚远,球队1967赛季76人常规赛获得68胜14负队史第一,1972赛季湖人常规赛69胜13负队史第一,这两项成绩应该是除了公牛和勇士之外最高的胜率了,同时这两年当年都获得了最后的总冠军



言归正传,张伯伦单场100分位于职业生涯前七年中的1962赛季,当赛季场均50+。
简单统计可以看出,张伯伦总计出站80场比赛除了2场20+之外,其余78场30+,而40+场次63场,50+的场次高达45场,60+场次15场,70+3场,更有一场比赛单场100分,前无古人也后无来者。


回归主题,前面文章作者提到,一些球迷“厚今薄古”推崇科比而忽视大帅,列举了一些球迷“错误”的观点

观点1:
球迷认为1962年到2006年科比81分已经44年,古代篮球和现代篮球两者存在巨大差异。
作者认指出24s、3s规则、非法防守、防守和进攻干扰球等等规则已经确立,张伯伦所处的年代更接近于现代篮球。

分析1:
这里补充一点,大帅所处的1962年和科比所处的2006年篮球规则不一样,就是2006年的篮球规则和今天2020年的也有很大的不同,而规则的改变对于球队攻防两端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两者只能粗略的比较,不可细究

着重强调的是联盟为了限制大帅疯狂的“刷篮板和得分”(一个人单场100分,其他人只有69分,其中个人32次罚球,缺乏观赏性),出台了限制大帅的规则,比如1965年将3s区宽度由12->16ft,如下图从蓝色区域扩展到红色区域


其中3s区域主要限制大个常年驻守篮下,避免进攻过于拥挤,而在此之前1952赛季3s区宽度就已经从6->12ft,当时是由于传奇中锋麦肯的出现,修订后的规则在经历了13年之后再次因为中锋出现变动,只不过换成了大帅,至此3s区跨度大致从6->12->16ft(换算后大致变动是1.8->3.7->4.9m),从而沿用至今,由此可见大帅对于内线产生的巨大影响力。


观点2:

球迷认为大帅身高7-1ft(216cm),体重275lbs(124kg),而古代篮球普遍都是身高6-6ft(195cm)的小个,场上打中锋最高的也就6-10ft(205cm)和大帅相差3ft(11cm),身高的差距将会让大帅更有优势。
作者认为3ft的差距不算大,列举了不少一堆身高6-9+ft(202+cm)的大个同场竞技,同时指出将大帅放到了现代篮球,场均48分钟的上场时间将会让大帅像个铁人,拖垮现代篮球场上只能出场36分钟的“憨憨”。

分析2:
这里也做个数据统计,在大帅14年职业生涯里,到底有多少同场竞技的大个中锋存在。

大帅身高7-1ft,在其职业生涯的前7年时间里只有一位比他身高高的7-3ft大个出现,但是上场只有14分钟;此外身高在7-0ft以上(210+cm)包括大帅,联盟9只球队里一共出现了5人,单赛季不超过3个人。

如果考虑身高和体重外加上场时间,毫无疑问,大帅具有绝对统治力的。大帅体重275lbs远大于第二名的249lbs,其中出场时间也高于他的32min,可见大帅在7尺长人里的地位毫不可动。


我们知道大帅前7个赛季场均30+,而后7个赛季得分出现了大幅下滑,由联盟里球员身高分布可以看出,在前7年里身高在6-10ft以上的也就10名左右,而到了后面由于联盟持续扩张引入更多的球员,大个中锋猛增到30名,篮下中锋的竞争可谓愈演愈烈,得分大幅下滑和竞争激烈也是有一定关系的。

上面我们也看出,中锋能像大帅一样既具身高臂展和体重吨位,又能确保出色的移动和耐久,很少、很少,所以我们严格筛选出和大帅“匹配”的上的中锋,出场时间要在30min以上,能做到这点的大个中锋如下:
很直观,入选人数急剧缩小,能对位上的越高越少。

在大帅疯狂得分的前7个赛季联盟,能和大帅直接对得上位的中锋(6-10+ft)也就3-4人但是从后7个赛季开始猛增到11人,可见当时古代篮球对于身体素质优秀大个中锋的渴望有多么强烈。

所以当联盟里大个中锋逐渐受到重视,大帅得分出现了断崖式下滑,从上面推断中得出,这两者之间确实有比较明确的关联性。


综合两方面原因,一是1965赛季联盟针对大帅篮下威胁,将3s区再次扩大范围,迫使大个中锋远离篮下(扣篮),尝试更多的进攻方式;二是1966赛季前后各个球队意识到了7尺大个对于球队的重要性,开始招揽、启用优秀的大个中锋,而正是基于这两点大帅篮下的地位出现了动摇,从而转向利用其他的方式帮助球队获得更多的胜利。

所以,大帅100分所处的年代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如果把此后运动能力出色的“蓝领型”中锋放入那个时代,也许也会出现另一个“张伯伦”,也说不定呢?

发布于北京阅读 10166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素阳3

尽管很多人对100分的印象比81分更深刻,但很多人对科比的印象比张伯伦更深刻

亮了(0)
查看回复(1)
回复
discusser-avatar

加菲猫fly楼主

· 北京
素阳3尽管很多人对100分的印象比81分更深刻,但很多人对科比的印象比张伯伦更深刻收起

从报道来看,意志力俩人相差很多,大帅更在意场外的目光。

亮了(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