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审计两年,做的一点都不开心,分分钟想彻底转行

avatar
关注

自己没什么会计基础,进来时候慌得一批,不喜欢这行,一点兴趣都没有,觉得自己性格不适合这,问我为什么选这行,我想说我并不喜欢,我是被迫的,因为家里有些资源就帮我进来了。成天熬夜,神经病工作时间,身体表示拒绝这样。跟家里人说了,建议我转咨询行业,我了解了一下觉得比对审计感兴趣。如果抛开现状纯问我喜欢什么,我会说我喜欢的是那种创造性的,或者我自己志向所在的,即便做不好也会有内生动力。如果问我真的想做什么,我觉得是工业设计类,或者有创造性的,有些趣味性的。如果说要符合人生追求,那可以是环保类的,因为小时候就很关注环保这块。但后来上学专业都是经济金融类,,另外我91年的,,前天晚上又是累的不行的回到家,我发自内心的觉得我想做个普通工作,当个普通大多数,早点下班,玩玩手机,说说跟所有女生一样的话挺香的啊。。。想听听大家的看法

发布于北京阅读 145739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玫瑰花的夜曲

· 山西

当时实习的时候就完全打破去事务所的念头。。。

亮了(87)
查看回复(6)
回复
discusser-avatar

紫川秀流风

楼主,给你的回复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吧,有些内容跟你不直接相关,但也是为了让你侧面也收到一些启示,还是建议看完。 一、 我初入四大时的感受,以示跟你有完全的共鸣 二、 离开四大进入内资所后的经历,重点是强调四大比下远远有余,是安慰也是提醒 三、 对咨询的一部分了解。虽非真正专业,但也可以给予警示 四、 我多年的挣扎以及最终脱坑,既抒发自己的感慨,也许也能给你一些思路 一、 我的初入四大 同楼主一样,我也是,此前没有真正的实习经历。我2012年夏天曾经去中瑞岳华(现在是瑞华)实习过,但是是暑期。

暑期的实习,你懂的,尤其那时候内资所还没有多少中期做,几乎等于只有归档等打杂的事情做。我的本、硕学校背景,则都是英国的,论文、理论之类的东西搞了不少,接地气的实际的反而特别少。这些都导致——入职前和初入职时,很心虚!而另一点,我89年人,也就比你大2岁;北方上学比南方晚不少。在我那个时候,除了社招进来的哥们有比我大的,校招基本我就是最大的了,这还是我选择了15年1月“提前入职”(海龟因为拿offer时大部分已经毕业了,所以缺人的状态下允许1月、2月入职)的情况下也算年龄大的。 
我清楚记得,刚刚入职的前两周,基本上我的上级(经理或AIC)喊我的名字,我就特别紧张;上班时间几乎不敢掏出手机,因为实在太显眼了,尤其大家最初不熟的阶段。干事情就更是懵逼连连,连搞函证都一头雾水,而且很纳闷“既然发函证,为啥金额不是填企业帐上的数字,却要填对账单的金额;你都有对账单有金额了,为啥我还要发函证”。有些现在看来最简单不过的词汇,当初我恨不得能有个人一一给我解释明白…… 再说项目压力:由于是个恶心的超大型国企IPO项目,第一天入职就每天晚上12点下班。当时我还感叹“原来这就是忙季,这就是四大的压力”。结果没想到后来经常早晨3-4点下班。对,就是你说的“神经病工作时间”。我15年的3-5月,连续2个月没有一天休息,且每天都是半夜2-4点下班,跨越清明节、五一节。其实几乎没有2点下班过,是偏3点以后居多。所以那个时候的我,自然也是每天负能量。好不容易有个周末,都是选择在家睡觉,然后玩玩手机,真的没有心情聚会之类的。 整个大合并中心组,最欢乐的事情就是一起吐槽合伙人领导、吐槽项目(这个合伙人确实很有问题)。自己也嚷嚷过“大不了就走人”,身边的同事确实也陆续离开了……后续,包括我也离开以后,这个项目仍然是我们北京所里很出名的恶心项目,是其他组的人都听说都知道的。 我确实“无时不刻”不想摆脱这种状态(包括后来在内资所更是憋屈);但话说回来即使当初自己再初出牛犊不怕虎,也大概明白“不可能立刻找到其他理想工作”,所以,所有的嘴上喊着走人,也就是说说而已。若非后来去了一个给予北京户口的地方上班,或许我也就留下来了。 所以说,不论是年龄问题、工作压力、整体生活状态,想跑路的心、羡慕咨询的人、想象着去其他行业,所有你说的我都懂,除了“你有资源”这一点我不懂哈哈。家里不算差钱,但工作上,家里帮不上一点儿忙,都是自己单打独斗(后来貌似遭遇过不公平对待),这一点你其实是比很多人都有优势的。 二、 进内资所后方知四大是真的“围城” 我完全明白你看四大的模式不爽,时刻想脱离。但我这部分内容是要强调,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你看不上的四大,很多梦寐以求甚至百般努力也没有门路。所以离职更需要慎重! A.工作压力:只要想想内资所收费多么低,就会明白内资所也不可能调派太多人手。 内资所比四大确实小一点儿,但也没有好太多。比如我在四大连续2个月每天2-4点下班。我在内资所的大项目则是连续2个月每天23:00-1:00之间下班。同时,赶上过特别恶心的事情“替国企客户填久其”,内资所会答应很多客户的不太合理的要求,一般四大时不会答应的。总之为了这破玩意,我曾经连续6天接近通宵。6天里回家睡过1天,然后其他5天5夜上基本每天睡2-3小时。 说起来,内资所这种情况,其实就算早下班一会儿,到家后也干不了啥了,对比四大唯一的好处可能就是对身体损害稍微小。 B.薪水:总有人以讹传讹说什么“内资所工资比四大差距也不太大”,这种话一般都是内资所实习过、粗浅了解一点点东西或者干了一两年跳四大的人说的。 2、 相信你知道,四大各个级别的工资范围,很容易查。工作前2年,内资所和四大差距不大。比如按16-17年的标准,印象中四大A1已经8000了,内资所第一年也有接近7000的状态,税后还真的就差不多。A2,干的好的可以接近1万,内资所,可能还是差不多7000多的状态。等到四大变成S1,起码到12000+了吧?内资所最多也就8000. 到了S2就真正的拉开差距了,因为四大稳稳15000+,内资所1万也就到头了。 3、 四大只要你别太差,不会delay。基本1年1升。内资所根据我的观察,则是升级比较难,就假设级别的命名也是A1-S3吧。内资所A1-A2都很可能delay掉三分之一,而A2-S1,就真的不到二分之一。而内资所的项目经理(只要不是名不副实的)一般也干4-6年了,对于四大,这个时间都够当S2-S3甚至经理了,在内资所升项目经理的空缺就很少,再往上升经理就得很多年! 4、 四大只有填报OT,OT可能被克扣;但内资所,每个所的工资制度体系不一样。绩效制度越复杂的地方,那想办法搞低你工资的办法也越多。内资所可能连每天8小时的“工时”都要填报。而且,如果这个项目没钱的话,四大不给你OT就到头了,内资所却可以“8小时正常工作工时”都不让你填了,正常本来你可能拿1万,最后可能才4000-6000,这种恶心的水平。所以,如果想要绩效好,需要:项目挣钱、领导好、项目不太难做、如果确实有困难则领导必须能体察下情。 其他方面先都不用多说,但光是工资的巨大差距,就足以恶心人了。起码我在内资所时的想法,除了第一年还比较开心,后来基本上每年都觉得“妈的,四大强多了;虽然对曾经的经历心有余悸,但是绝对应该去”。 C.跳槽前景:确实四大比内资所强的多。去各种招聘网站或者微信里转发的招聘启事,你基本都会看见“四大优先”“要求四大”这种字眼。当然,这对你是优势。只不过我这里是强调四大各方面能吊打内资所;何况疫情特殊时期,四大的优势也不是绝对保证,不能任性辞。 D.内资所同事对四大的向往: 除了那些直接跳到企业的人,其他的都是想方设法打听四大的消息,也有很多人找我帮忙问能否内推的。你已经在四大,所以感觉不到小所的人多么想去。 社招一定很难进吗?也不一定。但如果没有内推,除非是高级别的缺口,基本就没机会了。因为四大的员工内推,就完全可以满足HR需要的简历数量,也有足够的有能力的候选人。所以没有内推就是很难;而这几年形势不太好,headcount也少,所以就更难了。或者,需要人的时候你在做项目,你有时间分心找工作的时候可能窗口期结束了。 虽然四大普遍生源是>>内资所生源的,但内资所的优秀个体我也见了不少。有的人凭我的评估是绝对有实力作为应届生进四大的,可最终却在内资所。生涯的发展路径,薪水的回报,立刻大相径庭。所以,以上就会给我更多感慨: 每个进入四大的小朋友,都闯过了层层面试,拿到这份工作是你竞争获胜后应得的。但不代表现在你所拥有的,就是理所应当、是你可以看不上的。假设你的天时地利人和就差那么一点点,你成为了“超级优秀但却进入了内资所”的一员,那么,现在,可能你就不是在吐槽“四大神经病模式”而是在想“好想进四大”。 当你理解了我以上的内容,我想,一方面算是有点儿安慰作用“你很棒,且你已经比很多人的生活、薪水好多了”;另一方面就是提醒,除非你真的有很好的下家,否则,才干了2年,一定要谨慎。 三、 咨询是否一定好? 你提到了喜欢咨询类的,更有趣。大方向是可以这么理解,但绝对没有这么简单。 1、 咨询的线也分很多 比如strategy的,或者financial advisory的,也有搞薪酬制度的,还有IT什么的。这里不提其他的。如果是财务咨询,那更多接近利用审计的经验手段但执行尽职调查,也偏审计,也不是你喜欢的。所以,你得确保能进strategy的,而这种却又是非常非常难进的。以下再讨论咨询,都假定咱们在说策略的咨询 2、 咨询没有签字权、更吃甲方的饭,所以某种意义上比审计更劣势 审计好歹是不论如何都要做的,咨询,起码理论上,甲方完全可以不做,或者完全可以自己内部的人做。理论上咨询的人确实会说自己短时间能比行业内95%的人更懂,必须具备这个能力,但实际哪有这么简单呢?如果这么容易,那么本来就不是技术起家的马云,就不可能比懂咨询的人更能搞出阿里巴巴。 审计虽然一般不会拿签字报告做威胁,但客户要是真的不给钱,起码签字权是个自卫的武器。咨询我却经常听说,一般合同分为3期付款,肯定能付第一期,有部分能给第二期,而很多甲方几乎不会付第三期尾款(这里我是道听途说,但不是一个咨询的人提到过)。因为客户只要不满意,就可以有各种借口终止合作了。这种合作状态,其实也会很郁闷的。 3、 甲方对咨询人的工作的影响 甲方请咨询的人,甚至会有这样的情况:乙方你们就按我们的想法来出报告、结论、建议就行。 结果有的咨询公司就为了挣钱顺着甲方的意思搞;确实也有的就一定要出自己认为的建议。但总之肯定是工作都会受甲方影响。所以,“内生动力”你不能想得过于乐观,比如你就是被甲方牵着鼻子走,怎么办? 4、 压力 咨询一般都认为比审计轻松一些。但我估计也好不到哪儿去,很可能就是内资所和四大审计的压力差距水平而已。我听说的例子(可能有吹牛逼的成本),应该没有审计大型项目超长战线的情况,但到处飞,交通工具上干活儿的例子很常见,着急通宵的时候也很惨,而且同时干3个项目的情况屡见不鲜!!!这种分心多个项目,我个人是觉得,比单独项目烦的多。 四、 我的成功脱坑 由于前面写的太多,层主我已经没有力气写太多我自己的故事了,我只能大幅度缩减,再多写建议。 总的说,内资所的人,如果去甲方,要么很普通,要么必须过渡到四大然后再跳槽出去。我应该是个例中的个例,直接到了投资公司,而且是裸辞长达8个月却仍然拿到offer的几乎很难复制的例子。 18年面试笔试中石油通过,但体检竟然神奇的没过,不允许重检,错失一步登天机会。结果后来发现我TM是体检前跑步了,导致心脏有关的酶大量上升超标。 19年再次联系中石油的岗位,但已经不缺人了,招人标准不再是我能达到的(这两件事由于虎扑里有人面试过中石油海外项目,我曾经还回复过) 19年面试某石油系大公司走到最后且据说全程领跑,结果企业最终决定一个人也不招(如果不是内部业务岗位萎缩的原因,则很怀疑有人顶替) 19年底国家电网的社招笔试面试,猎头告诉我通过了,导致我提前辞职,结果,疫情和春节后,再没消息了,我变成了裸辞。 20年1月发现了现在的公司的机会,2月怀疑国家电网不了了之了,遂联系。由于疫情,到3月才网络面试。4月出于兴趣、热情和抓住每一分机会的考虑,做了一项“展示我诚意、实力、进取心和学习能力、做审计工作思路”的事情,极大的打动了现在的公司。7月CEO面试、笔试,答案令人满意,一天后就拿到offer。3天内就上班了。 中间也有很多痛苦的等待,和家人的争执(家人劝我放弃,走个普通工作就得了,等等),我也一度在想“就让我最后拼这一次,等这一次”。最后只能说感谢命运没有抛弃我吧。我知道在这个过程中我付出了很多耐心、努力和思考,我对自己算是非常非常了解,对自己分析的很透彻,更明白由于此前已经换过3个公司若是再随便跳槽此后将再无机会,然后也想办法最大化利用了我的优势却又避免了劣势。但正是每年都经历一堆奇葩的霉运(不止是找工作的问题,包括审计干项目的时候也很多扯淡的事情),所以此刻的成功脱坑,我反倒不愿意归功于努力问题,因为我知道真的哪怕某个环节出个差错,就算你又99.99%的机会都会让万中无一的怪事给毁掉。 而对于楼主,由于我不了解你每一份经历,所以你自己要了解。你要明白2年,真的不长,不论是经验来说,还是甲方面试的时候可能会觉得你“跳槽太快”(私企还好,大国企的话真的觉得2年太快了)。你也要知道,大部分工作跳槽涨薪只有20-30%,如果你不把薪水积累高了,下份工作你想要高薪,就很难。要梳理清楚你每个项目,具体做了什么,从纯财务和审计技术上,有没有特别有难度的东西你学会了或者你解决了问题;事务上你碰到了、解决了什么困难;团队、沟通上,你有遇到什么困难、解决了什么问题。 对于你的行业,你知道该怎么审计吗?这必须能说的头头是道。细节工作怎么做。大方向怎么看。 对于你想去的行业,如果是审计,你知道怎么审计吗?如是咨询,那起码你得把很多基础知识或者框架搞清楚吧。我的投资公司投资几十个行业,我把他写出来的行业,每个都研究了一遍,尽管大部分我根本没审计过,但我也研究得比较深入。 如果你有CPA证书当然就更好。在硬实力梳理清楚的情况下,最后就是思考自己的软实力(比如沟通能力、团队精神、进取心、学习能力)这种听起来可能比较虚但实际也很重要的能力了。软实力很难直接展示。就是面试的时候,可以自己巧妙的提及,以及给出充实的例子。至于最终工作中,尤其是行业有所转换的情况下,软实力transferrable skills可能比你想象得重要的多。

亮了(96)
查看回复(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