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盛夏,齐哲坤在浙江大学完成了四年的本科学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佐治亚理工学院。继续在知识的殿堂深造的同时,与他一起跨过大洋的还有对足球的信仰。
一.学校简介
建于1885年的佐治亚理工学院,又名乔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Gatech),是美国顶尖的理工学院。除了位于亚特兰大市的主校区,该校在左至亚洲萨凡纳和法国洛林大区的首府梅斯和中国上海也开了分校。
该校的代表学科是工科,是美国最好的理工学院之一,与麻省理工学院以及加州理工学院并称美国三大理工学院。其下属的航空系统设计实验室也承担了美国政府的一些机密的重大科研项目。
作为享誉世界的理工科名校,该校于2010年4月12日受邀成为了美国最有声望的大学联盟美国大学协会,并且是美国公立常春藤盟校之一。
其所坐落的城市——亚特兰大市相较于纽约或洛杉矶少了些喧闹,多了些宁静。市区里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到处绿草成荫。与此同时,它还是一座高度现代化的工商业城市,校区周围高楼耸立,交通便捷。
可想而知,亚特兰大是一座多数人向往的宜居城市,佐治亚理工更是理工学子心念的高校。而他的努力与天分换来了“更上一层楼”的机会——他走进了亚特兰大,来到了这里,潜心学习,横向发展,纵向深造。
二.他与足球向来缘深
生活里很多人都是一面之缘,在匆匆脚步里烟消云散。只有一起镌刻的足球记忆能在时光里闪闪发光。
而他的足球记忆在尚小之时就开始萌发了。小时候的他没有别的爱好,只对足球情有独钟。他的下肢力量较好,更是促使他在足球的路上越走越远。
每位拥有足球梦的孩子都是未来足球的造梦家。他也曾怀着成为职业足球员的梦想进入长春亚泰的青训接受训练,却因为学业而放弃。
过去十八年,他潜心学习,知足上进。读书期间将重心放于学业,将有关于足球的种子深埋心底。可只有他知道,自己并没有放弃。挣扎久了的胚胎终会破土重生。
不负众望,捱过高考一关,他顺利考入了浙江大学。
大一的他一眼被伯乐识中,从而被引荐到校队。自那时起他才开始接受人生中第一次系统的、专业的、长期的训练。日夜穿梭在教室,食堂,宿舍以及足球场,四点一线的规律生活令他心满意足。
在校队,他不仅学到了球技和战术,更结交了相知有素的好兄弟。在风云的足球世界里,荣辱与共一直都是他们兄弟之间的一句敞亮的直白。
据他回忆,他们一起出征了三届省联赛,两次大足联赛东南区,一次全国赛等。而印象最深且声誉最高的当属大运会。他们奋战了七天,连踢七场,最终如愿以偿,拿到了全队梦寐以求的大运会冠军。
他将自己的青葱岁月献给了浙大与足球。等他逐渐成熟,为未来考虑时,他毅然选择出国留学,一边深造专业,一边带着赤子之心去感受异国的足球世界。
三.足球氛围
美国高校作为“奥运冠军的摇篮”,又是体教结合的典范国家,大多数学府的学子既是学霸,又是体育健儿。众所周知,篮球和橄榄球是大多数美国人的挚爱。学校的黑人友人热衷于各项体育运动,这也带动了整个学校的体育文化。
同时,一些足球热爱分子的激烈呐喊,肆意奔跑更为校园里的体育场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那是澎湃释放的青春。而佐治亚理工作为高等理工类院校,不仅在学术上成就显著,同时也拥有几十种体育项目和竞赛种类。
我们最关心的足球文化在该校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校队成员的选拔到高强度的训练,从自律的生活习惯到比赛日的争分夺秒,处处都体现着这支由铁血硬汉组成的队伍的强大实力与耐力。
校队成员由各国的学生组成,多数为墨西哥裔或南美裔的美国人。相对于足球,白人更喜欢篮球、橄榄球或者高尔夫之类需上肢力量较强的运动。
校队足球会代表学校出征一年一度的亚特兰大的地区性联赛——the Atlanta district amateur soccer league(亚特兰大地区业余足球联赛)。这是该地区非职业的最高水平的足球联赛,地位相当于浙江省足球超级联赛。队伍可以由校内成员组成,也可以由社会成员自行组成。
参赛队伍的数量往往上达十余种。由于校队成员人数较多, 因此被分为两组,分别是Gold Team和White Team。金色和白色也是佐治亚理工所代表的颜色。值得一提的是,该校在上个赛季获得了第四名的优异成绩。
除了校队的比赛,学校里其他的足球比赛也是足球热爱者的不二选择。
校内的比赛方式与参赛队伍很自由。往往在春秋季分别有五人制和十一人制的联赛。队伍以及成员的选择都是自主的,但一般情况下各国会和自己国家的人一起参赛。这样一来,组队方式更加灵活,团队协作能力也更加凝聚。
引起小编好奇的是,既然美国的足球文化这么自由,那他们是否有像国内一样的足协来组织各类比赛的运转呢。
据了解,学校有一支类似于学生机构的管理组织,专门管理学校的体育赛事。学生通过网站得知参赛事项,并在线上报名,需交报名费后自行组队参加。
这样一来,比赛的消息在校内广泛传播,在校生只用通过网络便可以了解到学校体育竞赛的进展情况与比赛事宜。这不仅提高了体育赛事的运转效率,也节省了不少人力资源。
而这样做的不足是,每个队伍不经筛选而自愿成立,导致各个队伍的实力差距过大,年龄分布不均,影响了比赛的参与感和胜负欲。
但是在美国文化的影响下,大多数人以“重在参与,友谊第一”的心态报名参赛。他们仅仅把踢球当做娱乐和爱好,在开心的前提下尽力将它做到最好。
同时,他们也没有像国内高校的足协写战报或者推文之类客观形式上的宣传。他们的运动因子是时刻存在的,这也就促成了美国高校“重参与,轻结果”的竞赛态度。
那么,华人球队是如何在这里生根发芽的,小编做了深入的探究。
四.华人球队
热爱足球的多数华人都会在美国留学期间加入两支华人球队,分别是校内的和社会的。
校内的华人球队代表国人与其他国家的队伍踢联赛。目前,华人球队的队长是一名毕业于浙大,正攻读Ph.D(学术性博士学位,是全世界公认的学历架构中最高级的头衔)的学长。
他们会在春秋两季参加校内联赛。曾在一次比赛中,迂回在32支队伍间,最终斩获八强的好成绩。
要知道,在这座城市的中国人很少,更不用说这所学校华人球队的成员人数了。可他们为了华人球队的荣誉,在后援力量不足,替补人数空缺的情况下,依靠毅力与耐力坚持了下来。
而校内的华人足球一起集训的机会几乎没有。队长学业繁忙,队员很难聚集在一起,因此部分成员只有在空闲时间里踢友谊赛来提高自己。
面对实力较强的队伍,比如巴西队和韩国队,他们的队伍每周日都会进行训练,有时甚至会代表学校出征校外的地区联赛,华人足球无疑会觉得吃力。但接受挑战的同时也是一次难得的获得锻炼的机会。
谈及校内华人球队的短板,他说道,“主要还是我们队练得少,甚至没有复杂点的整体战术,只能局部小配合。身体素质也远远不及美国人。”
为了加大踢球强度,齐哲坤在参加校内华人足球队的同时也在社会上的华人球队踢比赛。
这支队伍则是由各行各业各年龄阶段的人组成。从同一兴趣点出发,为了同一个与足球有关的信仰,他们在大洋彼岸的这一座小城市聚集、热爱与拼搏。
“外面球队的比赛比校内华人球队的比赛更有意思。”如一年一度的亚特兰大亚洲杯是一项高水平的地区性足球联赛,由各个国家的代表队伍报名参加。今年的亚洲杯将于几周后拉开帷幕。
除了亚洲杯,他们会在大亚特兰大地区(类似于国内的珠三角)参加一个名为roswell的地区联赛(每周一场,实行联赛制)以及美东杯。比赛强度之大,时间之紧都促使球队里每位成员用毅力支撑着热爱的延续。
五.对比中美,左右采获
相对于国内的足球文化,美国的足球赛制更加自由。比如队伍的成员选择是自主决定的、队服不用刻意统一化等等。参赛选手的多样化使得每位选手遇到的对手水平跨度大,即上限高,下限低。
但是国内的足球比赛从训练到组织,足协、选手、教练无一不参与进来。而美国的赛制相对来说有序性较差,正规程度低,使得多数美国人的踢球精神面貌不够积极。从他们比赛整体的认真程度来看,集体荣誉感明显较国内高校低。
中国血脉是一股有力量的绳,无论在哪里都是中国人最终的归宿。这正反应在足球竞技上,华人集体在天南海北都极具凝聚力。华人聚集在哪里,哪里就会团结。
为了培养下一代国足的主力,我们应该借鉴美国整体的体育氛围,“将体育与学术结合,提倡全民运动。”
与此同时,还要注重青训的开展,从家长一代就要以饱满的运动热情来带动下一代。只有将体育文化层层渗入到全民生活里,我们国家的足球乃至其他体育才会兴盛。
-END-
文案:宋梓琪
图源:齐哲坤
责编:李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