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世界里有两个不一定成文,但几乎人人都知道的规矩。
江湖规矩
就是约定俗成的,被江湖中大多数人所接受的规矩。其实不止金庸武侠世界,江湖规矩几乎是所有武侠小说中都存在的一种法则,甚至放到现实世界也有一些是行得通的。但是也要说清楚,江湖规矩就是江湖规矩,形成和由来有历史局限,跟法律不沾边。
古代法律不健全,皇权不下县,皇家律法管不到的地方就要人民自己解决。从某种意义上说,古代封建征服一定程度上鼓励或者放任民间私斗。比如三国时期夏侯惇因为别人侮辱他的老师,他愤而杀人,官府非但没怪罪,还给予嘉奖。这也就是最早的江湖规矩,对方辱及师门了,你做为门派或者帮派弟子,是不能装作没看见的。
1、辱及师门的后果
举个例子,冰火岛上谢逊非汤武、薄孔孟,把武林人士从古至今骂了个遍。在他旁边的张翠山是没有任何反应的,甚至还觉得这人很有才华,很有趣,用今天的话讲就是脱口秀节目。但是随着谢逊越骂越近,眼看着马上要骂道张翠山师尊的头上了,那姓张的可就要上去拼命了。
谢逊不守江湖规矩,有道是“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当着人家面骂人家师傅,这不是找打架么。尤其武林中人,最讲究的就是这个,通常情况下是忍不了的。谢逊本人也知道骂完了就是要拼命,所以直接就是上去动手了。
2、报仇的规矩
江湖就是打打杀杀,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所以江湖人不轻易动手。看武侠小说就是这样,见面就打的那种必然落了下成。都是要讲究策略,先论理,再动手。
论理阶段不是白给的,好处多多。第一,让对方没有找帮手的借口。什么叫私人恩怨?那就是两人之间,或者两门派之间的事。讲到这一部对方如果再找帮手,那就是对方害了朋友,不讲究。第二,今日事今日了,让对方没有再报仇的理由,毕竟谁也不想以后提心吊胆的过日子。第三就更厉害了,不战而屈人之兵,把理论熟了,对方就是想打也没有理由,自动退出江湖了。
《雪山飞狐》讲的就是一个报仇的故事,从飞天狐狸的下一代开始,延续了上百年的报仇史。我们来看看胡一刀和苗人凤这对仇人见面是怎么说的。
3、暗器的规矩
报仇的时候可以使用暗器么?可以的,如果你一直是暗器的行家,什么时候都能用的,但是不能喂毒,就是不能涂抹毒药。这个原因很简单,暗器如果喂了毒,那你就成了“毒门”、“药门”里的人了,算不得江湖中人了。医生也好,制毒的人也好,在江湖上是没什么地位的,平一指、胡青牛、薛神医这些人药门的还好,用毒的那些是有可能被其他人联合起来先除掉的。
其实金庸前期小说中对于暗器的描写还是很细致的,后来逐渐放弃了这门手艺。另外在很多武侠小说中出现的“四川唐门”在金庸小说中是没有的。如果暗器可以随便使用,那大家冷兵器时代都像武将一样用弓箭就好了,枪炮发明了直接比谁枪法准多好。
4、辈分的规矩
虽然行走江湖遇到的大都是非本门的朋友,但是大家一样要论辈份。比如《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叫仪琳为小师妹,因为他们师傅是同辈的,五岳剑派又是“同气连枝”,叫起来也顺口。再比如《倚天屠龙记》里的张三丰和灭绝师太都是掌门,但是张三丰跟郭襄有渊源,所以灭绝一下矮了两辈。
即使不是朋友,也要论辈份。就像岳不群见到任我行也要自称晚辈,毕竟人家成名早。江湖上尊敬别人的名望就是尊敬自己的名望,承认名声和威望是打出来的,不是嚷嚷出来的。
其实江湖规矩还有很多,毕竟大多是不成文的,而且不够统一,这里只是挑一些比较明显的来说一下。剩下的,等我想起来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