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大概字,图,预计阅读时间20min。
有一种说法是“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也有一种说法是“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
也许之前pick的几位idol都是这样的路径,但是无一例外的,都是因为喜欢那个角色,因而看到角色背后的人。但这一次不一样,一开始看到的便是她本身,而不是任何角色或是人设。
这一次我第一眼看到的不是颜值,毕竟这个圈子最不缺的大概就是颜值;也不是抱着对她的期待才来看这个节目,只是好奇这个节目能玩成什么样,只是想看看为数不多知道名字,能把名字和脸对上号的姐姐,会展现出怎样的舞台。
但是很意外,张含韵,这个一开始我连名字和脸都对不上号的人,却在二公后突然闯进我的心。
相比一公的戏腔 二公疼痛更心动
尽管时隔十六年,但也许很多人还是会在听到这个名字后,第一时间想起那个唱《酸酸甜甜就是我》的女孩。
坦白说,这首歌是听过的,但是完全没有印象是谁唱,对于当初蒙牛优酸乳的广告也没什么感觉,毕竟当时不关注这些,也不喜欢喝那款饮料(haha)。
在首播的时候,她在车上采访的话我甚至还不是很懂,什么叫“想唱这个年纪唱的歌,跳这个年纪跳的舞”,什么叫“出道第可怕的十六年”;还有一公结束后她喜爱度倒数第一,她说“不意外,毕竟吃老本总有吃完的一天”。虽然在那时候不知道她此前的故事,但是说出这些话是否就意味着她曾经风光过?然而可惜的是,即使如此我却丝毫不知。
直到后来,想起来16年那会室友一直安利我《兰陵王妃》,原来就是她主演的。那时候还在想,《兰陵王》好像播完不久,又来一部差不多题材的,而且这两位主演名气还不如此前的两位。(现在想想,有点后悔,入坑太晚……)
尽管回头看初舞台上,她的表演很惊艳,但是第一看的时候因为30位姐姐,节目把后面的都进行了剪辑,不争不抢的她在倒数第二位出场,只是记得弹钢琴唱得不错,而且唱英文歌的都会让我肃然起敬,但是更多的却没有印象了。
一公的时候可谓星光熠熠,大碗的表演着实精彩,精彩到让我觉得此后不再有超越,精彩到让我还是没有完全发现她的好。毕竟人们都会第一时间关注自己曾经知道的人,于是一些陌生的人自然就会忽略。一公大碗的精彩,让我开始去搜一些陌生的名字,但是她的作品不多,看百度百科也没有看到那些辛酸的故事,于是也就不了了之,只是印象很不错。
相较于大多数人被她在大碗的戏腔惊艳,我却是在二公疼痛的时候才被她惊艳。
也许,在现场只有炸的舞台,快的歌才能吸引人,但是,对于一个坐在屏幕前,一直不大喜欢那些rap的人,却对于柔情的慢歌情有独钟,而疼痛就正中下怀。
一开始选歌的时候我还莫名其妙,这歌的名字很长,而且从未听闻,都想骂节目组都是从哪里搜罗这些奇奇怪怪的歌曲。但是看完她们的表演,完成被折服了。
躺着的时候,开口第一句就让我非常惊艳,尽管那时候还不能很好辨别她的声音,只能通过字幕分辨,但是那一句开头真的是让我瞬间爱上。这一首歌也是第一次让我想要下载下来单曲循环的公演曲目。整场表演下来,可以说让人完全共情,即使在不知道她们背后故事的情况下,我依旧被打动了,更何况在后来了解完她们的故事,更是觉得这首歌的歌词仿佛是为她们量身定制,简直是道出她们的心声。
也许不少人也深有同感,以至于这首本来必输的曲目,冲到了前三的安全团,以至于还有人在网络上评论说,她们逆天改命的结果是改变了jmz原来的剧本,触动的某些人的利益,于是才有了后面让人迷惑的剧情发展。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也不是我们谁可以掌控。
考古十六年 不禁肃然起敬
被疼痛舞台打动后,开始去翻查这三个人的故事,坦白说,佳的故事也不禁让人心疼,但是却一下子就被含韵的经历打动。
对于那些曾经站过高处,坠落,尔后又不断攀爬的人,我都会有种由衷的敬佩。
上一次如此动容的是惠英红,因为《铁探》的铁娘子形象而入坑,看了她沉浮几十多年的故事,心中不免感慨。
而这一次,看完含韵的故事更是动容,因为她的故事背景更接近,更贴近我的生活。
年少成名,是一种很美好的事情,成,就像是TFboys一样,光芒万丈;败,就像是无数的童星一般,最后只能寂寂无名。
2004年,看似过去很久,又好像只是不久之前。我不知道当时的她到底红到一个什么程度,只是从一些报道的只言片语去推断,大概那个时代与今天又有所区别。那时候大概还没有那么多所谓的偶像,大多都是港台的,像她这种“草跟”偶像更是几经没有。
她的横空出世,某个程度来说,也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15岁出道,决赛获得20万票;一曲广告歌曲,让她一夜成名,据说投资方获得20亿汇报;第一张专辑卖出80万张;一场签售会开始就有两万多人,五百名的保安都控制不了场面,被迫中断;因为人气过高,学校劝退……
一瞬间,她从一位小镇女孩变成万人迷;一夜间,她被推上万人之上的位置,但是……
没有人想过,当外力一来,这个只有十几岁的小女孩会摔得粉身碎骨。
高处不胜寒,站得越高,越要承受寒冷,享受了鲜花与掌声,也有做好被质疑和唾骂的声音。
就这样,不明所以地,她糊了……推她上位的人一夜之间把她捧起来,又在一夜之间瞬间撤退,于是,她真的摔了一个粉身碎骨。所以,再次出现在大众视线的她,就是一个重生的她,正如她在面对复活台采访时候说的那样——
“人啊,就不要给她机会重生,但凡是重生,而且是女人,都跟有超能力似的。
这句话看着是在说复活团的姐姐们,其实也在说她自己。
我想,一位15岁的孩子,在那个网络不发达的年代,大概是想象不到到底什么是红,红了之后会怎样,想象不到网络有多可怕,也想象不到在以后几十年的职业生涯应该何去何从,凭着一腔热血,凭着内心对歌唱的热爱,走到人前。
15岁,一夜成名,成为无数人的骄傲,也成为无数人嫉妒的对象。或许当时人们还不至于那么包容,也或许是人们所说的空穴来风未必无因,但不管当时是什么缘由导致的网络暴力事件,十多年后的今天,原因无所谓,结果也不过如此。
但幸好的是,这一系列的时间,没有毁掉这个孩子,而是让这个孩子学着沉淀,学着重新出发。
最近网络上传出很多艺人会有睡眠难,甚至抑郁的问题,比如之前节目上看到马思纯的状态,的确有点心疼。幸好,十几岁的年纪,还算是负担较少,也幸好那个年代的攻击与如今的全网人肉还有点余地,更幸好的是,她足够积极和乐观。
三公和四公 在“流水线”舞台上悄悄绽放
坦白说,到了三公,我已经是带着厚重的“滤镜”去观看,我也是有OP的人了,不免会带有个人喜爱的色彩,也不免会特别关注一些点。
但是,的确,比起一公和二公,总觉得三公和四公缺点什么,虽然赛制上有所突破,但是感觉总少了点什么,甚至是有种流水线的感觉。因为大家已经知道了节目的规则,一定要选择快歌、一定要设计成炸的舞台,像Kenn老师坚持的《花样年华》始终还是逊色的。
但是正因为这种想法,使得舞台开始走向本质的单一化。Gentlewomen和新物种让我的感觉是有点类似的,虽然设计上不一样,但是整体的走向是类似的。彩虹节拍与我的新衣虽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曲风,但是近乎同样的队伍让人还是有种类似的感觉。
时间会回答成长,成长会回答梦想。
二公选人和三公solo第一,让她的路人缘跌到了谷底,以至于在五公录制的那天我真的超级超级激动,一直守着看最新的repo,那是第一次无比担心,担心她就会因为莫须有的罪名告别舞台。
其实二公选人的时候我反复看,哪怕是被剪辑了,其实说的那几句话也没什么问题,第一句是“但凡佳点我的名字,我就去”,但是佳没有这样做,所以她没有错;第二次是“如果我想选的歌满员了,我就去”,所以她在彩虹节拍的时候没有站起来的,只是张雨绮cue她,才过去的,而且一边走还一边看着佳,依依不舍。
更何况是,后来佳出来帮她澄清,整个事情的脉络就更为清晰了。
三公solo第一的争议,肯定会有,当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想到过,但是没想到在选人风波后,于是事情再次被发酵。同时还有加更中,她没有去送孟佳,也再次被jv,也许见过了大风浪,她一句话也没有说,一次也没有发声,一直到孟佳的澄清。
而且在播出正片前,其实大多数的人都知道了solo的结果,大家抱着非常期待的心情去看,难免会有所失望,往往是出其不意才更让人意外,所以现场她以突破取得了第一,却在播出后被质疑。四公的方言rap的确挺洗脑的,但无奈三公和四公分到的词都挺少的。经过舞台改编后,感觉这些歌曲也复活了,坦白说像那样的歌,换作从前,我绝不会放进歌单吧。
我们看到了只是舞台的瞬间,只是回一句“哇”,只是看到突破,但是看不到的是突破有多么难,就像是程序员改bug一样,有时候比起重写,改bug更为困难。也像是在《怪你过分美丽》里面说的“比起捧红一个新人,要一个旧人翻红更难”,而且大多数的团队不愿意去冒险。
所以这又会延伸后后文我的意难平。
五公solo看“皮囊”下的她
上周终于看完期待已久的五公solo部分,虽然从8月1日录制后就陆陆续续听到很多repo,但是真正看到成片,还是非常激动,激动到难以掩饰。而梦佳大比分赢了她的报道也不断发出,甚至已经冲到热搜榜前几名。
不想太多去讨论到底哪个表演最好,也不是想说疯狂赞美她的表演有多好,但是这一次她展现出的的确是一个完完全全不同的她。继三公solo的非洲舞后,她再一次打破自己,重建自己。
偶然在豆瓣上看到一篇以不一样角度分析她《皮囊》演出和《定义》采访的文章。文中作者多次表示自己不喜欢含韵这种近乎讨好型的人格,不喜欢她这种乖巧温和,但是也对她生不来气,直到看到她颠覆性的《皮囊》舞台,终于找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她。
到底乖巧可爱的是她,还是不羁疯狂的才是她呢?其实这些都不重要,谁又没有个几面性呢?
其实初看《皮囊》我还是沉浸在她的歌声,急切想要找寻大家所谓的全开麦和半开麦的区别,但是看完这篇文章后,我再看《皮囊》的演出,我也有一点点同感。
/只能说自己尽力了,但是结局怎么样,莫问前程,也问不了/从节目开始,她就一直强调自己想要打破原来的标签,那么没有什么比颠覆性的表演来得更好。整个表演她的眼神变得犀利,变得凌厉,也许这就是那只深藏在她内心的恶魔,只有在某些特定和允许的情境下,她才会爆发。
在这个眼神背后藏着的是不满、愤恨,还是自傲、坚定,或者说傲视群雄的感觉呢?不得而知。
至于作者提到的讨好型人格,原先我觉得这让人感觉很舒服,很乖巧,挺好的,听到不同声音的时候我终于开始理解为何总会有人莫名觉得她很装。毕竟,一千个人看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不需要讨论好坏,我只是阐述自己的好恶。
其实,我觉得所谓讨好型人格,并不是什么真正的迷失自我,卑微懦弱,不过是面对一些还不是特别熟悉的人的一种自我保护罢了。因为这一点我很有同感。
而且就像她说的“不在意的人太好放下了,在意的事情才难放下”。
也许是过去的伤还让她后怕,她总会不经意藏起自己的锋芒,绝对不敢显露出半点对人的威胁,以最让人舒适的方法尽量展现自己。所以,也许乍一看,我们总是很难第一时间发现她的好。也正如当时与蓝盈莹的讨论,她说“我还挺甘于的”,但是这种甘于并不是放弃自己,更不是不再努力,只是学者韬光养晦,学着破釜沉舟,然后在最恰当的时候,以最合适的方式展现自我。
在你不敢面对事情的时候,你相信宿命,但是当你有勇气面对的时候,其实我是在努力的掌控自己的命运。
正如作者最后写道的“我不想去探讨,在张含韵的云淡风轻后面是否还深藏着、压抑着炽热的,可以爆发的情感。不想去分析现在的她,是否能够不害怕呈现出真实的自我。
只想对张含韵说:无论你是什么样子,总是会有人喜欢你,也有人讨厌你,所以一定要让自己过得快乐才划算呐。”
这一段特别认同,的确如此,所以别管其他人怎么想,快乐地做自己吧。
回看《偶像来了》才发现她的可爱
对于《偶像来了》这个节目在首播的时候也是有所听闻,但是大概很多人都是被节目能够请到林青霞、朱茵这些很久不露面的艺人吸引吧,这一次是特别为了她去回看节目,突然又发现原来这个节目还真不错。感觉那时候的她跟现在节目中看到的她又是不一样的感觉。
相比之下,那时候的她还是很纯真、很小朋友的感觉,完全不觉得是一个二十六岁的女生,还像是十六岁一般天真烂漫,有点害羞,有点不好意思,总是蜷缩在一旁,不敢过于表现自己,永远默默站在一旁,坐在一边(虽然现在还会这样,无比谦逊)。
印象很深刻的有三次,第一次是初见面的尴尬,那时候她是第二个到,看到宁静,那几句交谈看着让人尴尬癌都发作了,不晓得五年后的今天,当她们再次上节目,彼此会是怎样的印象(毕竟剪辑出来的节目,两人几乎毫无互动)。
第二次是在安徽的古镇玩游戏,明明是同组的队友,却一直被认为是对手,拒绝合作,看得出她的存在感非常低。
第三次是快要结束了,在上海公馆里面用餐,本来她都是正在吃的,后来看到有其他人过来,马上挪开了位置,到后边去坐,然后把原先的位置复原。不知道该感慨她有礼貌,谦逊,还是说难免心酸。
有人觉得她能够参加这个节目已然是幸运的,比起其他人,的确那时候的她没有足够的代表作,也没有足够的名气。然而我们无法知道,在成为入选者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有时候就是这么神奇,想到金沙最近采访的一句话,大概意思就是:机会是个神奇的东西,虽然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但是有时候机会并不是说一定要竞争来,像是《神话》几部作品都不是我竞争来的,是上天塞给我的。
《定义》:我就是要撕破标签,打破定义
关于红不红,这是个不断被提及的问题。承接上面说到的机会,机会和观众缘都是一门玄学,古语有云“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我们总是把关注点放到后半句,但是更多的时候前半句才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吧。
在采访中她直言自己不是乖乖女的形象,也不想要这个形象,但是无奈,这就是最初的人设。其实不知道是人设的作用,还是其实显露出来的就是这样,只是说,她自己以为的不是乖乖女,是因为内心里住着一只小恶魔罢了。但是,谁又不是如此。
每个人的内心,大概都有一只不为人知的小恶魔吧,只是有人会经常把它释放出来,有人会一直捂着,只有自己与其对话。
尽管采访谈到了不少过去的事情,但是她一点也没有发出半点负能量的东西,哪怕我们都能想象那些年她有多难,但是此刻的她说的云淡风轻,把一切的磨难说成了对自己的历练,把一切的委屈当成是上天的馈赠,用感恩的心去看待。
无独有偶,看完几个人的采访大多如此,都会觉得自己是幸运的,毕竟,到了今天还能够接受这样的采访,大概本身也是一种幸运。这不过就是一种对比,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罢了。
她就是这样,把一切都自己承受,突然有点难以想象,那些年她都是如何过来,一个人面对陌生的城市,一个人面对陌生的工作,好不容易摸清楚了一点儿门道,然后告诉你,之前的一切都被收走了。然后,一个人面对公司倒闭、面对解约,既要面对自己瞬间掉到谷底,又要面对现实的生活问题。
不仅一次,她提到自己没什么朋友,更没有可以倾诉和交谈的,这一点我感觉我们都还挺像的。尽管这么多年早已习惯了,但是遇到欣喜若狂和悲痛欲绝或是意难平的事情,还是很想有人可以分享有人可以交流。所以,那些年她到底一个人噎下了多少泪水?
《沟通》:站在十七岁的回望
看到超话上有人发了考古的视频《沟通》,那是在她十七岁时候的采访,成名两年,现在来看,两年真的很短,但是却觉得她已经从一个世界走到了另外一个全新的世界。
这个视频也解答了我此前的不少疑问,比如她上学的事情。其实去北京之后她还是正经地上了一年学,只是也许当时那个环境与现在有所差别吧。可以看得出来从小时候就对外语非常感兴趣,对学习充满期待。
虽然公司还是有安排不少课程,但是对于摸索中的培养方式,还是有所欠缺吧。比起现在的团体,比起韩国那些练习生,当时的她也许还是缺乏更为系统和专业的培训吧。
直到现在,通过节目还有818东方卫视的晚会看到她的唱功,不少人都提到了一个关键词“进步”。这让我想起当时出道时公司对于她的一个评价——天生的艺人。
也许她是天生的艺人,但她并非天才的艺人。出道时受到很大的争议,大概也许本身的实力有着多多少少的关系,坦白说我不是专业的,听不出什么所以然,我觉得一直都挺好听的,但是的确也有一个递进的关系,感觉得到这个进步的过程。
《给自己》,写给十五岁的‘自己’ 也是写给无数个站在今天回首的自己
记得刚开始pick她的那些天,把她所有的微博和博客都看了一次。刚开始看博客的时候,似乎看到从前自己写的东西,有点琐碎,有点幼稚,又很真实。
看到了很多具有时代性的造型照片,看到了刚开始她出道的生活。看到她去旅游的开心,也看到她表演时的自信和光芒。还有她傻乎乎地晒出的驾照,哈哈,老司机实锤了,又联想起年初她看到她宣传奔驰的视频。不知道平日里是不是真的也会经常自己开车呢。
而微博,最初的几年其实很多的个人感受,有点类似于今天人们的朋友圈,但是后期就越来越少,都变成了营业。也许微博的环境和微信的兴起,让微博的本质发生了改变吧,这也是无奈。
最后说说那篇以《给自己》为题的长文,文章回应了她黯然无光的五年,但是也说的很含糊,这大概是这么久以来第一次看到她说出自己最难的处境,说出一些略带灰色的言语,但即使如此,满篇都包含感恩和积极。
尽管很焦虑,尽管很难熬,但是幸好都过去了。
虽然我们都知道,受过的伤,即使缝合了,长好了,但是时不时还是会痛,更何况是种在心中的伤口,多少次午夜梦回、半夜痛醒也只有自己知道。
但是只要挺过来了,你就可以大声说一句,你没有对不起那天的自己。
大概是这样一个触底反弹,反而让她真正变得轻装上阵。也许也像是她在后采说到的“人生随时都有可能从零开始”所以,她更加珍惜每一次可以展现的机会,也做好随时重新开始的准备。
阅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曾经,我以为这只是一句美好的祝福,但是看到她,我第一次觉得,真的有人践行了这句话。
如果把她此前的故事在艺术化一点,放到戏剧里面,一定会在后面变成腹黑,或是有心计的变化,但是不管是表现还是单纯看她的双眼,你依旧可以找到当年那个小女孩的清澈。
不想再过多去吹嘘她有多努力,毕竟这个圈子也毫不缺乏努力的人。但是这种最初的善良,却让人心疼。
““世上只有一种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罗曼·罗兰
这种感觉难以用言语去形容,但是看完两个真人秀,看来不少接机的视频,直播还有各种采访,真的每一次都觉得她很真诚。从屏幕中也可以感受到那种真诚和善良。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她‘绿茶’,如果她都算是这样的人,那我们身边又有多少应该被冠上这个名号的人啊。
看着她的双眼,你很难想到她是从小经历了那么多非议、那么多打击的人,也很难想象到她已经是“死”过无数次的人,那种眼神很纯澈,就像是没有半点杂质,没有经受过社会摧残的孩子一般,是的,也许那就是属于少年的眼神,是因为拥有一颗少年的心而拥有的眼神。
总有一点意难平
坦白说,这段时间以来,每次看到别人家的光环,还真的有点像是一位老母亲,发出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懊恼。
尽管我们很难去知道她真正的想法,团队的想法,或者说在这个僧多粥少的大环境下,其实真的很难,哪怕是现有的这一点,其实都花费了很大的力气和运气。
/握紧手中吉他,管什么枪林弹雨一直下,音乐当盔甲/然而,我只是希望这一切不是因为她真的佛,而是默默在发功。当然,也有无数的人,也在把这份喜爱变成对她的守护。
相信,我们可以做得越来越好,她也会变得越好越好。
说到这里不禁又想起之前看到AI财经社一篇名为《女团可以乘风,姐姐无法破浪》的文章。文章的开头便写道——
“如果给你一张万能卡,可以任意签约《乘风破浪的姐姐》(以下简称《浪姐》)中的任意一位艺人,你会选择签谁?”
一位旗下拥有多位当红艺人的资深艺人经纪告诉AI财经社,“所有艺人里我最想签张含韵”。
至于理由,他列举了几点。其一,张含韵的心态特别好。这是他签艺人最为看重的一点,“少女时期走红被网暴,多年都没有资源,但是自己一直默默学英语学配音,心理素质过硬”。其二,经过多年踏实的学习张含韵的专业能力在线,如果有机会,翻红只是早晚的事儿。
所以,各位金主爸爸,为什么你们还犹豫呢?
我不懂资本运作,也不懂文化产业,也不懂艺术,只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门外汉,但是我不管,我只想开麦说出自己心中的喜爱。
这是一个属于她的夏日限定
八月已经接近尾声,节目也到了尾声,我的这个夏天是一个属于她的夏天。
从六月到九月,三个月的时间,就像是整个夏天。我都无法想象当成团盛典后,节目收官,我会有多失落。就像是追完一部心爱的剧,心里总会有种空落落的感觉,也像是跟感情很好的朋友分别一般。
从开播到现在,每天都有很多不同的瓜,但是直到现在心里都很悬,当然很希望她可以成团出道,但是除了实力,也关系到背后的资本和机遇,谁又说得准呢?
但是,很开心,她能够通过这个节目重新走到人前,也很开心,她可以借助节目,收获到许多真挚的感情,就像她唱的那句
“我这一生漂泊四海/看淡了今朝/月高高地挂无暇/人生能有几次机会/相聚甚是少/情谊别轻易放掉 ”
有揭幕也总会有落幕,大概收官当晚我们哭成泪人吧,大概到了九月初的周末,我会丢了魂吧。在这个属于流量的时代,也许我们难以力挽狂澜,但是我一直相信,最好的喜欢,大概就是携手变成更好的我们。
所以,我希望,这个夏日之后,我会把这份感到和喜爱化成前景的动力,让我们一起悄悄拔尖,惊艳众人。
写在最后
每次头脑一热pick谁,其实都会有一定的时间段,我不敢叫嚣一句什么“爱一辈子”,但是至少我是希望把从她身上看到的这份坚持和善良保留下来,直到永久。
有底气接受人们的赞美,也不埋怨突如其来的嘲讽;
随时修炼、悄悄拔尖,也随时保有从零开始的勇气;
认清生活本质,却依旧以赤子之心去热爱当下生活。
我不敢说可以活成这样,但是我努力以你的故事为榜样。
但愿,再过一个十六年,我们依旧可以自豪地说,我没有对不起十六年前的自己,加油,更好的自己,我在未来等着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