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体育教育,总是绕不开体育老师。
你还记得上学时的体育课吗?
你一个月能见到体育老师几次?
之前网上一位体育老师曾晒出“卑微”的聊天记录,瞬间引起广泛的讨论。
图|体育老师的聊天截图
此聊天记录一出,引来不少网友的共鸣,大家纷纷晒出自己的经历与看法。
图|网友言论的截图
和中国体育老师的地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体育老师的地位“高得离谱”!
新华网曾有过报道,美国体育老师的工资居然能超过校长。
大学球队教练工资超过大学校长数倍甚至数十倍都屡见不鲜。
这种现象在中国体育教育上难以想象。
不过,在深入了解了美国体育教育后,一切又变得理所应当!
在美国
体育生往往比学霸更出风头
与中国截然相反的是,在美国,体育生往往比学霸更受欢迎。
曾经,有高中毕业就被哈佛录取的学霸,就遭遇到了这样的“冷漠对待”——没有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也没有夹道欢迎的祝贺。
相比之下,从高中就已经入选未来就读大学体育队的“体育生”,即便该大学很可能只是一个大学排名50名之外的,却依然能获得来自于高中校长和师生们的鲜花与掌声。
美国人从小就会培养孩子的体育爱好,即使再困难,家长也不会放弃。
美国的德克萨斯和俄克拉荷马等地,有的中小学家长曾为了挽留一个好的教练,自己凑钱给教练开奖金。
在大学里,一个好的教练常常会被有钱的校友或者企业赞助,这也是他们为什么工资如此高的原因之一。
美国人对体育教育的“疯狂”,很多中国家长表示不能理解。
在中国教育体系中,一般情况下,除非是文化成绩真的不行,不然很少有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通过体育特长敲开大学的门。
在他们眼里,体育运动似乎是成绩差的孩子被迫选择的出路。
甚至,有些人会认为:体育运动只会让孩子变得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对未来的人生帮助不大。
而美国人一直坚信:体育运动不仅是锻炼身体,更是锻造一个人的人格品性。
在美国,连各个小镇都有政府支持的体育俱乐部,体育的普及度在世界上属于前列。
从幼儿园开始,爸爸们就充当起孩子的体育教练,他们不仅教导孩子在体育运动中的技巧,更多的是教会孩子们:团队精神、体育精神、忍耐力和毅力、对待挫折的态度、学会总结经验教训。
美国的体育课程从小学开始就很丰富,总体上分为竞技体育教学、健身体育教学、社会实用教学和学科联系教学四种。
在美国,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几乎能接触到所有的体育项目,除了常规的足球、篮球、网球等球类运动,就连瑜伽、舞蹈、马术、击剑、军事训练课都有开设。
在体育教学中,老师不止是传授体育技巧,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强调竞争,鼓励大家毫无保留地展现自我。
在美国的校园中,能为母校带来体育竞技荣誉的人,在同学中更受欢迎。
在中国
体育教育地位难与应试教育相比
姚明曾说,中国的体育教育落后美国几十年。
可是,按照国情,体育教育始终要让位于应试教育。
曾在《欢乐中国人》节目中爆火的神童王恒屹,被中国家长口口声声念叨:“你看看别人家的小孩,你再看看你!”
为了让孩子成才,成为优秀的“别人家的孩子”,中国家长更多地把钱花在了补习班上,自然也就忽略了对孩子体育教育的投资。
中国家长对体育的不重视并不是一天两天。早前网上就经常曝出大妈抢占篮球场的新闻。
更夸张的是,就连学校的运动场也没能幸免,居然被晒起了粮食!
这种对体育的轻视,仿佛有种根深蒂固的味道。
轻视体育教育
最终是“自食其果”
从小学到中学,总是被“强占”的体育课让大家对体育锻炼越发不在意。
长大后,由于缺乏运动,当代年轻人肩膀酸痛、富贵包等毛病频发,腰间盘突出、糖尿病等老年疾病更早找上了门,甚至猝死的新闻也逐渐增多。
就连最常见的“脱发”也已经不是中老年的专利,年轻人中脱发者比比皆是。
这一切的苦果,都源于对体育教育的轻视。
更可怕的是,淡薄的体育运动意识逐渐影响到了下一代人。
某音短视频,一刷就是好几个小时,对颈椎伤害极大;伏案工作,一坐就是一天,肩颈逐渐变得僵硬;风靡的电子游戏继续着“久坐伤害”,伤膝、伤腰、更伤人……
幸运的是,在国家提出“全民健身”的理念以来,体育逐渐走向了教育舞台的中心。
中国家长逐渐对体育教育重视了起来!
据新华社的消息,在今年暑假对市场的调研后发现,很多父母更加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愿意在孩子的体育教育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金钱。
不过,很多家长并不清楚何种运动才最适合自己的孩子,更不清楚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到底最适合哪一种运动。
体育教育不应被轻视
孩子的品格塑造从小就需要
现今的中国,全民健身的理念,慢慢已深入人心。
在满足身体锻炼的需求之外,更多的人开始考虑这一项运动背后的教育意义,能将一个人培养成什么样的品性。
很多人以为练习体育只是简单地运动一下就好了,其实不然,真正的体育训练强度很大,就光是单单地体能训练就能让很多人想要放弃。体育训练贵在坚持,在这一过程中,体格提升的同时,意志力和耐力都能得到全面提升。真正的体育是实现自我超越!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同样需要这种精神渡过难关!
这种精神在清华大学备受推崇,清华大学“无体育不清华”的校园文化闻名全国。中国科学院院士、原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教授坦言:体育锻炼是一种自强的精神、一种拼搏的气质、一种受益终生的生活方式。正是当年在清华园养成的良好锻炼习惯,才使得他在紧张的学术研究中能够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健康的体魄。体育是培养人格的最好的工具。
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曾说:完全人格,首在体育!
练习体育不仅能培养孩子勇于面对压力,承担责任和克服困难等优秀的品质!中国教育一直强调的是“赢”,很少有家长重视孩子的“输”!让孩子真正勇敢地去面对“输局”,将“输局”和失败看作是胜利与“赢局”的另一面,这正是中国教育目前所缺失的重要部分,而体育教育刚好能很好地弥补这一不足。
在体育比赛中,让孩子在无数真实的场景中不断磨练,一次次的感受体验、冲击震撼,眼泪、哭喊、失落、沮丧……慢慢地形成正确的输赢观,才会最终“赢得”自己未来的人生。
如果说,体育教育有什么独特的魅力?那么从今天开始就动起来,坚持一周、一个月、一年后,我们的身体会给出更多意想不到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