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声明这是个人非常主观的对于这部电影的看法,不代表任何组织和其他个人哈。
当我们讨论《八佰》的时候,很多人都是站在历史史实的角度去抨击这样一部历史片,觉得这样一部片子,捏造历史,然后另外一部分人会觉得看一部电影没有必要上纲上线,至少这部电影唤起了自己的爱国热情。面对这样的看法,我个人觉得还是要先从电影本身谈起,再去看背景,这样也许能够发现这部电影更多的点。
完全从电影本身出发,(所以我们不去关注史实,只从电影本身提供的故事框架出发)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优点和缺点一样明显的电影。
它的优点体现在服装、化妆和道具,以及镜头的运用,都是水准以上的水平,相信这一部分大家应该是有共识的;它的缺点个人觉得是剧情逻辑和战斗逻辑的不严谨。这两点对于我来说,是非常影响观感的。对于文艺作品而言,内在的逻辑无法自洽,是非常要命的一件事情,没错,我要开始喷了。
1、日军开始进攻的时候,仓库内的守军发现,仓库前面防守的军队自己溜了,只剩下存库守军自己困兽孤岛了,在完成了一波关门灭狗的操作之后,个人觉得接下来比较合适的行动是应该迅速抢占逃走的守军留下的阵地,在日军有所顾忌不敢大规模使用炮弹的基础上,这个阵地将与仓库内的守军形成交叉火力网,并且能够非常有利的阻止日军接近仓库墙体。
2、接下来日军在夜里从四行仓库南面墙突进,苏州河南岸的租界内发现的人纷纷大喊:日本人越界了。刚开始看的时候我就比较疑惑,日军这个行为应该没有越过租界啊。后来我去翻了一下这方面的论文,找到了下面这张图
这样就可以清晰的看出来四行仓库南侧临河的道路实际上应该出于英军的据点控制范围内,但是影片没有交代这个信息,所以租界内群众大喊越界的行为个人觉得是让我觉得疑惑的。
3、与此同时,日军部分士兵从苏州河通突进水道突进仓库,对于一个需要固守建筑物的军事行动来说,没有把守各个出口,这不得不说明这支部队的指挥水平有问题,或者是编造这个故事的导演水平有问题。
4、接下来就是陈树生英勇跳楼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桥段了,这个情节个人觉得没有任何问题,艺术处理也是比较好的,让我直接感受到的就是悲壮,但是这样的评价也仅限于这个时间线,当后面的战士都一个个拿起几捆手榴弹开始排队往下跳的时候,第二个条跳,恩,也很悲壮,第三个,悲壮,第四第五个,嗯?这些大哥在干啥?作为一个战争片,最起码要遵守一个逻辑吧,这个逻辑就是战斗就是要用己方最小的代价换取敌方最大的伤亡,作为一个物资还比较充沛的仓库,面对日军跟罗马军团龟甲阵一样的阵型,你说子弹打不透,可以理解,扔一个手榴弹会被弹开也能理解,陈树生作为历史原型在非常危急的时刻舍身报国,我个人表示非常理解,但是后面那么多战士排队要往下跳我就不是很理解了,仓库里面物资不算少,你们前几个跳下去冲散了日军的阵型之后应该有时间把手榴弹绑在一起,再绑个麻袋,这个重量应该足够了,但是你非要让战士一个个跳,我真的不理解。还有日军方面,我军跳一个下来,那么密集的阵型,怎么也得死伤十好几个,再跳一个,换自己十几个,这种战损比,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吧,就这还往哪里堆人?也许是我不了解日军吧。影片到了这里,我忽然想到了另外一个名词:抗日神剧,如果说抗日神剧是用非常不合逻辑的战斗让我们感受到“爽”的话,那么至少八佰有一定迹象表明,是在突出一个“惨”,如果从这一点上说,八佰,我个人感觉开始有点抗日神剧的味道了。
5、送电话线这一段个人觉得再次印证了我关于八佰是一种抗日神剧的构想。我们在导演给我们设置的背景中考虑这样的一件事情,那就是电话线可不可以跟记者以及后续租借支援的物资一块进入四行仓库。当然有的人会问,战况紧急,电话线非常关键,所以要不惜一切代价,但是我们还是要考虑一个事情,那就是四行仓库的守军是知道自己是上海的最后一支抵抗力量(至少台词里面是这么说的),指挥官也跟他们说要抱定必死的决心,那么这个时候电话线来沟通情报到底还有那么重要吗?对于这一点我表示怀疑,对于剧情安排这些生命去运送电话线,再次给我直接的感受,就是在营造“惨”。
6、升旗护旗这一段,升旗的动机和该让什么样的讨论去引发这样的行为先不说,单单就这个行为本身而言,对于一个物资储备还算丰富的仓库来说(这是我一直强调的,我觉得也是镜头语言有交代的),是用很多麻袋垒成一个堆,把旗子插上去还是那么多人献出生命去对抗日军的飞机扫射,哪个更有意义,因为对于这样一个兵员得不到补充的作战部队来说,每一个战斗力都太重要了。至于导演为什么要这么安排,我心中关于“惨”的想法再次迸发,我现在有理由相信,导演在刻意营造一种“惨烈”的气氛,而且这种营造所采取的战斗行为是十分不符合逻辑的。
7、我军撤入租界,因为得到了上峰的命令,需要军队撤到租界内,在军队开始之前,我特别注意到喊出的口号是:管制灯火,压制狙击“(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而我军分批冲桥的时候,我在背景音里面听到了明显的机枪点射的声音,面临这样的火力压制,且实际上没有多大力量还击和压制的时候,这样的过桥行动是否需要考虑一下需要暂缓。
对于以上我所提及到的一些个人觉得情节和战斗逻辑不合理的地方,欢迎大家讨论。
同时说一下个人的总体感受,我为什么觉得这也是一种抗日神剧,是因为导演在用一种我觉得类似于流氓打架一样的逻辑在制造一种”惨“,这种流氓打架的逻辑就好像那种在影视剧里面,流氓A遇到流氓B,为了吓唬住对方,先抄起啤酒瓶子,往自己脑袋上先来一下,然后血流的满地,吓唬对方。这也不得不让我想到余亮老师最新的那期视频里提到的那样,导演在自己的作品里面夹带私活其实很正常,但是水平有限还非要碰这种宏达的厚重的历史题材,拍出来就是四行仓库面子之下《老炮》式的流氓打架,借用范志毅的一句话:他行吗?他不行。
最后想说说一点关于”爱国“的事情,经常会遇到有些人说这部电影它至少唤起了我的爱国热情,让我去关注这部分的历史。对于这种说法我觉得我需要阐述一下我对于”爱国“的看法,我们爱的国,从来都不是一个抽象的字眼,而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厚度,近代百年屈辱,如今走向复兴的伟大国度。当我们谈爱国的时候,我们至少要对祖国那些历史有一定了解,而且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历史书才是。相对而言,那些看到”惨烈“的场面就肾上腺素喷涌,大声高呼爱国的行为,我觉得还是有点廉价了,不然为什么说爱国是很多流氓最后的遮羞布呢?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