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切尔2代 轻测评
一个签名鞋系列,完全不同的感受。这是我经过两个钟训练穿着后的体验。
先说一下,身高180体重200,3传3突4投,年轻时只有160的时候也能扛着俩人空中换手上个篮,而今承蒙coachfui分享,在经历了痛苦的半年之后转型为随缘射手佛系炮台。
虽是改了风格,但小时候起就一直追求球鞋的抗扭,防侧翻,极致场地感,鞋面支撑及稳定性。穿的鞋清一色低帮例如cp7,大米2.3,hd17low,欧文4.5,一双lbj13low被我穿了两次崴脚了就直接送人了,一双melo12穿了半个月放鞋柜吃灰去了;米切尔1是我认为去年的神鞋,入了革面黑粉色,网面黑橙,网面纯黑三双,实在喜欢。综上所述,本次小蜘蛛2小蜘蛛🕷️测评体验分享适用于众多球鞋测评不会提及的一类球友––大体重后卫。
本次测评会从抓地力,包裹,防侧翻,场地感,启动性能,鞋面稳定来分享感受,希望为各位同为大体重后卫的好兄弟有用。
1. 抓地
二代在当前市面上流通的配色只有水晶底可选,在本次训练的塑胶地上抓地表现不佳,主要表现为在进行变向后后脚蹬地的这一下侧向打滑,个人体验不如前代细密的纹路带来的抓地力让人安心。
2. 包裹
和前代的最大不同可能就在此了,与前代后跟的不跟脚和前掌网面配色不贴合截然不同的是,二代的包裹有了十足提升,一代穿44.5的我二代45码初上脚差点没塞进去,穿到鞋里是可以感觉得到后跟没有小枕头但是十分厚实的填充没能让我伸进指头去,鞋身拉紧鞋带后飞线带来的包裹紧致十足且不会让你有不适感,与一代系紧鞋带后脚背勒的生疼相比,阿迪此次直接少开了两个孔却提升了包裹感。我是高脚背,并没有觉着很多测评号说的翻鞋舌问题有很严重,且我认为在这个前低后高的设计里反而很好的撑起了鞋子。如果说上一代包裹有7分,那么这双应该妥妥10分了。
3. 防侧翻
其实防侧翻我认为是没有前代那么夸张的,这一代取消了前代的前掌侧向延伸,后跟也没有了性感的大屁股,外观上来看,中规中矩带点臃肿,甚至我第一眼在看到这个后跟的时候是非常拒绝上脚的。然而阿迪很心机的给鞋子设计成了前低后高的走势,且前掌也有加宽处理。这两点让你在穿着鞋子的时候会感觉整个人在被推着,强迫让你的前掌着陆,强行让你的足弓承受了更多的重心,这也是穿这双鞋子的一个问题,时间久了脚酸🍋(重点)。这个设计使得鞋子的防侧翻出人意料的还不错,利用高低差转移重心达到弥补防侧翻的能力,设计师实属鬼才。(小声bb 增加了脚受伤的风险 u1s1)
4.场地感
我把场地感分为两类,一类是突破时的贴地感,一类是落地时的震感。前代贴地感有8分的话,二代应该有7.5,差距并无很大,包裹性带来的势必是其他方面的牺牲,我个人认为牺牲一点点贴地感并无不妥,且前低后高强制性的贴地和薄薄的前掌让这双球鞋在突破中的表现并无那么不堪。而最令人惊喜的是与缓冲相关的落地震感了。大体重选手比较怕的应该就是落地后震感强烈直冲脑门了吧,我在穿前代突破时也有这种感觉,落地膝盖震感强烈十分上头。而此次二代在后跟缓震可以说给足了惊喜,这代的bounce居然在前掌蹬地反馈没有牺牲多少的情况下在后跟的缓冲给足了保护,助力大体重后卫放心起飞🛫。要说真的有什么安全隐患的话,穿前代突破碰到辣鸡垫脚你还有几分可能保全脚踝,穿这代大概率崴脚嘎嘣脆。
5. 鞋面稳定
如果前代网面配色鞋面稳定中规中矩,这代应该是喜出望外了。鞋身内侧皮革,外侧的爆炸图案(看起来很厉害,我也不知道干嘛的),脚尖的大脚指保护,以及拉紧鞋带的飞线支撑,现在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是飞线断了怎么办了,鞋面非常稳定,脚并无在鞋子里花样滑冰的感觉,很惊喜。
总之穿过了那么多低帮后卫鞋,之前找区里米2的测评没有多少,故决定写一篇,分享的都是我最直观的感受,希望能帮到你!有问题留言就好了,打字真🐔累
ConnorLucas
· 山东可以的,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