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穿越回明末指挥萨尔浒之战,你会怎样挽回大局

avatar
关注

首先你是穿越回去的,所以你肯定知道萨尔浒之战明军犯的几个大错误:1、不该分兵,更不该一而再再而三分兵(杨镐,马林);2、大雾天本来双方都是”瞎子“,自己这边瞎点什么火(杜松);3、轻信敌人间谍的情报,轻率进军(刘铤);

同时你也知道明军相对后金存在的几个重要的劣势:1、当时是初春大风天,天气完全不利于火器发挥作用(浙军长枪兵和朝鲜火枪手联军战败的过程);2、后金军弓强马壮甲厚,其甲胄火绳枪直射都很难打透(马林用来掩护射击的车阵硬是被后金军给拆了),复合弓射程远超明军火枪(潘宗颜战死正是因为如此);3、后金军步兵猪突能力奇强,明军对付蒙古骑兵和西南土司时非常有用的枪阵经常会被后金步兵冲的溃散。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你是萨尔浒之战明军的总指挥官,你会如何应对?括弧:科技树禁止,请不要科技流(限于当时明军技术水平)……不要说“我是工科生我替大明发明来复枪、马克沁...”

说明一点:我分兵。看不惯这点的,不需要看下面。首先来说,萨尔浒本来可以作为一个必胜之战的,甚至可以重演成化犁庭的经典之作。但是最后却失败了,刨开政策、制度等方面不说,单就论军事。按我的思路,“让我来指挥萨尔浒之战”,那我究竟是多大的指挥官?是指挥一路的刘綎、杜松,还是指挥全局的杨镐?若是换成这三个人,我还是集结兵力稳打稳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好。

让我指挥并打赢的前提是,我是万历。明朝这次军事行动的提议者就是万历,然后这件事交给了朝廷诸位大官先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兵科给事中赵兴邦说:“募兵剿守机宜,募兵以辽东为上,蓟门次之;调兵以宣、大、山西为上,山东等次之。盖近辽则易至,边方则知兵也。又奴酋屡胜之后,视中国不啻轻,连结西虏,沿边牵制。而我当屡败之余,新兵未集,旧垒未固,宜亟图自完之策。” 江西道御史李徵仪言:“以必剿之规模,为守则守,自固以固。守之余力为剿,则剿自胜是也。” 而后赵兴邦又说:“即拥十万之兵,费三百万饷,苟且完局,辽左一空,辽将不知所终已。”三个人说的是一件事:辽东现存兵力不敷使用。

也就是说,想打赢,第一,集兵。集兵得按基本法,不能乱来,两个办法,一个的募兵,一个是调兵。鉴于辽东的气候以及各地兵马的战斗力,赵兴邦说的有道理,募兵以辽东为上,蓟门次之;调兵以宣、大、山西为上,山东等次之。从辽东当地招募军队,从宣大山西的边镇调配军队。另外,刘綎曾经“尝镇四川,有手下苗兵甚精猛,尝以御西羌,屡捷。及是,綎言少需即来,镐不许,促进兵,故云。”也就是说,刘綎在出兵的时候说自己的兵马少,希望从四川调集一些自己用的顺的兵,杨镐不允许。而川湖云贵的土司兵,事实证明确实战斗力不低,所以,除了上述两条之外,还可以调集西南土兵,最好的有两个选择:“万历四十七年调保靖兵五千,命宣慰彭象乾亲统援辽……明年,象乾病不能行,遣其子侄率亲兵出关,战于浑河,全军皆殁。”浑河之战什么样,大家清楚,所以,第一个选择就是湖广的保靖宣慰司土兵;第二个,川东的石砫兵。总之,集结在辽东的机动总兵力要达到十五万或是更高。别以为这不可能,二十年前明朝平播州的时候可是八路出师二十万。

第二,遣将。万历末期可用之将还是挺多的。而我想用的,第一个标准就是军人世家。不是说我看出身,而是这种军户家风,确实比自学成才的可用。首先可用的就是刘綎,毕竟身经百战,而且在东北也不是生人,曾两次入朝作战,所以对辽东也不是俩眼一抹黑,主将人选,非此人莫属。其次可用的,马林。先别骂街,容我说完。马林是军人世家,自己一身的本事都是老爹挣来的,而就这么一个明朝赵括,在第一次领兵作战的萨尔浒中的“结营浚壕,严斥堠自卫”表现也不是完全的白痴,所以此人完全可用,但是不能单带一路,留下看家,可以。第三个,柴国柱。西宁卫人,军户世家,万历二十一年任辽东总兵,后历任陕西总兵、甘肃总兵、延绥总兵、蓟州总兵。历史上萨尔浒之战的时候,杜松去掌西路,代替杜松镇山海关的就算他,所以我这回换过来,杜松不去,柴国柱去。第四个,官秉忠。榆林人,历官固原参将、宁夏、甘肃副总兵,后加延绥总兵,资历、声望都可以。第五个,贺世贤。此人能不能打,就说一样,万历四十六年清河之战的时候,“世贤驻叆阳,闻变,疾驰出塞,得首功百五十有四级”、“铁岭被围,世贤驰援,城已破,邀获首功百余级。”驰援别人,别人城都破了,他都能获首功百余级,差不多了。第六个,李如柏,这人我有用,先留着。第七个,李光荣。第八个,祁秉忠。

第三,遣帅。兵马好找,良将好寻,可这主帅谁去呢?王象乾。王象乾是隆庆的进士,杨镐是万历的,所以资历可以了;他在万历初年的时候当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宣府的官,后来总督川贵,屡灭苗变,有一定的军事才干;万历三十六年出任蓟辽总督,对辽东算是半个领导,不是空降的。出兵策略:以总兵马林、李如柏分守辽阳、广宁;新添总兵李光荣输送粮草辎重,负责后勤来往。机动兵力十五万兵马,分三路,刘綎主帅东路军七万,及朝鲜军一万三,合计八万三千人,出宽甸;总兵柴国柱帅北路军五万,联合叶赫兵马,出开原;总兵贺世贤帅兵马三万出鸦鹘关,不可深入,以杀人、烧寨为主,徐徐而前。总兵官秉忠帅轻骑巡逻鸦鹘关外,总兵祁秉忠驻沈阳,领辽东防守剩余兵力,二者作为接应人员,来往巡视辽东长城各关,并负责对贺部的支援及后勤问题。出兵时间:万历四十七年四月、五月。选择这个时间,一是为了给川湖土兵、九边兵马以集结、修整时间,二是这个时间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新粮未下,建州那边的日子不好过,三则天气转暖,利于明朝军队作战。

其他方面:1、首辅方从哲不可催促出兵。2、出兵机密不可泄露。3、御史言官不可战前言论参战人员。如此,我觉得至少有七成把握。再者说了,人生哪有十成的把握呢?有五成,便可一搏。

步行街主干道理性讨论
发布于湖北阅读 100909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羊瘾又犯了

· 广西

提桶跑路,打是不可能打的。

亮了(182)
查看回复(4)
回复
discusser-avatar

虎扑JR0167782342

打赢了又如何 成化又不是没赢 需要土改 需要屠杀

亮了(113)
查看回复(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