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摇滚、时尚、电影、潮流的黄金年代

avatar
关注

​​前一阵子文章提到了jil sander,突然想写一篇致敬90年代的文章。因为在我心里90年代是一个文化的集中爆发期:无论是安特卫普六、玛吉拉、raf simosn、高桥盾这一波日本里原宿潮流领军人、英伦摇滚、grunge、好莱坞电影,都在90年代迎来了及繁荣的形态。所以我想用架空历史的方式把这些90年代的精神符号串联在一起,希望大家喜欢!







注:本文纯属个人对90年代精神的意淫,请勿对号入座。






早上八点,你如往常一样,被设好定时的收音机电台叫醒。怒不可遏的你刚想一把拽下收音机的电源,却被一句充满年代感的声音及时制止
:“欢迎收听早间流行歌曲广播,下面就让新晋英伦天团Oasis的新歌Morning Glory为您开启全新一天。”









感到一丝异常的你开始摸索压枕下的手机,却苦苦不见其踪影,你连忙起身环顾四周,墙上张贴的《低俗小说》和《冰血暴》的海报让你不得不接受一个惊诧的事实:你穿越回了90年代。









90年代的人都用什么沟通?失去了手机的你开始琢磨,床头的座机给了你一丝线索。你笨拙地拨弄着电话上的按键,终于打开了留言信箱。









“哥伦比亚唱片俱乐部年费会员优惠开启,缴纳年费即可享受单张唱片七折优惠。” 






“您订购的滚石杂志已到期,若想继续享受滚石为您带来的最新音乐资讯服务,请前往邮局续订。”


 “……” 






原来90年代的人们就已经被广告所包围了,正当你准备中断这场来自促销活动的轰炸时,一声问候将你打住。






 
“你好, 此刻你一定在好奇我是谁吧,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谁?这是一封开启时间大门的信件,它能帮你撬开紧闭的时空,在你为之神往的年代任意穿梭,没错——你可以在你最爱的年代范围内穿梭任意空间、时间。 请将手里的听筒紧握,对它说出一个时间、一个城市。”











【1991,巴黎】





Maison Margiela 1991年的第三场秀《White》刚刚结束,你站在秀场门前,看到一个面容清秀的年轻人正局促不安地站在一个大胡子的身边。









“我现在…我现在实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我没有见过这样的时装,从来没有。我以为时装都应该是好莱坞明星或者是贵族的样子,华丽的装饰,艳丽的色调,对身材曲线的彻底凸显”,年轻人说道。 




“所以你是喜欢我朋友做的东西咯?”,大胡子反问道 




“当然,我实在是太喜欢了。我从未想过单凭剪裁和形式上的解构,就能为白色衍生出如此多种截然不同的效果。我真的是受够那些华丽而油腻的色彩堆积了。”









“小子,注意你的措辞,别忘了是谁带你过来的。” “师傅,我没有贬低您的意思,我指的是那种无脑堆砌的华丽感。而你对色彩和图形的把控完全是实验和先锋性的,跟他们不同。”









大胡子满意地点点头。 






“我想学时装,我想创立自己的品牌,我知道我只是家具设计出身的门外汉,但我真的想加入这场变革之中。Maison Margiela,Helmut Lang,Jil Sander,还有老师你的那些朋友们…...你们真的让时尚变的与众不同了,时装不应该只属于上流社会,它应该打破上流和大众之间的界限。” 






“那你有想好做一个什么样的牌子吗?” 






“一个为年轻人打造的牌子,我要记录过去和当下这个时代所有属于年轻人的东西。后朋克、Gabber电子、门萨精英、独立电影。”











年轻人咽了一下口水,接着说道:“我要融合Helmut Lang一样利落大方的男性剪裁和Maison Margiela式的廓形和解构,当然,我要像我刚说过的一样,为我的品牌赋予独一无二的个人烙印,把这些青年文化影像以独特的方式呈现在我的服装上。” 






“我要用我的名字来命名它——Raf Simons。” 






大胡子笑了:“走,我再带你去看看别的东西,这是时装最好的时代。”









你突然想起早上的那首《morning glory》,还没等开口——











【1994年9月5号,Hecienda Club,曼彻斯特】 










你便来到这栋宛如微缩罗马斗兽场的四层红砖小楼前。门口聚集的喧哗青年们大都一手拎着啤酒瓶,另一手夹着香烟,身着蓝色牛仔裤,脚踩Adidas球鞋。











“我跟你说,这个乐队的主唱绝对是个自以为是的浑球,这种小乐队迟早会解散。”






“但你得承认他的声音很有辨识度啊,而且他们的音乐真的让我想起了the Beatles。” 






你趁保安不注意悄悄的从后门溜了进去,趴在休息室的窗户前,你看到年轻的大嘴巴青年正鼻孔朝天的发话:“看没看见,我跟你们说什么来着?Definitely Maybe绝对能进排行榜。怎么样?现在老子唱的Live Forever就是满大街都放,我就是你们的救世主。”









“臭狗屎,你个吉他都不会弹的逗逼就闭嘴吧,老子走路的时候你还爬呢”,站在一旁的小个子指着大嘴巴的鼻子骂道。 






“要我说你这种公鸭大白嗓干脆别唱什么Don’t Look Back in Anger了,你还是踏踏实实给老子写歌吧。”






“我跟你这个小崽子说清楚了,这事没得商量,你看Blur的Parklife卖了多少张,如果我们这一张之后接不上来,全伦敦的小妞儿就全都是Damon那小子的了。”









喘了口气之后,小个子接着说:“而且你最好给爷有点儿危机感,牛津郡的那帮家伙也不是省油的灯。” 






“你说的就是唱Creep,好像一只眼睛有毛病的那小子?那倒无所谓,他们乐队看着都像脑子里只有音乐的一帮怪人,妞不会跟他们睡的,而且他们成不了气候,问就是没那味儿你懂吗?做乐队要vibe。”









“好吧,是时候返场了,爷要秀一波solo,站第二排靠吧台那妞今夜必须拿下。” 






作为Radiohead粉丝的你暗自嘲道:“你们两个憨憨一定想不到现在哪支乐队的成就最高。” 






舞台的吉他失真响起,你对这过时的流行调调不感兴趣,于是你默念道: 











【1998年12月19号,the Anson Rooms,布里斯托】 







灯光诡异,烟雾缭绕,能容纳1000人不到的场馆已经没什么可立足的空间。和刚才热烈喧哗的场景不同,这里的男男女女低着头漫无目的地摇晃。









仿佛来自遥远东方的神秘主义女声随着低沉的Beat缓缓下沉,那下落的速度就如同舞台前身穿低腰牛仔裤,扭动着身躯缓慢下蹲的女孩一样。 舞台上的白人抱着话筒轻声低吟,长相干瘦的黑人低头摆弄着键盘。 






宛如一场秘密仪式的氛围被一句简短而仓促的话打破:“我们是Massive Attack,来自布里斯托,感谢光临今晚的演出,再见。”











台下观众的一阵欢呼声之中,你隐约听见身边瞳孔放大的家伙自言自语着:“电子乐才是未来,不管曼彻斯特和西雅图的那帮捧着吉他的人在干着什么,未来音乐是属于电子的。” 






你对话筒说:“我想听更多的电子乐。” 











【1989年7月,Kurfürstendamm Street,柏林】



 







“90年代真的是太棒了,我爱90年代。” 






“可是现在还不到90年,兄弟。” 






“我知道,但是我猜柏林墙再过不久就要倒塌了,东边的漂亮姑娘可以肆无忌惮的涌进来,和我们一起听着Techno在Club里乱蹦了。
到时候就只有爱和享乐,你懂吗?没有愤怒,没有暴力,只有快乐和刺激,这就是电子音乐的内核” 






“爱,好主意,我想办一个电音派对提前庆祝柏林墙倒塌,就在这里,就在这条街上。派对就叫Love Parade“ 






“这事你得和Turbine Rosenheim那个DJ商量,他和他女朋友比较能张罗活动。” 






你生怕错过了这场聚会,于是你就一直安静地坐在街边,等待它的来临。这期间,你每天都能看到身着奇装异服年轻的男女从身边经过,
你意识到:这座城市正在积蓄一种前所未有的活力。











终于有一天,这些怪异的年轻人就在你的眼前停下脚步,远远驶来一辆载着DJ Set和音响的大货车,Techno的节奏点明快的响起,大家开始扭动身躯。











“Kraftwerk明明是德国人,为什么Techno的中心却变成了美国底特律?” 






“好兄弟,耐心点,它就快要塌了。” 






“好,等它塌掉。” 






“未来,就在这条街上,会有几十家,不对——会有数百家电音俱乐部如春笋般疯狂生长,我爱90年代,我爱它。” 






说罢,这两个年轻人又开始了扭动。 






你对着话筒说:“继续向东”。





























【1994,红磡体育馆,香港】












后台休息室里,寸头男人在抽烟。电话声响起。 “单飞后的第一次大型演出感觉怎么样”,电话对面是个声音空灵的女人。 






“不错,香港观众比我想象的热情。不过这次就演了三首歌,不带劲儿。现在轮到丁武他们演了。你听那吉他声还听不出来吗?”











“看吧,我就告诉你香港的演出市场比大陆繁荣很多,你就应该来香港和我一起发展,这里对实验性的音乐更加包容。” 






“是吗?我不觉得,这里经济繁荣,娱乐业繁荣,但我们的文化根基还是在大陆,在香港我找不到属于我的表达。” 






“可是你已经单飞了不是吗?《黑梦》也朝着你所钟爱的音乐形式在迈进啊,在香港发展并不代表你完全抛弃了继续走下去的可能。” 






“但我觉得《黑梦》的表达还是太过于肤浅,还是很多西方人玩过的后朋克的东西,我想在未来把更多的中国民乐元素融合到实验性的音乐中。你知Brian Eno吗?你如果听过他的氛围音乐,就知道我们的民族乐器是多么适合这样的音乐形式了。”










“……” 






“开玩笑啦,我说着玩的你怎么就生气了?诶好了我先不和你说了啊,一会儿有个庆功会,《重庆森林》拿金马最佳男主啦!拜拜。” 






滴——






男人挂下了电话。 男人身边干瘦的小个子正在局促不安的念叨着什么,马上就轮到他出场了。






“让我们欢迎张楚。” 






小个子起身,快步朝台前走去。














【1998,青山,东京】 







你站在一个设计工作室内,办公室里的中年短发女人正在对一个神似性手枪吉他手Johnny的年轻人训话。









 “你必须去巴黎,马上就去。” 年轻人犹豫了一下,低头说道:“老师,我真觉得里原宿的生活就足够让我满足了,SK8thing、Mankey 这些朋友都在,NOWHERE也离不开我,他一个人忙不过来。”











“他?你说Nigo那小子?你们俩根本不是一路人。” 






短发女人继续严肃地说道
:“你真觉得Undercover和A Bathing Ape是同一种东西吗?无意冒犯,但你真的希望Undercover就停留在一个潮牌的段位吗?” 






“可Bape的平面设计很有趣,他也从某种程度上引领了一种全新的审美方向。”
 






“那些花里胡哨且高度重复的图案早晚会过时,消费者一定会厌倦的,这是没有内核,很表面的设计语言。但你不一样,还记得你94年东京时装周的女装秀吗?看完那场秀我立马就买了你的东西,因为我知道Undercover是有一个牢固的精神内核支撑的,那就是你对朋克,乃至对整个音乐文化的服装化表达的追求。”











“你一定要去巴黎”,女人接着说:“这个世界需要看到你的东西,而不仅仅是日本。
我很好的朋友在巴黎开了一家颇有影响力的买手店,叫Colette,去把你最新季度的创意展示给她,她会愿意在店里展示你的作品的。” 






年轻人依然沉默着。






“把你新季度的作品给我看看。” 






年轻人从包里翻出了一些设计手稿,递给了中年女人。









“直接把历史人物印在衣服上吗?有意思,之前还没多少人这么干过,还有你设计的这些标语,就像是一种精神宣言,这就是你品牌的烙印。以后会有很多人模仿你的。不过,你还要在设计上多花些心思,在这方面我会帮助你,这些款式在我眼里还太过基础。”














【1995,好莱坞】














“疯了!彻底疯了!老马丁彻底疯了!”,一个小型电影工作室的门外,戴着墨镜穿着夏威夷衬衫的制作人一边读着小报消息一边对身边的人喊道。 






“怎么?他又要拍新片了?” 






“不仅要拍新片,还又又又又又把乔佩西和德尼罗放一块了!”






“这不是很正常吗?好莱坞不待见他,他如果不把王炸搬出来以后可能就没片子拍了。《Goodfellas》证明老马的电影还是能获得商业成功的,只要他作出适当的妥协就好。”









“但你知道这次要拍什么吗?你知道这次的女主角是谁吗?” 






“拍什么?” 






“要拍赌场主题的电影,就是改编自那部《Casino: Love and Honor in Las Vegas》小说,这还不是最重要的,这次的女主竟然是莎朗斯通!” 






“什么?就是《本能》里边靠露x成名的那个艳星?老头儿想赚钱想疯了吧,到底是什么刺激到他了?”











“这也是我想问的,赌城加上莎朗斯通,这是我能想象到最油腻的组合了。我实在不明白拍出《穷街陋巷》、《出租车司机》、《愤怒的公牛》、《基督最后的诱惑》男人怎么舍得把自己手里的王牌就这样打在一个新人艳星的身上。好莱坞的商业模式迟早会毁掉电影艺术的,哪怕十年内不会,二十年内也早晚会这样” 






站在一旁偷听两人对话的你,
心想着第二年靠《赌城风云》提名奥斯卡最佳女主的莎朗斯通,不禁笑出了声。当你想到当今电影院里铺天盖地的超级英雄大拼盘,你笑的更厉害了。






“如果你连这都受不了,还是趁早转行吧,以后只会更离谱”,你对他们喊道。 正当他们茫然地面面相觑时,你已踏上了朝拜偶像的路。










【1992,Crocodile Livehouse,西雅图】 




“最怕理解不了你幽默的人觉得你很认真”,Crocodile Livehouse的休息室里,顶着一头油腻凌乱的金色长发的左撇子男人无奈的说道。













“又和Courtney闹别扭了?要我说这种婊子还是早点踹了好”,梳着黑色长发的男人一边擦着鼓槌一边问。 






“你再说她一句咱们就原地解散!” 金发男大口喝完杯子里剩余的啤酒,接着说道
:“媒体,媒体,我在说那些傻x媒体,你知道吗?老子之前开玩笑说我们的风格是肮脏的,结果现在它们竟然一板一眼的给咱们的音乐类型起了个名字——Grunge(污渍)。Pearl Jam,Alice in Chains,Soundgarden,Mother Love Bones,咱这批西雅图来的现在都他妈的叫Grunge乐队。”











“我们现在成名了,你得接受这个事实,兄弟。你说的还不算离谱。你听说过一个叫Marc Jacobs的设计师吗?”,黑发鼓手问道。 






“我对时尚没有兴趣。” 






“他好像是一个什么P开头的牌子的设计总监,然后你猜怎么着。在92秋冬最新季度他竟然推出了一个以Grunge的穿衣风格为原型的系列。”




















“Grunge?我们有个屁的穿衣风格,我们不就是从二手商店淘来没人要的旧衣服随便往身上套吗?我是真的真的讨厌时尚这东西,大家应该抵制这种不停快速更新换代的趋势,看看Goodwill上那些没人要的过季衣服,就像破烂一样丑陋的陈列在货架上,真是令人恶心。” 






“这不是最重要的,兄弟”,长发鼓手一边憋着笑,一边接着说
:“最他妈精彩的是这个可怜的家伙被炒鱿鱼了哈哈哈哈哈哈。” 






“我就说过了,Grunge跟时尚有个屁关联,他被炒鱿鱼也是活该,祝他找到更好的工作。” 






“你还剩一次穿越的机会”,电话听筒的另一端突然传来声音。 






你笃定地说道:“纽约,毫无疑问,纽约。”












【1996,曼哈顿下城,纽约】














你路过West Village的游泳池,街道泳池旁Keith Harring作品的色彩仍旧鲜艳。











你转头向东走来到SoHo,这里尚未成为潮流的中心。









继续东行,Lafayette Street上的滑板少年正逆着黄色出租车贴地飞行,潇洒地跃过路沿,停在一家狭小的店铺前,店门的玻璃窗上贴着红色贴纸,上面印着白色的Supreme字样。












继续向北的步伐,你发现眼前的景象再度繁华了起来,身着黑白简约服饰的时髦男女与你擦肩过。抬头看到的Calvin Klein广告牌的那一抹红是街道上为数不多的色彩。











你的终点目的地是37街。走进一栋不起眼的楼房,你站在灯光昏暗的电梯里上升。电梯门打开,在你面前的是一间个人录音室。录音室里,戴着帽子的DJ和圆寸头的年轻黑人正在对话。









 “说真的,你们之间本来就没有什么矛盾”,DJ对圆寸头说。 






“当然没有,2Pac是我的偶像,我很崇拜他,他只是误会我歌词里的意思了,那不是针对他,The Message是Diss那个死胖子的你懂吗?前几天在MTV颁奖礼上我跟他说的一清二楚。” 






“他怎么跟你说?” 






“他说我们之间没有任何问题,我们是好兄弟,就这样,他已经飞去拉斯维加斯了,我们约好在那里见面去讨论以后合作的问题。我尊重他,你懂得,他是我偶像。”











“所以你也应该和大块头握手言和,我不光给你制作音乐,兄弟,我也给他做专辑,你这样让我很尴尬。” 






“没有这个可能,毫无,绝不。” 






电话铃声突然响起,中断了这段令双方都尴尬的对话。 






“什么?你他妈在开玩笑,你再说一遍谁死了?” 






寸头年轻人一把拉住DJ的胳膊:“出什么事了?” 






“2Pac死了,在维加斯,枪杀,凶手不明”,DJ喘了一口粗气,用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向年轻的黑人转述。 






“这他妈的不可能,如果有一丝可能,那也一定是胖子那伙人干的。” 






“不可能” 






…… 






“这不可能,这太疯狂了,我明明刚见过他。” 






…… 






“这太疯狂了。” 






你离开这间情绪失控的录音室,回到大街上,面目表情的匆忙行人似乎还未收到这条消息,又或者,对于忙碌的纽约人而言,这条信息尚不足以拖累他们前行的步伐。 






霓灯初上,第五大道和时代广场正喷薄地溢出一股超越时代的繁华。高级餐厅和Bergdorf Goodman里的上流人士进进出出,除了些许年代感滤镜之外,这光景和当今的社会没什么两样。











你看到一个背着吉他的少年坐在热狗车摊边叹气。 






你问他:“怎么了?有烦心事吗?” 






“我恨透这个时代了,它简直糟透了,令人窒息,令人作呕。” 






你不解的问:“为什么,你是说现在糟透了?90年代?这可是我的黄金年代,做梦都想生活的地方。” 






“你别开玩笑了,兄弟。60年代才他妈的是黄金年代,那时候有the Beatles,有滚石,有Bob Dylan,电影院里放的是库布里克和希区柯克的片子,大家还会看书来补充精神食粮,懂得向物欲做抗争,懂得联合力量举行伍德斯托克这样的精神盛宴。但是现在呢?大家听着无脑的流行音乐和商业电影——麦当娜、后街男孩、《侏罗纪公园》,我还要忍受多久这样的垃圾,现在的人已经被电视广告和MTV洗脑了,看看满大街络绎不绝的消费者,他们是被这个时代荼毒的无辜受害者。如果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要回到60年代。那个时候的人们还有大脑,你懂吗?还会思考。”











你一时哑口无言。 抬起头,你看见一个戴着眼镜的矮个子中年人正仔细观察着你和少年之间的辩论。他一边掏出本子飞速的记录,一边神经兮兮地念叨着
:“怀旧就是拒绝——对痛苦现实的拒绝。”











—END—


图片 | 来源网络内容 | 原创



发布于广东阅读 32443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VaultDweller

虽然里面提到的一些人和物不是我最喜欢的那些,但潮流区确实需要这样的好帖子。 潮流说到底是一种文化现象,服装只是潮流的一个分支,不管时装还是街潮,都有其背景和源流。 如果一天到晚只盯着衣服,大牌出了什么,小牌们抄了什么……那也太肤浅了。

亮了(22)
查看回复(1)
回复
discusser-avatar

我爱刀塔

· 湖北

布老师为什么感觉你啥都懂,关键各种梗抽象文化也能信手拈来,难道布老师其实是?

亮了(15)
查看回复(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