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挑战]+Day5《地下交通站》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滴。

avatar
关注
今天是30天挑战的第五天,主题是:一部反复品味的情景剧,本人在这里诚挚推荐——《地下交通站》。
在看这部剧之前,家里有一本我爸买的连环画,就是地下交通站。当时看的时候还小,觉得这个画书也不好看呢,大部分内容都没法理解,感觉还不如葫芦娃大战变形金刚好看。后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一些历史逐步了解,也看了越来越多的老八一制片厂的电影,开始能够理解一些抗战题材的作品。真正的能够品味到它里面的味道,是源于一次机缘巧合。
这里要先抛一块砖了,有一次和我爸一起看电影《三毛从军记》,里面有一段,三毛和“司马懿”被小鬼子围在了树林里,结果一群人开始学各种动物,在树林里闹得不可开交,最后机智的三毛用手雷解决咯问题。我当时就看迷糊了,这小鬼子是缺心眼儿?为啥这一期群人就这么开始莫名其妙的闹腾呢?我爸当时跟我说:你以为他们天天打仗他们开心呀,都不想打仗,都被战争摧残的快成疯子了。当时我就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就是从那一次开始,我学会了多角度的去理解文艺作品,也知道了很多东西表达的,未必是他让你看到的那一面。
扯远了,说回《地下交通站》。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以为是我们地方电视台拍的,后来才发现,刨去正经的几个角色,客串的演员那也都是群星云集呀。于是,愈发看的津津有味儿。哪怕到了今天,外卖到了以后,实在找不到看的东西,不是打开《亮剑》就是打开《地下交通站》。老规矩,不过多的讲剧情(这个也太长了……),说几个我觉得这部片子值得回味的点。
第一:细节
因为先入为主的概念,一开始,我以为这是一部挺水的情景剧,就是为了茶余饭后图一乐。随着剧集看的越来越多,我发现事情远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
令我印象深刻的几个小细节,有一集中,贾队长带了四十来个人去打八路军,结果八路没有占到“便宜”,只打死了三十来个人,还俘虏了七八个。黑藤太君hin生气啊,就问他:没有人刨腹自尽效忠天皇吗?然后比划了一个动作,先是作握刀的手势捅向自己,然后横着剌一下,又竖着剌一下。当时并没有在意这个动作,后面有一次又看到的额时候,惊呼牛批呀。这部剧应该是零几年上的,当时大部分影视作品里关于小鬼子剖腹,就是捅一下就得了。实际上,小鬼子的武士在自裁的时候,确实拿着肋插,在肚子上豁一个十字儿出来,然后介错人再砍脑袋。接下来,贾队长说:“什么什么”大尉想自尽来着,但是他没有刀啊,于是就自己用手枪对着脑袋开了七枪……我当时看到这就笑喷了,咱们对历史或者军械感兴趣的同学一定猜出了,这不就是吐槽小鬼子的著名自卫武器——南部十四式手枪嘛,好像正是这把手枪,让犬养毅多活了几个小时。
还有,小石头说的最多一句台词“老刀牌新高乐十本入”,啥意思?其实就是“老刀牌香烟,十支一盒”。为啥这个地方我说他细节满满。是因为这个叫法,及其的考究。老刀牌不用说,“新高乐”就是cigarette(香烟)的意思,“十本入”也不用说。那么为什么要叫新高乐呢?我分析哈,《地下交通站》的设定实在日占区,小鬼子说英语,那真的是一言难尽。首先因为舌头构造的缺陷,C 这个音他们整不了,只能发出“Xi”,所以把cigarette说成“新高乐”就好理解了。小石头在有样学样。这一段经典的台词救出来了。(这一段,我个人分析的比较多,有熟知的兄弟麻烦指正,多谢。)其他的细节我就不说了,很多台词、布景、道具以及演员设定都是细节拉满。我觉得从一个角度来说,不比会换枪管的《我的团长我的团》差多少。说一句制作精良,英达导演牛!不过分。
第二个:格局
其实纵观整部作品,你会发现,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大英雄,没有李云龙那样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剑客,没有龙文章那样比鬼机灵能撑起一道怒江防线的鬼才。这部剧中,全部都是小人物。哪怕是大名鼎鼎的、让日伪闻风丧胆的石青山,更多时候也是用来吸引鬼子注意力,“专家背锅”的一个名字,相比之下,更像个配角,还不如齐老太太给人留下的印象深刻。不光这些角色都是小人物,他们每天做的事情也给人一种全是鸡毛蒜皮的感觉。最多就是想方设法的送送情报,还都是小的不能再小的情报,甚至都不够左右一场小型的战役。(说到这里我想起来,之前有人在网上黑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抗战中的作用:打游击有用吗?没有这些游击战,国军最多晚一点迎来胜利……对于这种话我连抬杠的兴趣都没有了。)这部剧就是在像我们传达这样一个理念,这是一场全民族的抗战,可能这一个一个的小情报不重要,这样一个一个小角色不重要,可就是这样“四万万五千万”个小角色,撑起了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最后的脊梁。我们看过了太多的文学影视作品,它们有的塑造了侠客一般的英雄,有的塑造了火星撞地球一般的国家对战。但是又有多少作品,真正地去讲述了,在那一段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我们整个民族都在奋力地寻找光明。《地下交通站》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另外,关于反派角色的塑造,最典型的两个——黑藤和野尻。野尻这个鬼子很简单,就是咱们平时在电影电视剧里看到的最多那种,一拔刀,嘴里大喊“杀敌给给”然后猪突猛进的那种鬼子。这种鬼子不能说不可怕,只能说他没那么可怕。黑藤这个鬼子就不一样了,这是个成语小王子,咱们看的时候觉得他乱用成语,搞笑的额一批。可是结合他的很多言论,可以很简单的分析出,这个鬼子学习中国文化是为了什么?显然不是为了来中国留学,而且他表达出的那种以华制华、逐步吞并最后奴化中国的感觉,不正是当年石原莞尔这个老鬼子提出的构想吗?还好在国内,他的理论输给了“野尻”。不然,咱们这个民族吃得苦还要多。
第三:反思
我记得当时看过英达导演的一个访谈节目,他说,自己想把这部剧做成中国式的《虎口脱险》。同样是喜剧,用这种喜剧的方式来表达对战争的反思,合适吗?这是我当时产生的一个疑惑。
后面,慢慢学习了相关的知识以后,我开始对很多事情有了不同的理解。特别是在上学的时候学到的一句话,高级喜剧的内核永远都是悲剧。我们说回到《地下交通站》。很多啼笑皆非、不可理喻的故事,只是因为距离我们太遥远,所以我们只感觉到他搞笑的地方。比如:水根改造鼎香楼那里,拉来了很多客人进来吃饭。可是呢,饭店的老板并不高兴,因为客人没有几个“正经人”。后面水根打着黄金标的幌子从一个汉奸那里要来了这一顿的饭钱,把老板乐开花了。按理说,吃饭给钱天经地义呀,这种反差就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喜剧效果。还有一次,黑藤太君上街去买东西,完事儿要给钱,反倒是把老板吓了一跳。在老板的心里,鬼子拿东西不给钱太正常了。这部剧就是通过这么一件一件反差明显的小事情,向我们直白的额介绍了沦陷区老百姓凄惨的生活,当一个国家被侵略,这个国家的过敏真的没有人权可言。我爷爷经历过那一段岁月,他说那个时候走在街上的日伪,看你不爽就过来踹你一脚,你连话也不敢说。我爷爷总结就是:打死也不能做亡国奴。
除了对沦陷区现状的描写,还有对老百姓疾苦的一些描写,典型代表就是唯二的女角色(客串不算),齐老太太,这个疯疯癫癫的老太太,你感觉她有时候糊涂有时候明白。听人说话听不清,讲道理她也整不明白。为啥会这样?只是因为她老了?不是的,剧里介绍过,她老伴的坟地被鬼子刨了,养的狗被鬼子杀了。这就是一个普通的百姓啊,这就是那些年头生活在黑暗中的中国百姓的真实写照。结合《虎口脱险》,那里面有什么大人物?英雄的英国飞行员不是被抓就是划水,最难的反而是一个指挥和一个油漆工。他们本可以不卷入这场战争,为什么又这么义不容辞?是被逼的?是为了木偶剧团的金发姑娘?都不是,他们都是普通人,面临生死的时候都会犹豫、都会退缩,可他们最后都选择冒险。这也就是我说的,在啼笑皆非的剧情后面,掩盖的是那个年代的黑暗和扭曲。《地下交通站》并不是一部打着抗日旗号的神剧,他用轻松幽默的方式方法,向我们揭露着鬼子的罪行,向我们诉说着那个年代艰苦,告诉我们黑暗为何物又不让我们直面黑暗。让我们充分理解那个年代,和我们一样的老百姓的艰苦而不是空谈所谓的民族大义。这,就是《地下交通站》!


发布于上海阅读 281554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又小xhw拿媳妇手机

· 湖北
专踢瘸子那一条好腿这部剧吴樾的主演并不出彩,配角很出彩。贾队长,黄金标都有精彩的演绎收起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第二部金宝比他差远了

亮了(129)
查看回复(7)
回复
discusser-avatar

不会写论文谢谢

· 黑龙江

这我这是情景喜剧之王

亮了(68)
查看回复(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