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好朋友打球崴脚了,与他聊了一些脚踝保护方面的经验和看法,在这里想和各位jrs分享一下。我个人在读大学前是一个崴脚专业户,当时崴脚的次数很多,而且也有过很严重的崴脚经历,当时其实对于脚踝保护不太懂,所以自己也不知道该如何保护,就是凭着一种身体的本能去打球,也是凭着一种球鞋的本能去买鞋,不会太过于注重球鞋的保护性,关注的就是球鞋的中底科技。而在进入大学后,我打球没有一次崴脚,尤其是在这一年里,当我的打球强度越来越大,次数越来越多的时候,我在这方面的知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积累,我逐渐懂得了如何保护自己。希望我从曾经的崴脚常客到如今不再受伤的经历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脚踝力量的锻炼是根本
其实我现在认为,崴脚和竞技体育一样,菜是原罪,抛开极端情况下导致崴脚发生的情况(如:被垫脚、踩到对方球鞋、脚落地失去平衡),普通情况下大多崴脚都是和脚踝力量弱密不可分的。球鞋起到的保护作用类似于一层外壳,但是终究得靠脚踝力量来支撑自己的脚踝。举两个例子,我想可以帮助大家理解。第一个例子,我在穿KD13和米切尔一代打完高强度对抗的比赛后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米切尔一代的防侧翻设计是可以给满分的,所以给我的脚踝压力比较下,球鞋能够尽可能地保护好我的脚踝,所以打完球后我的脚踝不会有太多感觉,但是KD13的防侧翻角不够突出,我打完比赛后脚踝是比较酸的,会感觉到明显的疲劳感,我想这就是脚踝力量承受了更多的压力,但如果我的脚踝力量不够,那我很可能发生崴脚的意外。第二个例子,米切尔一代是我广泛推荐的一双球鞋,我两个朋友都买了这双鞋,他们两人的情况几乎一模一样,都是很久没有打球锻炼了,想重拾篮球这向爱好,他们一开始就选择了高强度的比赛,然而他们都崴脚了,很明显,因为长期的不锻炼,他们的脚踝力量非常薄弱,在很高强度的比赛中,他们的脚踝力量扛不住,哪怕再好防侧翻的球鞋,扛不住还是扛不住。
下面我在这里说一下我自己锻炼脚踝力量的方法,我锻炼下肢力量最常用的就是下蹲,在下蹲的时候,当你体力有一定消耗后,你会感觉脚有点站不稳,这个时候用力让自己的每一个下蹲动作能够稳定地进行,脚在地面不做多余的移动和颤动。这个动作可以延展,在练习上肢力量的时候,同样有时候脚踝的压力也很大,脚会有所移动,这个时候下肢用力稳住脚踝,把自己像一个吸盘一样贴在地上。平时可以做一些辅助的练习,比如站直后把脚尖垫起来,然后来回地训练这个动作,还有就是可以垫起脚尖然后把大腿抬成90度垂直,做这些动作的时候要保证质量,不能追求速度,要每一个动作做到位,这样的效果会很好。
个人认为,脚踝力量练习很日常,一天十分钟其实就可以了,关键是坚持,坚持才能带来效果。
二、球鞋的选择,什么才是真正能保护好你的球鞋
在这里先给大家点出在参考球鞋保护性时的三个误区,第一:高帮鞋保护性就一定好;第二:nike和阿迪等大品牌的鞋子一定不会翻车;第三:中底科技可以保护脚踝。在阐述着三个误区时,我也会在里面讲出如何选择一双保护性好的球鞋。
下面我们来一点点讲啊,首先,高帮鞋只能说在崴脚的时候提供一定的脚踝保护,但是这和保护性、防侧翻性能是两码事,防侧翻是球鞋保护性的专门设计,单纯加高球鞋鞋帮高度,是帮助不了太多的。其实Xcin的防侧翻三要素讲的很好,可以说是一个很简练但却很精确的归纳,首先一双鞋不能像高跟鞋一样,离地高度非常高、重心非常不稳;其次,一双鞋要有明显的防侧翻设计,这里我就要吹一下米切尔一代了,这双鞋可以说是我认为市面上防侧翻最好的球鞋,因为这双鞋的外底足够宽大,大家可以想一想,当你触底面积越大的时候,是不是侧翻几率越小,而前掌和后掌有明显的防侧翻角突出,就可以实现这一点,当大家看到一双鞋侧面是有明显突出的,那这双鞋防侧翻设计上就是有考虑的;第三就是外侧不能过软,大家可以理解为,如果你的鞋中底科技是棉花,然而这个棉花外侧没有明显的硬质包边,那你踩下去后是不是会随意形变,打球的时候动作是很大的,施加的力量也是很大的,所以球鞋侧面是要有上包的,无论是tpu也好还是侧墙也罢,总之要限制中底材料的形变。
第二点,就是不要迷信于阿迪和nike等大品牌的鞋子防侧翻就是没问题的,因为任何品牌都会选择产出偏向于各个位置打法的球鞋,比如威少3就是给的直线突破档,这双鞋的防侧翻就很不适合欧文打法的球迷,阿迪的利拉德5在防侧翻设计上就不够突出,李宁的全城8和利拉德6的问题也比较相似。
第三点,我高中的时候就喜欢看zoom、lunar这些中底科技,但是其实这些对于脚踝保护是没有什么作用的,相反,有时候还会给你造成风险,kd13的前掌双气垫,我就觉得重心太高了,离地高度上就不大科学,这就没有阿迪bounce科技篮球鞋那么稳。
三、选择适应自己强度的比赛
就像我的那两个朋友,穿着米切尔一代打高强度比赛,但是其实自己的身体状态还不适应,脚踝力量也还很薄弱,结果导致了崴脚。高强度的比赛,消耗就很大,动作也很大,在场上没有什么划水的机会,体能的下滑会导致动作的变形,这样落地的时候姿势就会不正确,而你的脚踝力量又不够,那就很容易造成危险。
往期回顾: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