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李白差不多是同龄人。
汉代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才开始科举,但跟后世比,唐代科举一开始是很不正规和严肃的,权贵皇室都可以轻易施加影响。
大诗人王维就是状元及地,他这个状元,据说就是走了权贵和公主的门路。他跟公主关系历来也被人猜测。这是后话。
论官位,王维最高只做到了尚书右丞(并不是右相),但纵观他这一生,从少年入京名动京华,诸王驸马无不拂席相迎,到与岐王公主等人相交,二十岁状元及第,以太乐丞入仕,一生平稳,不可谓不是人生赢家。
反观李白,第一步就被卡住了。虽然李是国姓,但李白并没有参加科举的资格,因为他是商人之后。
不能参加科举,就不能做官,做不了官,自己一腔抱负就无从施展,看起来像死结,实际仍然有操作空间,那就是权贵推荐。
有唐一代,入长安献作品名动当世的比比皆是,李白同龄人王维,后来的白居易,都是这个路数,李白身蕴大才,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比王维晚了十年入长安,很显然,他没有王维那样的运气。
或者说权贵们并不怎么待见李白。
这里面有没有李白不能参加科举,或者李白自身赘婿身份,或者干脆就是李白性格原因,不得而知。
三入长安,前两次都碰了一鼻子灰,倒是留下了不少好作品。第三次一直到李白四十多岁,才算真正名动长安,以赘婿布衣之身,被天子接见。
但唐玄宗说到底,也就把李白单纯当作一个词臣罢了,没打算真让他当官。
一生念念不忘当官,一生都没真正的当官。早年不想摧眉折腰事权贵,晚年不顾五十多岁高龄入赘权贵,安史之乱想博一把又不小心站错队险些被杀,临死只能悲叹,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夭摧兮力不济 ,可叹。
倘若一开始李白能参加科举,又当如何 。会不会向晚年王维,苏东坡等人哪样看淡一切和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