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挑战]day6 你从未在此------心理阴影的杀手 早熟的萝莉 能拍得不俗吗

avatar
关注
昨天有些担心这片评分够不够低的,看见兄弟们写了一堆7分+,都快8分的电影,我放心地选择了这样一部个人评分8分,实评分6.9的电影——《你从未在此》。在片子没剪完的情况下上了戛纳首映,一举拿下最佳编剧,最佳男演员(还有华金菲尼克斯加成),又不是纯艺术片,竟然不过7分,着实有些出乎我意料。

你从未在此
2017
英国/法国/美国
89分钟
琳恩·拉姆塞
 

把我喜欢的东西拍出让我意料之外的惊喜,并且没有达到街知巷闻的流行度,这基本就是我选择推荐片的理由了。《你从未在此》完美契合这个标准:在符合商业类型片快节奏强刺激,保险的元素和情节的基础上,又处处显示着对这些规矩的冲击和打破。有心理阴影的杀手在拯救纯情小女孩的过程里救赎自我,还能有更俗套的故事模板吗?把这样一个故事拍得脱俗才是本事。


影片从第一个镜头开始就不断通过放大音效,闪回和快速剪辑反复展现男主沉浸在童年阴影和战争经历留下的PTSD症状,显示出与同类型影片不同的文艺气质,花巨大的篇幅挖掘和展现主角内心世界,商业片一般没这功夫。

小女孩一张恐怖片女主的脸,一特写我就做好了意外发生的准备。多次展示华金臃肿伤痕累累的身体,日常照顾年迈的老母亲,自杀倾向也不同于人们对冷峻杀手的期待。


两次常规任务非常的酷,迷幻配乐和光影,冷冽的电子鼓点,极少对白,干脆利落,榔头杀人,监控画面表现杀人场景。


完成拯救任务的男主误入一个巨大阴谋,刚与救下的女孩产生一丝情感联系,女孩反手被另一伙人夺走。男主反杀后一路调查,去窝点合伙人被人弄死了,回家老妈被人弄死了,正碰上杀手们还在家里,本应是一情绪高潮点的剧情,却突然整起了文艺范,克制的暴力之后男主躺在将死的杀手边唱起了歌。同前后几处杀人戏保持一致,直白的暴力对男主从来不是宣泄和高潮,也拯救不了男主孤独无望的灵魂。把老妈葬入湖中的画面绝了,我想起了《猎人之夜》的湖底女尸。。。那一刻男主已失去了活下去的一切理由,只想带着痛苦的回忆和母亲一起离开。是对小女孩的牵挂让男主再次回到人世。


这样一部“类型片“却不断对类型做着反高潮处理,重点不放在人们已成模式的心理预期重点:“不潇洒”的杀手形象,对日常生活和心理世界的展现,“不爽”的暴力场面……在结尾处达到顶峰,杀入反派老巢的男主面对的是一个空荡的豪宅,没有动作戏,已被割喉的反派,没有女孩。男主陷入崩溃,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还要做什么,绝望地走下楼,在大厅看见坐着吃东西的女孩……反派已经被女孩弄死了…

两个绝望的灵魂在此刻相遇,彼此是对方唯一还活着的理由,却都不知道活下去还要干什么。早餐店里两人对话 where are we going? /We
can go wherever you want. Where do you want to go? /I don’t know. /I don’t know either. 女孩起身离开,男主在餐桌前饮弹自尽。。。鲜血喷洒在桌上,食客服务员们的脸上,大家神色如常,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女孩回到餐桌,看见趴在桌上的男人,把手温柔地搭在他的头上。Hey, Joe. Wake up. 男人抬起头来仿佛初生的婴儿,张着一双困惑的眼睛。没有鲜血,没有“脑洞”。What? / Let’s go. It’s a beautiful day./……It is a beautiful day. 音乐响起,男人狠狠吸了一口奶昔,像这辈子第一次吮吸一样。
说不上哪里新鲜特别的情节,看到这里我还是总会有流泪的冲动。


刚看完此片我立刻查起了影片信息,期待着看到A24出品的字样,这独立文艺的气质,对于类型片模式的醇熟,解构和重塑都让我想起A24扶植的一批天才导演们,然而并不是。导演琳恩拉姆塞出道二十多年仅拍摄4部长片,前两部我甚至连资源都没找到。看过的两部能看出她对人物细腻丰富内心地关注和刻画。持续关注中。




发布于安徽阅读 5153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大化不争

· 山东

纯艺术片,看了很惊喜

亮了(1)
回复
discusser-avatar

俄永遠最愛

· 山东

最佳编剧绝对是当之无愧

亮了(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