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主题是,一部笑到停不下来的电影。喜剧嘛,大家肯定都看了很多很多了,不管是周星驰、金凯瑞还是黄渤沈腾,随便一提就是一大把经典作品。今天我在这里诚挚推荐一部国产喜剧《瞧这一家子》。
本片上映于1979年,提到这个年份,不知道各位的脑海里有没有想起一首歌曲——“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部片子就是诞生在那个一切都在发生着巨大改变的年份。片子由陈强、陈佩斯父子领衔,对的,就是那个被评价为“就你这模样,那是几千年才出一个呀!”的陈佩斯。
电影的一开始,是一个十分简单的场景,一家四口再拍全家福,陈强饰演的老胡,怎么的都不会笑。片中的摄影师——马季老师亲自指导,结果老胡那真的是笑得比哭还难看,最后干脆板着一张脸拍了全家福。从这么简简单单的一个场景中,就可以看出这一家四口的性格特点:固执古板的老爷子、慈眉善目的老太太、温柔懂事儿的女儿还有笑得有些夸张的儿子。也正是这么一个简单的场景,为整部电影定下了喜剧的基调。
剧情我就不多说了,下面说一下我的推荐理由。
第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这部片子上映于新中国建国30周年,是一部主旋律电影。可是呢,他和我们普遍认为的主旋律电影又不一样。故事的主体就是这一家四口人,诸位看这电影的名字——瞧这一家子,一句及其口语的话,奠定了本片“轻松幽默”的基调,同时,让我们有一种看着照片听别人讲自己假故事的感觉,一切就好像发生在自己的身边。片子所有的戏剧冲突以及剧情设定都是围绕这一家人展开的——不愿意接受新事物的老爷子,一心想要创新的女儿女婿(也是老胡的徒弟);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老爷子,吊儿郎当爱好吹牛的小儿子;最后还有宠溺儿子疼爱闺女,天天“和稀泥”的母亲。光这一家人,就已经看点满满了。何况这性格迥异的一家人,还有他们不同的生活节奏和生活圈子。
而且片子中的喜剧点,设置的也非常简单。什么认错人上错车啦、认错人说错话啦、认错人跳错河啦……每一次都因为一些小误会,让你在看电影的时候捧腹不止(片中这个认错人简直从头贯穿至尾)。当所有的小误会被一一解开,一片美好和谐又会让你忍不住拍手叫好。你会觉得这些事情就发生在咱们身边,又比发生在咱们身边的时候还要精彩。
第二、属于我们自己的喜剧。
片子里,不光充满了误会,更多的是它拥有的中国烙印。这一家人住在纺织厂的职工家属院里,邻里邻居都是同事,都是熟人,交流基本靠吼。有一幕我印象很深,老胡的徒弟郁林搞科研试验,刺耳的铃声断断续续地响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又来了一次无间断大放送。其导致的结果就是当天上班的时候,整个纺织厂的工作人员都无精打采,哈欠连天。明明就是对儿子不待见的老爷子,一听说儿子搞对象了,依然是笑从双脸生的换上新衣服去给儿子把把关。这种独具特色的生活、工作方式,一下就把我拉回到了小时候,生活在大院里的日子。这种亲切感,会让你的嘴角不自觉的扬起,并带给你“沉侵”式的体验。还有一点,老胡作为厂长,想要学习一下新的技术理念,但是固执的他又不愿意屈身向年轻人请教。于是,他自己到书店买书,说不清要啥的他又被刘晓庆饰演的店员一通为难和嘲讽(孙越去张小斐那里买葱,大家记得吧)。再有就是防止厂里形形色色的员工们,遇事儿就知道哭的胆小女工;一看就是公社化期间吃闲饭的老病号……所有的这些,都用着咱们国家在那个年代里。浓浓的特色。
第三、恰到好处的手法
我记得之前看过陈强老师的一个访谈节目,他在节目中说:喜剧,不能是你去“咯吱”观众,你去“咯吱”别人,人家不会记住你的作品。在这部电影中,没有刻意的为了搞笑而去搞笑,每一个笑点其实都做了大量的铺垫。这样会给你一种笑的“水到渠成”的感觉。举个例子,儿子胡嘉奇是一个整天浑浑噩噩的小年轻,虽说是中学毕业吧,又总是透露着不学无术的感觉。不学无术也就算了,还喜欢吹牛。明明是一个会把书上“J和A”都认成“勾儿”和“尖儿”的人吧,还要在教图书馆的员工跳舞的时候,发表一段“披荆斩刺”、“扭转乾gan坤”还“如火如茶”的演讲。特别是这一段,导演利用蒙太奇的手法,把陶醉于自己舞蹈中的胡嘉奇与本应该和他学跳舞的图书馆员工(此时在吃西瓜喝冷饮)完全的隔离开,这个讽刺的手法巧妙而又自然。当然,也是这一次,把胡嘉奇和小红撮合在了一起,也为后面小红突然退还所有情书的“骇人”举动做了铺垫。
第四、一切都在改变。
从片子上映的时间我们可以看出,那是一个所有事物都在发生巨大改变的时代。改革开放以后,我们这个国家都在为了变得更好而努力着。片中的这一家人也是一样。顽固古板的老胡开始接受并主动向自己的徒弟学习新科技(光电传感),整体混天撩日的胡嘉奇,开始认真的查字典,修改情书里的错别字。原本对父亲工作方式十分抵触的女儿,也开始明白老一辈的坚持。性格张扬甚至有些矫揉造作的张岚(刘晓庆演的)也因为老胡作为厂长,因为一条裤子而登门道歉的举动开始变得谦虚踏实……所有的一切都在误会和巧合中默默地发生着改变。
“瞧这一家子”不仅仅是让我“瞧”着老胡他们这一家人,更让我们看的是无数个这样的小家庭组成的“大”国家。在经历了一开始的矛盾、误会甚至是浑浑噩噩以后,我们国家也开始往好的方向发生转变。在影片末尾,一家人以前忙忙活活的准备了家宴,欢迎准儿媳来家吃饭,结果老胡同志还因为认错了儿媳妇闹出了大笑话。这就是这部影片在逗了我们的同时向我们传递的,我们会犯错也会迷茫,甚至会成为别人眼中的笑话,但是只要你肯努力、愿意直面并改正自己的错误,美好的生活就会出现在眼前。
最后,用摄影师的一句话结尾“这次笑的好看了。”
从一张相片开始,再用一张相片结束,这一家人多了女婿和儿媳,更多的是美好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