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挑战]+day 6 我推荐《秦颂》——西部电影全明星时代的最后高光

avatar
关注

《秦颂》出产的1996,是吴天明厂长离任后的第七年,是第八届金鸡奖上西影子弟意气风发的骄傲逐渐消散的第八年,距离上影厂发出“西望长安”惊叹过去了十年。

西影厂天下无双的十年由吴天明和第五代们一手打造,却在最后几年同样因为他们的离去而式微:陈凯歌和田壮壮不消多说,他们本就是京城子弟;陕西土著张艺谋和黄建新业已北上;赵非、侯咏以及顾长卫去更广阔的天地作为了。随着吴天明滞留美国而离开的天才们都做了chosen 1,把天赋带到了更大的市场中。

于是还留在西影厂的周晓文和芦苇再度合作,拉上了赵季平先生,以及曹久平、钟芙蓉们,攒出了可能是九十年代最大遗珠的、西部电影全明星时代最后高光的、从出产到现在都褒贬互见的《秦颂》。

在我看来,豆瓣的7.6评分算得上较不错的电影,但是对于《秦颂》来讲是略低的,它完全值得上8.6分——一个优秀作品的区间。我认为的《秦颂》不该如此低分之处,就是我所推荐的原因。

《秦颂》讲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作礼乐“秦颂”而请回自己儿时好友高渐离。高渐离不念旧情不想为虎作伥而沦为阶下之囚,却又意外邂逅栎阳公主,促成一段孽缘。最后在栎阳公主劝说下,和上万无辜百姓性命威胁下,高渐离终于作出千古《秦颂》。

1.《秦颂》是一场解构和重塑的表达

史书中或者传统印象中的始皇帝更像是《英雄》和《荆轲刺秦王》中的形象,扫六合、统度量衡、车书同形以及权欲熏天、骄奢暴戾都是嬴政的标签——有意思的是,西影厂时代最高产的三位导演都描写过嬴政,后有彩蛋,在此不赘述——但在《秦颂》中,芦苇和周晓文重新塑造了一个更加丰富的始皇。

他并不分明的善恶表现,也很难断言功过孰轻孰重使得角色更加立体:为了让高渐离给自己作秦颂,不惜以上万无辜百姓性命相逼;但又因给他治病,不惜割下头发来做药引;奸污栎阳公主,嬴政却秉持了一个开放的观点。

嬴政对栎阳公主同样是复杂的,鼓励她去骑马,眼神中全是父爱,胜过任何儿女;栎阳公主独爱高渐离,他亦不反对,任由是非滋生。但最后仍然将其嫁与王贲,到头来还是将她作为帝国统一的工具。

除了嬴政的形象是这样复杂饱满的,整个历史也被重新建构了。

在以往的电影中,总是大因掩盖了、决定了小因。而在《秦颂》中芦苇重新建构了帝国的内部,从小的方面来表现大的方面。全文离不开「高渐离作秦颂」,同时也用它折射了整个时代变化:嬴政儿时作质,两人青梅竹马;嬴政远交近攻,请回渐离作乐;嬴政韬略天下,渐离命运多舛;秦皇一扫六合,渐离旷成《秦颂》。并且和王贲、栎阳公主的支线剧情也阐述了整个时代进程。

芦苇对于故事的重构,把高渐离、嬴政、栎阳公主甚至于历史、帝国的命运交叉在一起,还能有条不紊地叙述,保证了这部电影的下限。

2.《秦颂》的服化道,赵季平的音乐,曹久平的美术

《秦颂》最不应该被忽视的就是服化道。佟华苗老师担当起电影的服装(包含化妆)之后,在等待芦苇完善剧本的时间里,为服装和化妆写了几万字的提纲——提一嘴,她是张艺谋的御用服装设计,是《杀死比尔》的造型,是意大利金格丽造型特别奖得主。这不是我的专业,但是看过其他老师的分析评论,认为其水准不亚于专业史研究。以及马未都先生也提过的,《秦颂》中的服装和道具,基本就是大秦帝国的模样。

——我在中国前三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时,发现了合作单位有西影厂。在西影厂实习时,也观察到了和陕博的合作,后来问了下老师,原来相交点就之一就有《秦颂》。

赵季平老师的作曲应当不用赘述。他的作曲被第五代奉为圭臬,但是在《秦颂》中又一次突破了。之前就已经有强烈民族标签的配乐,在这部电影中更加明显:《秦颂》中的古琴部分,亦是赵老操办。

曹久平老师嘛…你知道的,和赵季平老师一样,教科书式的品质和产量,几乎撑死了中国优秀电影的半边天。

3.姜文、葛优

并非忽略许晴、王庆祥老师们,而是姜文和葛优带给我的惊喜太大了。

出演《大太监李莲英》时,周晓文和芦苇同看这部电影,电影品质打个哈哈便过去了,两个人同样的心思是,把姜文拉过来拍一部电影。

后来周晓文的“疯狂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狭路英豪》终于叫来了姜文,这是三人的蜜月期。而后芦苇终日寻思,他始终觉得,在《狭路英豪》里的那个角色,有点浪费姜文了。

于是《秦颂》来了。姜文果然是周晓文和芦苇口中的天才,这个和李莲英几乎是完全对立的形象,被姜文轻松拿捏。李莲英的奸诈、狡黠和贪婪,摇身一变成了嬴政身上的兵诈、狡猾和野心,本是近义词的特点被以一种更加戏剧的、放大的、彻底的方式表现出来了。谢飞先生的《本命年》,谢晋先生的《芙蓉镇》以及张艺谋的《红高粱》,本以为把姜文的戏路限制住了,没想到他厚积薄发迎来了更大的爆发。

而葛优呢,《我爱我家》、《编辑部的故事》;《活着》、《霸王别姬》、《顽主》《四十不惑》《黄河谣》之后的葛优,已经是一个彻底进化的、完美的演员了。

若少了一点葛优那种市侩、迷糊的感觉,高渐离这个角色还真立不起来。

以上。

发布于陕西阅读 95789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旋涡刘能

· 黑龙江

高渐离:史书上会记载,秦王登基的那一天,有个叫高渐离的人袭击了他。秦始皇:你错了,史书是由我来写的。

亮了(134)
查看回复(4)
回复
discusser-avatar

风筝小猫楼主

· 陕西

一个小彩蛋。西影厂全明星时代三位最高产的导演当是陈凯歌、张艺谋和周晓文,巧的是他们仨都拍过秦始皇。在《霸王别姬》之后反响太好,陈凯歌又想拉着芦苇拍一部电影,便把《风月》的剧本寄过去。芦苇觉得这不是真实事件,便婉拒了。后来陈凯歌要拍《荆轲刺秦王》,芦苇找到陈,表示自己也想合作这部电影,陈凯歌说:不用了,剧本我自己写的,美得很。于是芦苇和陈凯歌的合作永远停在《霸王别姬》。后来芦苇和周晓文拍了《秦颂》,可惜商业片出身的周晓文终究在艺术层面比不过陈凯歌,不知道芦苇的《秦颂》梦里,有没有陈凯歌的影子。——至于张艺谋,他在进入新千年后仿佛就迷失了,也不知道他后来会不会回想起来八十年代的时候,西影厂开大会时,吴天明在台上下命令的样子,吴厂长是这样说的:我们拍些主旋律交差。再拍些商业片赚钱,周晓文你给咱们担当起商业片这块。赚了钱,让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和黄建新他们去搞艺术。

亮了(51)
查看回复(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