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约十年前开始接触运动品牌开始,笔者就一直是耐克的忠实粉丝,从篮球鞋到日常出街再到跑鞋,无不如是。然而近些年,随着产品力的不断提升和越做越好的推广营销,国产运动品牌正在持续不断地吸引广大运动爱好者的注意力,而安踏就是个中翘楚。笔者作为一个篮球迷,从当年KG签约开始关注安踏,到第一双安踏的球鞋KT1,再到逐步了解安踏丰富的产品线,看到了这个来自于福建晋江的品牌长足的进步和不断的成长,以至于成为国内体育运动品牌的巨头之一。而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已经养成习惯的耐克,安踏的产品也逐渐开始成为我会去进行尝试的一个新选项,比如这篇文章的主题——Anta C37 +
在拿到鞋盒的那一瞬间,要说“惊艳”可能略微夸张,但是C37+的白色鞋盒,的确给人一种舒心养眼的感觉,同时又让人充满了开箱的期待。打开盒盖,一眼就可以看到安踏官方对这双鞋的诠释“软的刚刚好+”,这也给即将上脚的开箱者们一个激发好奇心的心理预期。而雪梨纸覆盖下的,就是这双通过C37用户90天体验反馈,进行二次改良升级,2020年秋季安踏产品线的拳头产品。
可能由于不是专业运动员,甚至不是专业爱好者的关系,无论是篮球鞋,还是跑步鞋,在选择的时候,笔者会把鞋的外观颜值水平视作重要的考量因素。毕竟已经是上班族了,每周的运动时间最多也就是十个小时左右,能否在满足运动需求的同时能够出街和搭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双鞋是否“全能”。这点上,C37+可以说远超及格线,甚至能打到90分的高分。相比上一代C37,C37+的设计更加充满流线型,同时也更简约和流畅,但是又不乏时尚感。当然,C37+作为一双侧重于日常穿着的平价跑鞋,很难使用太多太大胆的设计语言,但能做为一双适合多场景的入门跑鞋,穿出门不跌份,甚至“有点小帅”,C37+已经做得非常出色。
我拿到的这双C37+是个人感觉颜值最高的“象牙白/薄蓝/碳灰”,讨巧的颜色搭配让鞋子显得十分清爽,又凸显科技感。除此之外,安踏也推出了相对低调暗骚的黑紫色,以及相对低调朴实的全黑全白可供选择,更有专为女生准备的豆绿和粉色后跟款,可以说是在C37+的外观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另外,鞋子本身在细节上也做得非常的好,鞋头两只潇洒飘逸的大logo展现品牌身份,线条蓝绿色的变换让鞋面显得不单调,鞋舌以及鞋带孔上点缀的3m反光材料不仅让鞋子变得更cool,也切实给夜跑人群提供了更多的安全保障。
欣赏完鞋子的外观,下一步就是上脚了。就像鞋盒上提到的,C37+踩上地的第一感觉就是“软”,但并不是塌进去,陷进去的那种软,而是充满反馈感的软,说是“软弹”应该比较合适。而且,就笔者而言,前掌和后掌的感受有一定区别,前掌更能感受到软弹中的“弹”,同时后掌则更多感受到的则是软。通过官方的信息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一代C37+的中底科技在上一代的基础上,加入了变性聚氨酯这样具有高韧性的分子材料,和“刚性分子”高力学聚合物、“柔性分子”超支化聚合物进行了有机结合,形成了黄金三角分配比。形成一种类似树枝状,既具备非常好的稳定性,又兼具软弹性的结构,最终达到了“软而不塌”,或者说是笔者感受到的“软弹”的运动体验。从安踏检测实验室的数据上看,相比上一代,C37+在动态刚性上提升了13%,同时在扭转力矩上提升了29%,的确做到了很大的提升。
在上脚踩开之后,笔者分别尝试了40分钟左右的行走和20分钟左右的慢跑。在行走过程中,足部感觉很舒适,不会因为频繁地获得“软弹”的反馈而导致疲倦感。与此同时,估计是由于安踏专门为亚洲人的脚型设计了C37+的鞋型,比起之前穿无ep版本的耐克鞋,明明是合适的长度却会感到挤脚,C37+充分放松了笔者的脚侧,脚背和小拇指。而在慢跑的过程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出色的透气性,20分钟下来依旧感觉清爽。这也是C37+特别针对上一代产品做出的改良之处,选择了多达1000个网孔的工程网面。在跑步的过程中,弹性能够不断给人向前的动能,后跟的“软”则提供了出色的缓震,另外值得一夸的是C37+的后跟,180度环抱式的tpu,给笔者感觉是有效地托住了自己的脚后跟,如果出现乏力或者不小心踩到异物的情况,这块tpu应该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崴脚。这点上,C37+在笔者这里获得了一个大加分。
最后来聊聊价格吧。C37+在安踏天猫官方店的首发价格非常亲民,279。仅比C37发售时高了十元,但外观更具备科技感,中底也做了改良升级,同时在鞋面和细节的用料上都有所提升。在两百多这个价位,笔者个人觉得C37+不论在颜值还是在各方面配置上,都显得这是一款诚意满满的良心之作。在这个穿耐克阿迪已经不能代表面子的年代,相信越来越多人会做出更具性价比的选择。
就说到这里。穿着C37+,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