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英体育降低了自己的会员价格,并推出了死忠通,符合足球队蜜多的情况。还把版权分销了出去,能播英超的,有腾讯,新浪,还没被苏宁收购的PP体育,以及曾经风头无二的乐视体育。
也因为此前天盛高额付费导致的英超推广不佳,新英趁此机会签下了一份罕见的3+3的合约,一次性拿到了长达6年的2013-19年英超版权。
幸亏签下这份长达六年的廉价转播合同,不然2016-2019年的版权,新英是买不过乐视的。
此时的中国,随着版权意识上升,国人开始愿意付费。而眼红浓厚的足球氛围,互联网巨鳄们冲进修罗场,撒币买赛事版权,尤以乐视为甚。
靠着这份良心价合同,自己卖会员,加上分销给其他网站,新英终于迎来了盈利。
19-22赛季,新一轮三年周期,被PP体育购入。价格出到了六年前的12倍,3年5.23亿英镑。
失去新周期英超版权的新英体育,委身到了爱奇艺体育,逐渐销声匿迹。
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
PP体育独家播出,并不分销。加上其他开支,单场成本在500万以上。
版权费用涨价,会员费不涨显然不可能。死忠通没有了,想看主队所有比赛,基本上只能购买英超通,为所有英超比赛掏钱。
六年前后,12倍,贵么?
4,别处
要评价12倍合同的优劣,可以看看其他赛事的转播情况。
足球领域内,最顶级的赛事,自然是世界杯。而自1978年起,央视就成为了国内世界杯的转播商。
央视获得2002年、2006年两届世界杯转播权时,成交价格为2400万美元,而到了2010年、2014年两届世界杯时为1.15亿美元。
2018年的世界杯转播权,央视与国际足联方面都未透露最终成交费用的数字,按估测价格,是在3亿—4亿美元。
同样的,央视也面临到底分不分销的问题。
在过去,其实不是问题。
央视会在世界杯开幕前分销给各地方电视台,每场标价十万到上百万元。
情况同样是在互联网的兴起后发生了变化。
2010年,南非世界杯。
央视以每家1500万的价格,分销给了腾讯、PPTV、搜狐、优酷等六家视频网站。由于转播和点播机制的不完善,央视的观看渠道被大量分流,广告收益的损失惨重。
2014年,巴西世界杯。
前车之鉴,导致这回央视不再分销,旗下的CNTV能网络转播。于是,央视凭借世界杯拿到了15亿元的广告收入。可流畅度和画质的问题,一度遭到球迷吐槽。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
央视早早宣布过不进行分销,但在赛事开幕前,还是分销给了咪咕和优酷。按媒体报道,中国移动咪咕公司,花费近10亿元。而优酷,16亿。
这回分销的权利,和8年前南非相比,多了直播权,不再仅仅是点播回看。价格上,单场涨了百倍不止。
8年,100+倍。
央视毕竟不单单是转播机构,作为大众收视体育竞技直播的第一选择,更大意义上存在宣传作用。
比如失去央视的F1,受众骤减。比如乐视时期,购入亚冠的它,曾经不给央视直播,但很快,一片骂声后,央视又能播了。
所以,从经济角度,更市场化的NBA转播权价格变动,可能更有借鉴意义。
NBA,美国。
美国本土的转播,合同时间较长,上一次变更,是2016年。
2016年到期的电视转播合同里,ESPN和Turner每年将支付总额9.3亿美元给NBA。2014年,NBA和ESPN、TNT达成了新的转播合同。从2016年起,9年240亿美金,每年达到了26.6亿,价格接近此前的3倍。
看起来还好。
NBA,中国。
在这边不讨论央视的合同,理由同样是央视的宣传属性。斯特恩当年将录像带交给央视时,可没要一分钱。
2010年之前,搜狐与NBA合作期间,每年的转播费用在200万美元左右。
2010年,新浪跟NBA签了3年协议,价格约为每年700万美元,是此前的3倍多。
2013年,新浪以每年2000万美元和NBA续约,“2+1”合同(两年合同,第三年新浪有优先续约权)。同样涨到3倍多。
这还不是独家,腾讯开始入场。NBA会在新浪优先选择直播的情况下,每周也让腾讯直播。此外,乐视体育也能转播一部分。
2015年,腾讯5年5亿美元的价格拿下NBA转播权,5倍。这回,是独家。
2019年7月,腾讯与NBA就新周期(2020-2025)数字媒体版权达成合约,5年15亿,3倍。
由最初每年两百万,到如今的三亿美元,NBA版权价格增长幅度之大难以想象。
事情差不多都是2015年前后改变的,当时的互联网一片火热,大家为直播赛事争得头破血流。国内企业在体育版权上冒进式的非理性投入,引发了赛事价格的飙升。
得益于此,国内的中超联赛涨得也非常多。
2012年,央视买断中超转播权,仅仅花了730万。2014年,中超创出单赛季最高的转播收入,5000万。
一年过后。
2015年,体奥动力以80亿元的高价拿下中超联赛5年版权。平均一年16亿,32倍。
这份出价确实略高了,第二名的五星体育竞价43亿元,而代表央视的中视体育竞价40亿元。这样看来,起码也是16倍。
比较其他,六年12倍还贵么?我其实说不上来。
唯一的确定的事,或者应该庆幸的是,16-19那一轮被新英提前购入。否则,以乐视当年的壕气壕情,大涨只会提前到来;同样,乐视资金链断裂后,英超停播也会早早到来。参考当年接盘乐视版权的几家出的价格,也许六年12倍都不止了。
如此高昂的价格,各方都有自己的野心。不达目的,则不会罢休。涨幅这么多,也埋下了泡沫的种子。
5,纷争
退潮时才知道谁在裸泳。——巴菲特
上面说的都是涨价的案例,降价,其实在此前早就有过。
中超创下5年80亿的转播天价的三年之后,2018年,协商后做出修改。
合同由原来的五年延长至十年,价格则从80亿调整至110亿。单赛季价格,降了快三分之一。
降价,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原有价格存在泡沫。版权泡沫,也不止在中国。
突如其来的疫情,成为了戳破泡沫的一根稻草。
最明显的显然是法甲,足球欧洲五大联赛中,只有它因疫情影响直接被取消。
于是,法国最大的电视台Canal+拒付1.1亿欧元的转播费,并建议法甲对球员减薪。拜因体育拒绝支付法甲、法乙总计4200万欧元的转播费。最终结果是付了一半。
五大联赛的其他,尽管恢复比赛,但也够呛。
意甲方面,天空体育拒付支付本该5月支付的高额转播费,只想付一半。续约的话,也希望转播权费用降低10-20%。并且催促尽快复赛。
德甲方面,21-25四个赛季的新周期,德语地区的版权价格只有44亿欧元,比上一周期减少2.2亿欧元。
其他足球联赛中,日本J联赛和DAZN通过谈判重签合同,原合同基础上延长两年,平均每年的版权价格将减少11%。跟当年中超方式类似。
篮球那边,类似的,复赛成为共识。NBA官方和转播商商议后,最终进入迪士尼园区进行复赛,有总比没有强。
签下5年15亿的腾讯,显然在NBA方面有很大野心。但,火箭队莫雷事件,央视不再直播NBA后,这份合同显得格外难受。疫情之下,更是如此。
PP体育和它相似,合同的第一年,便遇上了难题。
合同细节,谁也没法看到,只能根据公开资料和多方说法中的重复部分,勉为采信。英媒说pp体育拖欠付款1.6亿,而它自身声明中说已经超额付款,各执一词,如此这般?
事实是,PP体育在2020年3月前支付了三年周期版权费的一半。争议的地方在于,按协议,当时应该要预付三年期总价的80%。一半和80%,差的这三成,就是1.6亿。
另一个事实是,英超方面,和老伙伴天空体育达成协议,退还1.7亿英镑转播费,考虑现金流因素,支付暂缓。
PP认为英超停摆属于违约,当时情况下复赛并不明朗,拒付转播费。并模仿当年新英,提出将剩下的两年,和下一轮的三年,打包起来出了份新的转播合同,2+3。
前文说过,同样是天空体育,在意甲,它也拒付原价的转播费,也希望续约合同降价。
说白了,PP体育是想低价再续三年。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PP,不再支付,解约。三年刚播了一年,倒交了一年半的钱,可以认为是止损、放弃。英超,拿钱,找下家,不发表言论。
本质就是,一方想继续合作,但降低价格,一方不愿意降低,原有的部分不愿退回,新的部分也不收了。
两边可能都有底气。
PP认为价格太高,宁可前面的钱打水漂,也不继续当冤大头。英超,拒绝PP体育的2+3合同的原因,自然是20家俱乐部认为中国人的这个新价格太低。如今,多收了钱,还能继续找下家,看起来挺好的。
其实英伦本土的转播权,已经开始下滑。海外转播权因为疫情,多半也会滑坡。参考德甲。
考虑如上因素,加上转播合同要集体投票,牵扯时间较长,潜在的下家,也多半会拿出2+3的方案,区别只是价格。
最早传出接触,乃至说接近达成协议的优酷,回应并不属实。拥有西甲版权的爱奇艺,正受困皇马C罗出走,巴萨转型期阵痛,有中国人武磊的西班牙人降级了。腾讯,NBA那份合同,和PP这头一样,第一年,刚刚开始。
版权降火成为共识,谁去买都会提出2+3,都会趁机杀价。
但不管怎么说,至少英超与PP体育的纷争暂时结束。一别两宽,分生欢喜。
6,对冲
说到不可抗力,就有人说到可以用保险来对冲。知名的受影响的赛事中,也确实有买过保险的,就是温网。
温网是历史上最悠久的网球赛事之一,自从1877年首次举办以来,温网已经有超过140年的历史。此前,温网总共取消过10次,都是因为战争。
今年的温网则是历史上首次因为非战争原因造成的取消。
此前,全英草地网球俱乐部(AELTC)由于担心出现类似2003年非典这样的全球性传染病,从2003年开始,就开始每年花费大约160万英镑的保险费,为温网加入了相关的传染病条款。到今年,费用算起来应该是2720万英镑。
赔偿呢?
有说1亿英镑的,也有说多达1.14亿英镑。要知道,去年英国草地网球协会(LTA)获得的温网相关收入,也就5200万英镑。这差不多直接两倍了。
除了温网,被取消“疯狂三月”的NCAA,拿到了高达2.7亿美金的补偿。
可以夸一波它们的极具前瞻性的举措。
但,哪有吃亏的保险公司?
按劳合社的估计,由于新冠病毒导致的体育、音乐和工业生产活动的取消,今年全球保险公司的赔付金额将超过1000亿美元。
它们的应对,自然要么涨价,要么不卖了。
这不就来了。
即将离任的全英草地网球俱乐部(AELTC)首席执行官理查德·刘易斯证实,目前情况下,温网将无法为明年的赛事购买类似的保险。
其他赛事更是遭殃了,没拿到过补偿,保费也涨了。
行业知情人表示,一些仍在提供传染性疾病保险的少数公司,保费是得预付高达保险金额的50%。
而疫情之前,价格只是1%-10%。
这和我们自己作为个人能买的重疾险有相似的地方,或许保得了一次,但不可能一直保下去。这回温网的操作确实长脸,但吃了亏的保险公司,明年不给续保。往后就算卖给温网,肯定也是要再重算一次费率,涨价、增加条款都是有可能的。
想对冲?想得倒挺美,世界上哪有这等好事。转播费涨得上去,保费就涨不上去么?
7,评级
连续上涨的转播费,和一直持平的保险费,看起来都像是长期稳定的趋势。
身为赛事,要真当真了,这回可真是惨,收入要下降,支出却要上涨。
转播费这件事,关系到的,不只是赛事本身,还有旗下的一众俱乐部。
英超成立后,正是受益于转播收入上涨,成为了最有钱的联赛。连保级队的英超奖金,都要比其他联赛争冠队要高。
而决定每赛季最后一个英超名额的英冠升级附加赛最后一战,也为成为了争夺近2亿英镑奖金的名副其实的“亿元大战”。
文首的富勒姆,恰恰是上赛季亿元大战的胜者。
篮球方面也是如此。
2016年前后,也正是受新转播合同大涨,NBA各球队的工资帽闻风而动,千万美元级别的球员合同,从罕见变得随处可见。
持平的赛事取消险的保险费这档子事上,和股票市场上买卖长期看跌期权差不多。
在欣欣向荣的美股市场上,卖长期看跌期权的,都当对面是傻子。而买的,自然是博一次大跌。可鬼知道大跌啥时来呢。
博傻和真傻,只差一小步。
针对转会、交易等操作,体育,尤其是篮球,总喜欢评级,SABCD。S最好,C很差,D就比较少见了。
对英超和PP体育这回解约,我的评级是:PP体育S,英超B。
不乐意的话,反过来也成,英超S,PP体育B。
各自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也都有止损行为,所以保底是个B。也都感觉做得对,对方是傻子,于是两边都可能是S。
至于谁S谁B谁SB,只能等后续告诉我们了。
本文完。
此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