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北真的可以改变一生吗?

avatar
关注

上清北真的可以改变一生吗?

高中超级中学,班上54人,12个清华北大。全省一半清华北大在我们学校。当时考试还是3+2,即语数外+物理化学。当时全省两个物理满分,都在我们班。

我们班有两个保送北大化学系,高中的时候他们很喜欢化学,希望做一个化学家,为中国的化学事业做出贡献。据称,

门捷列夫

是他们两个共同的偶像。

班上高考第一名去了北大生命科学院,当时流行一个说法,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实际,所以第一名就填了这个专业。我们班还有一个去了北大物理系,就是和我同样满分的那个小姐姐,居里夫人是她的偶像,我当时的偶像是牛顿,而那个时候他的名字还不叫牛逼顿。

另外有两个去了北大医学院。当时北医被并进来还不太久,很多人还觉得北医不是北大的,所以去北医的都是分数垫底的。

我们全年级第一名保送清华计算机,高考完后我曾找他聊天,一次夜空下漫步,他给我说,“拿破仑说,所谓天才,就是点亮自己照亮一个时代”。他说,他希望深耕量子计算机领域,为填补祖国科技的空白而努力。

除此外,我们班有一个清华机械系,一个清华热能系,一个清华力学系(后来改名叫航天航空学院),两个清华材料系。

当时清华还没有什么姚班之类乱七八糟的班,当时清华最牛逼的叫数理基科班。进校后基科班在全校招生,材料系那个兄弟就去了基科班,有一次聚会的时候,他说,他希望在基础科学上为国家做一些贡献。另外几个清华的兄弟说,还是希望能学一门具体的专业,为祖国制造业做出贡献。

我们年级还有一个兄弟,和我关系很好,保送

复旦化学系

,是高二就保送了。他的偶像是谁我记不得了,但是也是在某个化学家事迹的激励下选择了化学领域。

十多年过去了。当年两个北大化学系的人,一个从事游戏软件开发,一个在美国做VC投资;当年

北大生命科学院

的人,做了房地产;北大物理系的小姐姐,去了某一线城市某超级中学教书。清华方面,计算机的兄弟,留在美国,进了oracle,做数据库;机械系的后来去了德国,联系很少了,剩下的几个清华兄弟,两个做基金,一个创业,只有一个人还从事本专业工作。

而那个复旦化学的哥们,早早就放弃了理想,毕业后混迹于金融圈。

我们自从毕业之后,再也没有大规模聚会过,各忙各的。但是毕竟还有联系。问过北大的几个人,为什么放弃了做科学家的梦想,得到的答案都很现实,因为生活的压力。真正从事科研事业的,除了少部分意志坚定刚毅如铁的人之外,绝大部分是家境非常宽裕生活不愁的人。

我在找工作的时候,曾经遇到过一个北大历史系的(或者考古,我记不清楚了),找工作找到故宫博物院,每月工资5000元,下班之后就帮各种文物爱好者鉴宝,一次200元,靠此补贴家用。

至少在我读书的时候,上清北的人,很多还是理想主义者。吃得好点,穿得好点,对大家来说,并不叫做改变了一生。但是,如果他的理想泯灭了,对他来说,的确是改变了一生。清北的兄弟姐妹们,多数生活过得还可以,但都丧失了曾经的理想。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真正改变我们的是社会,而不是清华北大。我们很多人,上清北之前是充满理想希望为社会做贡献的人,这样的价值观是在高中铸就的,和清北无关。但是从清北出来的时候,绝大部分人的理想让位给了现实,这才是残忍而可悲的。

----------------------------------------------------------------------------------

1、我曾经也有一个小小的梦想,希望当科学家,但是这个梦想在第一学期就破灭了,让我破灭的不是社会压力,而是学不懂,哈哈。我当时第一次上微积分,用的学校自己的教材,记得大概有400-500页。老师第一次课三小节,讲了100页,我尼玛直接懵了,全程梦游。有人当场提意见,认为老师讲得太快。结果这个老师说,离下次上课还有一周,你们可以自己看啊。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居然有人听懂了。这次课后,我对自己成为科学家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一个数学不能达到顶级的人,似乎很难成为科学家。哈哈。如果说读清北对我最大的改变,我觉得这是其中之一吧。

2、清北保研率非常高,两个学校类似。我们那个时候,四科以内不及格都可以保研,也就是说,你不及格3课,只要重修过了,就能保研。所以很多人其实学习并不太刻苦【当然也有很多刻苦的】,我们班有两个没毕业。想来如果他们不读清北,可能会更好一些。清北对自律性不强的学生,其实并不适合。

3、清北对体育有强迫症。清华东操有个标语,“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每天下午就放音乐,让学生去锻炼。清华每年要考3000米跑,北大当时是12分跑。体育课要计入正式成绩,很多人达到满分,很自律的锻炼,打下了很好的身体底子。我想,这个也算是对很多学生有长远的影响吧。

4、清北其实对我们还是有很多正面的影响,最重要的就是让我们学会谦虚。其实清北的学生整体是很谦虚的,因为你总能在任何一个领域找到比你牛逼的人。是任何一个领域。很多年后,一个电机系的哥们和我聊天【这个哥们毕业后去了麦肯锡】,说了一句我很认同的话,“我觉得我们最大的优点是谦虚”。

5、清北对我而言,或者对一部分人而言,还有一个很正面的影响,就是非常强调家国情怀和底层关怀。至少在我上学的时候,我们有很多老教授,会给我们讲他们以前的故事,讲他们以前不问名利,不计得失,一心只为建设祖国的故事。

虽然社会磨灭了很多东西,但仍然有一些沉淀在了心里。

----------------------------------------------------------------------------------

1、家境问题。我高中同学家境多数是中产,部分是资产,极少部分家境较差。其实,从每个省会城市或直辖市最好的中学考进清北的人,家境差的很少。

2、做题家。有些人似乎对清北的兄弟姐妹有误解,其实考上清北的兄弟姐妹中,多数人是有很强的学习或者研究能力,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多数人和做题家不沾边。说几个例子吧。

(1)高中宿舍有个哥们后来去了北大,他高中对地里很感兴趣(我们高考不考),自己没事就看,到什么程度呢?他能在黑板上把整个世界地图画出来。边界轮廓、岛屿海峡,一应俱全。

(2)去材料系的哥们,高中发表了两篇物理论文(啥期刊我忘了)。这个哥们高考之前给我说,不要复习数理化了,没意思,要复习就复习语文(我们两个语文都很烂,大概110不到这样子)。我当时没理他,觉得还剩3个月,语文就这样了。结果他把各省市语文模拟考卷研究了一遍(注意,是研究,不是仅仅做题),告诉我他找到一些选择题的规律。结果高考他语文138,我107。我选择题扣了将近30分,他全对。

(3)高中时,我们班几个喜欢物理的,自己组了一个物理学习小组(那个时候竞赛气氛还不浓厚,主要靠自己来),小组制定了详细的自学计划,在高二时就学习了普通物理中部分知识,并学习了理论力学的部分知识。所以高考物理,对我们来说真的很简单,我高考物理120分钟的题,50多分钟就做完了。我做题的确很厉害,但这不是通过做题得来的,这个和做题家完全不是一回事。

(4)去北大物理系的女生很搞笑,早自习的时候,我们在读课文,她拿着一本数学书开读,“x平方加y平方等于z平方”。她说,就想看看周围的人在她的干扰下能不能静下心来读书,哈哈。

(5)我们高中四点二十下课,七点半晚自习,中间时间自由支配。晚自习没有老师,上到九点半,爱干啥干啥,多数学生在自习,少数学生在看小说。周末双休。学校有各种兴趣社团,比如天文爱好者协会,绿协,等等。一个上清华女生参加了日语学习部,希望能看日文版柯蓝。一个去人大的男生参加了天文爱好者协会,想忽悠他老爸给他买个天文望远镜看女生宿舍(后来没成,哈哈,一直被大家嘲笑)。

(6)考上北医的一个兄弟,是我们校篮球队主力,高三考取了二级运动员(100米跑)。

3、理想的泯灭是一个过程。是在师兄师姐都和你讨论找工作的焦虑中,是在毕业季铺天盖地的招聘信息中,是在父母对你混得好不好的期许中,是在你和女友对未来的规划中。能够坚守理想而不顾其他的人,我点个大大的赞,为了其他而被迫放弃理想的人,我表示理解和遗憾。社会就是如此,要么改变社会,要么被改变。当然,我鼓励大家做改变社会的人。

4、很多年后,我老婆给她的闺蜜(一个很有理想但逐步屈从于现实的人)写过一个生日贺诗,诗的最后四句是:

愿卿不为生计走

愿卿不为稻粱谋

愿卿终遂平生愿

愿卿忘却世间愁

这首诗,送给所有坚守理想的朋友们

----------------------------------------------------------------------------------

再次感谢大家喜欢,很多朋友私信我,说想看看最后这首诗的全文,我贴出来给大家。她闺蜜是一个律师,非常有正义感,案子曾上过《今日说法》。她有自己的坚持,但是在律师行业看了太多的东西,她的坚持在一步步削减,她甚至在怀疑她曾经坚持的东西,但她仍在坚持。

律政有佳人

栖身沪宁间

相识十数载

今宵贺寿辰

贺寿无以千万金

贺寿唯以诗献卿

诸君问卿何所似

吾试言之君但听

身为女儿身

心是豪杰心

但闻不平事

义愤常填膺

但见:

庭上唇齿如剑

笔下讼词似兵

谈笑机锋尽逞

回眸众人常倾

冷眼笑观讼斗

妙手巧解危情

仗义款待友朋

孝颜侍奉双亲

吾惜卿:

遍览人间龌龊事

仍将恒心守初心

多少世人初心丧

多少初心付悲情

与卿相识十载

天涯只若比邻

知卿心内酸楚

聊寄数语慰情

吾愿:

愿卿不为生计走

愿卿不为稻粱谋

愿卿终遂平生愿

愿卿忘却世间愁

针对评论区的部分朋友的诘难,我说一下看法:

有理想又安贫乐道是好的,值得尊重。被社会磨灭了理想,不值得宣扬,我觉得对。但是,社会的问题,要指出来。前段时间合肥中科院集体跳槽,我想,这是社会的而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

顺便再吐槽一句,很多朋友喜欢这首诗,但是这首诗的作者本人,高考语文也不到110,哈哈。这就是我们高考的语文,满是文学功底的小朋友,照样考不好高考语文。

----------------------------------------------------------------------------------

贴一篇以前看过的老工人访谈记录吧,大家能读出不一样的感觉。

【梁师傅发言的时候显得有些激动,梁师傅说:你是硕士,我是工人,但我要告诉你,你没有我幸福。为什么呢?因为在那个时候我们是主人,我们是不受任何人欺负的人!你们现在说话没得人听,你们的声音发不出去。我们不一样,我们去向厂里提意见,领导就得重视。如果意见合理,他们就得采纳。你们现在要点头哈腰的伺候领导,要跪在资本家的脚下向他们要饭。我们在那个时候却是挺直了腰杆做人。你们现在想的就是怎样找个工作养家糊口过自己的小日子,我们那个时候想的是什么,我们那个时候想的是怎么保家卫国!你能想象吗,我们那个时候的青年是多么的豪迈!我们,才是真正的扬眉吐气的一代人!

杨师傅:那个时候,工人的生老病死都有保障,没得任何后顾之忧。医疗、教育、住房都有保障,一个人的工资可以养一家人。现在全都变了!就拿医疗来说,以前100个病人有95个是死在医院里面的,现在有99个都是死在家里面的。没得钱看病呀!我们木材厂有好多人生了病之后没得钱看病,只好跳楼死了,最多的一次一天死了3个。那个时候工人看病不花钱。现在呢?国家说:医疗解决了撒,都有医保。我的医保每个月23块钱(2009年左右),挂个教授号就要20块钱,坐个车还要钱,你说这个医保有啥子用!

罗师傅接着说:那个时候,是先救人再说钱;现在呀,是先给钱,没得钱就走人。再说上学,我们那个时候上学只有几块钱。要是你家里面有困难,找街道开个证明,钱都给你免了。我们那个时候是真正的没得后顾之忧,我们的心情是很愉快的。

张师傅说:我给你举个例子,切身的体会。我55年的时候在一线当工人,得了胃病,经常去医院,很严重。当时

袁景良

是我们工会的劳保委员,他晓得了这个事情,就提名让我去疗养。单位就送我去疗养所疗养了50天,疗养所的伙食非常好,标准是21块/月,我自己只出9块钱。疗养了之后我的胃病基本上就好了,到现在都没有犯过。

罗师傅: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这个世界上没得无缘无故的爱,也没得无缘无故的恨。我们为什么会爱厂如家,原因很多,但我认为首先是因为这个厂关心工人。当时的厂对工人的关心可以说是到了无微不至的程度。举个例子来说,我是58年之后参加工作的。工作没得好久,有一次家里面来信,说我爸爸身体不好,现在家里面很困难。我当时也没有给厂里面说,但是在私下给朋友说话的时候说漏嘴了。过了一段时间,家里面来信说收到了50块钱,我都不晓得是怎么一回事。后来我问领导,才晓得是工会寄的。】

----------------------------------------------------------------------------------

很多朋友在说当时工人好,但是农民差。

这里说两句。我的理解如下:

1、当时农民不如工人,这是事实。

2、1966年后,工业反哺农业进程明显加快,出现了一大堆社对企业(这就是改开后的乡镇企业),农民生活明显改善,特别是医疗方面,在毛主席626讲话之后,农村医疗基本全覆盖,这里大家可以去看清华

王绍光

的讲座《预防必须为主》,事实和数据很详实。

3、现在很多人用农民的生活来指责当时工人,说工人通过剪刀差剥削农民,其实不然。剪刀差是为了先发展工业,再反哺农业,大家可以去看《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相关部分。整体上,真正实现了先富【工人】带动后富【农民】。

4、现在却是,资本家先富了,但是工农都穷了。

----------------------------------------------------------------------------------

很多朋友在问这些兄弟姐妹后来的境遇,我大致说一下:

1、做金融的最有钱,其中一个资产大概在数亿,另一个接近一亿吧。

2、创业的也不错,大几千万是有的,前段时期融资的时候找过我聊,做得还不错。

3、IT的其次,大概是大城市几套房这种量级吧。

4、其他也还好,过得都不算差。

理想的磨灭是让人刻骨铭心的,是金钱换不来的。有一次清华的聚会,几个人在看计算机系9字班【1999级】做的视频《

清华夜话

》,都看得唏嘘无比,一个女生甚至眼眶红红的。

上次校友会的时候,一个哥们给学校某某实验室捐了一笔钱,说,我希望现在的小朋友不再像我们那时,为了钱把理想卖了。另一个人问他捐了多少,他说了数【10万这个量级】,结果被大家嘲笑,这个钱也就在帝都买个厕所,你让小朋友在厕所做科研啊。

清华做科研的老师,也整天为了课题经费多几个钱绞尽脑汁,真正能安心做科研的科研人,其实也并不多。清华物理系有个老师叫胡X,他在学生时代是我见过的科研能力最强的人,前段时间看校友群里面有人发信息,他去了深圳一个顶级高中任教。很多人很感慨,是什么样的原因,逼得这样的人出走。校友群里面有个哥们写了四句话:

如此卑污世界

万物统于一金

清华半国英才

几人能保初心

----------------------------------------------------------------------------------

 

发布于吉林阅读 17561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zhou大大

· 北京

不能,大多都是普通人,只能让自己过得更好一点吧

亮了(31)
查看回复(6)
回复
discusser-avatar

瘦马西风从头越

· 上海

上清北变资本家的可以。剩下打工的也没好到哪去。重点是得变资本家,学历让你有口饭吃,发财还得看你自己。

亮了(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