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Charlie Eccleshare and Jack Pitt-Brooke/2020-09-14
在《孤注一掷:热刺》的片头,观众们被告知纪录片的制作团队被允许“全权访问俱乐部的每一个角落。”
这当然不是事实,也没人会把这句话当真。只要看过《孤注一掷:曼城》的看客们都应该了解,一家英超大俱乐部的管理是相当严格的。
尽管如此,亚马逊今年推出的纪录片还是洞悉了一家英超俱乐部的运转模式。我们能够看到队友间的争执,管理层对于转会目标的讨论,赛前、赛中以及赛后球队人员之间的对话等等。
但依然还有许多这部纪录片没有涵盖到,但人们又颇为好奇的内容。譬如,为什么波切蒂诺被解雇的细节只被轻描淡写地带过?穆里尼奥对着电视节目口吐芬芳究竟是真性情还是刻意而为?负责配音的汤姆-哈迪总是这么说话吗?如果你有很多问号,那就一定要看看这篇文章。
波叔真就无关紧要?
尽管波切蒂诺带队出战了上赛季近乎1/3的比赛,他只在纪录片第一集的前半部分里有过出镜,换句话说,这不过占本部纪录片的1/18而已。这听起来颇有些悲凉,但用俱乐部主席列维在第七集的刺耳原话来说,这不过是因为:“波叔已经离开了我们。”
许多人认为制作团队的做法有失公允,毕竟波叔是热刺近年来执教最为成功的主帅,没有之一。当然也有人是出于好奇的考虑,他们期望能看到更多波叔被解雇的细节。
为了洞悉其中隐情,我们不妨把时钟调回到2019年的7月。彼时,亚马逊的制作团队首次向热刺俱乐部提出了拍摄纪录片的想法。在7月底,当球队还在慕尼黑参加奥迪杯比赛的期间,波叔被告知这一想法将被实行。
波叔对此并不感冒,他担心的是自己和球员在镜头前将不能像往常那般自如的交流,有不少球员也有类似的隐忧。
那时的波叔尚未走出折戟欧冠决赛的遗憾,同时也对俱乐部夏季转会窗的操作颇为不满。他甚至在奥迪杯期间表示,如果他的意见是如此的无关紧要,那他的头衔应该从经理(manager)改为主教练(head coach)。
除了安抚波叔,制作团队和俱乐部还有不少后勤事务需要处理。因此,直到赛季进行到十月时,纪录片才正式开拍。拍摄的场景主要集中于托特纳姆热刺大球场,俱乐部的训练中心热刺路,以及球队去往的各个客场(10月27日,热刺做客安菲尔德的比赛正是制作团队记录下的首场英超比赛)。
拍摄时间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导致球队赛季早期的大事记没能被记录下来,其中就包括联赛杯败给英乙球队科尔切斯特联的惨案。同时,10月5日0-3败给布莱顿的比赛也只不过被简短地提及。这对于看客们来说无疑是一大缺憾,尤其是与布莱顿一役通常被认为是波切蒂诺与球员们关系破裂的开端。据更衣室内的一个信源透露,“球员们已经受够了波叔的管理体制”。
相比于深究与布莱顿一战的内幕,制作团队把重心放在了报道次日于托特纳姆热刺大球场进行的两支NFL球队:奥克兰突袭者与芝加哥熊队之间的对决上。热刺俱乐部最终拍板决定拍摄纪录片的部分原因正是来自于他们对于拓展美国市场的渴望,上周俱乐部女队引进美国国脚摩根的转会正体现了这一点。这一纪录片中多次出现了NFL赛事的镜头,包括俱乐部主席列维带领NFL总裁罗杰-古德尔参观热刺大球场的场景,这正说明商业原因对于本纪录片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在第一集的片尾,我们可以看到就在热刺被埃弗顿逼平的第二天,俱乐部就发布了NFL赛事的体验项目,这占据了纪录片中不少的篇幅。值得一提的是,孙兴慜导致戈麦斯重伤的场景在纪录片中并未被提及。
事实上,即使制作团队赶上了与布莱顿一战的拍摄,最终也不会有多少镜头可以在荧幕前被我们看到。毕竟在为数不多留给波叔的镜头里,我们也找不出任何更衣室里的画面。
究其原因,可能是制作团队想要在初来乍到之时表现得小心一点,毕竟波叔是一位很看重隐私的主帅。他对于制作团队或许没有什么敌意,但他和教练组的成员们的确有权力对制作团队说不。如果他们认为球队的更衣室谈话不该被记录下来,那他们就会将剧组人员拒之门外。在热刺路训练基地也留有未安装摄像头的隐秘角落,来保证球队会议的私密性。
不仅是更衣室谈话,波切蒂诺时代还有太多的谜题没有解开。譬如制作团队所承诺的独家专访,尽管制片人克莱尔-卡梅隆曾表示他们与波叔之间进行了不少“精彩绝伦的对话”,但最终我们只看到了其中的30秒剪辑。此外,日常的训练课安排也没能得到太多呈现,尤其是与埃弗顿一战前的那场训练课,或许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波帅下课的内幕。
(Photo: Catherine Ivill/Getty Images)
波叔被解雇的情节同样被轻描淡写地带过了,许多人称之为“不近人情”。有流言称,制作团队拍摄了不少相关材料,只是最终被制片人给一一否决了。对此,制片人大呼冤枉。他们表示,波叔被解雇当天正值国家队比赛日,训练场并没有太多动静,制作团队不可能每天都守在场地里等一个大新闻。
考虑到记录俱乐部赛季初期状况的镜头尤为匮乏,我们可以理解为:制作团队可能想要在第一集里更多地呈现波叔时代的内容,但出于一手素材的不足,他们很难将这一想法变现。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波叔的继任者是那么的有镜头感。这也使得俱乐部、制作团队以及亚马逊公司都想要在纪录片里更多地呈现穆帅的人格魅力,而非把时间留给和波叔的告别。
是真情流露,还是又一场穆氏作秀?
当我们报道穆帅签约的时候,我们就了解到他是很愿意对着纪录片的摄像头敞开心扉的,这甚至被写进了他与热刺的合同中。在之后的训练课中,他甚至戴上了制作团队提供的麦克风以便收音。
尽管不少人认为穆帅是镜头型人格,但更多程度上,只有当他认为这么做能够促进人们对于热刺这家俱乐部的了解与喜爱时,他才会这么做。当纪录片杀青时,他才草草看过几个片段,并很快把片子抛在脑后,投入到新赛季的备战工作中去。上周五,他就对记者说道:“如果你问我是否喜爱这种拍摄方式,那我只能说一点都不。如果你问我是否看过全片?我没看过,而且我也不准备去看。但我认为球迷们将会爱上这部片子的。”
穆帅也不得不直面并解决一些困难,比如要在镜头前把自己和教练团队介绍给球员们。
尽管穆帅也有自己的脾气,但相较于波叔来讲还是好说话太多了,他更愿意对镜头吐露自己的执教哲学以及管理球队的方式。当然,对于参加过两位主帅新闻发布会的记者朋友们来说,这早已不是秘密。波叔总是谈些特别宏大的东西,而避免涉及太多细节;而穆帅总是很乐意介绍自己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或是为什么某一球员会被这样使用。
无论如何,当穆帅在11月上任之后,球员们注意到热刺路训练基地里突然多了不少摄像机与收音设备。“摄像机起码比之前多了一倍,”一个更衣室内的信源告诉笔者,“在食堂的桌子底下还装了麦克风,好用来捕捉球员们的私密对话。”
穆帅办公室内的摄像头则是从始至终都没关闭。在他上任的第一天,摄像头就捕捉到一个有趣的情景:他在看到电视专家对他评头论足的时候喊了一句“Fuck off”。这也是这部纪录片被社交媒体转发次数最多的一个桥段。由于专家们的言论多为陈词滥调,不少人对这个桥段的真实性产生了质疑。在我们看来,由于播放节目的录像将需要申请特殊的许可证,为了规避风险,制作团队可能是通过后期录音的方式来重现这一场景的。
有不少球员曾来到穆帅的办公室进行一对一的谈话,其中包括凯恩,戴尔以及阿里等球星。尽管球员们都表示他们已经适应了被摄像头所环绕的情景,但仍有许多和球队关系密切的人物质疑道,当你意识到自己的言行正在被记录的时候,你很难保持完全自然的状态。在过往,人们通常认为,在更衣室内球员们能够卸下全身心的防备而坦诚相见。“一旦你进入到更衣室里,就别打心里的那些小九九了。”有信源如是说。
尽管穆帅对于拍摄持更加开放的态度,球员们也会在赛前准备时尽情释放内心的情绪,但制作团队们也得遵守一些外部规矩,不可能在任何时候都举起相机,也不可能把拍下来的所有画面都往片子里装。
譬如,你也许会疑惑,为什么纪录片留给穆帅回归老特拉福德一战的篇幅只有短短不到20秒钟,而下周对阵伯恩利的比赛却占据了足足六分钟的时间。这不仅仅是因为在曼市球队吞下了1-2的失利,而回到主场则以5-0取胜红酒军团;更是因为曼联俱乐部压根不让在更衣室内进行拍摄活动。
赛季末,在做客1-3不敌谢菲尔德联队的比赛中,制作团队也遭遇到了不小的考验。由于需要在疫情期间保持社交距离,客队的更衣室被转移到了贵宾休息室内,这与主队更衣室之间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在这种情形下,热刺球员们需要从主看台上步入比赛场地,而谢菲联的球员则依旧使用球员通道。这样一来,制作团队的后勤队伍必须要通过极为复杂的路线才能进入到客队更衣室内,拍摄任务也因此搁浅。
之所以提及这场比赛,是因为在球队败走谢菲之后,穆帅对球员们毫不留情地宣泄了心中的怒火,正如他赛后面对公众时所做的那样。摄像机没能捕捉这些镜头,对于看客们来说着实是一种遗憾。
纵观整部纪录片,穆帅的全队演讲并没有过多涉及技战术层面,而是旨在为球员们注入拼搏好胜的精神。本片也尽量避免呈现一些关于他个人的争议性镜头:譬如在元旦当天他与南安普敦门将教练安德鲁-斯帕克斯之间的纷争。而穆帅与恩东贝莱之间的紧张关系,也直到纪录片的最后一集方才提到。
因为希望制作出一部能够提升热刺俱乐部影响力的纪录片,制片人用一种相当积极的方式来刻画穆里尼奥这一人物形象。当然,这也要归功于穆帅在镜头前自然流露出的人格魅力。也许更能打动人心的是他所展露出的那些弱点,比如在第八集,他谈到了疫情期间的隔离与封锁措施:“(相较于足不出户)我更为忧虑的是自己精神层面的问题。”穆帅最喜爱的执教方式就是走到球员中去,他需要真实地触碰到球员们。而在封城期间,这并无法实现,这也是他最为怀念绿茵场的一点。
同样有趣的是,穆帅在与丹尼-罗斯的面对面谈话中并没有表现得太过咄咄逼人,这与一些先前和他共事过的人所说的一致,穆帅不会在一对一的谈话中表现得太过强势,他更喜欢在小组讨论和面对媒体时给球员们施加压力。
在所有于纪录片中出镜的球员中,丹尼-罗斯无疑是最为心直口快的那个。一直以来,他都以这个特性著称,直到穆帅入主球队之后,他终于成为了刺头般的角色。之所以穆帅找他进行单独谈话,正是因为他在前一天对阵沃特福德的比赛前惹了麻烦。穆帅前脚刚说罗斯今日将因伤缺阵;他后脚就告诉媒体,自己身体状态好得很。
同时,罗斯对待队友的方式也值得玩味。他曾经在更衣室里直抒胸臆:“你把球给到托比,他再回球给加扎尼加,然后门将开大脚,这究竟有什么意义吗?我们别再这么做了!”
但这确实是罗斯一贯坚持的行事方式。在去年欧冠半决赛客场对阵阿贾克斯的比赛中,当球队带着0-2的比分进入中场休息时,罗斯在更衣室内也曾厉声要求队友们拿出更多的能量,最终球队连入3球,完成了惊天大逆转。
剧中的列维是真实的他吗?
许多观众对于列维在荧屏内外的形象反差感到颇为吃惊。在人们的印象里,他是一个无比精明的谈判高手;而在纪录片里,他却呈现出了一幅含蓄内敛,甚至是谨小慎微的形象。列维对于穆帅流露出的敬仰之情不禁让人想起了《办公室》(BBC推出的情景喜剧)里的芬奇。
有不少细节值得我们仔细解读一番。首先,他和穆帅之间的工作关系极为融洽,而他也是发自内心地敬重葡萄牙人。有趣的是,穆里尼奥和前东家的俱乐部主席——伍德沃德之间的相处模式与此也极为相似。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列维,这样一位大权在握,并在谈判桌上雷厉风行的铁腕主席居然在社交场合也时常遇到尴尬的场面。“社交尴尬”简直成了列维在七月的代名词。
列维一向在小团体中来去自如,而对在公众场合中抛头露面并不感冒。据那些从ENIC集团注资热刺俱乐部以来就和列维共事的人们回忆,他在面对一大堆人时总是感到别扭。在第四集中,列维在俱乐部圣诞派对上发表的简短演讲仿佛就像在背诵岳父指导手册一般,太过不对劲。
此外,纪录片还揭示的一个细节是,列维本人极为享受身处谈判桌上的感觉。每当他从转会市场上捞回一条大鱼,他总是会像糖果店里的小孩一般忘情庆祝。
在第五集,我们可以看到当球队新援贝尔温和穆帅准备通电话时,列维正站在荷兰人一家子的身后来回踱步。“可千万别让穆帅失望了!”列维不断叮嘱着小伙子,早已抑制不住嘴角流露出的笑意。
列维对于转会事务的热情被视为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俱乐部拥有这样一位对足球事务如此上心的主席可谓幸事;另一方面,这也会让人觉得他拥有太多的控制权,应该要学会知人善任。这也是俱乐部新近聘请特雷沃-伯奇担任足球运营总监的原因所在,伯奇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释放列维肩头的压力。
纪录片没有过多渲染列维作为永不妥协的谈判家的一面,这也是导致观众们对于这位俱乐部主席形象颇为惊讶的原因之一。
我们只在关于埃里克森的转会谈判中隐约看到了列维的手腕,但这更像只是告诉你有转会这件事发生了,而非揭露转会过程的全貌。看客们先是看到许多在埃里克森、列维以及穆帅之间的对话,随即就被告知列维成功地把丹麦中场以2000万欧元的价格卖给了国米。我们仍然不清楚他是怎么做到这些的。他本人曾说过:“球迷们完全不了解完成一笔转会有多么艰难。”但话题也就到此为止了。
正如人们所想的那样,这笔转会的进行过程难言顺利,但纪录片所聚焦的更多是俱乐部内部人士对于埃里克森离开的看法。值得补充的是,早在2019年的夏天,俱乐部就有意出售这位中场大将,但苦寻买家而不得。尽管球队成功签下了洛塞尔索,但他们更想要在卖掉埃里克森的同时引进诸如迪巴拉和布鲁诺-费尔南德斯这样的顶级球员。但直到转会窗口关闭,此前与埃里克森传出绯闻的皇马、巴萨还有曼联都没有提出报价(埃里克森本人也不愿加盟曼联)。
从第三集列维的话语中,我们可以读出他对于埃里克森事件悬而未决的焦虑:“对于我们这样体量的俱乐部来说,如果随便放任明星球员免费离开,无异于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先例。”
纪录片是否还原了真实的恩东贝莱?
如果说埃里克森的转会给俱乐部制造了大麻烦,那么恩东贝莱则令球队更为头疼。
这位俱乐部斥资5500万镑引进的法国中场在自己来到北伦敦的首个赛季表现挣扎,而他似乎也与穆帅的核心阵容渐行渐远。这个情节直到本部纪录片的最后一集才有所提及,彼时,恩东贝莱找到奥里耶和西索科来倾诉自己内心的烦恼。
紧接着,观众们就看到了一次恩东贝莱,列维以及俱乐部球员联络官罗伯托-巴尔邦丁之间的会晤。据可靠信源表示,这次会晤发生在“球员和穆帅谈话”之后。
看客们当然希望看到球员和主帅的直接对话,但在我们看来这次对话不会有太多火药味。从纪录片展现的内容来看,恩东贝莱是一位较为拘谨内向的球员,他不太可能就自己出场时间过少的问题和穆帅针锋相对。
在6月,当被穆帅问及近况时,恩东贝莱表达了对于枯坐冷板凳的沮丧之情,并认为自己已经恢复恢复健康,能够为球队而战。但据一可靠信源表示:“恩东贝莱尚且不能用英语和别人进行长时间的对话。”法国人的语言能力也制约了他与队友的进一步交流。
尽管恩东贝莱对于列维在他身上付出的努力颇为感激,但法国人和穆帅看上去并不合拍。穆帅始终觉得自己只是在要求球员们倾其所有,但恩东贝莱尚未对于他的要求拿出足够有说服力的表现。
对于那些不了解两人关系的看客们来说,纪录片遗漏的一些细节或许能帮助你们更加了解事态发展的情况。在节礼日以2-1击败布莱顿之后,穆帅在新闻发布会上首次表达了对于法国人的不满:“恩东贝莱没有受伤,但他觉得自己没能恢复到出场比赛的状态。”6天后,在0-1不敌圣徒之后,他又称法国人“总是反复受伤”。据我们当时了解,穆帅的言论在球队内部引发了分歧:有人不接受他对待球员的方式,但也有人力挺主帅。
在3月1-1战平伯恩利的比赛中,恩东贝莱在中场结束便被换下。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穆帅直言恩东贝莱缺乏努力。以上提及的这些纷争都没有在纪录片中被提到,但它们正是第九集中两人坐下来长谈的背景原因所在。与此同时,从法国国内还传出两人在训练场上激烈争吵的消息,但据我们所知,这不过是夸大其词罢了。
疫情期间的大事记都哪儿去了?
疫情期间的纪录片拍摄无疑对制作团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有长达几周的时间他们不能进入训练场进行拍摄,即使当他们被准许这么做时,也需要遵守相关的防疫规定。
前文中提到的与谢菲联一战的拍摄就受到了防疫规定的限制。总的来说,疫情的到来使得这个赛季的相当一段时间都与人们的美好设想相背离,在那段时间里,足球告别了我们的生活。
尽管缺少了足球的元素,但热刺俱乐部在封城期间还是动作不停。首先,俱乐部让所有不会参与比赛的员工统统休假,并不会支付给他们全额薪水,但又很快撤销了这个决定;其次,俱乐部从英格兰银行手中申请到了多达1.75亿镑的贷款;最后,俱乐部内部在此期间也发生了一定的纷争(穆帅与恩东贝莱的矛盾也在此之列)。
以上的这些事件均未被纪录片所提及,制作团队给出的理由是他们更想聚焦足球场上发生的故事。这在平日里当然说得通,但在长达三个月没有足球的日子里,这样的借口显然站不住脚。更合理地猜测是,诸如董事会讨论休假决定这样的场景没有被拍摄。
如此镜头的缺失,对于那些想要了解列维是如何平息风波的看客而言,无疑是一大遗憾。在作出最初决定之时,列维成为了众矢之的,他对于自己遭受的批评感到震惊,也深深受伤。如果我们能看到这一决定是如何落实,最后又如何被推翻的全过程,那我们将会对列维的心路历程有更多的了解。与流言相反,他并不是一个固执己见的人,至少在这一事件的处理过程中,他仔细倾听了球迷组织THST的呼声。
在上周五下午,热刺宣布在亚马逊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以及西班牙的官网上开设了一家新品牌店。这标志着两家公司的商业合作更为紧密了。同时,亚马逊为拍摄这部纪录片所做出的1000万镑投资也显得物超所值。
《孤注一掷》是一部反映了故事全貌的纪录片吗?当然不是,也永远不会是。本文以上反映的内容只不过是我们心中疑问的部分写照,其他看客心中也自有他们的看法与疑虑。
事实上,这部纪录片只是我们用来透视一家英超俱乐部的一个窗口,它也很难反映整个图景。即使制作团队想要这么做,短短九集内容也很难满足他们的诉求。尽管除了事实性错误之外,热刺俱乐部不被允许干预这部纪录片的剪辑。但当面临如此之多的拍摄限制以及商业考虑之时,制作团队很难不将这部片子往歌功颂德的角度去拍。
但无论如何,抛开这些怀疑,《孤注一掷》的出品对于热刺俱乐部在全球范围内的品牌推广来说,无疑是关键性的一步。这与列维的许多决定一样,都值得他的竞争对手们学习乃至复刻。
再度回顾本片,有人评价道:“一切都是为了彰显热刺作为一家大俱乐部的模样。”可事实就是如此,热刺如今已然是一家大俱乐部,尤其是在商业运作方面。
但在上周日0-1不敌埃弗顿之后,俱乐部是时候该考虑如何在球场上取得和场外相匹配的成就了。毕竟这样的赛果在现实生活中是无法像在纪录片中那样被粉饰的,球迷们可不会对此买帐。
(图源:托特纳姆热刺足球俱乐部/Getty Images供稿)
接工时间:2020-09-16
原文链接:https://theathletic.com/2065130/2020/09/15/tottenham-amazon-mourinho-all-or-nothing-pochettino/?source=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