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酒居士整理;西元2020、09、20;东元4717;
明朝末年,清朝初年的十大汉奸,对于
华夏民族来说是不折不扣的叛贼,罪大恶极,数百年来一直遭人唾弃,然而对于
清朝统治者来说,利用他们平定天下之后立刻开始弃用,最后仍不免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两头都是负面评价,典型的反面例子,遗臭万年。
最终评价”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一、千古第一汉奸——吴三桂
汉奸吴三桂
吴三桂(西元1612年6月8日—西元1678年10月2日),字长伯,一字月所,明朝辽东广宁前屯卫中后所(今辽宁绥中)人,祖籍南直隶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军事人物。
明
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崇祯皇帝登基,开武科取士,吴三桂夺得武科举人。不久,吴三桂又以父荫为都督指挥。
崇祯十七年(1644年)降清,在山海关大战中大败李自成,封平西王。
永历十三年(1659年),吴三桂镇守云南,引兵入缅甸,迫缅甸王交出南明永历帝。
永历十六年(1662年),吴三桂杀南明
永历帝于昆明。同年,晋封为平西亲王,与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广东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三藩。
永历二十七年(1673年),康熙下令撤藩。吴三桂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史称“三藩之乱”。
永历三十二年(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今衡阳市)登基为皇帝,国号大周,建都衡阳,建元昭武。
永历三十二年(1678年)秋,在衡阳嗝屁。其孙吴世璠支撑了三年之后被清军攻破昆明,三藩之乱遂告结束。
清朝《
逆臣传》榜首之人,一生叛明叛顺叛清,典型的四姓家奴,臭名昭著。
汉奸洪承畴
洪承畴(西元1593—西元1665),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今英都镇良山村霞美)人。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累官至陕西布政使参政,在镇压明末农民起义中立功,升任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
崇祯十二年(1639年)转任蓟辽总督,松锦之战战败后,一开始不降,后被
黄台吉之妻
布木布泰色诱后,决定投降清朝。
弘光元年(1644年)四月,随清兵入关,此后开始被清廷起用,以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衔,列内院佐理机务,翌年赴江南任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
为了巩固清朝的统治,承畴建议满洲统治集团也须“习汉文,晓汉语”,了解汉人礼俗,淡化满汉之间的差异。
永历二年(1647年),洪承畴从江南总督任上奉召回京后,派人奉迎老母北上,说是要好好尽一番孝思。及至奉派迎接的人到达福建南安,洪母居然束装就道,一副真准备去接受儿子奉养的架势。乡里乡亲,无不诧异:以洪母之为人,何以会一改素节?哪知洪老太太到京一下车,看见跪迎的儿子,抡起枣木拐杖就打,口中骂道:“你这个不忠不孝的畜生!我七十多岁了,你教我到旗下来当老妈子?我打死你,替天下人除害。”洪承畴成为镶黄旗汉军,按清朝定制,旗下命妇须轮番入侍太后。洪老太太千里迢迢征程,不辞跋涉,也要为中原百姓出一口恶气,其民族气节备受后人赞誉,洪母骂子也成为忠义教育中典型的事例。
永历七年(1653年)受命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处,总督军务兼理粮饷。永历十三年(1659年)督清军攻占云南后回北京。永历十五年(1661年)自请致仕。永历十九年(1665年)嗝屁。其功劳在开清汉奸前三之列,然而吴三桂最终获封平西王,他不过封了一个三等的轻车都尉,被利用的典型。
清朝《
贰臣传》榜首之人,也是臭名昭著,明末抗清大儒黄道周评价他:“史笔流芳,虽未成功终可法;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
三、给祖先抹黑——范文程
汉奸范文程
范文程(西元1597年—1666年),字宪斗,号辉岳,辽东沈阳人,大宋名臣范仲淹后人。鞑清初期政治家、谋略家。曾事清朝四代帝王,是清初一代重臣,清朝开国时的规制大多出自其手,更被视为文臣之首。
范文程少好读书,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在沈阳县学考取了秀才,时年18岁。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后金八旗军攻下抚顺,范文程主动投降努尔哈赤,成为清朝开国元勋之一。
黄台吉时期,他深受倚赖, 凡讨伐明朝的策略、策反明朝官员、进攻朝鲜、抚定蒙古、国家制度的建设等等,他都参与决策。
永历二十年(1666年),范文程嗝屁。
此人因为跟随黄台吉较早,故未入《
贰臣传》,但作为忠臣后代,主动投靠异族出卖祖国,也是一个十足的大汉奸。
四、祖孙三辈皆汉奸——耿仲明
汉奸耿仲明
耿仲明(?—1649年),字云台,时人又呼为“耿二” ,清初三藩之一,生于辽东盖州卫,崇祯初为登州参将,
毛文龙旧部。
袁崇焕督师蓟辽,杀毛文龙,耿仲明被调隶山东巡抚孙元化麾下。
崇祯五年(1632年)为孔有德内应,攻陷登州,自称总兵官。
崇祯六年(1633年)春,和孔有德一起渡海降后金。
崇贞九年(1636年)被清朝封为怀顺王,隶汉军正黄旗。
弘光元年(1644年)随清兵入关后,镇压农民起义军。
永历四年(1649年)改封靖南王,与吴三桂、尚可喜合称清初三藩,不久因为私藏逃人,畏罪自杀于进军广东途中的江西吉安。
五、奸有善报——尚可喜
汉奸尚可喜
尚可喜(1604年——1676年),字元吉,号震阳,祖籍山西洪洞,后至河北衡水,清初三藩王之一。
明
万历四年(1576年)其祖父尚继官举家迁往辽东海州(今辽宁海城)。尚可喜戎马一生,身经百战,转战数万里,为清王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清代历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永历三十年(1676年)十月二十九日,尚可喜在广州嗝屁,算结局比较好的一个,但仍旧要遗臭万年,入了《贰臣传》。
汉奸孔有德
孔有德(1602年—1652年),字瑞图,辽东盖州卫(今辽宁省盖县)人,原籍山东,明末清初将领。
原为毛文龙部将,毛文龙死后,于
崇祯四年(1631年)发动吴桥兵变,不久投降后金。
崇祯九年(1636年),受封为恭顺王,出征朝鲜、锦州、松山等地。八旗汉军成立时,被编入汉军正红旗。入关后,随豫亲王多铎追剿农民起义军,镇压了江南各地的抗清斗争。
永历三年(1649年)改封定南王,出征广西。永历七年(1652年),孔有德被大明名将李定国打败,被困桂林,自杀身亡,就此嗝屁。
汉奸郑芝龙
郑芝龙(1604—1661),福建省泉州府南安县(今福建南安)人,天主教徒。明末东亚海军第一人,抗清英雄
郑成功的父亲。
郑芝龙在17世纪中国明朝海禁与世界海权勃兴的时代的背景下,以民间之力建立水师,并于明
崇祯六年(1633年)在泉州金门岛的料罗湾海战中成功击败西方海上势力 ,在郑和船队退出南中国海200年后,重夺了海上主导权,是大航海时代东亚海域举足轻重的人物。
然而
郑芝龙在迎立
隆武帝时首鼠两端,满清铁骑南下江南时,不顾
郑成功的劝告而降清,致使南明政权大受打击,为满清的海军力量提供了帮助。
郑芝龙北上京师后即被剥夺所有兵权,从此人生任务只有一个,就是劝降儿子郑成功降清,在郑成功坚持抗清后清廷恼怒,先是将郑芝龙、郑芝豹兄弟俩囚禁于东北
宁古塔。
后来郑成功大破清军,郑芝龙遂于永历十五年(1661)年京师被处斩,被清朝利用的典型代表人物,一代枭雄落得如此可笑结局。
八、遍插猪发——孙之獬
清朝丑陋发型
孙之獬(1591—1647),字龙拂(音bì),山东省淄川县(今淄博市博山区白塔镇大庄村)人。
天启二年(1622年)举进士,为庶吉士,继为翰林院检讨。
天启七年(1627年)充顺天乡试正考宫。
崇祯初年,廷臣请毁《三朝要典》,独哭争,遂被列入阉党逆案,革职为民。清军入关后,他就俯首乞降。孙之獬求宠心切,让多尔衮继续向中原施行“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千古罪恶。
报应也很快。三年以后,因为收人钱财卖官,孙之獬被弹劾,夺职遣还老家淄川。正好赶上山东
谢迁等人起义,攻入淄川城,
孙之獬一家上下男女老幼百口被愤怒的民众一并杀死,“皆备极淫惨以毙”。
孙之獬本人则被五花大绑十多天,五毒备下,头皮上被戳满细洞,人们争相用猪毛给他重新“植发”,还把他的一张臭嘴用大针密密缝起,肢解碎割而死。“嗟乎,小人亦枉作小人尔。
当其举家同尽,百口陵夷,恐聚十六州铁铸不成一错也。”此种下场,连投靠伪清的汉奸士大夫也不免幸灾乐祸。
有人说,剃发易服应该全推到孙之獬头上,其实不是,清政府才是罪魁祸首,孙之獬只是帮凶而已,难道没有孙之獬,多尔衮就不推行剃发令了吗?
九、一生反复——施琅
汉奸施琅
施琅(1621年—1696年),字尊侯,号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今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军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将领。施琅早年是
郑芝龙的部将,永历三年(1646年)随郑芝龙降清。
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
郑成功手下曾德得罪了施琅,施琅借故杀曾德而得罪了郑成功,郑成功诛杀了施琅父亲与兄弟。由于亲人被郑成功杀害的大恨,施琅再次降清。 施琅投降清朝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不久,又被提升为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
永历三十五年(1681)年,康熙采纳了李光地的意见,授施琅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积极进行攻讨台湾的部署准备。
永历三十六年(1682年),康熙决定攻台,命施琅与福建总督姚启圣一起进取澎湖、台湾。永历三十七年(1683年)六月,施琅指挥清军水师先行在澎湖海战对台湾水师获得大胜。上疏吁请清廷在台湾屯兵镇守、设府管理,力主保留台湾、守卫台湾。因功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永历五十年(1691年)施琅嗝屁。
施琅属于典型有才无德之人,反复不在
吴三桂之下,两度为明臣,两度为清臣。起初跟随
郑芝龙投降清朝,后来见郑芝龙被清朝统治者弄死,心生害怕才回到
郑成功身边,但因为一己之恩怨愤而投降伪清,典型的个人利益大于国家利益的人,不折不扣的大汉奸,不免要入《
贰臣传》。
汉奸祖大寿
祖大寿(1579年 —1656年),字复宇,明末清初辽东宁远(今辽宁兴城)人,吴三桂的舅舅。是明朝末年名将,后降清。1628年(明
崇祯元年),祖大寿因守宁远获得“
宁远大捷”而升为前锋总兵官,被派驻守锦州。祖大寿后来随袁崇焕入关保卫京师。崇祯由于种种原因将袁崇焕下狱。祖大寿怕受到牵连,毁山海关逃出。崇祯命袁崇焕写信招抚,祖大寿才返回明朝。
1631年(崇祯四年),大凌河之战,祖大寿粮尽援绝,于是诈降,后逃往锦州城对抗清军。清廷屡次招降不从。
1641年(崇祯十四年)农历三月开始的松锦大战中,因援军洪承畴兵败,锦州解困彻底无望,于是祖大寿率部降清。后随清军入关。
1656年(永历十年)病故于北京。
在十大汉奸中,
祖大寿可能对明朝忠心算最多的一个了,之前诈降过清朝一次,但结局还是成了汉奸。一个心里只有家族,没有国的土财主。为明朝守辽只是为了家族的荣华富贵,投降清朝也是为了家族的荣华富贵。是一个绝对不愿意迈出辽东这一亩三分地胸无大志的守财奴。
其他汉奸
其罪过不止是助纣为虐,可谓”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千古罪人,遗臭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