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挑战]+Day23《我出生了,但》——小津安二郎的默片杰作

avatar
关注

写在前面,阅片量浅薄,才疏学浅,文笔不好,影视区大佬们见笑了。

我以现实主义的方式描绘非同寻常之事,而小津是以一种现实主义的方式描绘寻常之事,这更加困难

——沟口健二

今天的主题是一个看完BGM让你印象最深刻的电影,我脑子立马浮现的是这部《我出生了,但》,绝妙的琴音配上诙谐的镜头,组成了这部杰作,与同年代美国的默片不一样,小津使用的并不是管弦乐,而是采用钢琴来做配乐,默片由于台词只是字幕形式,因此配乐就显得格外重要,有时候和整部电影的节奏息息相关,而这部作品就是结合完美的典范。

自1927年至1962年,在其漫长的电影创作生涯中,小津精心磨炼技艺,尔后删繁就简,将其形式提炼为一种朴素的精华它与人物所面对的极其单纯的日常生活问题紧密相连。而这部小津的早期电影《我出生了,但》便是其对自己电影风格的探索。

在这部电影中,小津不再以"淡入淡出"作为场景转换的手法,认为它像"溶"一样,不是电影语法的本质,只不过是“摄影机的特色”而已。此外,电影本身的剧本情节也是他和编剧夜间吃宵夜的时候讨论出来的,这使得他不用事先的写好分镜镜头剧本就拍摄,并对后续的镜头早已心中有数。这些实践是在一年要拍三至十部电影的压力中形成的,它们无疑预示了小津此后风格化的导演方向。他的故事总是很简单,分镜头剧本却具体到每一个单个镜头,基本节奏由对白推动而非人物的行为构成。这张晚期小津的影片中能有明显的体现。

这部电影也是小津默片时代最受瞩目和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的第一部作品,影片表现了小津最重要的主题。

#剧透警告

主要情节便是两个小兄弟坚持认为他们的父亲很伟大,为了证明这一点,他们揍了老板的小孩一顿。在接下来令人无法忍受的事件中,他们目睹了父亲对上司阿谀奉承的态度,大力不满,进行了绝食的抗议。但影片的结尾他们接受了父亲只是一个雇员永远不可能成为老板的事实。父亲早晨上班时坐进了老板的车子,两个小孩和他愉快地告别,这暗示他们不再反抗,以免父母担心,而过着“我们共同可怜的生活”

这部电影中穷人和富人的生活有着明显的区别,但小津并没有把笔墨放在渲染生活的差距上。而是采用评论性的镜头总结了小津说过的电影作为整体的观点,这个场景始于孩子,终于大人,其间的过程极其灰暗。类似于现实主义的题材。家庭之所以面临困境,是因为成人世界和小孩子的世界具有不同的逻辑。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既感人又严肃的喜剧电影,是小津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杰作,《电影旬报》中位列年度十大佳片第一位。虽说是黑白默片,但也不妨碍其有趣,能然观众感到快乐的同时获得启发。

发布于广东阅读 5059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塔塔二句者

· 黑龙江

上学有趣吗? 我们喜欢上学和放学,中间的过程就很无聊。

亮了(0)
回复
discusser-avatar

奇葩在人间

· 黑龙江

让我想起小时候我看我父亲辛苦的时候的场景,也是如此的不懂事。

亮了(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