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胯?平庸?Nike Hyperdunk X实战测评

avatar
关注
JRs大家好,这里是小钱同学的球鞋测评。这是我的第一篇文章,作为一个10年老JR,以后我会聚焦篮球鞋测评,力争为大家带来客观,实用的篮球鞋测评、选择方面的干货(一是真的希望可以为大家带来实用的篮球测评,二也是临近毕业了,想从事相关行业,正好也想练练自己的动笔能力嘻嘻)。如果可以的话,我后面会不定期带来实战鞋的实战测评。感谢大家了!

今天的主角便是Nike曾经的团队鞋旗舰款的最后一代,Nike Hyperdunk X。从2008年第一代Hyperdunk横空出世以来,便代表着篮球鞋最顶级旗舰鞋的水准与配置,其中例如Hyperdunk 2011, Hyperdunk 2012, Hyperdunk 2014, Hyperdunk 2016及Hyperdunk 2017也不乏“实战神鞋”的美誉。到了2018年,该系列也随着最后一代也就是Hyperdunk X的上市迎来了终结,随之由 Nike Alphadunk系列替代。

对于为什么想要写这双鞋,起初是因为最近国内的奥特莱斯店突然多了很多这双鞋的存货,各运动品牌app上也出现了白菜价,最便宜时499元甚至更低就可以入手这双鞋,这也使得这双鞋在各个球鞋论坛也重新有了热度和讨论度,很多人想要最后“上车”这双鞋,便开始询问这双鞋的实战性能。另一方面,虽然因为Hyperdunk 2017珠玉在前,人们对于Hyperdunk X这一代更多的评价是“平庸”、“拉垮”、“不能打高强度实战”等,但是对我本人来说,这双鞋是本人目前最喜欢的实战鞋可以说没有之一,在室内训练或者正式的高强度全场比赛也是首选这双鞋作为自己的比赛鞋,先后穿坏了又四双,高低帮版本,水晶底橡胶底版本都实战过。所以对于最近考虑想要入手但是又有所犹豫的人,我也希望自己的这篇测评可以给大家带来或多或少的帮助。


这篇测会从缓震,抓地,抗扭,防侧翻,鞋面支撑,包裹,耐久,设计,重量,透气等方面来进行评价和大概的打分。先说一下本人,身高170,体重70公斤。全场比赛里,进攻偏向快攻突破和三分出手来终结,打法比较喜欢接球后的三威胁衔接顺步突破或投篮。除此之外,本人直线速度和横移速度也算比较快,但弹跳相比较而言很平庸。力量和爆发力水平在同身高水平里中等偏上(深蹲和硬拉的1RM都为125kg,卧推的1RM为70kg),之前也曾打过CUBA。另外本人脚长42,扁平足脚偏宽脚背偏高,这双鞋我选的43码然后每只脚穿的两双精英袜,以此来给大家作为参考。(多说一句,其实本人对很多论坛或者测评视频里所谓“几投几突”的打法描述是不太感冒的,因为每个人的打法,技术动作,身体素质都有着很大差别,即使是相似的突投比例,每个人的具体的技术动作对于球鞋的要求也是有差别的,笼统地以“几投几
突”来表述其实是没有太大的意义的)。

缓震:9/10
首先先来关注缓震,这也是绝大部分篮球爱好者最先关注的部分。Hyperdunk X的中底采用的是phylon泡棉中底+前后分离式zoom气垫,根据网上的很多拆解图来看,其中前掌是扇形zoom气垫,后掌是马蹄形zoom气垫,高低帮版本是没有区别的。而这也是很多Nike优秀实战鞋的标准配置了。气垫在中底里的摆放位置很适中,静态感受来说,在初上脚就可以较为明显地感受到zoom气垫的软弹与反馈感。动态的缓震表现来看,后跟的气垫虽然并不会像adidas的boost中底那样给予很让人有好感的所谓”踩屎感”,但实际的缓震效果来看,绝对是够用的,本人多次高强度的全场实战下来,尤其是抢篮板的脚后跟落地,是没有震脑感后脚后跟不适的现象的。而我在三分投篮,外线持球启动突破时,前掌zoom也能提供不错的缓震和较为灵敏的启动与场地感。可以说,这双鞋的缓震系统基本可以为绝大多数篮球爱好者带来“落地不震脚,启动不拖沓”的舒适感受,这也符合Hyperdunk“团队鞋”的定位,即每个位置的球员都可以上脚。只要你不是体重特别大(超过100公斤),或者对“踩屎感”很执着,那么你绝对会对这双鞋的缓震特别满意的。

抓地:8.5/10
这双鞋的抓地表现可以大概分为两个部分来说,室内和室外。这双鞋有两种外底,一个是纯白配色的水晶底,另外大部分配色都是橡胶底,纹路都是类似波浪的纹路。在室内木地板来说,在磨合了几场,把外底的那层蜡磨掉了之后,两双鞋的抓地力表现都是非常优秀的,基本上可以达到“想走就走,想停就停”,“指哪打哪”的水平,不过总体上室内表现水晶底是要略好过橡胶底的。不过由于没有为转身动作设计前脚掌内侧的圆圈纹路,取而代之的是开窗外露zoom气垫,所以当做转身动作时,这双鞋的表现会稍微有一点生涩。在室外时,就是另外一种情况了。由于水晶底容易吸灰的特性,所以在室外水泥地,当穿水晶底版本实战时,偶尔会有打滑的情况出现,但也绝不是溜冰鞋的水平。但当我穿橡胶底版本实战时,抓地的表现却很不错,明显是好过水晶底版本的。综合来看,我也愿意对抓地力给出8分这样一个不错的分数。

抗扭:6/10
这双鞋的抗扭转水平是我觉得这双鞋里实战表现最差最拉垮的一项,也是很多人觉得这双鞋拉垮平庸的原因之一。在官方表述和很多up主的拆解图里来看,这双鞋是有抗扭片的。但实际的球场表现来看以及我自己的个人感受来说,这双鞋的中底刚性是比较差的。不但鞋底可以轻松掰到对折(虽然本人并不认同“掰不动球鞋=抗扭转优秀”,但是个人认为如果鞋底前后和左右强度太低的话,确实会降低球鞋扭转性能),而且这双鞋的鞋身也没有用强度很高的材料,这就造成了这双鞋的抗扭对比前几代来说是十分不合格的。因为我自己有一点足底筋膜炎,所以对实战鞋的抗扭转性能也比较看重。在实战过程中,当我做一些蹬地突破的动作时,脚底板有时候会有一些疼痛感,所以我都会在网上买一双碳板垫在这双鞋里来解决抗扭问题。然而奇怪的是,我的有这双鞋的脚型正常的朋友在穿这双鞋实战时却没有脚底板疼的这种感觉,所以个人认为这双鞋的抗扭对于足部没有什么伤病或者脚型正常的人来说是及格,但是对于有足部伤病,或者说扁平足来说这双鞋的抗扭是稍微有点拉垮的,所以综合来看,这双鞋的抗扭只能是6分勉强及格的水平。

防侧翻:7/10
类似于抗扭,这双鞋的防侧翻也是很多人吐槽的一点,甚至有的人直接就评价Hyperdunk X为“崴脚神器”。就我个人而言,这双鞋的防侧翻虽然说不上优秀,但也绝对没有到拉垮的水平。借用我很喜欢的球鞋测评博主,XCin马也哥的圣经咏唱——“防侧翻三要素”来评价。一双鞋的防侧翻就是看前掌重心高度,外底加宽防侧翻设计以及外侧包边是否坚固。前掌重心高度来讲,我这里并没有前掌厚度的具体数据,我个人的穿着感觉来看,这双鞋的前掌高度虽然没有库里7这样的后卫鞋那么轻薄贴地,但也远没有AJ34,驭帅13䨻那样重心过高,属于一个适中的水平;从外底防侧翻设计来看,这双鞋是有很明显的防侧翻设计的,中底有加宽并设计了显眼的防侧翻角,但防侧翻角的硬度一般,甚至有点偏软;再从包边设计上来看,这双鞋的前掌包边就是简单的phylon泡棉上翻的包边设计,并没有额外的类似AJ34,李宁音速8那样的硬质塑料片包边加固,再加上这双鞋的phylon中底的密度在众多耐克篮球鞋里是属于偏软的水平,综上来看,这双鞋的防侧翻性能是存在一定的让球员崴脚受伤的风险的。但相对于很多“崴脚神器”来说,Hyperdunk X的防侧翻性能也算不错的,只要你不是强到有职业球员的水平兼具欧文的打法,那么你就不用太担心崴脚的问题,实际上本人穿这双鞋实战了也超过一年了,也从来没有过崴脚的现象发生。

鞋面支撑:7.5/10
就我自己观察,Hyperdunk X这双鞋的鞋身使用的是普通的工程织物面料(如有讲错希望指正),而鞋舌和鞋身内里使用的是类似太空棉的面料,高帮版本的鞋帮处也有着加固设计。鞋身侧面有着Nike Swoosh图案的面积可观的塑料制成片,可以提供不错的侧向支撑。鞋带系统方面,这双鞋也采用了nike惯用的flywire飞线系统来加强支撑性。总体来说,这双鞋的鞋面支撑还是不错的,属于差强人意的水平。

包裹性:9.5/10
包裹性可以说是这双鞋的另一个亮点了,之前有提到,这双Hyperdunk X鞋舌和内里采用了类似太空棉的材质,实际的穿着感受来讲是十分舒服的,几乎不用磨合,而且实战过程中也不会有磨脚的情况发生。用来比喻的话,就是感觉这种材质像是记忆海绵一样,可以很好的贴合你的脚型,飞线鞋带系统也可以带来很好的包裹性。另外,这双鞋的后跟采用了一个向里内收的后跟设计,加上不错的后跟填充和硬度客观的“港宝”,只要你的鞋码不选的太离谱,就绝对不会有不跟脚的情况发生,而且会有鞋脚一体的感觉,实战时你会忘记你在穿鞋,彷佛鞋是你脚的一部分。唯一的不足,是因为后跟设计偏低并且是内收的设计的关系,不穿篮球袜或者穿的是低帮袜的情况下,会有磨跟腱的感觉,如果穿上高帮篮球袜的话,这种不适感就没有了。

耐久:7/10
这双鞋的鞋面和鞋底的耐久都比较一般。由于鞋面材料的强度不是特别大,所以穿久了之后稍微有点松垮的感觉,这对于追求极致包裹感的人来说可能是一个劝退项。同时,这双鞋无论是水晶底版本还是橡胶底版本都是不太耐磨的水平。之前我基本上只在室内穿这双鞋,基本上没有磨损。新冠肺炎疫情后,澳洲的球馆全部关门,所以我就只能在室外球场打打了。上面那张展示鞋底纹路的图是我在室外水泥地打了5次2小时左右的中等强度的实战后的磨损情况,可以看出已经有了很明显的磨损,甚至可以说并没有比“橡皮擦”球鞋强出很多。不过也有可能因为我的鞋是在澳洲买的,并没有XDR橡胶科技,所以耐磨水平就很差,也许国内的XDR版本会好很多。不过总的来说,经常在室外打的人,或者很在意耐磨的学生党可能就要劝退了。

设计:9/10
设计的话,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偏向于见仁见智的问题了。就我个人而言,这双鞋的设计或者是颜值还是很不错很哇塞的。基本上可以看出,球鞋外形的设计语言(鞋身侧面正中间的nike swoosh、鞋身流线型设计、较低的后跟)是继承了上一代的Hyperdunk 2017和Hyperdunk 2016的。而中底前后分离zoom的设计,则是可以看作是为了球鞋销量的保守的做法,毕竟前后zoom的设计不管怎么样永远是不会出错的。颜值方面,多种团队配色,偏纯色系的设计也是有着简约的美感的。整体而言,包括这双Hyperdunk X,整个Hyperdunk系列的设计都是属于一个比较优秀的水平。
(从这个视角看还是很像Hyperdunk 2016的)

重量:10/10
根据网上很多up主或者测评机构给出的数据,这双鞋42.5码的单只重量大概在356克左右,属于一个非常轻盈的水平了。虽然没有科比5或者Hyperdunk 2011 Elite那样动辄300克以下的“变态”水平,但是Hyperdunk X本身定位为适合于球场所有位置的团队鞋,对比李宁驭帅13的450多克,米切尔一代的430克,匹克态极闪现一代的468克等等,已经是属于非常轻质的重量区间了。

透气:6.5/10
这双鞋的透气性属于一个偏差的水平,无论是鞋身的工程面料还是鞋舌的太空棉材质,都是不太透气的,尤其是夏天打完球,自己能感觉到球袜是比较湿的。不过我本身对透气性是不太看重的,因为我没有汗脚(滑稽.jpg)并且打比赛过程中其实透气性能的好坏其实是影响不到我的(因为我觉得透气性再好的球鞋,剧烈运动完之后足部还是会感到闷热)。不过在意透气性或者有汗脚的同学就要慎重选择了。

总分:80/100
总评:由于抗扭转性能以及有些方面的瑕疵,让这双Hyperdunk X并不能成为像科比4代,杜兰特12代,Hyperdunk 2017,AJ32代那样的实战神鞋,尤其是当它的“哥哥”——Hyperdunk 2017精英版珠玉在前,且往年的Hyperdunk经常成为众多up主的当年年度实战鞋推荐的top5时,人们当初对这双Hyperdunk系列的最后一代便有了过高的期待。期望越大,往往失望越大。当这双鞋发售后,人们发现它并不能与Hyperdunk 2017相提并论时,“平庸”,“拉垮”,“辣鸡”,“崴脚神器”等负面评价便纷至沓来。但是抛开抗扭转性能来看,这双鞋的其他实战性能还是很能打的,优秀的缓震,不俗的抓地力与舒适的包裹性,加上出众的鞋脚一体性,适配场上所有位置(小到一般的控球后卫,大到周琦,约基奇等大个子中锋都有上脚这双鞋)的属性。即使不是实战神鞋我想它也可以成为一双不错的实战选择,至少粗暴地把这双鞋与“平庸”,“拉垮”,“崴脚神器”联系在一起是有失公允的。并且抗扭转差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定制鞋垫,碳板鞋垫等方式来很好地解决。对于经常打室内,足弓正常,足部没有严重伤病的人来说,这双鞋我认为是一双实战好鞋。
发布于广东阅读 194536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BAzookas

· 上海
啵儿起的吐槽星人难道就真的没有人看认真写的实战鞋测评吗😔收起

测评得有时效性啊,两年前的鞋又不是啥冷门鞋,性能咋样大家心里已经多少有数了

亮了(146)
查看回复(1)
回复
discusser-avatar

啵儿起的吐槽星人楼主

· 广东

难道就真的没有人看认真写的实战鞋测评吗😔

亮了(242)
查看回复(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