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也三冠,去也三冠”,这是拜仁时隔7年重回欧冠之巅后,南部之星球迷给哈维·马丁内斯送出的离别赠言,因为种种迹象表明,这位2012年夏天以标王身份加盟球队的西班牙人,很可能在这个转会窗口告别塞贝纳大街,荣归故里。
但当年以主力身份带领拜仁加冕五冠王的哈马,似乎并不满足于在这个梦幻般的赛季“坐享其成”,这位一度为加盟球队而制造出翻墙、自掏腰包桥段的南部之星功勋,在这场欧洲超级杯决赛中再度发威,用一记头椎进球助拜仁荣获第四冠。
有趣的是,这样的剧情和7年前也无比类似:彼时号称宇宙队的拜仁与欧联冠军切尔西相遇,但面对苦主南部之星踢得并不顺利,好在哈马在球队落后又临近终场的绝境之时,站了出来将比分扳平,最终这粒进球助拜仁历史上首次在欧超杯中夺魁。
(诺伊尔扑出卢卡库点球,拜仁队史第一次夺得欧洲超级杯)
但今天在庆祝之余我们也需要看到,此前一路势如破竹的南部之星本场踢得却并不轻松,常规时间22连胜的金身也就此告破,这其中自然有塞维利亚发挥出色以及裁判几次争议性判罚的缘故,可拜仁自身阵容厚度不足、中前场缺乏足够变招的问题也不容小觑。
单薄的阵容,紧缺的变化
尽管俱乐部高层想要提拔小将的大路线并没有错,但当拜仁需要在场上加强进攻,而弗里克却只能在中后场做出调整时,鲁梅尼格、萨利等人再不重视球队的阵容厚度问题,那就真的说不过去了。
虽然拜仁一向有不喜欢在球队强势期一掷千金来保持阵容优势的传统,但与以往不同,这个夏天南部之星由于各种原因遭受了大范围的人员流失:除了分量最重的蒂亚戈之外,库里尼奥与奥德里奥索拉已经不出所料地返回了西班牙双雄、佩里西奇因不愿降薪也没能留队、本场进球功臣哈马也有可能离开。
(虽然拿到超级杯冠军,但拜仁单薄的板凳厚度无法令人放心)
若暂时将齐尔克泽、屈桑斯、费恩、穆夏拉与夸西这五位未来状态还未知的小将们排除在外,那么拜仁目前的一线队名单仅有18人(加哈马),这其中还包括了诺伊尔、乌尔赖希与努贝尔这三位守门员。这意味着每场比赛,弗里克手头仅有5位非门将替补可以选择,若哈马再离队,那么拜仁的板凳厚度连用完单场5次换人名额都无法满足。(据报道,新赛季德甲与欧战的单场最大换人人数依旧是5位)
而这还是在不考虑伤病的前提下,那么一旦这18位即战力出现了大面积伤病潮呢?这场超级杯还算好的,只有科曼一人因需要隔离而无法进入大名单,轻伤的阿方索还勉强能够咬牙替补出战,但弗里克依旧在球队需要进攻的时候只能在中后场进行调整,以求“曲线救国”。这场比赛是后腰哈马是站了出来,但难道未来拜仁的进攻还要指望后卫博阿滕、中前卫托利索突然爆发吗?
(需要加强进攻,弗里克却只能在边后卫、后腰、中前卫与后卫位置上做出调整,拜仁高层对此难辞其咎)
上赛季,即便拜仁的首发阵容无法拿下比赛,替补席上还坐着库蒂尼奥、佩里西奇这样能够为前场进攻提供B方案的球星,前者有创造力与小球技术,还能帮助中场控制节奏;后者有冲击力与高度,同时可以保证边路的攻守平衡。要知道,当时拜仁在面临科曼、格纳布里双双伤缺的情况下,就是靠着右路传中找后点佩里西奇的战术,才度过了人员短缺的难关。
而现在,南部之星的替补席上又有那名攻击手能够带来风格变化,为球队提供PlanB?再加上魔术师蒂亚戈的离开,面对如今这样单薄的阵容厚度,弗里克几乎没了任何在战术上转圜的余地。
基米希被盯紧,磁卡二娃来帮助
作为一支能在欧联决赛中将国际米兰限制到脱节的球队,塞维利亚球员的硬实力与战术执行力都不容小觑。尽管洛佩特吉在这个夏天失去了雷吉龙与巴内加两名得意弟子,但老将埃斯库德罗的稳健发挥与拉基蒂奇的加盟并未让“欧联之王”的实力削弱多少,因此拜仁这场面对塞维利亚踢得磕磕绊绊,也并不意外。
更为关键的是,洛佩特吉本场超级杯的战术布置也较为成功。或许是从拜仁上场八球大胜沙尔克的比赛中看出了些许端倪,西班牙教头发现只要限制住基米希,就能遏制南部之星快速的由守转攻以及精准的后场调度,因此塞维利亚的前场三人组在拜仁半场的首要任务就是跟紧“鸡哥”。
(注意基米希的位置,在其回撤接球的过程中,一直有塞维利亚球员跟防)
(基米希几次急停回拉希望甩开跟防球员,但都没成功)
(基米希一进入己方半场,就会有球员贴近他;聚勒被迫长传)
(这次是二次进攻过程中,基米希在中场得球,处于空位的他立马用长传发动了极有威胁的进攻;可见,只要给基米希空间,他就能主导进攻)
从上面这几张GIF我们能够看到,只要拜仁一进行后场组织,洛佩特吉的球队就必然会有一名球员专门埋伏在基米希身边,以限制他的传接球。“鸡哥”所享受的这一“高规格”待遇直到皮球被带过半场才会消失,而塞维利亚一旦前场逼抢没成功,便会迅速将三条防线扎紧,退守至己方防守三区,这时基米希即便再获得传接球空间,他也无法再发挥用长传为进攻提速的绝技,因为根本没有纵深再让格纳布里与萨内去发挥速度优势了。
因此,本场比赛里我们能够很主观地感受到,拜仁内收至中路的两名边锋似乎一下子失去了此前的冲击力。实际上,这并不是因为二人状态不好或是不想去插对手身后,而是由于洛佩特吉从根上将弗里克快速转换的战术给遏制住了,导致南部之星不得不将比赛节奏慢下来。
那么当基米希遭遇如此限制之时,拜仁是如何应对的呢?一是他和格雷茨卡在6号位与8号位之间的轮转,二是靠穆勒的积极回撤,另一方面,在阿方索上场后,则依靠边后卫的推进。
(卢卡斯与帕瓦尔都缺乏依靠个人能力主导边路推进的能力,阿方索上场后拜仁立马多了一条推进线路)
上赛季复赛以来,不少球迷就发现了:基米希与格雷茨卡搭档中场时,二人的站位非常有意思。虽然从名义与特点上来讲,鸡哥是一位优秀的组织型后腰,而磁卡是一名B2B球员,但实际比赛中二人则会经常出现这样的轮转:
组织进攻阶段,基米希前顶至中圈位置,而格雷茨卡却回撤到双中卫之间拖后传球;但其实一旦皮球压过半场,二人又会迅速将位置换回来:基米希继续留在中圈附近负责接应、组织,磁卡则立马去冲击禁区。
本场比赛拜仁扳平比分的镜头,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格雷茨卡回撤至6号位组织进攻与推进,身边有跟防球员的基米希缓慢地慢慢朝前方移动,这样的一个轮转换位之后,造就了磁卡无人盯防的状态,于是他顺势向前将皮球推进到了对方半场,此时,塞维利亚的球员开始放弃对鸡哥的紧跟并深度退防。
(这粒进球从头看才有意思:基米希被紧紧跟防,磁卡回撤到6号位组织进攻,随后又轮转至8号位二点抢射)
只不过这一次格雷茨卡选择将球交给了边路,并最终由穆勒完成了传中,其实我们现在去观察基米希的位置,会发现这位创造力不俗的传球手也同样处于空位状态,皮球传至其脚下同样威胁十足。而格雷茨卡由于是从后场远距离插上的,因此防守球员也无一例外地忽视了他。这便是弗里克6号位与8号位球员轮转的意义:加大对手防守难度,为两名球员制造空位。
(下面这次进攻组织也是类似的套路:基米希被拉基蒂奇紧跟,未被跟防的磁卡回撤主导组织,于是他直接推进向前,此时塞维利亚其他球员放松了对基米希的盯防,基米希获得空位。)
除了磁卡承担起后场组织职责之外,穆勒的频频回撤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米希的压力。先做一个简单地对比来说明问题:上场对阵沙尔克时,出战82分钟的穆勒触球次数为64次,合每分钟触球0.78次,到位传球32脚,占全队604脚传球的比例为5.3%;本场比赛穆勒打满了120分钟,其触球次数102次,每分钟触球高达0.85次,到位传球69脚,占全队679脚传球中的10.1%。
以上数据清晰地显示了,穆勒在这两场比赛中截然不同的组织地位。面对沙尔克,由于对手没有刻意限制基米希,因此二娃无需过多回撤帮助出球;但洛佩特吉的球队花了很大功夫去盯防鸡哥,因此穆勒开始频频回撤帮助球队组织,以下几个GIF也能够体现出这一变化。
(穆勒回撤帮忙出球,塞维利亚的前场盯人战术应对不及)
(穆勒后场长传策动反击,莱万无球状态被击倒,裁判无动于衷)
(基米希再次被紧紧盯防,穆勒回撤完成推进)
二点球决胜,阿拉巴上黑榜
这场超级杯的参赛双方,在压迫与出球的博弈之间下了很大功夫,因此双方的常规进攻套路并没有过多展示,尤其是处于弱势的塞维利亚,为了限制拜仁而几乎“自废”了球队所依仗的两路齐飞、边后卫套上的战术。相比之下,手里好牌更多的南部之星虽然两翼被限制,但利用莱万抢一点顶向点球点,随后格雷茨卡迅速插上抢二点的套路,拜仁仍旧打进了两粒进球。可惜第二球被判犯规在先??。
两支球队进球的根源,也正来自于对高位逼抢的破解,拜仁的进球上面说过——磁卡回撤至6号位后的插上;而塞维利亚的进球则是在利用南部之星的高位逼抢失误后,制造的点球。
值得一提的是,洛佩特吉的球队其实本场比赛机会不多,但他们的三次威胁进攻严格来说却都来自于一人的失误——阿拉巴:一次送点;一次中场失误;一次被轻松晃过。这位出道、成长、成名于拜仁的球星,似乎被续约风波影响了竞技状态。
诚然,拥有不错传带技术以及回追能力的流星,对于拜仁的防线有着极强的战略意义——防压迫、防二次进攻、斜向转移以及提供速度,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是不可或缺的一员,尤其是随着卢卡斯状态的复苏,更是如此。
虽说8000万先生上位之后,弗里克不得不重构球队的后场出球体系,但与此同时他也能为后防提供此前缺少的侵略性与铲抢能力,这一失一得之间拜仁说不定会更加强大。只是令人伤心的是,此前一直被球迷们当作“自家孩子”的阿拉巴,看上去还没有那些所谓的“雇佣兵”对球队感情更深。
还有不到72小时,拜仁就将迎来新一轮联赛;5天之后,弗里克又要率领单薄的阵容迎战多特蒙德,冲击五冠王,如此紧密的赛程着实令人担心,因为除了成绩上的压力之外,过大的体能消耗也会增加球员们受伤的风险。希望萨利与高层快点在转会市场上行动起来吧,边锋、后腰与边后卫最好都能有所补充(虽然可能性不大)。最后,祝愿哈马“来也五冠,去也五冠”!
欢迎关注“二娃说球”,期待您的点赞与推荐,欢迎在评论区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