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8年的台湾球员:曾经踢球只赚600奖金,中超是未完成的梦想

avatar
关注
 
采写/李建利
 
这是温智豪在北京的第8年,从台湾来到北京的他早已适应了周边的生活。由于疫情的原因,今年与往常显得有些不一样。以往较为稳定的北体大也遭遇了欠薪传闻。
 
年初,温智豪带着自己的台湾学弟试训北体大,但学弟最终并未能留下。偌大的北京,温智豪成了唯一一个踢职业足球的台湾人。
 
在北京这座城市,每天都有很多人离开。2019年年初温智豪也差点跟那些离开北京的人一样,结束自己的北漂踢球生活。去年年初,由于北京北控更换主体成为北京北体大,怀着忐忑心情的温智豪并不知道自己未来是否属于这里。俱乐部最终还是给他吃了定心丸,他也签下了属于自己新一份的3年合约。
 
北漂踢球的第8年,当初同行的3个人只剩下了温智豪自己。从踢球开始只能挣600元的奖金维持梦想,到初入大陆遭遇挫折,再到得到认可,8年间,温智豪不断的自我否定、坚持并努力,北漂并不容易。



“联赛夺冠奖金不到600元”
 
温智豪想起最初踢球时,足球在台湾,好比橄榄球在大陆。“我刚开始踢球家里人是反对的,没有出路的。除非你是去了台电那个公司,家长才会慢慢转为支持。”
 
在台湾,足球联赛不算是职业联赛,台湾联赛只有2个半职业球队,台电和大同。加上几支大学生球队构成了整个台湾联赛。曾经在台电效力过的温智豪回忆起这段岁月,“台电是台湾的电力公司,跟鲁能一样,你考进那个球队的话,可以退休之后再公司里面上班,相当于公务员。”
 
即使是台电这样的“大球队”也有较为严苛的制度,“进入球队以后先是外聘,基本上是一年一聘,踢满一年之后才有可能成为正式员工,在休赛期的时候同样需要去上班。”如果没有来到大陆踢球,温智豪可能就过着父母口中稳定的这样的生活。
 
在台湾踢球并不足以养活自己,联赛职业度不高也导致球员薪水较低,挣到的工资也难以养家,“之前踢球的时候基本就没钱。”“联赛夺冠的奖金也不到600元人民币,只有一支球队有固定新水。”台湾的足球没有媒体关注、没有正常的联赛,大多数父母还是希望孩子去打棒球,打篮球,“很少有人踢球,父母也不愿意孩子去踢球,他们更希望孩子像林志杰一样,成为篮球明星。”对于台湾足球的现状,温智豪多少有些无奈。


虽然环境难以改变,但这并不妨碍温智豪的追梦之路,在前往大陆踢球的过程中,他并不孤单,和他一起来到大陆的还有同行的几个台湾球员,林约翰和陈浩玮,彼时的他们有一个响亮的组合,宝岛三剑客。“在台湾踢球的时候我们两个就认识,踢球的也就那几个人。”


“有阵子挺害怕踢球被骂”
 
他们的梦想是踢上职业联赛。但温智豪来到大陆后并没有那么顺利。温智豪曾获得过台湾联赛的金靴,北控看上陈浩玮的时候,牵线的人恰巧是温智豪高中老师的学生,顺便也把温智豪一起带了过来,那时候的温智豪才刚刚高中毕业。
 
“我刚来这边的时候有点突然吧,来了之后可能有点不习惯,在台湾的时候可能没有这种职业的环境,来了之后包括训练什么的也都不熟,因为我是比较怕生的人,自己可能还没有办法适应,就又回去台湾联赛踢了一阵子。”
 
再次归来的温智豪好像还是没有适应大陆的联赛,就像他刚开始无法适应北京的天气一样。“刚来的时候空气、交通什么都不适应,空气实在太差了。”
 
但也有好的一面。 刚来北京的时候,温智豪去三里屯工体看了一场国安的比赛,恰逢火爆的“京津德比”,坐在工体的看台上,温智豪很羡慕这样的环境,“蛮震撼的,有那么多球迷,能够在那么棒的球场上踢球,也会激励自己。”“全场那么多人,整个球迷都在为你加油,让我觉得很舒服,也很羡慕。也没想过自己在工体踢球的场景,但也希望有那么多球迷为我们加油。”
 
北京的初体验虽然并不是很好,但再次归来的温智豪职业联赛的首秀并没有等太久,虽然他嘴上说着从来没想过会来大陆踢球,但在2013年3月23日下午,温智豪开始了自己在北京北控(八喜)的故事。第86分钟最后一个换人调整,温智豪替补登场,从那一刻开始,温智豪心中关于职业足球的梦想实现了。
 
登场只是一个开始,但有阵子温智豪还是挺害怕踢球。温智豪在台湾联赛没有接触过如此多的球迷,“我刚来的时候会看一些贴吧,还有网上的评论,有的球迷骂的挺狠的,那时候看了就害怕,变得不敢上去踢比赛。比赛的时候,也能听到观众在那边骂。”
 
后来温智豪适应了北京的天气,也同样适应了这些偏激的球迷。刚来北京的时候,温智豪只去过朝阳大悦城,现在他会去逛逛三里屯。就像他说的,“来到这边学会了独立,也让自己在陌生的环境慢慢的独立起来。”



“中超是我们未完成的梦想”
 
并非只身一人的温智豪,在北京有陈浩玮和林约翰的陪伴,比起林约翰,陈浩玮陪伴温智豪的时间更长。 林约翰在来到大陆后,在媒体上留下了很多豪言壮志,他很想踢职业联赛。但最终却因为各种原因,离开了北京。
 
和很多来到北京打工的人一样,陈浩玮的目标就是多赚钱。陈浩玮的家中有五个兄弟姐妹,他是唯一的个男孩子,所以养家的重任就落到了他的身上。
 
初来中甲联赛的时候,陈浩玮曾说目标就是多赚钱,很多年过去了,陈浩玮的目标并没有变,“以前目标是挣钱养家,现在这目标是不变的。”2011年与球队签下首份合约时,他的税前月薪和北京普通白领差不多,2015年年底与球队签下第三份合约时,他的身价已有所上涨。
 
陈浩玮是第一个登陆大陆联赛的台湾球员,他和陈柏良一起从宝岛台湾走了出去。陈柏良辗转日本香港联赛最后踢上了中超,这也让他成为了台湾知名度最高的足球运动员。“过来大陆踢球是当时正好有这么一个机会,就是我们现在的经纪人,他的好朋友来台湾看比赛,刚好看到我跟陈柏良的,才有一个机会来这边试训。”


6年间,陈浩玮为北控出场超过百场,但他自己却不清楚踢了多少场,“其实刚来的时候还比较顺利,但是到后来第二年第三年就遇到了一些挫折。”6年的时间让陈浩玮从一个小男孩成长为一个男子汉,让陈浩玮成长最多的是心态,无论是生活或是训练,陈浩玮都对自己很严格,在外的生活也让他更加的独立和成熟。
 
2017赛季,陈浩玮接过了队中的十号,一个象征着核心的号码。“可能因为10号正好没人穿吧,其实从上个赛季接过北控的10号球衣,心里是比较激动的,当然也是为了用10号激励自己,让自己更加的自信。”陈浩玮说。但命运似乎给陈浩玮开了个玩笑,北体大19赛季的报名表中并没有陈浩玮的名字。北漂6年,陈浩玮完成了自己一部分的梦想。剩下的一部分,交给温智豪。
 
8年前,北体大(北控、八喜)的基地临近首都机场,飞机飞过天空,台湾双子星在异乡的球场,只知道足球和训练。8年后,北体大基地搬到了南五环外,不远处还能听到火车呼啸而过的声音。足球依然是温智豪的全部生活。只不过,这次只剩下了他自己。
 
比起刚到北京的时候,温智豪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来到大陆踢球之后,薪水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再次见到以前的朋友,朋友们很多都不相信他们能够挣那么多钱,“朋友们多少也都会问到吧,他们也都会说怎么这么多,会吓到他们。”
 
比起薪水上的满足,温智豪更希望能够在自己职业生涯结束前踢上中超,这也是他另外的一个梦想。8年间,北体大与中超的距离渐行渐远,“我们来这,也想踢更高级别的联赛,如果能冲超就更好了。中超是我们未完成的梦想。”
 
温智豪曾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写到, “夢想,來自努力不懈的堅持,來自一點一滴的累積、努力、堅定,它從來就不是一蹴可及,更期待藉由大家逐夢的精神,激勵任何一個人,敢夢更要逐夢,希望大家勇敢的去追夢吧!我相信每個人成為自己的Heroes” 这是他的人生信条。
 
时间改变了很多,但好像又没有。27岁的温智豪比起8年前初到北京已有了很大的变化,他有了家庭,也有了孩子,身上多了更多的责任感。北京承载着很多人的梦想,也同样承载着他的足球梦。但好像也没变,那份来大陆踢球的初心和仍旧拥有的梦想,依然清晰可见。
发布于北京阅读 185726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TY安乔

· 北京

中国足球谁不被骂呢?踢球的会被骂、写足球的会被骂、解说足球的会被骂、改政策的也会被骂···上次王小东那个事就是这样,张口就骂,已经成zz正确了。

亮了(267)
查看回复(7)
回复
discusser-avatar

无可局

· 北京

温智豪到北京都8年了,从中药到北控到北体大,一路走来颇为不易,踢上中超很困难了。

亮了(144)
查看回复(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