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载前面的话】
熱意の心は消えてはな
热忱之心,不可泯灭。
首先,感谢虎扑观影团的赠票。嘻嘻~ 能让小影迷我有幸在大荧幕前以白嫖包场的方式见证代表着国家荣誉与民族精神的中国女排这段近30年来的荣辱史。这种沉浸式体验真的太顶了[尤其是包场看一个人可以尽情亢奋地呐喊与鼓掌]。
这部由香港导演陈可辛执导,巩俐,黄渤,彭昱畅,吴刚等一系列实力派演员倾力倾情出演的影片《夺冠》,原定名为《中国女排》。在经历了改名,定档,撤档,再定档,又改档的一系列风波之后终于在昨天和广大热爱电影与体育的影迷们见了面。虽然网上的评价是褒贬不一,两极分化。但就我个人的观影体验而言,本片可以给出7.5分的佳绩。在我看过的一系列国产非战争主旋律影片中仅次于《我和我的祖国》。
这部电影,他为什么好?首先,就是本片的“硬件”可谓是超一流。演员阵容方面除去上述提到的演技派名演员之外,更有惠若琪朱婷等一众国手重磅加盟本色出演。让一群毫无表演基础的女排姑娘们参演如此重量级的主旋律献礼片,导演的压力应该也不小吧。
但这帮将电影还原成现场直播的女排国手们很出色地完成了或许是她们的大荧幕首秀,影片在聚焦于她们比赛过程中的全力拼搏永不言败的顽强作风以外,也把镜头的视角伸向了她们日常训练中的小摩擦与日常生活中真实的自我。
影片由巩俐饰演的郎平教练找队员们谈心的戏份很体现人文情怀,将中国女排国家队不再是代表着民族荣誉高高在上的国家团体。她们当中也有不喜欢排球这项运动的姑娘,也有主宰自己命运的权利。
体育题材的影片在国内通常都有叫好不叫座的属性,比如那部以30亿卢布创下俄罗斯影史本土电影票房纪录的《绝杀慕尼黑》,在中国内地的票房仅有9000万人民币出头。远一点的还有一部讲跳台滑雪的《飞鹰艾迪》,国内累计仅668.6万。
究其原因,水土不服当然是最大的因素啦。还有一点就是体育类型片受制于其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这点为了尊重及还原事实会尽可能地弱化电影的艺术成分与戏剧化程度。还有就是都难免落入“以弱搏强逆转胜”的俗套结局。
但是这次的《夺冠》不同。首先电影的开头就为咱们观众展示了老一代女排成员们不怕苦肯吃苦的倔劲儿,膝盖的淤青,手掌的擦伤,训练馆中拍打排球邦邦的阵感与不时有姑娘倒地咚咚的闷痛此起彼伏。当然也会有率先承受这般训练强度遭不住要撤又被由吴刚饰演的袁伟民老教练用激将法劝回来的队员。这样的处理一来显得很人性化,二来也是为了展现那个年代的女排精神里“只要练不死,就往死里练”那部分属性吧。
其次,影片还有中国上世纪7.80年代扑面而来倍感情怀的时代气息。铁口哨,花脸盆,小十寸黑白电视机,有年代感的解说原声,据说电影剧组为了1:1还原影片中当年那个破旧寒酸的漳州女排训练馆,还特地把原馆的木板一块块拆下来再重建了一个。这可太考究了好吧。
我不是那个时代的人,但在影片中我仍能真切地感受那个时代的国人在灯火温亮的夜晚围坐于一台小黑白电视机前观看女排比赛从失落紧张到兴奋欢呼的热情,我不是那个时代过来的人,但在影片中我仍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国人对于中国女排世界杯夺冠后喜不自胜纷纷敲盆打碗涌上街头奔走相告的热情,我不是那个时代过来的人,但在影片外我仍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国人在受到女排精神的感召下那股热情洋溢踏实肯干的国民精神。
前面扯了这老些,现在来谈谈标题中所提到的“热爱”与“热泪盈眶”。本片的哭戏不少,貌似主角之一的郎平从青年到中年光她一个人就哭了4.5场吧。之所以流泪,是因为热爱。热爱这份沉甸甸的集体荣誉,也热爱为国家倾力奉献的经历。
在81年女排世界杯青年郎平上场后跟队友们说的一句话是:“有什么球尽管朝我砸过来。”最终也是凭借着她的重扣,中国女排在客场面对东道主日本女排在大阪拿下了中国体育史上第一个女排世界杯冠军!饰演青年郎平的演员就是郎平本人的女儿白浪。
别看这位新人演员在影片里那么敢打敢拼,戏外为影片所做出的牺牲也不少。为达到郎平年轻时偏瘦的体型,白浪在四星期内减肥了30斤。瑞思拜~ 除了郎平以外,片中的其他角色也有不少落泪的戏码,最令人动容的一场哭戏应该是影片时间线推进到2013年4月1日中国老女排运动员陈招娣因病逝世那段吧。也是因为这场催人泪下的告别戏,很大程度上促成了由巩俐饰演的郎平回归中国女排国家队担任主帅的体坛佳话。
看完电影,心中久久无法释怀的是中年郎平教练的一席话:“为什么我们国人如此在乎一场排球比赛的输赢,那是因为我们的内心不够强大。”可不是嘛,81年的女排世界杯决赛,时任中国女排主帅的袁伟民教练说“这场比赛你们要是输了,你们后悔一辈子”。
16年的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中巴女排淘汰赛前夕,时任中国女排主帅的郎平教练说“你们肩上的包袱,我们上一代人替你们背了。尽力无悔,输赢无谓”。虽然两场比赛的结局都是逆转胜,但影片中所传承的女排精神在时代的变迁中早已悄然变化。
中国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外无论是综合国力还是国际地位都可谓是天翻地覆,这过程中潜移默化在改变的还有中国女排教练员们从袁伟民到陈忠和再过渡到郎平三代教练对于竞技体育“唯金牌论”的观念。
我们不需要在金牌榜上再添上一枚金灿灿沉甸甸的国家集体荣誉勋章来体现我们是体育大国这一事实,这本身也是大国自信的一种体现啊。
最后我再说一下电影中一个细节吧,影片在开头由李现饰演的体育总局干事就有提到“未来的竞技体育,拼的不再是人,而是电脑数据分析。”,而在高潮戏份中国VS巴西的女排淘汰赛里中国女排队内就有专门的对手数据分析师给教练提供拿分秘诀。不得不说影片的专业层面做的相当到位,技战术配合,专业用语,手势等等都有体现。这部电影真的是一部过程振奋人心细节全面考究时代性质浓郁的体育类型佳片。
新中国,永远都需要女排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