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挑战]+Day27《流浪地球》是否被过誉了?迟到的【深度影评】

avatar
关注

hello 大家好,今日topic,推荐一部看完想让你离开地球的电影


我今天带来的作品:《流浪地球》 这不是我要离开地球,而是地球自己就要离开了....

《流浪地球》是继《我不是药神》《红海行动》《战狼2》后又一部现象级电影

药神直击社会痛点,后两者则宣扬了民族大义,其共性都是引发了社会的共鸣。

而《流浪地球》被誉为中国科幻元年的开启之作,目前票房高居中国影史第三名

两年来每每讨论起地球,都有比较大的争议,TA被过誉了么?

下面进入本文的正题,一篇迟到的影评:《流浪地球》的吹爆与放气。

作为一部科幻灾难题材电影,我必须承认,影片在特效制作方面是相当合格的

影片开场不久的从运载车一镜到底至领航员号空间站的长镜头

说实话让坐在电影院的我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影片开场利用蒙太奇,将故事背景,架构设定通过剪接快速交代

通过这种方式交代影片世界观在好莱坞电影中相当成熟,也多用于灾难科幻类影片

《哥斯拉》《环太平洋》中均有类似的开场,但在国产电影中出现,依然相当惊喜。

尊重了原作的设定,但却没有采纳原作的内核,是我对本片的最大失望。

  学 校 教 育 都 集 中 在 理 工 科 上, 艺 术 和 哲 学 之 类 的 教 育 已 压 缩 到 最 少, 人 类 没 有 这 份 闲 心 了。 这 是 人 类 最 忙 的 时 代, 每 个 人 都 有 做 不 完 的 工 作。 很 有 意 思 的 是, 地 球 上 所 有 的 宗 教 在 一 夜 之 间 消 失 得 无 影 无 踪。 历 史 课 还 是 有 的, 只 是 课 本 中 前 太 阳 时 代 的 人 类 历 史 对 我 们 就 像 伊 甸 园 中 的 神 话 一 样。
刘慈欣. 流浪地球 (Kindle 位置 151-153). 

  在 这 个 时 代, 人 们 在 看 四 个 世 纪 以 前 的 电 影 和 小 说 时 都 莫 名 其 妙, 他 们 不 明 白, 前 太 阳 时 代 的 人 怎 么 会 在 不 关 生 死 的 事 情 上 倾 注 那 么 多 的 感 情。 当 看 到 男 女 主 人 公 为 爱 情 而 痛 苦 或 哭 泣 时, 他 们 的 惊 奇 是 难 以 言 表 的。 在 这 个 时 代, 死 亡 的 威 胁 和 逃 生 的 欲 望 压 倒 了 一 切, 除 了 当 前 太 阳 的 状 态 和 地 球 的 位 置, 没 有 什 么 能 真 正 引 起 他 们 的 注 意 并 打 动 他 们 了。 这 种 注 意 力 高 度 集 中 的 关 注, 渐 渐 从 本 质 上 改 变 了 人 类 的 心 理 状 态 和 精 神 生 活, 对 于 爱 情 这 类 东 西, 他 们 只 是 用 余 光 瞥 一 下 而 已, 就 像 赌 徒 在 盯 着 轮 盘 的 间 隙 抓 住 几 秒 钟 喝 口 水 一 样。
刘慈欣. 流浪地球 (Kindle 位置 167-172). 

宗教消失,文艺衰亡,爱情及其他情感的堕落,这是未来世界的社会形态和意识形态,你感到惊讶么?

并不,因为死亡的威胁让人自动摒弃了这些“奢侈”的感情,人们只关心太阳的位置,没有别的可以打动

读者读后只会惊呼:合理!逃逸时代的人们是情感冰冷与麻木的,神经是紧绷的,生活是压抑的,社会是极度理性但缺乏理智的。

说回来影片中的人们呢?是那么的个性,活蹦乱跳,麻将馆搓麻的,上课嚼泡泡糖的

大年初一掐兔女郎尾巴的,舞狮放炮过年的,看到这些之后,我的第一反应:不像。不是不像原作,而是不像末世阴影笼罩的世界。

团结紧张,严肃坚强,这才应该是正确的标语,话说回来,班长所回答的希望最珍贵也确实被原作提及

而左上角屏幕放大看,这是一堂黄金时代体验课,科目:语文,可能平时都在讲数学物理吧。><<



影片在开头给了很多信息,柏林地下城已经渗入岩浆,

原作中男主的母亲便死于这样的事故,而且地球的停转已经导致世界人口骤减一半

这是何等灾难,通过抽签的方式,有的幸存下来的人们活了下来,可势必有很多人会眼睁睁看着亲友等死。

人类回到了洞穴里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人心还如何保持完整?

原作中,靠近木星时已经过去了近400年,影片中改为数十年,为何?

导演试图在影片里保留人类文明的痕迹,保存人的初心,导演不敢,不敢把全部冰冷搬上银幕

殊不知他也放弃了原作故事最精髓的部分,真正让硬核的不是那些发动机,而是变了的人性与人心。


  我 们 首 先 在 近 距 离 见 到 了 地 球 发 动 机, 是 在 石 家 庄 附 近 的 太 行 山 出 口 处 看 到 它 的, 那 是 一 座 金 属 的 高 山, 在 我 们 面 前 赫 然 耸 立, 占 据 了 半 个 天 空, 同 它 相 比, 西 边 的 太 行 山 山 脉 如 同 一 串 小 土 丘。
刘慈欣. 流浪地球 (Kindle 位置 24-26). 
影片对于行星发动机的还原是相当到位的,包括主角们初次见其的场景

尽管如此,可能电影媒介天生的劣势,发动机没有给人以书中表现的那般震撼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主角们是在北京市地下城到的地面

可能后来他们乘坐运载车路过的挖山矿车队就是往返于太行山脉的。

但是相对的影片对于地下城的搭建就相对简陋许多了。

  有 一 天 放 学 后, 我 不 知 不 觉 走 到 了 城 市 中 心 广 场, 在 广 场 中 央 有 喷 泉 的 圆 形 水 池 边 呆 立 着, 时 而 低 头 看 着 蓝 荧 荧 的 池 水, 时 而 抬 头 望 着 广 场 圆 形 穹 顶 上 梦 幻 般 的 光 波 纹, 那 是 池 水 反 射 上 去 的。
刘慈欣. 流浪地球 (Kindle 位置 195-197). 

书中的地下城感觉更像是一个能够容纳百万人口的高度文明的地下聚居地,

而影片中表现的则像一个当代的防核洞,却很有一种像《银翼杀手2049》中赛博朋克的风格,

包括居民的服装,“城”中街巷的特色都是相当有趣的改编,

但承接文头观点,书中人们的生活在正常的环境中,但人们的心里是不正常的,影片展现的是反尔。

  人 类 把 太 阳 同 恐 惧 连 在 一 起 也 只 是 这 三 四 个 世 纪 的 事。 这 之 前, 人 类 是 不 怕 太 阳 的, 相 反, 太 阳 在 他 们 眼 中 是 庄 严 和 壮 美 的。 那 时 地 球 还 在 转 动, 人 们 每 天 都 能 看 到 日 出 和 日 落。 他 们 对 着 初 升 的 太 阳 欢 呼, 赞 颂 落 日 的 美 丽。”
刘慈欣. 流浪地球 (Kindle 位置 63-65). 

原作中太阳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在我们这个时代太阳是神明一样的存在

美国登月计划用的是光明神的名子,帕瓦罗蒂高歌我的太阳(太阳是比喻)

但在原作中由于太阳将会爆炸,而加速轨道又不得不让地球15度靠近又远离太阳

人们对于太阳的感情发生了180度转变,细细品味,这种设定是极为有趣的,太阳在这里甚至有了宗教般的释义

而在影片中主角变成了木星,这颗质量是其他七大行星总和2.5倍的太阳系最大行星成为了地球的氪石,成为了梦想回家之人的梦魇。

到此就很明了了,郭帆导演看似将大刘的故事拍成了电影,

但实际上却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影片的重点不再是:啊!我的流浪地球。而是:滚!远离这该死的木星!

人心没有随着地球被放逐流浪,而是格外团结的在洛希极限前,像连姆尼森般,飓风营救。

所以往后我不再利用原作对比,仅将其看作一个独立的灾难拯救类型片来评价这部科幻电影

这类电影少么?可以说非常之多。

《独立日》《世界末日》《地心抢险记》这些优秀的灾难电影不知道大家熟悉么

他们的评分:8.0,7.7,6.7

客观来讲,全片观毕,我并不觉得《流浪地球》比上述影片的完成度更高,情感更饱满,情节更跌宕,

但流浪地球的格局更大,更宏伟,那得益于大刘天才般的想象,

但宏大格局下展现出的故事却小的可怜

回味影片,称得上历险的只有两场戏:上海摩天楼求生,苏拉威西转向机重启,没了

对还有空间站的夺控,那段在我看来很加分,一会儿再说。

那120分钟时长的影片,剩下的时间都在干嘛呢?描写人物,好,下面讲人物。
本片树立人物的过程那是相当费力,就像片中人在雪地行军一样费劲

用了很多笔墨,可人物看起来还是很单薄,且几乎给了每个人空间

试图让每个角色看起来都丰满,但却事半功倍,与期望相距甚远。

试问本片主角是谁?是刘启和朵朵么?没错理应是他们

但他们的表演根本撑不起主演这个行当,两个青年演员都太死板

一个全场僵硬,用力过猛,用咆哮彰显性格,一个全场绵软,不会发力,用哭啼释放恐惧。

整部片子称的上中上的角色也就是姥爷吴孟达,女救援周倩,程序员李一一。

其实科幻灾难片本不用过分描写人物,因为大家都是末世下的小人物,立住一两个主演即可

就像《星际穿越》一个马修麦康纳冠绝全场

但殊不知导演是否也是考虑到两位主角实力有限,才采用了这种平均戏份的讨巧做法,但实际上效果平平。

那吴京呢?这个被影片特别鸣谢的先生,这个被网友黑上热搜的明星

这个被邀请来客串,却一串31天的演员,完事儿又被诓6000万投资(本片总投资3.2亿),现在却被窝笑出声的男人呢?

在我看来倒是出色的完成了航天员刘培强的角色,冷峻坚毅的目光,与moss激烈的交流

让你感觉他起码像一个堪当重大使命的中国航天员。

有朝一日,中国将载人航天第一人杨利伟的故事拍成电影时我相信吴京也会是演员的最佳人选。
由他领衔的全原创领航员号航天站情节是整部影片的亮点,也是导演最成功的改编

刘培强像一个轴,连接了多个人物,故事线与感情线,也最终让影片逻辑自洽

也让这个故事更加完整,其实估计大刘自己都没想到

在关乎文明存亡的末世,人类怎么可能只准备了一个plan A

虽然最后导演又让刘培强亲手拆了这个B,也再次让所有逻辑落人口舌

同时被冻结权限的刘培强居然可以自由的全球通讯,关闭消防,控制驾驶舱也着实让人有些咂舌,不过姑且认为这都是情节需要吧。


影片对于空间站的制作相当精细,完全不输于近年《星际旅客》《地心引力》中的刻画,愈发让人觉得电影工业技术的成熟。

刘培强与Jack马,额不对,俄罗斯宇航员老马的戏份也十分有趣,

而前者与联合政府的互动是影片中唯一出现其的地方,但实际上在原作里,这个概念相当核心。

我在后来分析影片时仔细想了想,影片的节奏不错,剪辑不差,故事完整,逻辑大体能自圆其说,

为什么整体看下来感觉完成度不如同类型的好莱坞大片呢?

我觉得最大的原因有二:台词太烂,关键节点的台词太烂。

这里的节点有三个:一是刘培强劝说联合政府同意全球广播最后的救援;

二是朵朵的全球广播;三是刘培强提议政府用空间站点燃木星。

这三个节点均发生在故事的高潮时段,可以说是最关键的三段发言

也是宣扬影片主题,共鸣感情的最好时机,可惜导演没有抓实,这几段台词太过草率

不但让观众难以感同身受甚至有些尴尬,实在影响整体观感。

台词深度不够这个问题伴随整部影片,瞧一瞧《独立日》战役前总统的宣言

《指环王》里决战前国王的演讲,电影软实力这块儿我们还有很多要进步。

另一个原因就是,影片会出现很多不合时宜不好笑的桥段,与负赘的小情节

比如接硬件的大哥从李一一身前走过,两个斗了句嘴,而后又卡在门缝进不去

在我看来这两段都很没必要,影响了氛围与故事的连续。


尽管如此种种,《流浪地球》对天体,小宇宙的宏大展现已然超出了我,以及众多国内影迷的期待

尽管影片细节与情节还存在瑕疵,但是作为中国科幻电影初体验他值得我们更多的包容

可我们对于科幻电影的要求不该停留在仅满足于视觉冲击,对于心灵的震撼是衡量科幻电影的最高标准

朱迪福斯特主演的《超时空接触》便给人这般感受。


《流浪地球》主演李光洁说以前你看到中国人面孔出现在太空电影中,你会觉得尴尬。

章子怡的汉语出现在《科洛弗悖论》中的空间站里网友会吐槽,也许以后我们会更加习惯

以后会有更多的中国面孔参与到多样的银幕拯救中,《流浪地球》不是一次出色的改编,但是一部优秀的电影,一颗种子。


所以啊,看完流浪地球,我或许想离开? 但留下也未必不好啊

毕竟带着地球流浪总比自己孤独流浪好
发布于天津阅读 5186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长春长生去死

没有还原氦闪是个遗憾

亮了(3)
查看回复(1)
回复
discusser-avatar

菠菜明灯

· 湖南

原作太黑暗,真原汁原味拍成电影能大卖?

亮了(1)
查看回复(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