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运动员也不能“偏科”?傅园慧、于静瑶、方喆在中国全国游泳冠军赛中预赛拿到了第一的成绩,但是因为体能测试不过关无法进入决赛,王简嘉禾更是打破了1500米自由泳亚洲记录,依然无法进入决赛,一时间引发了巨大争议,在游泳成绩面前,体能测试真的就那么重要?
我们不能否认泳协引入体能测试的初衷,目的是提高中国游泳运动员在世界上的竞争力,鼓励运动员在基础身体能力和专业运动表现上,都能对标世界顶尖水平。但是问题在于游泳作为专业性非常强的竞技项目,自然有着区别与其他项目的专业化的训练方式,这种要求游泳运动员“全面发展”的训练或许并不适用。
之前王兴怒怼国足说“国足跑不过清华学子的3000米”引发了激烈讨论,其实道理都是一样的,“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对于运动员来说,的确是需要“偏科”,再联想到之前国足使用的12分钟跑和yoyo体测,就知道这种“普遍性”的测试方式并不一定有效果。其实过去关于国足的12分钟跑和yoyo体测,在之前就备受争议,就连高洪波当年加盟新加坡联赛也是拜体能测试所赐。如今,这些体能测试已经被足坛证实这是“过时”的了训练方法,现如今有着更加科学合理的训练方式,只不过今年3月份,体能测试的话题再次被抛出来的时候,外界一片哗然,好在传闻并没有成真。
泳坛的“体能测试”爆出来之后,很多人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国足过去的体能测试,那么为什么“体能测试”如此不受待见?其实我们最常讲的一句话就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每一项运动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每一项训练都要根据项目的独特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方式,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刀切”的训练方式看上去更加的均衡,但是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运动项目,足球运动员的体能绝对不是3000米跑就可以衡量的,短距离游泳运动员的爆发力也不是陆地3000米跑可以训练出来的,其实对于每一个人的身体机能来说,更有可能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耐力上去了,爆发力很有可能就下降,所以体能测试甚至有可能“适得其反”。
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思考一下游泳运动员的体能测试:
1、体能测试作为进入决赛的门槛合理还是不合理?
傅园慧、于静瑶、方喆在预赛中拿到了第一名,王简嘉禾打破了亚洲记录,如果他们能够顺利进入到决赛,很有可能也会拿到冠军,这就意味着他们的游泳比赛的成绩自然要好于其他体能测试过关的运动员。再来看周继红体能测试的目的是提高运动员在世界上的竞争力,那么体能测试过关的运动员成绩都比不上这些不过关的运动员,如果参加世界大赛,体能不过关都走不出国门,那么又如何在世界上提高竞争力?显然体能测试作为门槛并不合理。
2、体能测试对游泳运动员到底有着怎么样的帮助?
体能测试包括垂直纵跳高度测试、30米冲刺跑计时测试、引体向上最大次数测试、躯干核心力量测试和3000米计时跑测试,每项满分10分合计50分。那么这项体能测试到底有没有效果呢?我们以傅园慧为例,傅园慧最初的体能测试只有6分,经过恶补之后达到了26分,进步非常的明显,但是在恶补体能的过程中,傅园慧的有用成绩并没有显著的提升,反而会为了体能测试浪费掉更多专业训练的时间,从傅园慧的角度来看,体能测试的作用显然并不大。
3、体能测试真的可以提升运动员的短板提升竞争力?
我们都知道,游泳氛围短距离和长距离,不同的选手侧重的训练方式也不同,有些需要的是耐力的考验,有些则是爆发力的考量,傅园慧的100米仰泳就是1分钟之内的高强度竞技,而王简嘉禾的1500米则需要超强的耐力。结果因为体能测试,影响傅园慧无法进入决赛的却是陆地上的长距离3000米跑,另外就是游泳运动员的体重也是游泳比赛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显然体重却成为了体能测试的劣势。
体能测试引发了巨大争议下,周继红表示要继续坚持下去,或许泳协有自己的考量,不过无论是否坚持,个人认为都应该坚持科学的训练方式,如果经过评测,体能训练的确可以提供给运动员更加科学的训练,可以切实提升竞争力,坚持未尝不可,但是如果真的证明这对游泳运动员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为何要有如此执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