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个贴子说到东芝固态被写到报废了,本来想当等等党过几个月再连板U和固态一起换,可国庆长假太诱人,怎么能不升级一下电脑爽一把?一冲动就出手了。
本来是想升级成AMD的R5 4650G,可是一看价格,散片+主板起码要1700+,再加上好点的风扇和固态,价格直奔2500+,太不划算了,AMD这次一点都不YES。这就是热度起来后的坏处吧,价格比牙膏厂都高了。
然后考虑牙膏厂的10代新U,带核显的I5 10400价格比较美丽,板U加一起1500+左右,比AMD组合便宜了两百块了,但是核显太拉胯了,还是祖传的UMD630,第11代的XE核显的U又还没发布,等不了。
权衡 之下,决定先用个过度的U,等牙膏的11代出来,再换成性能较好的,毕竟11代同样是1200针脚,与现在的主板兼容。
于是最后买了I3 10100+华擎B460M-PRO4的主板,加个69的便宜风扇,花了1359+,又比10400的便宜了200+,比AMD便宜了400+
光威内存在某东自营刚好又降了点,入了根16G的2666内存跟原来的16G2400组双通道,273元,
至于用来装系统的固态,挑了好多家,最终还是选了国产长江存储的致钛PC005,256GB,319元,看中这款固态是因为他256G的容量,仍然给了512M缓存,而很多品牌的M.2甚至都没有缓存。咱也算小小的支持了国产一把。
四件套加起来,一共花了1951元,相比于AMD4650G多赚了一块固态和一根内存,相比于10400多赚了一根内存,等到11代牙膏挤出来,还能毫不心疼地升级,可谓一举两得。
昨天收到货后重新装系统(最新的WIN10,版本2004)装软件,折腾了一天,今天有空小测了一下性能和我最在意的功耗(我是长年不关机的人,功耗直接影响每月电费单)。
先说功耗,这块U4核8线,功耗可太棒了,平时开网页看7G大小的电影,分辨率1920X1080,主机的功耗只有40多瓦,跟原来的奔腾G4500差不多,美滋滋。
然后测了一下国产长江存储的M.2固态,结果惊到我了,好像翻车了?
不可能的,4K读写不可能这么低的,除非我买到了次品,但也没那么巧吧?
一顿百度研究,最后发现问题出现在电源管理方案上,之前我为了省电调成了“节能”状态,不知为什么会影响到了固态的发挥,难怪我说这个WIN10为什么操作起来总觉得有两三秒的延迟,原来是电量不足。
赶紧把电源方案调回了WINDOWS推荐的“平衡”。
这下舒坦了。
固态的性能回来了。不过仍是相比“性能”模式低了100分左右,也可能是有些误差,无所谓了。
国产固态还是可以的,但仍要吐槽一下,长江存储自己官网上的固态软件,我安装后,双击运行,什么反应都没有,任务栏找不到,通知栏也找不到,任务管理器也看不到,我简直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刚刚运行了一个病毒软件。最可恨的是,为了下载这个软件,我还被迫在长江存储官网注册了自己的姓名公司职务电话号码电子邮箱,结果运行不了,你说气不气死人!
最后附一下撸大师在高性能模式下跑分的结果。
温度和风扇转速总觉得撸大师的不准。不可能这么低的,我摸过主板的南桥,还是有些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