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号的一百多门防空炮为什么没能抵挡住空袭?

avatar
关注

马克

发布于湖北阅读 66826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防空不是单靠炮的数量,我们把这事情分开讲。手边没有资料,所以凭印象简单讲讲,装备的具体型号和数据可能讲不出或者有失误,望见谅。 1、探测,击落飞机首先要发现飞机,而日本的电子雷达技术要明显落后于英美。当时的英美新锐战列舰衣阿华和前卫号配备的防空雷达是有两种的,一种专职长期开机扫描的对空探测雷达,另一种是可以操控防空炮台的火控雷达。而大和号设计制造时甚至没有电子化的探测装备,后期的二一电探也只是单一的探测,探测数据通过示波器显示距离,方位盘显示方向——然后再通过机械计算机进行解算,再让人来调整射击诸元——这是一种船打船的火控方式,用来打高速飞行的美军飞机显然是跟不上趟的。而且在经历最初打击后,安装在装甲外部的探测仪已经被击毁了。 

2、炮的质量。大和号使用两种口径的防空炮(不算主炮发射三号防空弹这种毫无意义的作战方式),127毫米防空炮和25毫米的九六炮。前者属于老旧装备,主要缺点是炮塔俯仰旋转速度很慢,面对高速飞机跟不上,后者属于设计思路明显有问题的装备:一门标准的九六炮有三个炮管,但是同时只有一个能开火。手动更换弹夹,但是炮弹弹夹很重,使供弹跟不上炮的射速。一门炮需要十一名水兵操作,但又缺乏装甲防护。这两者搭配是一远一近,缺乏效率比较高的“中距离、中口径防空”,在美军战列舰上是由大名鼎鼎的博福斯40毫米高炮来完成这一任务的。 
3、弹的质量。大和号的防空炮采取定时引信和碰炸引信——前者直接在定点爆炸,后者需要直接命中飞机造成杀伤。作为对比,美式5英寸高炮使用的是二战黑科技VT近炸引信,炮弹感应到和飞机的距离足够近时自动爆炸击毁飞机。采取VT引信的炮弹大概需要500发击毁一架军机,没有这一黑科技的大口径防空炮弹则需要2000发以上。 
4、战术问题。美军海航战术在战争后期非常先进,采取鱼雷逼迫机动,航弹造成杀伤的方式。战舰在被迫机动时射击精度会大幅下降,增大了舰载防空炮的命中难度。
5、战场形势。美军出动了超过400架次的航空攻击,这一攻击量堪称二战时的“饱和攻击”,大和号的防空火力数量不小,但是美军的攻击火力数量更大。 
6、美军飞机的针对性设计:美军的海军航空攻击机基本采取钢结构,对小口径的防空火力是有一定抵抗能力的(作为对比,以铝为主的零式战机被20mm机炮击中常会起火)。 
所以,大和号这一“IJN决战兵器”在更先进的战术和兵器,以及美军巨量的攻击之下沉没,实属必然。这一耗费巨资的奇观式军舰用它的沉没给战列舰时代划上了句号。也许我们应该庆幸日本人把天量的资源消耗在制造这样一艘生不逢时的巨舰上——假如这些资源被用来武装更多的侵华日军,不知中国人民在抗击日寇侵略的作战中要多付出多少血和泪。

亮了(264)
查看回复(21)
回复
discusser-avatar

暂七师军乐队黑管手

· 甘肃
防空不是单靠炮的数量,我们把这事情分开讲。手边没有资料,所以凭印象简单讲讲,装备的具体型号和数据可能讲不出或者有失误,望见谅。 1、探测,击落飞机首先要发现飞机,而日本的电子雷达技术要明显落后于英美。当时的英美新锐战列舰衣阿华和前卫号配备的防空雷达是有两种的,一种专职长期开机扫描的对空探测雷达,另一种是可以操控防空炮台的火控雷达。而大和号设计制造时甚至没有电子化的探测装备,后期的二一电探也只是单一的探测,探测数据通过示波器显示距离,方位盘显示方向——然后再通过机械计算机进行解算,再让人来调整射击诸元——这是一种船打船的火控方式,用来打高速飞行的美军飞机显然是跟不上趟的。而且在经历最初打击后,安装在装甲外部的探测仪已经被击毁了。 </div>2、炮的质量。大和号使用两种口径的防空炮(不算主炮发射三号防空弹这种毫无意义的作战方式),127毫米防空炮和25毫米的九六炮。前者属于老旧装备,主要缺点是炮塔俯仰旋转速度很慢,面对高速飞机跟不上,后者属于设计思路明显有问题的装备:一门标准的九六炮有三个炮管,但是同时只有一个能开火。手动更换弹夹,但是炮弹弹夹很重,使供弹跟不上炮的射速。一门炮需要十一名水兵操作,但又缺乏装甲防护。这两者搭配是一远一近,缺乏效率比较高的“中距离、中口径防空”,在美军战列舰上是由大名鼎鼎的博福斯40毫米高炮来完成这一任务的。 </div>3、弹的质量。大和号的防空炮采取定时引信和碰炸引信——前者直接在定点爆炸,后者需要直接命中飞机造成杀伤。作为对比,美式5英寸高炮使用的是二战黑科技VT近炸引信,炮弹感应到和飞机的距离足够近时自动爆炸击毁飞机。采取VT引信的炮弹大概需要500发击毁一架军机,没有这一黑科技的大口径防空炮弹则需要2000发以上。 </div>4、战术问题。美军海航战术在战争后期非常先进,采取鱼雷逼迫机动,航弹造成杀伤的方式。战舰在被迫机动时射击精度会大幅下降,增大了舰载防空炮的命中难度。</div>5、战场形势。美军出动了超过400架次的航空攻击,这一攻击量堪称二战时的“饱和攻击”,大和号的防空火力数量不小,但是美军的攻击火力数量更大。 </div>6、美军飞机的针对性设计:美军的海军航空攻击机基本采取钢结构,对小口径的防空火力是有一定抵抗能力的(作为对比,以铝为主的零式战机被20mm机炮击中常会起火)。 </div>所以,大和号这一“IJN决战兵器”在更先进的战术和兵器,以及美军巨量的攻击之下沉没,实属必然。这一耗费巨资的奇观式军舰用它的沉没给战列舰时代划上了句号。也许我们应该庆幸日本人把天量的资源消耗在制造这样一艘生不逢时的巨舰上——假如这些资源被用来武装更多的侵华日军,不知中国人民在抗击日寇侵略的作战中要多付出多少血和泪。</div>收起

第4点是错的,大和武藏都是进水过多倾覆的。大和级水平甲板厚度是35-55+200mm,在弹药舱是270,设计标准是抵挡3000米投下的800公斤航弹,基本上属于没办法击穿,再者,美国攻击战列舰一般都是用俯冲轰炸机清理防空给鱼雷轰炸机制造攻击窗口,莱特湾武藏被击沉的时候命中19发鱼雷,因为左右舷命中数量差不多导致两舷进水重量均等,所以武藏的倾覆时长比大和的更长,而大和侧是左侧被命中10发鱼雷就因为单侧进水过多没有办法扶正而倾覆的。两者沉没都是鱼雷攻击导致的进水过多倾覆的。 第六点也是有问题,美国也是用的杜拉铝,但是美国用了自封闭油箱和有轻装甲防护,发动机马力高,f6f自重4吨,而零式1.6吨,二者结构强度差距太大。

亮了(77)
查看回复(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