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拿着5分钟98总决赛视频当令箭的人很多,而到现在也没人做一个规则科普来讲讲时代差距。我寻思干脆我来做好了。
NBA在2000以后开始对规则进行了几轮大的修改,尤其是2004年改动非常多。眼下就说说一些主要规则的改动以及对比赛的影响。
首先是handcheck规则,这条规则在2004年被取消,也就是从那以后就不允许防守人使用handcheck了,handcheck就是防守的时候可以把手顶在持球人的腰上,然后用手臂来感受对方的重心变化,从而判断对手是准备突破还是准备投篮。现在防守外线,基本上是防突和防投二选一,因为贴的太近容易被突破,退的太远会被干拔投篮。在90年代则没有这个烦恼,单手架上去无论是突破和投篮防守距离都足够,这对外线进攻的影响非常大,可以说取消handcheck是对外线进攻的一次全面解放,在handcheck取消之后,全联盟的外线投篮命中率和得分都有一次大的跃进。
其次是防守三秒,这条规则是在2001年左右设立的,没有防守三秒的时代内线可以较长时间蹲在禁区。建立防御区域,外线突破进来基本上就是找帽,因为对手早就站定并且建立了防守区域,顶防和协防的距离都大大缩短,而且抢防守篮板的时候也有更多的时间去占位。为啥90年代超级内线多,而且防守端盖帽数量远超现在的内线,就是因为在防守端当时的规则是完全利于内线而不利于外线的。
防守三秒利于防守端保护防守篮板,也就间接阻断了对手的快攻,因为绝大部分的快攻都是抢下防守篮板,趁对方还是进攻阵型的时候快速推进到前场发动快攻,如果双方都能更好的保护防守篮板,对手想快攻很难,还不如老老实实落阵地。
然后是圆柱体规则,以及各种投篮犯规。以前nba是没有圆柱体规则,以及投篮犯规仅限于打手,推人,拉人等。也就是对方投篮,我硬着他起跳,然后只要没有投篮犯规动作,其余的身体对抗没有任何问题,甚至投篮时候下点小动作比如架腰,拉衣服啥的都不算犯规。体毛哨更是约等于没有,基本上犯规那就是扎扎实实的犯规。
这些规则变化会让外线球员的进攻选择变得稀少,干拔三分就别做梦了,花式运球后撤步三分基本上也别想,碰瓷三分犯规基本没有,只能是突破或者老老实实的大量无球跑动去找空位三分的机会。
同时在那个年代是不允许包夹无球球员的,所以低位接球比现在容易,因为不可能出现后面顶一个前面绕前一个的情况。所以低位单打,各种中投就是90年代最常见的得分方式。90年代的防守思路基本上就是1v1的时候尽可能的去身体对抗破坏对手的投篮手感,然后如果对手太强就在对方持球的时候疯狂包夹。内线球员基本上都在禁区蹲着,然后外线都疯狂的缠着对方的投篮好手,进攻端首选是低位单打,其次是各种中投,最后是突破和三分。
至于说那个年代角色球员投篮不如现在的?球只有一颗,当一个角色球员投篮神准的时候,让另一个角色球员全程死缠着然后不停对抗,最后这个角色球员也就变成铁匠了,而他浪费的进攻机会就变成了对手反击的机会,所以那个年代基本上是以球星单打为主要思路,因为各种投篮对抗的存在,让角色球员想要投出像样的命中率其实挺难的,辛辛苦苦跑战术,最后投篮那一下因为对抗而铁了,还不如交给球星去单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