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估的团队之星,贝尔的"剩余价值"依然是热刺的财富
“贝尔非常稳定,非常成熟,他比任何人都更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我已经有好几周都告诉你们贝尔正在提高。他很聪明,很有经验,能理解什么样的选择是对球队最好的。”——穆里尼奥
大量的进球和助攻无法平息舆论的质疑与指责,辉煌的战功和无数的奖杯没能给他带来片刻的宁静和安逸,无休止的伤病和场外新闻牵动着世人的心绪,大场面先生的功劳簿上写满了争议与困惑,盛名之下,如履薄冰,这就是加雷斯-贝尔的足球人生。尽管被伤病打断了金球之路,但贝尔依然在皇马“五年四冠”征程中的发挥了重要作用,其贡献绝不仅仅是几粒价值连城的决赛进球,威尔士人在皇马战术建设过程中所做出的牺牲亦是不容忽视,其“剩余价值”依然可以帮助眼下的这支热刺完成进阶。
【两位主帅倾力打造,前场多面手初长成】
贝尔属于兼具身高、体格、速度、耐力和技术的攻击手,雷德克纳普将其由左后卫提携为左边锋后,博阿斯将其打造为拥有无限开火权的前场多面手。为了开发贝尔的潜能,雷德克纳普先后尝试了4231和433/343阵型,博阿斯的贝尔中路化试验也是在不断试错和反复调整中进行。
博阿斯先是将西于尔兹松固定在左翼并拿下了迪福,热刺的阵型再次回归到了4231。贝尔需要覆盖从左翼经肋部到中路的广阔区域,他不用过分专注于微观操作而可以充分施展速度和射术,其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帽子戏法随之而来(对阵维拉)。这一时期的贝尔已经展现出了成为了前场自由人的潜质,博阿斯的无奈之举成为了日后贝尼特斯和齐达内的灵感之源。
为了进一步开发威尔士人的得分能力,博阿斯在2012/13赛季后期将贝尔安置在了右边锋位置上,便于其就近得到穆萨-登贝莱的支援,并充分发挥左脚内切射门的威力。在带领“贝尔FC”创造队史联赛积分纪录的过程中,贝尔的射术持续精进,任意球和头球也成为常规武器,他在困难和多变局面下的适应能力令人印象深刻,这些可贵品质在其随后为白衣军团征战时亦常有体现,对于一直关注贝尔的皇家马德里来说,贝尔的成功右倾进一步坚定了他们为其拍出高价的决心。皇马的右边路自菲戈淡出后便缺乏足够分量的巨星压阵,贝尔显然就是他们苦寻已久的答案。
【大副为集体牺牲,“比目鱼”阻断金球之路】
自2013/14赛季以来,用好贝尔都是历任皇马主帅必须坚守的“国策”。安切洛蒂和贝尼特斯先后因为对贝尔的用法不当而下课,洛佩特吉和索拉里都曾将贝尔树立为战术核心,只有齐达内这种有足够荣誉和气场傍身的“玄帅”,才敢于连续两次在欧冠决赛中优先使用伊斯科而非威尔士巨星。
251场105球68次助攻,帮助球队夺得15座冠军奖杯,在欧冠决赛和国王杯决赛中打入4粒进球,贝尔在效力皇马的六个赛季中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即便是先后遭遇23次伤病侵袭、缺席了近半数的一线队赛事,贝尔的效率和价值依然是令人叹服的,皇马当初在其身上投入的巨资可谓是物超所值。导致贝尔未能达到人们预期高度的主要原因,就是伤病导致的出勤率过低,这与贝尔根据自身特点和球队需要作出的技术转型是息息相关的。
在贝尔效力皇马的六个赛季中,白衣军团逐渐放弃了穆里尼奥时代的“动力足球”打法,走上了注重技术和控制的道路,安切洛蒂和齐达内很好地捕捉到了传控打法的发展进入瓶颈的时代脉搏,围绕C罗打造了一套以边路传中为主要支援手段的战术,昔日擅长的快攻也呈现出了“假控球、真反击”的路数。在全新的战术架构内,边后卫战术价值提升明显,传统边锋的局限性凸显,皇马需要的是能够在侧翼和中路同时发挥作用的“摇摆人”,这就是C罗和贝尔同时转型的源动力所在。
贝尔与C罗完成了相似的转型。
C罗和贝尔的身体条件和打法有相似之处,但两名球员在脚下技术层面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或许是感觉自身的脚下技术已经没有了进步空间,或许是从C罗转型中锋的过程中得到了启发,贝尔自登陆西甲后便开始强化力量训练,他只用了不到两个赛季,便从当初略显削瘦的贝尔便进化为了魔鬼筋肉人,成为了一名能够辐射禁区的重型边锋。
转型之后,贝尔展现出了强悍的禁区威慑力。
在2015/16赛季的西甲联赛中,贝尔打进9粒头球,成为了当季“欧洲头球王”。在跟随皇马登顶欧冠之后,贝尔将良好的竞技状态延续到了2016欧洲杯上。克里斯-科尔曼安排罗伯森-卡努、乔-阿伦、拉姆塞和莱德利撑起了3511体系,主打防反的策略让中前场自由人贝尔如鱼得水。贝尔的声誉在2016年夏天达到了顶峰,威尔士与葡萄牙的半决赛对垒一度被认为是贝尔与C罗的金球之争。
2016/17赛季前期,C罗因伤缺阵,贝尔成为了银河战舰的战术核心,留下了多场名局。C罗伤愈之后,齐达内改变了安切洛蒂时代的433切换451体系,构建了一个433切换532体系。贝尔成为一名奔驰于两个底线之间的侧翼B2B球员,C罗卸去了繁重的防守任务,能够在无球阶段留在靠前的位置等待反击机会。齐达内的这种安排成全了C罗,却对贝尔造成了巨大的消耗。
在C罗身边,贝尔做出了很大的牺牲。
贝尔通过增重完成转型,也负责付出了代价。在健身房中练出的肌肉一方面提升了他的对抗能力,一方面也增加了脚踝、膝盖和腿部的负荷。“比目鱼”主要侵袭就是需要频繁纵向往返的冲击型翼类,贝尔的躯干(尤其是背部)力量不算非常出色,无法对身体提供足够的支撑,小腿肌肉和脚踝就很容易撕裂或者拉伤。齐达内在战术层面的“压榨”,连年多线赛事的消耗,以及每每危及痊愈就仓促出战的安排,贝尔被比目鱼肌伤势缠绕而不能自拔。
贝尔也改变了自己的训练方式,他延长了赛前准备的时间,减少耗在健身房里的时间,通过适当减重来减轻下肢的负荷。
2017/18赛季后期,贝尔已经接受了"第12人"的角色定位。
2017/18赛季后期复出后,贝尔接受了齐达内关于其安排打替补的部署。此举既可以制造“不对称优势”觅得更多的空间,还可以控制消耗、规避伤病风险。联赛收官阶段的出色表现和欧冠决赛时的梅开二度,就是这种思路的结晶。到了2018/19赛季,贝尔回归首发阵容,洛佩特吉和索拉里都在围绕他建构战术。比赛负荷再度增加,贝尔不出意外地再度被“比目鱼”缠绕,世俱杯期间的精彩表现只是昙花一现,维尼修斯自此上位,威尔士人被彻底地边缘化了。
以索拉里时代的国家德比三番战为标志,贝尔彻底告别了自己的巅峰时代。
齐达内上任后,贝尔多次错失门前机会,但传中和头球能力依然在线。
【“前锋”贝尔威力所在,狂人迎来理想拼图】
31岁的贝尔已经无力持续在边路制造杀伤,脆弱的身体也很难支撑高耗能的边路B2B打法,不过,健康的贝尔尚具备一流的传中和终结能力,在反击中能够给予对手巨大的杀伤,落入阵地战后能够配合中锋冲击球门。如果能够得到主帅的战术倾斜,贝尔依然能够在欧冠级别球队中发挥重要作用。
穆里尼奥上任后主打4231阵型(三中卫和442为辅),大幅度提升了边路进攻权重,引进贝尔就是这种思路的延伸。随着多赫蒂和雷吉隆的加盟,热刺的后驱制动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边锋能够更多地深入禁区威胁球门,这是贝尔的强项。考虑到贝尔的“玻璃人”属性,穆里尼奥需要在防守端为其减压。自赫伊别尔加盟之后,穆萨-西索科一度丢掉了主力位置,而当贝尔开始进入轮换阵容之后,这位擅长保护侧翼球员的“边中场”将得到更多的表现机会。
首秀对阵西汉姆时错失了杀死比赛的良机,贝尔在对阵布莱顿的比赛中完成了救赎。
在上赛季救火期间,穆里尼奥尝试了很多阵型和打法,三中卫体系虽然不算成功,但如果能有合适的球员填塞体系,这种架构在联赛中(尤其是客场)就会有很好的战术效果。4312和3412的特点都是重心较为靠后,贝尔不用承受那么多的防守任务。
【总结】
随着多名强援的加盟,穆式热刺的打法已经逐渐成型。凯恩和孙兴慜在场上是对手防线的焦点,穆里尼奥在场下承受着来自舆论的枪林弹雨,贝尔不会像当年效力“贝尔FC”时那样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将有助于他在英超重新起航。贝尔的职业生涯充满了坎坷,他早已习惯了愈挫愈奋和活在当下。用场上的表现回击质疑和批评,顶住压力从逆境中出发正是威尔士人所擅长的节奏。
蓝天黑土红太阳
· 北京点赞,很有深度的洗白贴。很好的说明了贝尔很聪明。位置,打发调整那么多次,贝尔都能有极好的发挥,而且越来越强。希望在热刺能发挥余威,足以。之前一直关注曼联,只说换位置这个事,拉什福德和马夏尔个人能力天赋都很强,但都打不了右边锋,对比着看,贝尔真是很厉害。
劳伦斯的守望
· 浙江像是进球能力差两档,速度高一档,脚下技术差一档的C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