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一下大王和猴子的行为及出路
先声明自己的立场,我准确来说是大王球迷,是因为大王才看福建,所以我的立场肯定是更为大王考虑的。
大王和猴子在新赛季开赛头几轮的时候还是正常打球,印象里大王有一场好像还拿了20+20吧,但是可惜的是球队一场没赢。过了几轮后,两人明显开始演了,大王和猴子真是一个比一个演的过分,大王是不要球不进攻,猴子是主动犯规下场休息。两人的举动在国区分区都掀起轩然大波。
我个人认为,大王猴子的做法十分恶劣,二人没有尽到一个球员应有的义务和职责,缺乏职业性,尤其是大王作为联赛mvp,这种做法实在有损联赛的声誉和形象。
但我想说的是,我们是否可以考虑一下二人这样做的理由和原因?
福建队,这么多年以来,一号位和四号位两大弱势位置,不说补强,竟然连保留阵容也做不到。一号位前两年的田桂森打的其实已经可以,但是租借期解释放回去了,没有任何争取的消息。四号位去年的何重达和孙椿鹏,孙椿鹏我暂且不说,毕竟和龙猫位置功能重合,不是不可代替的,但是何重达这么一个有投射有篮板有一定防守能力的球员为什么要白白放走?放走之后又引进了谁呢?引进了现在不给表现机会的李英博,引进了沉迷三分绝不防守的于长春。这种“大可不必”的逆向补强在CBA八强里应该是独一份了。
说完球队,我们来说联赛。CBA这么多年,好像并没有球员主动申请交易最终顺利如愿的,早期的唐正东,之前的赵继伟(疑似),即便你是球场上无往不利的mvp,在球队老板眼里你就是一个啥都算不上的资产。NBA式的劳资关系在CBA是不存在的,以“交易”这种各取所需的公平方式解决问题也不会出现在CBA。看看CBA里和球队闹的不愉快的,有几个最后是以交易的方式离开的,像孙悦直接被俱乐部废了一年,这就是CBA的劳资关系。球员想主动离开是不可能的,球队会告诉你“为大局考虑,为梦想努力,钱不钱的不重要,地位不地位的不重要,球队培养你这么多年,你难道就这么不讲情面吗”,如果你还是坚持要走,那不好意思,球队必须让你付出代价,让你知道“规矩”,知道谁才是CBA的“爷”。
说了这么多,就想表达一个意思,大王和猴子的行为不可取,但也是无路可走下的选择。福建队是有二人的优先续约权的,如果球队不放手,谁都签不走他们,想离开这只球队,只有向上层施压,而他们唯一的本钱就是自己作为球员在球场上的作用。我们可以看看陈林坚签约睢冉的时间点,10月13号出来的消息,实际上当然更早,说白了就是陈林坚对福建这个休赛季的操作彻底绝望,想走但是由于这种联赛潜规则走不了,那就只有加入这方面有经验和成功案例的睢冉公司了。
睢冉的出现我非常赞同,都在骂他是骗子,骂他坑害球队,但是球迷们好像都忘了,我们是在市场化,什么叫市场化,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一个球员值多少钱就签多大的合同,一支球队值多少钱就能挣多少钱,这就是市场化的目标,那么睢冉作为经纪人做的不就是这个事?为球员争取能得到的最大利益,作为球员的代理人与球队的代理人球队经理博弈。在NBA司空见惯的事却在CBA被骂成狗,只能说我们的市场化任重而道远。
之前看到一篇文章,说郑武的兄弟(具体名字记不清了)是我国上个世纪的功勋男排运动员,斩获荣誉不可胜数。可是晚年一身残疾,半身不遂,住在单位的宿舍楼,实在令人唏嘘感叹。那篇文章下面很多人都愤慨的表示这些运动员应该过的更好,应该有更好的待遇。但是这些功勋运动员那个时候又哪里有这种概念,只知道自己为国立功,获得了荣誉,怎么会想过自己的生活,想过未来的处境呢,可是真到了现在的未来,他们是否会后悔没有争取过更多自己应得的东西呢。
曼巴不死只是凋零楼主
· 安徽这个赛季,俱乐部及亲近球迷竟然先后整出“某某球员开发出来某某技能,这等于补强”“某某球队补强这么多年不还是被我们干掉了”这种令人震惊的言论。福建俱乐部作为一个正规的CBA俱乐部,不补强,不努力,不拼搏,对自己的球员不负责任。到底是球员先对不起俱乐部,还是俱乐部先对不起球员。
没空间型四号位
· 广东也才不过几个月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