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作推荐]攻壳机动队——Ghost in the Shell

avatar
关注

———— “神啊,你的意志......何等众多,我若数点,比海沙更多”

                                                                                        《旧约诗篇》139节

              


        神作比赛到了这个阶段,我确实也忍不住下场为自己喜爱的作品拉票助威一下了。(笑)

        

        讲讲我和攻壳的结缘旅程吧。

        第一次看见这个名字,应该是sac刚出来的时候,机动队这个略显突兀的称呼在那两年动画命名转型轰轰烈烈之际显得格外扎眼。在这样并不完满的第一印象下,九科、素子第一次走进我的世界。攻壳的两部剧场版加sac、sis可以说是是我对于动画作品由原来的轻松向向硬核向的转变吧,本身那时年纪也不大,从这里也激发了我对科幻作品的喜爱,赛博风更是成了心头之好,开始更加关注存在主义作品,抄台词我都留下了两个大本子(笑);同时从攻壳向外发散也看了那几年的pp、壳少、机魂末世录、lain以及现在大热的铳梦,不好意思的说其实科幻基础知识的根源都来自pp和攻壳,第一次见识到九龙城寨,了解尼尔史蒂芬森、罗杰泽拉兹尼这些名字,从pp第一次接触迪克和我头像,福柯和大江健三郎,开始逐步地看一些书来拼凑反乌托邦的基础理论结构,现在回看那几年,的确满狂热的,但不能说是毫无意义的吧。至于科幻电影,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或许我们可以之后再讲。         

              

(95中非常港式的建筑风格,笼屋、朱锈栏杆,在未来化的高楼背景下,有着鲜活而颓败的质感,整体和谐而异质)

这里撑着雨伞的行人,近景穿着雨衣跨过水洼的孩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gibson《神经漫游者》的仁清街,“温暖的雨水落在街面,升起袅袅烟雾”

至于飞机越过楼顶那张,已经是名场面了,香港沉没里也有致敬)

(说到科幻,九龙寨城也是很难绕过去的一个话题,这个混乱、逼仄、不断增生的蜂巢空间、灰色地带却在东西方文化的连接点上发散着它该死的魅力,西方视角也有很多从这里扩散至香港、东京乃至东亚文化圈的情结与印象。)

我个人对于香港也是有着很复杂的情感,关乎某种审美与生活形态,遗落与繁荣,以至于我很乐于审视这座城市的角落,美与丑恶。

(中式八角亭,《无罪》中游行与建筑中多次体现出的文化融合(混乱而杂糅),正是赛博朋克核心之一)

        


       回到电影本身,鸭子这部从画风上来说是最合我口味的,对九龙城的刻画令我神魂颠倒。。。给予了我对于香港城市景观与规划的一个全新视角,这种异样的美感也驱使我多次往返两地(住得近)。无罪相对更精美,但一样的也引发了我关于掉书袋这件事以及关于繁复精美的视觉艺术和白噪音一起出现的留白哪个更能承载更多的思想的思考。但一样的,两部由川井宪次负责的配乐都无懈可击,东方的冷静克制的美感、禅学和赛博朋克固有的美式迷放纵令人窒息地联系到了一起,在最后博物馆一战,机枪扫过进化树时;被致敬多次的掀盖子处,素子一开始的义体成形,最著名的楼宇间飞机略过,人偶师的自白,素子与巴特的船上对话,经典到不能再经典的跳楼,哪怕是隔着镜子看着垃圾工人在虚幻的记忆里崩溃、无声的脸部特写锁定着她透过屏幕的直视你的双眼乃至那些似是而非的隐喻,成群穿着透明雨衣的孩童雨鞋溅起的水花(这段我总觉得有仁清街的影子)都造就了我深深的、深深的迷恋。    

    “你我犹如隔镜视物,所见无非虚幻迷蒙”,对自我的执着与探寻,是一种无助乃至绝望的恐怖,“我”的存在与否是一个大命题,而电影中关于意识的独立性,魂与壳、有限与无限的矛盾与对称性的探讨也是令人着迷的,画面残缺破碎的美感更是震撼人心。       

       还有一个在于对于深潜的描绘,很多非科幻迷难以理解看到素子第一次连接电极,深入网络时带来的震撼与感动;cyberpunk,cyberspace才是基础,在那之前,我实在很难去想象吉布森描写的“在眼睛后面那片血色黑暗之中,那些视觉信息模糊拼凑成一片坛城。那水一般的霓虹如同繁复的日本这支,现出他那触手可及的家园。他看见三菱美国银行的绿色方块,后面东部沿海核裂变管理局耀眼的猩红色金字塔。”那到底是​什么涵义,我终其一切或许都想去真实地了解,那张巨网中海沙般的光点背后是什么,在信息的二维洪流中什么才是“坠入肉体的囚笼”........在那种超越极限的永恒面前,在那向虚空扩展的无限面前,我的认知不足以让我提出任何具体的问题。或许就是小素子最后那意味深长的一句吧,“网络,是无限广大的啊”。

   

 

 

        这里再说说攻壳原著,我记得鸭子和士郎是好友来着,所以鸭子改的实际跟原著的内核也是有不小出入,毕竟他每个改编都爱夹杂私货。。。之前特地跑铜锣湾看了一趟,回来又买了一套。。。

        士郎正宗是我第一个觉得太不可思议的漫画家(现在也有不少了),关于脑机接口、赛博空间的描述我不太清楚他是不是第一个用画笔将其现实性描述出来的,单说他在设计情节和义体设定时查阅的听都没听说过的诡异资料我就很佩服了。。。1.2还是1.1里他关于mm(micromachine)有一个小篇番外专门讲解,另外的长篇对于生物结构学乃至灵体隐秘学说也都有涉猎,可以说是初代漫画边栏小说作家。再讲到情节,十郎正宗的原著要活泼一些,押井的压抑一些而神山的政治味更浓,而在80年代能画出这样超前而具有先验性的作品真的是tql。     

 

        

(最喜欢的图之一,真人版里有一幕致敬,还算是不错)


        至于神山的tv,我是强烈推荐(好像又要出新作了),神山两部TV绝对是大作,支线对于刻画社会环境和未来问题相当深刻且富有见地,关于sac的主线则是有太多可挖的东西了,是对于未来社会真正文学性的冷静思考与描述(喜欢得理直气壮),整个攻壳体系也只有在这些故事之后才愈发立体与完整,未来世界不再是一个单向的交互、一个概念的集合体、一个单一印象的具现化,而是一个完整的全貌,一个遍及多个方面角落的映射,一个自适应的可拓展的生命体。

       几个名场面真的深入人心,比如:若虫的森林里对于战争创伤与责任感的描写,这之后政治的影子与巴特的挣扎一下将巴特坚持的正义观体现了出来;夏娃那集里对于筋疲力尽的致敬让对于人工生命体的自我意识与情感表现得感人至深;陀古萨枪击官司那集里讨论的科技对于司法的冲击;笑面男事件对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致敬;机器的时间里塔奇克马与孩童的友情以及贯穿两部的塔奇克马自我意识的发现与认知和最后升华全篇的牺牲,更可以说是点睛之笔。就在这样或严肃、或诙谐、或轻松、或沉重的群像集里细致地解构了未来科技社会我们重视的和忽略了的全局与细节,真正地将这样的世界观立了起来;同时主线剧情也是悬念丛生,政治角力险象环生。。。对于伦理观、正义观的探讨发人深省,解读角度也是层出不穷,关于笑面男SAC现象的影评更是数不胜数,此处按下不表。。。人物的设定在大体量描写下也更加丰满了,这套人设放在现在的科幻作品里也可以说时髦:9科大多都心细有谋,智商在线;巴特不必多说,爱玩轮盘赌的义眼狙击手斋藤,作为对比的少义体化的陀古萨,他的顾家、更人性化的思考、复古的左轮以及与妻女的真实的生活感;更别说少佐了,全身义体化、独立冷静成熟有着自己的行为哲学的女性形象真是太棒了(斯哈斯哈),很多时候这种身体外在乃至性别形象都属于身外之物的想法也影响了我不少。由菅野洋子主持的配乐维持了一贯的高水平,总而言之tv的篇幅对于这样一种较稳定(我在动画里见得较少的)而成熟的社会架构的描述是更有利的,剧情的展开也更加充分;两部tv更是对得起超高的imdb评分和无数解读(可能我看得少,我是比较少见动画里成熟的政治博弈还具有现实的影射性的。。。)       

       比较乱的先说说这些,以后有空咱再更新细聊(狗头)

ACG圈
发布于上海阅读 18167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Niels

楼主有心了。不过你是我看到第一个敢对着素子斯哈斯哈的人,巴特都没有干过。

GIF
亮了(0)
查看回复(2)
回复
discusser-avatar

WilliamFGibson楼主

· 上海
Niels楼主有心了。不过你是我看到第一个敢对着素子斯哈斯哈的人,巴特都没有干过。
GIF
收起

🐶🐶🐶

亮了(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