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联中卫专题:无奈之下的自我妥协
之所以会写这个专题,是因为从2018年开始,关于曼联的中卫问题就一直引起广泛的争论:“到底谁才应该是主力,哪对组合更加合适?”这些都是争论的内容,就算到了如今的20-21赛季,这个问题也还是没有确切的答案。
在2020-2021赛季开始后,曼联在第一场比赛就遭遇开门黑,中卫林德洛夫的反向帽子戏法成为了众矢之的,而在这之后则是一个更为庞大的困局,队内囤积了七名中卫,其中琼斯、巴伊、图安泽贝、罗霍都是长期病号,唯一有转会价值的斯莫林在关窗前最后四十分钟才转会到罗马,唯一一个能接近顶级水准的马奎尔也没有一个合适的搭档,一切都只能用“混乱”一词来形容。
在联赛第三场,曼联更是以6个丢球的成绩傲视英超群雄(除了利物浦)。除了队长马奎尔的表现也让人非常失望,未能起到后防核心的作用之外,众望所归代替林德洛夫出场的巴伊也是接连犯错,与后防线其他球员一同制造了曼联主场历史上最大的失利。
这一幕似乎有些似曾相识,在整整两年前,曼联同样在主场0-3负于热刺,队中的三名中卫(琼斯、林德洛夫、斯莫林)接连出现致命失误;在那时球迷们也是怒不可遏地希望球队高层新购入一名中后卫,但在两年之后,这种想法依旧存在。
本文会回顾从2015年起曼联中卫线的变化以及个别球员的短暂升起而后又迅速陨落,这是一个充满辩证思维的话题,希望这篇文章能推动各位更加客观地去评价过去到现在的中卫,包括对之后的中卫引援事项也能有更多的判断能力。
【菲尔-琼斯:从邓肯-爱德华兹接班人到无缘英超大名单】
2011年,为了寻找维迪奇和费迪南德的接班人,曼联以1600万英镑的价格签下了菲尔-琼斯。
2013年,在曼联夺得英超冠军之后,时任曼联主帅的弗格森爵士也称赞了琼斯:“琼斯很出色,你也看到了他在场上的表现,他有可能会成为曼联历史最佳球员。”
那时的琼斯才21岁,而他已经展现出自己的全面性,他可以出任场上的多个位置(中卫、右后卫、甚至还能出任后腰),并保持巨大的比赛影响力。年轻一代的球迷将他看作是英格兰的新特里,而老一代的人们则有着更宏大的期望。
曾随曼联获得1968年欧冠冠军的帕迪-克里拉说:“如果你和博比·查尔顿聊一聊,琼斯会让他想起邓肯-爱德华兹,想起他的力量和体格。”
相比于竞技层面的强势,琼斯每一次奋不顾身的解围都展现出他强大的精神力,他很快就成为了球迷心中红魔精神的代名词。
图:在失去身位的情况下完成头球解围。
在曼联生涯早期,琼斯的到来给曼联逐渐老迈的后防线注入了新的活力。琼斯的身高(185cm)在中后场球员里算是中等偏低的,而他的体重(71kg)赋予他足够的灵活度;与斯通斯这样偏瘦弱的中卫不同,琼斯的身体足够强壮,就像一堵厚实的墙。一个同时具备拦截、回追、上抢、体格的中卫是世界足坛都稀缺的类型,中国的球迷也送给他一个雅号:“飞将军”。
在度过了一个非常成功的处子赛季后,琼斯也遭遇了伤病潮的侵袭,仅仅在2012-2013一个赛季,琼斯就因为背部、膝盖软骨、比目鱼肌、脚踝的冲撞四次受伤。这似乎预兆着属于他的寒冬的来临。
在我们回顾琼斯的曼联生涯时,“伤病”始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在2016-2017赛季后半段以及2017-2018赛季的开头,琼斯一度成为穆里尼奥的中卫首选,在这样一名注重防守的教练手下,琼斯开始焕发职业生涯的又一个巅峰。
在穆里尼奥手下,琼斯提升了位置感以及对身后空间的防护,并且与罗霍短暂的组成了一对“令人怀念”的中卫搭档,这是一种持续上升的势头,直到当年的国际比赛日......
这是一个世人皆知的故事,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愚人节笑话。在俄罗斯世界杯前的国际比赛日,一场再普通不过的友谊赛。琼斯在赛前出现了肌肉伤势,在与英格兰主帅索斯盖特沟通之后,英格兰队医组给琼斯注射了六针封闭。
这是令人匪夷所思的一个事件,英格兰在给琼斯注射封闭针时,并未与曼联俱乐部有过沟通;人们会简单的推导出是英格兰队医组和索斯盖特的责任,(英格兰这么多年从未有给其他受伤球员打封闭坚持比赛的情况)但在目睹了琼斯这么多年的表现之后,基本可以断定,这个决定是琼斯自己主动要求的,原因很简单:他想为国出战。
在那之后,琼斯的身体状况没能再回到注射封闭之前,身体变的十分僵硬,但他并未改变自己的踢法,所以逐渐成为了场上的多余球员。
本赛季是菲尔-琼斯来到曼联的第十个赛季,去年二月,他与曼联签订了一份为期4年的合同,按照曼联的规定,一旦他在曼联待满十年,可以举办纪念赛,但是琼斯拒绝了:“只有我的父母会来看我的纪念赛。”
这是让人感到悲伤的一句话,也体现了琼斯的无奈。他的足球思维、踢球方式与十年前并未有什么明显的区别,在身体状况下滑后,一味的勇猛并不会带来成功,正如项羽,体验的是单场战斗的快感,而非深远谋略的布局。当然,如果琼斯懂的深谋远虑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那他就不会是菲尔-琼斯了。
【马科斯-罗霍:左后卫与中后卫之间的摇摆人】
与拉莫斯一样,罗霍也是一个从边后卫转型到中卫的典型案例,2014年,24岁的罗霍在里约热内卢大放异彩,这名上抢凶悍,身体素质劲爆的边后卫很快就吸引了各大豪门的注意力,最终在当年夏天,罗霍从里斯本竞技来到了曼联。
在第一个赛季,罗霍需要与上个赛季的英超第一左后卫卢克肖竞争,所以并没有获得非常多的的出场机会,但机会在第二个赛季出现了。
由于卢克肖的断腿,罗霍得到了在左后卫位置上展现自我的机会。在卢克肖受伤之前,他与德佩的配合相得益彰,但罗霍并没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在世界杯期间,当时阿根廷主帅萨维利亚的战术体系没有设立明确的边锋,目的是给予前腰位置的梅西更高的进攻自由度;在这样的战术体系下,边后卫并不需要沉降到底线附近,罗霍更多出现在离禁区45度的区域,他的传中脚法是一流的,并且协助中场进行防守。
罗霍将这种踢法代入到当时的曼联显然是行不通的,曼联当时的左边锋是德佩,德佩在边路持球时需要左后卫连续在边路做牵扯,卢克肖可以做到这些,但是罗霍不行。他的身体偏沉,英超球队非常变态的连续往返要求让他无法保持到位率,而他的习惯站位(前文有提到)让德佩陷入了单打独斗的局面,这也很好的解释了德佩与卢克肖一同沦落的原因。
真正的转机直到穆里尼奥上任之后才姗姗来迟,穆帅当时正在寻找球队中不同中卫组合的理想配置,最终琼斯+罗霍的提案被教练组采纳。
如果给琼斯的概括词是“全面”,那罗霍的专属名词就是“缠斗”能力相当突出,相对沉重的身体在打中后卫时反而成为了他的优势(能站得稳),187cm的身高也足够在英超生存。代表作自然是在面对凯恩和迭戈-科斯塔时的强硬,并且帮助球队保持零封。
与琼斯如出一辙,罗霍的上升势头也随着伤病的到来戛然而止......在欧联杯对阵安德莱赫特的比赛中,罗霍和伊布双双折戟,受伤的部位同样是十字韧带;当赛季曼联中轴线的两大核心都将在病床上修养半年。
在那之后,罗霍再也没有找回当时的状态,伤病也变得越来越频繁,几乎是充电两小时,通话五分钟的悲惨境况;在本赛季英超名单确认之后,琼斯和罗霍都无缘接下来的联赛,虽然不舍,但也是球队更新换代的必经之路。至于那个在场上啃香蕉的阿根廷硬汉,也会作为曼联的一部分留存在球迷的记忆里。
【克里斯-斯莫林:曼彻斯特到罗马,天堂只在一线间】
在持续了一年时间的扯皮、讲价之后,斯莫林终于完成自己的心愿转会到罗马。但有很大一部分声音认为应该留下斯莫林,他可以作为马奎尔的搭档或者替补,也有部分声音认为,留斯莫林难道不比林德洛夫强?
我个人对于斯莫林的转会是非常开心的,关于现阶段斯莫林对于曼联的重要程度,用一句经典的话就可以总结: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斯莫林的转会事关三方,罗马想要买断这个已经证明过自己的后防核心,曼联需要通过出售多余资产来释放薪资,斯莫林也想继续在罗马城的惬意时光,并且有机会冲击英格兰队在明年欧洲杯的23人大名单。
斯莫林的情况与琼斯、罗霍完全不同。第一,斯莫林在意甲展现出来的水平和适应能力尽管无法同英超相比,但他绝不会满足于在曼联给马奎尔担任替补。第二,从2016年开始,斯莫林就成为了一名素食主义者,据他透露,坚持健康饮食改变了他的身体机能,因此在巴伊、琼斯、罗霍出现伤病时,他能够及时顶上;身体的健康程度就注定斯莫林不会在病床上拿薪水。
在意甲赛场,斯莫林的变化堪称是脱胎换骨,在刚加盟罗马的前六场比赛后,斯莫林也被拿来与曼联的绯闻名宿库里巴利做对比。
(斯莫林-库利巴利)首发出场(替补):6-7(1)进球:1-0每90分钟成功争顶:5.5-2.7争顶成功率:71.7%-64.5%每90分钟抢断:1.5-3.1抢断成功率:100%-79.3%传球成功率:91.5%-89.2%WhoScored场均评分:7.45-6.92
从数据上看,斯莫林完全碾压了库里巴利,但从对实际比赛的观察而言,斯莫林与曼联时期并未有非常明显的区别;正面拦截能力、高空球第一点处理、回追一直都是斯莫林的强项。
斯莫林的单防能力一直是无可挑剔的,但是在对手使用高位逼抢时,斯莫林的脚下技术会成为制约他的障碍。我们不止一次看到,在右边后卫瓦伦西亚被两个人看防的情况下,缺乏向前输送能力的斯莫林还是将球传给他。斯莫林的传球非常有特点,他用脚弓传球时,脚弓与球的接触并不是垂直的,会带有一点角度,所以他传出来的球是略带有旋转的地滚球,并且球速不会很快,会影响后场传导的速率。这种传球特点是基本功的问题,斯莫林在生涯早期踢了挺长一段时间的业余联赛,很多技术动作在那时就已经定型了。
踢过球的朋友都会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在处理本方后场的横向转移球时,用脚内侧(脚弓前到大拇指侧边之间)能传出球速稍快并且略带弧线的转移球,在应对对方高位逼抢时,这种传球也会显得比较重要。
图:斯莫林罕见的传出大范围转移球,这也得益于意甲宽松的节奏。
意甲联赛的节奏相比于英超会较为宽松,并且很少有球队会主打高位逼抢,斯莫林在这样的条件下就显得十分轻松,有足够的时间来让他完成出球。
在意甲,斯莫林很好的完成了转型,但是幻想他能成为目前曼联后防的解决方案是不现实的,“离开自己的永远是最好的”,这是球迷评价球员的一个通病。在曼联现有体系下,中卫一定要有受压迫下出球的能力,否则也会陷入斯莫林此前所遭遇的困局。
【埃里克-巴伊:球迷心中的“空中花园”】
讲到巴伊,先说说他的名字,Bally按照英文发音应该译作“拜利”,而按照法语发音则是“巴伊”,Bally是说法语的,所以我更习惯称他为“巴伊”。
巴伊目前在曼联的境况非常令人遗憾,但也完全可以预见。2016年夏天,名不见经传的巴伊以3000万英镑的转会费从“黄色潜水艇”比利亚雷尔加盟曼联,成为穆里尼奥时代的首笔签约。人们对于这名球员的了解不多,只是依稀记得他曾经被托雷斯扣过后打空门得手的情景。
巴伊在第一场比赛就让人们记住了他,在落后以速度见长的瓦尔迪两个身位时,巴伊后发制人完成了弯道超车并且成功断球,这也是他最显著的风格特色。
巴伊是以侵略性和速度见场的中后卫,这也是世界足坛非常稀缺的一类中卫,以拖后、补位、出球见长的中卫有很多,但是上抢型的中卫就如同凤毛麟角一般。
这种天赋溢出的身体素质也让巴伊在曼联的开局非常顺利,直接取代了斯莫林、琼斯成为球队的首选中卫;除了高空球处理不够好之外,巴伊的整体表现堪称顶级。但是他的部分处理球动作是非常规的,比如在队友传球稍微偏差的时候,他不会选择多跑两步去接球,而是直接大跨步停球,这也导致了巴伊后期被腹股沟伤势所困扰。还有另外一些非常规动作,比如后场马赛回旋、倒钩解围、学伊布去高抬腿踹球等等。
图:巴伊的动作有些过于勇猛了,这样反而会伤害自己。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巴伊的踢球状态,那就是“伤敌八百,自损一千。”巴伊会在防守过程中增加很多附加(有些多余)的动作,这样在持续之后会加大身体的负担,上抢中卫本身就需要养护身体机能,而巴伊反其道而行之,过于勇猛也导致了他长期被伤病困扰的结局。
与巴伊相反的例子就是林德洛夫,林德洛夫的踢球方式非常简洁,能直接解围的球就直接解围,绝对不会再费力气去拼身体。这样虽然在很多时候会显得狼狈不堪,但林德洛夫也保持了长期健康,从而在中卫竞争中占据领先。
我个人一直对巴伊抱有极高的期望,他能够提供其他中卫所无法提供的:1、利用侵略性极强的上抢托起整个阵型。2、非常迅速的回追可以弥补马奎尔身后的空间。这些特点都是他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将他的伤病问题全都归咎于玻璃一般的身体也不对,巴伊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这才导致了伤病缠身。
本赛季初段,巴伊在联赛杯和足总杯的表现都很出色,等待了一个多赛季的主力位置就在不远前。索肖也看到了巴伊所能提供的特质,在打热刺时,让巴伊顶替林德洛夫担任马奎尔的搭档,但是全队整体的低迷也让巴伊的两次失误格外刺眼。
到了国际比赛日,巴伊再一次中招FIFA病毒,在代表科特迪瓦与比利时的比赛中,巴伊拉伤了大腿肌肉。而在10月21日,曼联官方宣布巴伊将缺席三至四周的时间,他可能会在下个月(十一月)下旬复出。
巴伊的经纪人巴蒂斯蒂尼在近日透露:“如果巴伊能获得足够的机会,我认为他能够成为球队解决问题的重要一员,但如果他不能获得机会,显然我们就要评估情况了。
“不过现在说这些还为时尚早,巴伊现在非常专注于曼联。”
正如经纪人所说,巴伊需要获得足够多的机会。但巴伊现在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出勤率,这是队内中卫竞争的核心竞争点。而提升大局观,减少在场上不必要的消耗也是减少伤病的必要做法。球员有竞争意识是好事,但是在“想要”和“得到”之间,还需要“做到”。
【理论上现有中卫的最佳组合以及四后卫阵型对肋部的保护问题】
在2019年的夏天,曼联斥资8000w英镑从莱斯特城手上砸下马奎尔,这位头球凶悍、作风硬朗,脚下技术细腻的英格兰中卫也被外界广泛认作是索尔斯克亚治下曼联复兴的关键拼图,而他也实实在在做到了这一点。从实际场上观察可以看到,在具有统治级的高空球制导的同时,马奎尔还有非常出色的出球能力,在面对主打高位逼抢和拥有强力中锋的球队时,马奎尔的价值就能得到展现。
上赛季曼联遭遇对方的144个角球,其中马奎尔争顶了其中的33个。占23%,全队第一;与此同时,马奎尔在联赛中累计传球2518次,位居全联盟第三。
马奎尔为球队带来的作用是数据无法体现的,自2013年之后,曼联再一次拥有了一位后防核心;但他也不是没有缺点,马奎尔的身高195cm,体重更是高达100kg,沉重的身体让他的转身速度偏慢,这也是他的软肋,许多球队都在寻求一个套路:中锋大幅度回撤吸引马奎尔离开核心防区,然后迅速直线打击曼联防线左侧。
在这种情况下,马奎尔的搭档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要有良好的位置感和补防速度。从理论上来说,这个位置的第一人选毫无疑问是埃里克-巴伊,无论是从自身特点还是契合程度,他都是马奎尔的完美搭档。
巴伊的特点除了能弥补马奎尔的缺点之外,还能让整体防线前顶,为进攻端创建“反反击”的机会。这些非常具有视觉快感的画面也是球迷们始终对巴伊抱有极高期望的原因。
之前有朋友问到四后卫阵型对肋部的协防问题,是否需要通过设置三中场或者双后腰来保障。我尝试解答一下这个问题,有两种情况不需要上述的条件,第一,球队有一名卡塞米罗、坎特、马克莱莱类型的后腰,有了能够大范围扫荡并且提供一定出球能力的球员,球队也就拥有了打单后腰阵型的资本。第二,球队的一名中卫拥有极强的爆发力和上抢能力,能够通过成功率极高的上抢(要么抢断成功要么犯规)来帮中场球员缓解压力。
目前队内与巴伊类型最相似的就是图安泽贝,图安泽贝是偏补位型的中卫,很少会有主动上抢的镜头。但他的身体素质和回追速度,都是胜于林德洛夫的,在欧冠赛场用速度生吃姆巴佩的场景令人记忆深刻。
说到这里就会有一个问题,为什么马奎尔的搭档会一直是林德洛夫?
前文有说到,林德洛夫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出勤率,他的能力也能够达到上场条件。打个比方,马奎尔的综合评分是85分,林德洛夫是75分,巴伊和图安泽贝是80分;但两个80分的球员因为伤病无法上场,那75分的林德洛夫自然而然就成为了右中卫首选。
林德洛夫纵然有许多缺点,比如一直被诟病的头球软弱、身体僵硬、速度慢,但他作为曼联的首发中卫,不说是优秀,也至少是合格的。他在上赛季的争顶成功率也比较平庸(但也及格),为66%。他最为依仗的出球能力在马奎尔面前也算不上出色,但相比于其他竞争者们也足够了。
【结语】
在接下来的转会窗口中,曼联教练组首先要做的是清理囤员,对球队帮助不大的球员(琼斯、罗霍)应当寻求更多的上场机会,同时释放曼联的薪资空间。
关于首发中卫,在下一笔重磅级引援到来之前,不出意外,马奎尔的搭档依旧会是林德洛夫。而在教练团队、球探团队观察潜在新援时,不仅要看他的踢球风格、身体素质,更应该考虑他的出勤率能否适应英超繁密的赛程,作为球迷同样如此,要用更整体的观察来代替直观思维感受。
曼联被中卫问题困扰了七年之久,上赛季引进马奎尔后,后防线正逐步走向正轨,但关于后防线的讨论仍然不会停歇,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①文章为”似梦初觉专栏”版权所有,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及注明原作者(似梦初觉专栏),如盈利性机构转载需获得“似梦初觉专栏”授权。
②如有作品内容、版权等相关问题,可同作者“似梦初觉专栏”联系。
曼联三叉戟
· 上海我有个疑问就是我觉得林德洛夫的评分有点低了。虽然我以前也不太看得起他,但是通过最近的比赛觉得他的防守选位,位置感个协防意识还是我们其他几个中卫里最好的之一。 印象最深的是很多次第一道防线被突破后,他都能及时到位进行解围,或者拦截传中。 他带球插上分数也偶尔能让我眼前一亮。我觉得客观来说他也应该有80分。
小钢炮蛋牛詹
· 北京林德洛夫顶上首发真的就是因为他的稳定性,几个赛季下来几乎没有伤病,这个对于教练在排兵布阵上真的很重要,中卫位置宁可实力不够强也确实不能放一个不知道开出来是好是坏的盲盒。这个是林德洛夫最大的优势所在了,而团子和巴依包括罗霍琼斯,虽然在没有收伤病的时候可能真的很猛,但是一旦场上受伤对教练的整个战术安排都有很大影响,再加上中卫的位置感还有补防意识很多时候也得要在场上多培养才能有感觉,确实没办法做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