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杰幸存者EP的概念究竟是什么?(转自知乎尘月 esperanza)
有人看不出《幸存者》EP中的概念,我来发表一下我的看法吧。
我认为这张EP的核心在于“时空流转,唯爱永生”。
尽管林俊杰本人融入了大量平行时空的元素在里面,但我认为先从一个时空,按照人生阶段去梳理会显得更有条理性。
曲目一:《最向往的地方》——青春期
《最向往的地方》AR意象,海豚象征着活力、希望
从曲目开始,轻快的琴键声就奠定了歌曲励志、昂扬的基调,“未知的方向”“下一个远方”等词汇着重刻画了青少年时期充满期望的探索者、冒险者的形象,阳光、活泼,还有那么一点热血和中二。这首歌让王源来做赏析也是恰如其分。
曲目二:《交换余生》——青年时期
《交换余生》MV画面,MV讲述爱情的波澜壮阔
放在专辑里来看,《交换余生》给人一种很用力在争取、在获得的感觉,“几经转折”“无愧这分合”“日升换月落,真爱换寂寞”“不怕前方的虫洞”都体现出了一种大无畏的精神,对应着成年之后,初入社会的我们,怀揣着理想与希望,即便996也不忘初心。当然在爱情上也是一样,爱上一个人会以为,只要努力抓紧就可以相伴一生,不想给自己后悔的机会。
曲目三:《幸存者》——30岁的迷茫期
《幸存者》MV画面,MV描绘了绝望中的希望
《幸存者》是整张专辑里的第一个大转折,经历了《向往》《交换》这种理想主义的生活后,到了30岁,我们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迷茫期,“经过现实的拉扯”“理念还剩几毫克”“苦涩 忐忑 坎坷”,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让我们不复当年澎湃的热情,而开始怀疑自己,怀疑人生。之后开始动摇,“曾想出尔反尔”,但最终还是理想主义战胜了现实,“我宣言还言犹在耳”。前半生里爱着自己的那些人,成为了后半生自己奋斗的动力,“只是为了得到爱的人认可”。我们从中二青年蜕变成了成熟知性的人,第一个转折完成。
曲目四:《离开的那一些》——中年期
《离开的那一些》AR意象,空无一人的长椅、行李箱,象征着孤独
人到中年,积累期已经过去,我们开始更多的体会失去与离开。我们渴望糟糕现状的终结,“北方到底还有几公里”,但现实的打击是“想要离开又能去哪里”。当然,成熟的自己也不会像《幸存者》里那样怀疑人生了,而开始选择接受与释然,“原来放手也是一种美”,“不同的世界不去追”。这时的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更重要了——是经历而不是结果,所以“梦越过寒冬,爱放在我心中”。
曲目五:《最好是》——知天命
《最好是》AR意象,复古风的家具代表时间流逝,尽管物件齐全,但没有人,更显寂寞
《离开》的释然多少有点苦情的意味,我不愿失去,是命运太过曲折,我知道我们不是一路人,但怎么就从当初的相濡以沫走到了相忘江湖的地步呢?在《最好是》里面,伤感才真正被接纳(划重点,并非释怀),也是我认为专辑的第二个大转折。
前半段承接《离开》的不舍与纠结,强颜欢笑却发现自己根本无法坦然面对,“床头灯照亮眼前的寂寞”和“没你的空床一点都不寂寞”,完全相反的说法反而证明了自己的口是心非。
这首歌在立意上的亮点就在于,对于伤感这类负面情绪,我们应该怎么应对。藏起来?还是努力释怀?林俊杰给出的答案是——接纳。喜怒哀乐,每一种情绪、经历都是我们人生的组成部分,如果我们可以接受欢乐的记忆,为什么不能接受悲伤的故事呢?(题外话,这一立意和《头脑特工队》异曲同工,推一下这部电影。)强迫自己忘记、释怀反而是一种更大的痛苦,不如接受不同面的自己,让悲伤住在心里。所以“最好是昨天都忘了”,言外之意是,忘不了就算了吧,“听听就算了,关上灯该睡了”。
曲目六:《暂时的记号》——人生终结
《暂时的记号》AR意象,“我”在宇宙中终于遇见了另一个“我”
人生走到即将终结的阶段,我们终于看透了这一生,也看开了这一生。比起《向往》,我们认识到了“阳光并不普照”,《余生》富有浪漫色彩的理想主义,在如今看来也不过是“雷同的轨道”。当我们像《幸存者》中那样怀疑人生时,我们会“想象自己有对照”。人生后半程,灰暗的色调越来越浓,情绪越来越低落,但现在想来,“喜或悲最终同样单调”。当下,我们面临死亡,但无需恐惧死亡,因为它只是“永恒暂时的记号”,我们也只是“时间暂时的记号”,永恒即是我,我即是永恒。
理完了六首歌的骨架,我们再融入林俊杰反复强调的元素——平行时空、爱以及遗憾。
先上结论:因为人生有遗憾,所以我们会想象平行时空,最后为了爱,我们继续走下去。
《向往》中,我们几乎没有看到平行时空的元素,它不断提醒我们“感受当下”,这正是青春期,我们没有太多烦恼、只铆足了劲向前冲的模样。这个时候,我们感受到的,满满的都是爱与希望,没有遗憾,也不想留遗憾。
来到《余生》的阶段,我们会遇到坎坷,会“几经转折”,会不免开始幻想,平行时空的那个我,“会以什么方式哭过”?但很快,我们会坚定自己的信念,因为“等你说,等我说,一等就是一个宇宙”,谁知道平行时空会发生什么,不如现在就去争取。
《幸存者》中同样很少提及平行时空,我认为是这个时期,我们经历太多现实的拉扯,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连幻想的时间和精力都不会有,只有在梦里,我们才有机会感受“梦的光泽在温和地应和”,应和的是什么?是曾经平行时空里那个过得理想与完美的自己。
《离开》同样将平行时空和梦融合在了一起。或许,这个年纪的我们,再去幻想平行时空,会显得有些幼稚了吧。我们把秘密的声音放在了心里,让它“回荡在梦境”。“梦闪烁如霓虹”,我理解为梦里(平行时空里)的自己也同样遭遇了人生的困境,“所有风景,所有森林,都在结冰”,但那里的完美的自己,他能做到“让割舍成为一种美”“不同的风雪不去写”“多余的伤悲我拒绝”,平行时空的自己再次给了我们力量,“梦越过寒冬”,他走了出来,我们也一定会走出来。
《最好是》里,“平行时空重迭了”,指自己终于成为了理想中的自己,“却没交集了”指虽然我们再度成熟了,但平行时空里的我拥有这个美好的事物,而我却没有,这是命运的安排,非人力所能抗衡,所以只能接受。
《记号》中,我们和平行时空中的我们互相眺望了一生,互相抚慰、互相激励,也互相祝福,“在此刻,在某处,那个我,他很好”。宇宙里不知道有多少个自己,我们这一生也不过只是“旅程其中的一条”,等到我们告别这个记号后,才会遇见其他的自己,看到他们“各自在各宇宙个别哭或笑”,我们成为了记号,但我们还在另外的时空爱着、挣扎着、生活着。
碎碎念后记:
暂时就写到这吧,随想随写,文笔不好,语句不通,没人骂我就不改了。
《伟大的渺小》是“很私人的作品”,站在林俊杰自己的角度去看人生、看宇宙、看人心,而《幸存者》则回到了更大众的视角,去刻画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节点,所以对我而言,《幸存者》是更能打动我的,今天上午按照顺序听,听到《幸存者》就开始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一直哭到了《最好是》,我想是因为我正在经历《幸存者》的阶段吧,这首歌的每一个字都唱到我心里去了(但我的生理年龄还在
《余生》的阶段啊喂)。
今天也从各个渠道看了各种人对新专辑的评价和解析,很庆幸这个浮躁的年代,还有人能做出这样让各人百家争鸣的音乐作品。
《幸存者》重在情感的表达,可能技巧和突破上没能达到很多严格的粉丝的要求,我也是这样。但林俊杰聪明就聪明在,他拆专辑!《如你》才是王炸!其实我今天凌晨一直在听《While I Can》,实在是颠覆了我对他的认知,也更加期待《如你》后续的作品。
祝新专大卖呀!林俊杰值得。
真的。
作者:尘月 esperanza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6376048/answer/153420525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BGCMY
· 辽宁林俊杰真心牛逼真心的
音符23
· 四川幸存者歌词也很牛批背负伤的幸存者代价是感情全额可我如何做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