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和他的原配妻子朱安

avatar
关注

 

(左为鲁迅,摄与东京时年二十八岁,后照片赠与岳母俞氏,右为朱安,移居北京时摄,时年四十岁)

 

鲁迅,作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形象都很熟悉,提到他的感情世界,多半会想到许广平,而朱安作为鲁迅的原配妻子,一个封建礼教的牺牲者,也值得我们记住,下面简单梳理出他和原配妻子朱安的感情经历。

1899年,周朱两家订立婚约, 1903年鲁迅回国探亲,并未履婚约,1906年,朱安已经28岁,这个年龄没有出嫁,处境十分尴尬,这一时期,鲁迅曾写信给叔父想解除婚约,而遭到鲁迅的母亲鲁瑞的反对,因为婚约是周家求的朱家,其次,毁约不利两家名誉,朱安更是牺牲品。朱家终于坐不住了,一再拖媒人来催,鲁迅的母亲鲁瑞打电报给在日本的鲁迅,称自己病危,要求速归,

1906年七月鲁迅回故乡完婚,结婚当天,鲁迅穿戴着假辫子,按照旧式婚礼种种繁琐仪式一一照办,周家族人都知道鲁迅接受了新学的洗礼,不仅自己剪了辫,也很反对女人缠足。于是这天朱家特意让新娘穿上大一号的鞋子,假装大脚。多年以后鲁老太太回忆婚礼的情景,说了这样一件事:结婚那天,花轿进门,掀开轿帘,从轿里掉出来一只新娘的鞋,当时朱家人认为是很“不吉利”的,我倒也不相信这些话,但愿这门亲事顺利。婚后第二天,鲁迅到自己书房里睡婚后第三天,鲁迅又回到了日本。婚后鲁迅很少诉说他的感情生活,仅对好友许寿裳说过这么一句沉痛的话: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它,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1909年6月,鲁迅结束了七年留日,回国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化学教员,1910年回到故乡任绍兴府中学堂教员兼监学,这时期其大多忙于学校事务,常常住在学校,即使回到家中,也独自睡一屋。他白天教书会友,晚上用抄写古籍来打发漫漫长夜。根据鲁迅母亲鲁瑞多年后回忆,“他们既不吵嘴,也不打架,平时不多说话,但没有感情,两人各归各,不像夫妻”她不明白于是问儿子:“她有什么不好?”鲁迅只是摇摇头,说:“和她谈不来,和她谈话没味道,有时还要自作聪明”。他举了个例子:有一次,我告诉她,日本有一种东西很好吃,她说是的,是的,她也吃过的。其实这种东西不但绍兴没有,就是全中国也没有,她怎么能吃到?这样,谈不下去了。谈话不是对手,没趣味,不如不谈。这一时期,鲁迅屡次在书信中向哥们许寿裳诉苦,并希望在外地给他谋一个职位。

1912年1月,鲁迅如愿离开故乡,在许寿裳推荐下到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科长,同年五月到北京,任(北洋政府)教育部部员,值得一提的是,这年的5月5鲁迅开始记日记,一直记到临终的前一天,这天他的日记是这样写的“五日,下午三时半车发,途中弥望黄土,间有草木,无可观览”。任职教育部期间鲁迅月俸多半寄回绍兴家用,也时常寄给二弟妻羽太家。这一时期他从不与朱家通信,1913年4月收到朱安的弟弟朱可铭的信,没有回复,1914年11月收到朱安的信,同样置之不理,只在日记中记道:“下午得妇来书,二十二日发,颇谬。”此间1913年、1916年鲁迅两次回家探亲,日记中均未提到朱安。

1918年,鲁迅家族决定卖掉祖屋,卖给了城里的富豪朱阆仙,(新中国成立后该屋被政府无条件收回,作为鲁迅故居)这年冬,鲁迅最后一次回到故乡,这也是他的小说《故乡》的创作背景,“我这次是专为别他而来的。我们多年聚族而居的老屋,已经公同卖给别姓了,交屋的期限,只在本年,所以必须赶在正月初一以前,永别了熟识的老屋,而且远离了熟识的故乡,搬家到我在谋食的异地去。”

1919年,鲁迅全家迁到北京,这年朱安40岁,与家人照了合影之后北上,此后一生没能再回故乡。朱安没有选择,只能同行,鲁迅虽不情愿,但不得不带她一起上路,回乡总共二十多天,日记中都没提到朱安,最多只用 “眷属”将朱安一笔带过,到北京后一家居住在八道湾。

(右一为朱安,右二为朱安母亲俞氏)

1923年8月,鲁迅与二弟周作人失和,搬到砖塔胡同,在砖塔胡同,鲁迅的书桌是放在朱安的房间里的,鲁迅白天的案头工作,朱安就在厨房里张罗饭菜等事,不会去打扰他的工作。有时邻居吵闹,朱安还会恳求她们:大先生回来时,你们不要吵他,让他安安静静写文章。

1924年,鲁迅购买西三条胡同21号,同年五月携母亲、朱安搬到西三条,但不久就病倒了,朱安对鲁迅在生活上的照顾是无可挑剔的。鲁迅当时不能吃饭,只能吃粥,据俞芳回忆:“大师母每次烧粥前,先把米弄碎,烧成容易消化的粥糊,并托大姐到稻香村等有名的食品商店去买糟鸡、熟火腿、肉松等大先生平时喜欢吃的菜,给大先生下粥,使之开胃。她自己却不吃这些好菜。”

(朱安和鲁瑞在西三条胡同家中)

此后,1927十月,鲁迅移寓景云里二十三号,与番禺许广平同居,1929年十月孩子周海婴出世,1932十一月,因母亲鲁瑞生病赴北平探望。1936 年一月鲁迅肩及胁均大痛,三月骤然气喘。五月美国邓医生来诊断,病甚危。八月,痰中见血。十月,鲁迅在上海溘然长逝,临终前,身边仅有许广平和周建人看护。

此后1947年朱安疾病渐重,作为旧式妇女,这时她最惦记的是后事如何操办、今后由谁祭祀等等,提出要到上海与鲁迅合葬,众人认为不现实只得随口答应,后许广平提出在老太太旁购地,与鲁迅的母亲鲁瑞同葬在板井村,也不能如愿,只得暂葬在保福寺,后在破四旧运动中被平坟。

 

 

 

 

 

发布于广西阅读 11907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我是惠特摩尔

· 湖北

迅哥太狠了,如果给他生个孩子多好。

亮了(0)
回复
discusser-avatar

北岭黄大仙

· 广西

婚姻关系不是师生关系,学历差距太大根本没有什么共同话题。所以东子才喜欢找女大学生😃

亮了(0)
查看回复(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