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元顺帝作为亡国之君,庙号还是褒义词?
一般来讲,亡国之君庙号都不好听,比如隋炀帝,唐哀宗,明思宗,宋怀宗。我记得清朝宣统没有庙号,后来一群遗老自己定了一个,叫清懋宗,总体来说还是符合的。
唯独元朝很奇怪,叫元顺帝。慈和便服曰顺,我搞不清便服啥意思,慈和总可以理解吧,说他比较仁慈?哪个天才想出来的。
看看元顺帝记录,也不是啥好鸟。
元顺帝名叫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蒙古语意为“铁锅”,虽然名字听起来还有铮铮铁骨的味道,但其本人显然早已不再有草原骄子的威风了。抛开元顺帝生不逢时的客观因素不谈,仅从他治国安邦的能力来看,他的确是庸碌无能的。
延祐七年(1320年),元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欢帖木儿出生。妥欢帖木儿出生时正值元仁宗驾崩之年,此后几年内,皇位更迭频繁、内乱不断。至顺元年(1330年)七月,妥欢帖木儿被元文宗流放到高丽大青岛,加以软禁,次年将其流放到广西静江。至顺四年(1333年)六月,妥欢帖木儿在上都即位,是为元顺帝,改年号“元统”。
元顺帝当政时期,黄河水患频发,黄河周边地区受灾严重,这一代又是中国的粮食主产区,所以黄河水患必须治理。元顺帝下令右丞相脱脱治理水患,古代生产技术低下,只能靠人力、畜力来做工程了,于是先后有上百万人被征调到黄河治理水患,但是国家拨下来的钱粮却又被蒙古族的管理者贪污了很多,以至于治理黄河的上百万劳工却吃少穿,只能拿瓦片儿盛饭吃。吃不饱,没力气干活,干不动活还要被教训,这让本就生活艰难的汉族百姓更是看不清活路。于是白莲教的韩山童和刘福通等人利用人们的这一心理发动起义,成立红巾军推翻元朝的统治,结果一呼百应,瞬间激发了元朝各地汉族人的不满情绪,各地农民纷纷揭竿起义,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了。
纵情于声色的元顺帝,浑然不知此时的元帝国大厦已摇摇欲坠。由于滥发货币,导致通货膨胀,加之天灾不断,农民的生活是苦不堪言,走投无路的农民,纷纷拿起武器,组成起义军。一时之间,各地的农民起义军成烽火燎原之势,一步步吞噬着元帝国庞大的身躯。最终,朱元璋的大军兵临大都,此时的元帝国是回天无力。在明军的猛烈进攻下,元军的抵抗防线被攻破,元顺帝在一队护卫的护送下,向着自己先辈生活过崛起的的蒙古草原退去。
从资料来看,元顺帝碌碌无为,又加上亡国,定个思宗,怀宗都看得起他,弄个幽更好。怎么反而弄个好的庙号?
糖糖来了
· 辽宁毕竟大元吴王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
· 广东顺是谥号,惠才是庙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