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可梦游戏正统作品开发历史上的“妥协”(一)迷唇姐事件【宝可梦座谈会049】

avatar
关注

俗话说“入乡随俗”。当一款产品走出国门,准备开拓海外市场时,势必要谨小慎微地做好对于当地市场文化政治背景的调研工作。唯有这样,这些跃跃欲试,想要复制本土商业成功的企业们才不至于在大展宏图前先吃了文化差异的闭门羹。即便是火遍全球的《宝可梦》系列,如今仍然在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地区被列入封杀禁令,原因包含了从违反教义到赌博暗示的各种千奇百怪的理由。

不过,有时候这种事情还真的不是海外市场的“吹毛求疵”。《宝可梦》游戏系列在早期的几次设计纰漏,不但给海外市场推广带来过额外的麻烦,更因此遭受千夫所指,差点成了宣扬种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反面教材。

本期要介绍的是“第一世代迷唇姐肤色事件”。迷唇姐是全国图鉴编号No.124的宝可梦,首次登场于第一世代,在第八世代以前拥有唯一的【冰+超能力】属性组合,与电击兽、鸭嘴火兽共同作为【冰、电、火】三位一体的宝可梦组合被设计出来。第四世代中,电击兽与鸭嘴火兽追加了藉由通信交换达成的进化形态,而迷唇姐却仿佛遭受冷遇一般,至今没有追加其进化型,显得与其他两只格格不入。

而这背后的原因,实际指向的是宝可梦系列早期开拓海外市场时,所遭受的第一次因文化冲突而起的控诉事件。

在原版设计中,迷唇姐的形象来自于日本【辣妹】(Gal,没错,就是galgame的前缀)。这个词语始于1970年代日本当时身穿新的时尚服装女性之总称,在泡沫经济时期时成为意指年轻女性的词语。涩谷与原宿是其主要起源地,但两地的辣妹风格有所不同。

而迷唇姐的冰属性,以及迷惑力极强的歌声与令人恐惧的吻(招致毁灭的爱情),则可能与以北欧神话为蓝本创作而成的中世纪德语文学经典《尼伯龙根之歌》中的登场角色布伦希尔特、克里姆希尔特等人有关。

当然,还有日本本土的妖怪【山姥】。

然而另一方面,在早期动画和游戏中,迷唇姐的脸为黑色并且拥有厚嘴唇,类似于黑人妇女形象。其英文译【Jynx】又语源自Jinx,意指【不祥之人】。这些亚太文化圈中不会过于敏感的设计,在大洋彼岸的自由美利坚却成了雷区舞王。

这些要素在宝可梦游戏进入美国市场后,很快引起了黑人群体平权人士的密切关注。其中一位名为卡罗尔·波士顿·惠特福德(Carole Boston Weatherford)的非裔美国女性作家、批评家对迷唇姐的设计形象尤为不满。

从她的个人网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位卡罗尔女士是一位杰出的儿童文学作家。自从1995年她的文学处女作《六月的Jamboree》出版以来,卡罗尔的作品获得了三项Caldecott荣誉,两项NAACP形象奖,一项SCBWI金风筝奖,一项科雷塔·斯科特金作家奖和许多其他荣誉。
在事业成就方面,卡罗尔获得了北卡罗来纳州英语教师协会颁发的拉格根-鲁宾奖(Ragan-Rubin Award)和北卡罗来纳州文学奖(North Carolina Literature Award),这是该州最高的平民荣誉之一。她拥有巴尔的摩大学出版物设计硕士学位和北卡罗莱纳大学格林斯伯勒创意写作硕士学位。她是北卡罗来纳州费耶特维尔州立大学的英语教授。

这样一位政治身份特殊的杰出作家对涉嫌明显种族身份暗示的迷唇姐形象颇有微词,自然会对社会主流认知产生相当程度的影响。

2000年1月,惠特福德女士在阿拉巴马州的报纸上发表了一篇专栏文章,题为《政治不正确的口袋妖怪》。在这篇文章中,惠特福德女士解释了她如何认为No.124宝可梦(迷唇姐)是对非裔美国人的负面刻板印象的一种体现。



该文章指出:迷唇姐有着明显的人类特征(与大多数其他角色相比):乌黑的皮肤,粉红色的大嘴唇,睁大的眼睛,一头笔直的金色鬃毛和丰满的身材,还有乳沟和扭动的臀部。

换句话说,迷唇姐就像一个超重的变装皇后化身的小黑三宝(Little Black Sambo),一个很久以前从图书馆清理出去的儿童读物里出现的种族主义刻板印象。



作为对争议的回应,在2000年末发行的美国版《宝可梦:金/银》中,迷唇姐在游戏中的精灵被赋予了紫色皮肤。

于美国市场初来乍到的任天堂与Game Freak迫于压力,从第三世代起将迷唇姐的官方绘图彻底修改为紫色皮肤。日后再版的宝可梦黄、宝可梦金/银等日版游戏中,迷唇姐的皮肤皆改为紫色。前两个世代日版游戏中的黑皮迷唇姐就此作古。

(分别是宝可梦黄与宝可梦金银再发行版本中的迷唇姐形象。此时迷唇姐的肤色已被修改为紫色。)

同时在北美地区播放的宝可梦动画(无印)中,有关迷唇姐的集数也悉数遭到删除。其中就包括宝可梦无印特别篇(064)迷唇姐的圣诞节。该集本应在原【宝可梦无印038 电脑战士多边兽】一集放送后(1997.12.16),于该年的圣诞节作为特别节目播出,却因为卡通昏迷事件而不得不延期播出。为了解释主角团一行人与火箭队三人组在该集中出现的携带宝可梦变化,故而作为特别篇剧集,独立于系列首作主线故事的时间线放送。迷唇姐这一多灾多难的圣诞老人,在大洋彼岸又因为政治不正确原因遭到了与多边兽同样的命运,自此遭到官方封杀。

或许是出于迷唇姐事件的考虑,GF在后续的世代中似乎一直在刻意冷遇这只冰+超能力属性的初代遗老。迷唇姐是第一世代对战中两个最强属性的结晶,当然在第二世代对冰与超能力属性的重点削弱中,它也成了最大的受害者之一,自此在宝可梦对战环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只能在一些特别的年份(如2016和2019的神战环境中),凭借隐藏特性的【干燥皮肤】作为盖欧卡counter登场。在第四世代中,电击兽和鸭嘴火兽均获得了进化形态;而迷唇姐却被刻意遗忘。这与第二世代追加三者的退化形态时截然不同。到了宝可梦:剑/盾中,伽勒尔形态的魔墙人偶/踏冰人偶登场,迷唇姐【冰+超能力】的唯一属性组合亦成为历史。同时它也成为了系列首只被地区形态宝可梦夺走唯一属性组合的前代成员……幸好伽勒尔魔偶一家强度不高,迷唇姐在十月的冠之雪原中也终于回归正作,踏上了前往剑盾环境的末班车。

《迷唇姐事件》是宝可梦系列海外推广的一个小插曲。任天堂和Game Freak在此次事件上的处理堪称游戏业界对于炎上事件处理方式的教科书。毕竟经历了对宝可梦系列本土口碑和任天堂股价造成巨大冲击的多边兽动画放送事件后,二者早已有些风声鹤唳,誓要将类似事件的苗头扼杀在摇篮之中。然而,这并不是宝可梦系列最后一次因文化冲突惹火上身,也并不是宝可梦系列最后一次为海外市场做出“妥协”。在海外市场如履薄冰地捞金,对于反射弧长的日企来说显然是一门困难的学问。直至今日仍然有猴楼之辈在这条看似简单的单行道上徒增笑料。而宝可梦与政治正确的孽缘,并没有就此结束。

ACG圈精灵宝可梦
发布于俄亥俄阅读 19508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宝可梦研究员铁甲蛹楼主

· 俄亥俄

鬼鬼,今天这帖子能从待审核里出来吗

亮了(15)
查看回复(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