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勒
又称敕勒、高车、丁零、狄历,6世纪到7世纪,亚欧大陆中部分布的突厥以外突厥语族游牧民的总称。其中的回鹘后来建立汗国。铁勒构成部族很多,大多部族分散,过着游牧生,铁勒的祖先是匈奴的后裔别种。种族多在西海(咸海)之东山谷生活。姓氏各别,总称“铁勒”。无君长,分散而属东西两突厥。
九姓铁勒
其后铁勒部族中九个有力部族崛起。唐朝称为九姓铁勒,部族九姓具体不明,涉及以下15部族。
薛延陀部
是由铁勒部落联合而形成的古代部落国家,其骨干部落,以薛与延陀组成。是东部高车一部落。曾经于487年(齐永明五年),随阿伏至罗到准噶尔盆地建高车国。其中族源有匈奴。 南北朝时游牧于阿尔泰山西南,额尔齐斯河一带,少数留在于都斤山。他们的军力很大。曾经多次反叛。六世纪中叶,准噶尔盆地的敕勒人随突厥土门可汗东征柔然后,散居在漠北的敕勒人分成15部,薛延陀为其中一部。605年,他们的首领乙失钵驱逐突厥泥厥处罗可汗。直到618年才被射匮可汗重新征服。 628年,西突厥汗国大乱。薛延陀部长乙失夷男率7万户越阿尔泰山归依东突厥汗国。后来,敕勒的拔野古、回纥、同罗相继作乱。推乙失夷男为可汗,即真珠可汗,牙帐设在郁督军山,在630年立国。接受唐朝的可汗封号。徙庭于独逻河(今蒙古国土拉河)。后来一些室韦、靺鞨依附。同年与唐军一起消灭了东突厥,并占领漠北之地。 646年在唐灭薛延陀之战中被唐朝(李道宗等将领)在回纥的帮助下击败,随后亡国。
可汗列表
也咥可汗乙失钵
真珠可汗夷男
多弥可汗拔灼
回纥
原是铁勒一部,与仆骨、同罗、拔野古等部一样;后来回纥强大,遂将这些源自铁勒的部族统称为外回鹘。 回纥(回鹘)是裕固族、维吾尔族以及回族等族的宗源之一,回回一词即为回鹘的转音。在七世纪初期,回纥在唐朝的北方建立强大的政权,对中国历史有深远的影响。公元744年,回纥怀仁可汗联合唐朝击败后突厥,一统北方草原铁勒诸部。 《宋史·高昌传》记载称高昌回鹘,称甘州有可汗王,西州有克韩王,新复州有黑韩王,而不是北魏隋唐以来的汉人所建的高昌国(早已在640年灭亡)。元代有多种译法:畏兀儿、畏吾儿、伟兀、伟吾而、卫吾、委兀、外五、瑰古、乌鹆、畏午儿等。 学界习惯称呼为高昌回鹘,日本学者惯称之为西州回鹘,他们是联族,意思是联盟,祖先是由乌揭人与丁零人组成,即唐朝的回纥人。今天裕固族的祖先在元朝被称为撒里畏兀尔。维吾尔族从1922年(苏联境内)和1934年(中国境内)开始宣称其为自己祖先 。
漠北回鹘汗国
隋大业元年(605年),回鹘与其他铁勒部族反抗东突厥奴役,回鹘部的特健被推为联盟首领。后其子菩萨率众与薛延陀大败东突厥。唐贞观六年(632年),有契苾部千余家在契苾何力的率领下从焉耆来到沙州,被唐朝安置在甘、凉二州。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回鹘酋长吐迷度在独逻河(今蒙古国土拉河)自称可汗,正式建立回鹘汗国。并与唐朝一起消灭了薛延陀汗国,称臣于唐朝。吐迷度被唐朝封为怀化大将军兼瀚海都督。
回鹘君主
特健俟斤
菩萨
吐迷度
婆闰
比栗(比粟毒)
独解支
伏帝匐
承宗
伏帝难
怀仁可汗 药罗葛骨力裴罗
英武可汗 药罗葛磨延啜
牟羽可汗 药罗葛移地健
长寿天亲可汗 药罗葛顿莫贺
忠贞可汗 药罗葛多逻斯
奉诚可汗 药罗葛阿啜
怀信可汗 药罗葛骨咄禄
滕里野合俱录毗伽可汗
保义可汗
崇德可汗
昭礼可汗 药罗葛曷萨特勒
彰信可汗 药罗葛胡特勒
㕎馺特勒
乌介可汗 药罗葛乌希特勒
遏捻可汗
西迁后回鹘政权
甘州回鹘
因居住于河西走廊,又称河西回鹘。9世纪回鹘分裂后,迁居河西的回鹘人所建。
历任可汗
英义可汗 药罗葛仁美
顺化可汗(后唐封) 药罗葛狄银
景琼
夜落纥·密礼遏禄胜
忠顺保德可汗 药罗葛 夜落纥 夜落隔
怀甯顺化可汗 夜落隔·归化归忠保顺可汗 (北宋封) 夜落隔·通顺
伊噜格勒·雅苏伊噜格勒 夜落隔 国亡,被西夏李元昊吞并。
高昌回鹘
咸通七年(公元866年),回鹘首领仆固俊入侵吐蕃并大败其大将论恐热,占领西州、北庭、轮台等地,建立了高昌回鹘王国。
高昌回鹘君主列表
仆固俊
颉利·毗伽·天王
阿儿思兰·毗伽·天王·孙古律可汗
圣·毗伽·王天
合·阿儿思兰·骨咄禄·阙·毗伽·天汗
阙·毗伽·王汗
天圣国·毗伽·阿儿思兰·天·回鹘·答儿罕
毕勒哥
月儿帖木儿
巴而术·阿而忒·亦都护
怯失迷思
撒怜丁·的斤
玉古伦赤·的斤
马木剌·的斤
火赤哈儿·的斤
纽林·的斤
大元帝国回鹘亦都护
由于察合台汗都哇的进攻,高昌被攻陷,回鹘亦都护内迁到甘肃永昌。
纽林·的斤
帖睦尔普化
篯吉
太平奴
察合台汗国回鹘亦都护
回鹘亦都护迁居甘肃后,高昌当地另立亦都护,受察合台汗国统治。
吃剌失思·亦都护
宽彻·亦都护
?·亦都护
成帖木儿·亦都护
仆骨部
原附属于西突厥与薛延陀,后归附唐朝,是九姓铁勒之一,其首领头衔是俟斤(或俟利发)。仆固部在土拉河以北游牧,是九姓回纥的组成部分。薛延陀汗国覆灭后,其首领娑匐俟利发歌滥拔延南下降唐朝,唐以其部置金微都督府,任命歌滥拔延为右武卫大将军、都督。歌滥拔延孙仆固怀恩在安史之乱时在郭子仪手下为将,统回纥军。仆固部另有一部留于故地,后融入回纥,高昌回鹘的创立者仆固俊可能便是仆固部后裔。
多览葛部
多览葛,铁勒诸部之一。又作多滥、多滥葛、多腊葛,元代汉文史藉作帖良兀、田列克、帖良古惕,明代称帖列固秃。游牧于薛延陀东,居同罗水(今土拉河)。先后附属突厥汗国、薛延陀汗国。唐贞观二十年(646),薛延陀汗国亡,其首领多滥葛末俟斤与回纥皆朝唐。次年,唐以其地置燕然都督府,授多滥葛末为右卫大将军、都督。龙朔元年(661),随同罗等部反唐。次年,为唐将郑仁泰、薛仁贵等败于天山。
拔野古部
也称作拔野固或拔曳固。拔野古部初属西突厥,后降唐,但屡次叛唐,五代时后唐的李氏传说亦源自于拔野古部。 此姓氏广泛存在于亚欧大陆,蒙古(Bayad,Bayagud,巴牙兀惕,巴岳特,巴牙惕,中国内蒙古为:白,富等姓氏),俄罗斯,突厥语族民族,满族均有姓氏。蒙古秘史中记载蒙古巴牙兀惕部先祖mahalik bayagudai(可能来自突厥)归顺成吉思汗十世祖朵奔篾儿干,成为迭列斤蒙古一支。 明末,蒙古巴约特部首领率部归降女真努尔哈赤,之后便有了满洲巴约特氏。 欧洲的拔牙氏可能与蒙古西征有关。
同罗部
原附属于西突厥与回鹘帝国之下,后附属唐朝,为九姓铁勒之一。源自铁勒,使用突厥语,原活动于蒙古北方,后移居内蒙古地区,慢慢迁往中国山西、河北一带。在唐朝末年时,成为沙陀部的骨干之一。
思结部
隋、唐铁勒十五部之一。在今蒙古国西南拜达里格河上游以东、杭爱山东麓一带。《新唐书·回鹘传下》: “奚结处同罗北,思结在延陀故牙。”
浑部
斛薛部
铁勒诸部之一。又作斛萨。游牧于独洛河(今土拉河)北,南接多览葛,有胜兵万人(一作7千)。先后附属突厥汗国、薛延陀汗国。唐贞观二十年(646),薛延陀汗国亡。次年,唐以其地置高阙州,隶燕然都护府。
奚结部
奚结部,在同罗北(今肯特山以北、石勒喀河傍)
阿跌部
又名诃咥为一中文姓氏。隋唐时代的敕勒部族(又称铁勒)中有一部族叫阿跌部,其部后代即姓阿跌。唐朝有节度使阿跌先进,后赐姓李。现代无此姓。哈萨克汗国的小玉兹中有阿达依部是指他们。
契苾部
隋、唐铁勒十五部之一。在今蒙古国乌兰巴托南中戈壁省一带。《新唐书· 回鹘传·契苾》:“契苾亦曰契苾羽,在焉耆西北鹰娑川,多览葛之南。” 唐永徽四年 (653) 以其部为贺兰都督府。大和中,其种帐附于振武。
思结别部
白霫部
中国南北朝时期漠北草原的古代少数民族,匈奴之别种,铁勒十五部之一,以狩猎、游牧为生,胜兵三千人。白霫自6世纪开始兴起,游牧于潢水(今西拉木伦河)以北、拔野古东的独洛河(今图拉河)东北等地。白霫东接靺鞨,西至突厥,南至契丹,北与乌罗浑相接。地周二千里,四面有山,环绕其境。人多善射猎,好以赤皮为衣缘,妇人贵铜钏,衣襟上下悬小铜铃,风俗略与契丹同白霫随同铁勒臣服于突厥。唐太宗击败东突厥之后,改归附于唐朝。当时有都伦纥斤部落四万户,胜兵万余人。贞观三年,其君长遣使贡方物。647年,以其地为寘颜州,白霫封族长为刺史,辖区在今天中国内蒙古大兴安岭西南至蒙古国东方省一带,还有一部分白霫人被迁徙到今天的内蒙古赤峰一带的居延州。最后后迁潢水以南,归附于奚族
都播部
图瓦人事实上是蒙古乌梁海部落的人,后泛指林中百姓。 匈奴和汉朝统治漠北时期,该地已有人居住。图瓦人先世是铁勒的都波部(生活在东萨彦岭),与他们最接近的还有科里亚克族与楚科奇人等的古西伯利亚语言使用者。 图瓦人在突厥汗国时代被征服,逐渐突厥化,成为木马突厥之一;唐朝统治漠北时期,称为都播人。
骨利干部
居安加拉河至贝加尔湖以南,分三姓。 据记载,其地夏天几乎没有日落,出好马,先是东突厥臣下,后臣服于薛延陀,曾向唐太宗贡马。唐先于其地设置玄阙州,662年尹余吾州。694年再贡马一次。后融入回纥汗国,另一部分成为雅库特人一族源(即是元代前的三姓豁里)。
评论区开荒,我辈义不容辞
来抢第一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