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贵乡公曹髦在位期间不断试探是否明智
宁为高贵乡公死,不为常道乡公生!
曹髦的结局悲壮而惨烈,最后一搏也是唯一的希望。
但是之前曹髦在位时,不断进行政治试探,固然有争取拥曹人心的作用,但同时也引起了司马氏的警觉。
曹髦的政治试探大概有这么一些:
1.司马师病重时曹髦打算去探病,被司马师拒绝。曹髦此时提出探病,意外通过对司马师病情的判断来采取相应的措施甚至伺机夺权。
2.司马师去世,下令司马昭留下,让傅嘏带兵回京,意在让司马昭远离中枢。
3.多次与裴秀、王沈、钟会举行宴会,意在拉拢他们。
4.与庾峻论尚书。曹髦表现出了很明显的尊郑抑王的倾向,王肃作为司马氏的姻亲,他的主张是“顺天知时,通于权变”,而郑玄的学说则更倾向于维护皇权。意在暗示,争取拥曹派,削弱司马氏的理论基础。
5.与群臣探讨了夏少康和汉高祖的优劣。曹髦本人认为少康更好,实际上就是在暗指司马氏仗权任智,自己要效仿少康中兴大魏。同样是政治宣言。
6.做潜龙诗。
7.还试图拉拢司马氏的铁杆石苞。
当然,曹髦一个十几岁的少年,要求他韬光隐晦太难了。
现在问题是,曹髦做这些政治试探是否明智?有没有别的好办法?
Lz1Yang
· 安徽不明智,但是我很钦佩他,他的死一个是徘徊在两晋的诅咒,从司马炎一朝开始到东晋灭亡,从不敢提忠字,而且后代还被刘裕闷死了,也算是报应了。
xjece
· 湖南我觉得恰恰相反,但凡能有别的办法,谁愿意扯下最后一块遮羞布当着国人的面杀皇上呢,曹髦真的很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