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著分析孙悟空武力水平
(用该文给猴子平反,还大家一个真实的齐天大圣!)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故事情节广为流传,但近年来,由于西游记题材的电影、电视剧和电子游戏的粗制乱造和传播,借网络信息的飞速膨胀,使网民脑洞打开,各种对西游记随意发挥想象的言论也随之而来,出现了封神论、阴谋论等谬论。主角孙悟空首先不可避免的受牵连,出现了质疑其能力水平的文章,大大偏离了原著观点。这里充分尊重原著,从原著中分析、提炼、总结孙悟空的能力水平,纠正一些网民的错误认识,从一个角度削弱封神洪荒论、布局阴谋论的影响。
西游记作为古典名著,得到历史认可,作者肯定在文字提炼、结构布局、情节安排等方面深凿细刻、经心搭建和深思熟虑,特别是大闹天宫片段,其是西游记中的重头戏,二郎神对阵孙悟空又是大闹天宫过程中的彩中之彩,作者会把它作为重中之重来描写,应倾心力作,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内中用的每个字词都非随便挑选、草率安置。我们读时应仔细琢磨,深入思考,尽量理解作者真意。这里我就多用此片段来论证相关论点。
本文只分析武力打斗方面的情况,不单论赌变化的神通。分析原则:一是从原著说,电视剧、民间传说或其他书中内容免谈。二是从原文选材,作者的情节设定优先,故事中人物的话语次之,分析尽量兼顾,如冲突以情节设定为主。三是符合逻辑,符合常理推断逻辑,符合前后文照应逻辑,符合整体一致逻辑,尽量能解释出所有故事情节发展的原因。
一、孙悟空Vs二郎神,变法天象地前,孙悟空强于二郎神。
1.三百余合时,二郎神不占优势。
全书中,孙悟空与对手(神仙和妖怪)单打独斗,大战数合未能见高下的,作者均用“不分胜败”、“不分胜负”或“不见输赢”的词语表述。未见高下后,一方先改变方式继续争斗或主动不再争斗的,作者一般都写明了原因,如:孙悟空先主动的5场,原因有:要见功绩、怕耽误工夫、故意败走(佯输)引妖等。对方先主动的5场,除金银角大王因明显武力弱先使唤同伴一起上这场外,其他场的原因为:哪吒心中不肯休、黑熊精进膳、牛魔王赴宴、金毛吼料不能取胜等。
二郎神vs孙悟空 原文:他两个这场好杀:昭惠二郎神,齐天孙大圣。......两个钢刀有见机,一来一往无丝缝。金箍棒是海中珍,变化飞腾能取胜。若还身慢命该休,但要差池为蹭蹬。真君与大圣斗经三百余合,不知胜负。那真君抖擞神威,摇身一变,变得身高万丈。
该场打斗中,二郎神首先开大,作者没有直接写出原因;作者用的表述词语“不知胜负”,全书也只此一处。对此作者都应属有意,以提醒读者自己判断。
判断也需要有线索吧,作者提供了吗?提供了,提供了先变法天象地和赞诗两个信息。对这次打斗,作者在书中写到:金箍棒是海中珍,变化飞腾能取胜。
说明一:孙悟空vs牛魔王,一个时辰斗百十余合,以此时间推断,孙悟空vs青牛精三个时辰应有三百合左右,此时孙悟空表示兴头才来(以上结论依据原著60、61和50回相关内容)。原著中,孙悟空大战久战,经天彻夜战等均未出现过体能问题,表现出惊人的斗战耐力。孙悟空自对阵二郎神至其后在八卦炉里49天(天上时间)期间未曾食饭,出来后依然体力充沛,书中写到,孙悟空可千夜不眠不困倦,可喝风呵烟,五百载不尝茶饭。这次对阵二郎神,三百余合对孙悟空来说可能是刚要兴致勃勃,体力应该没有问题。
(神仙也是睡觉吃饭的,原文中,菩提:蜷部身躯,朝里睡着了......那祖师不多时觉来。镇元大仙:且说那大仙,天明起来,吃了早斋,出在殿上。猜想孙悟空的耐力是食多仙桃、多仙丹和铁丸铜汁的缘故。)
说明二:我们知道,在没有明确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竞技持续过程中,改变打法往往有以下原因:一是想急于建功,二是感到形式对己不利。孙悟空在对阵二郎神三百余合时,没有首先开大,不存在以上情况,至少表示对打斗现状没有不满。
二郎神首先法天象地,哪种原因?如无作者旁白赞诗:“金箍棒是海中珍,变化飞腾能取胜”,则也可是第一种原因,但有了这个赞诗,就倾向是第二种原因了,即:先开大+赞诗,倾向可能性是二郎神面对金箍棒变化飞腾能取胜的局面,打斗无优势,对现有的打斗效果不满意,以至于急于改变了打斗方式。
说明三:赞诗也是作者想告诉读者的信息,可以描述一些具体情况,参考孙悟空vs巨灵神打斗赞诗,从韵律看,打斗的具体情况有体现。有的人对“金箍棒是海中珍,变化飞腾能取胜”的赞诗解释为猴子的兵器厉害,孙悟空凭借武器的优势才能打败二郎神,这种解释是明显错误的,书中说牛魔王和孙悟空武艺一般,但孙悟空用金箍棒和用不同武器的牛魔王打斗并未写赢得了牛魔王,只写了牛魔王体力疲惫,他们武艺一般,假设金箍棒是武器优势,那岂能不赢了牛魔王?可见金箍棒对武艺并不能加成!
兵器是主人挥动的,写作手法在此衬托主人的武艺,如非说成兵器是自发的,那二郎神的兵器“两个钢刀有见机,一来一往无丝缝”,岂不是也是自发的,这样,猴子二郎就可以旁边喝茶下棋聊天了,让两个兵器自己斗去吧!其实书中用写武器来表打斗情况是惯用写法,如:“钉钯解数随身滚,铁棒英豪更可夸”、“短棍行凶着顶丢,铁棒施威迎面击”、“药杵英雄世罕稀,铁棒神威还更美”等。
也有些人说:书中小张太子带四人战黄眉大王时这样写道:”狼牙棒是佛中宝,剑砍枪轮莫可伤“是不是说黄眉很厉害啊。这些人想以提高黄眉来压读者不认同赞诗中”金箍棒变化沸腾能取胜“是猴子高于二郎神的依据,按照书中写法,作者的意思就是小张太子和黄眉他们几个在这次战斗这个时间中是伤不了黄眉的,但别忘了赞诗只是写当时的战斗,就是为了表述那个时间段斗战的情况,当时打斗时确实没伤了黄眉,持续下去呢,不知道了,这样是抬高不了黄眉的。”剑砍枪轮莫可伤“和”变化飞腾能取胜“就是写武器主人的,是没有错的,”金箍棒是海中珍,变化飞腾能取胜“就是说孙悟空在当时的打斗模式下能赢二郎神。
综上看,孙悟空打斗场面没有不利:未首先开大,体力无忧,并有赞诗支持。所以可说,猴子此时是优于二郎神的。
2.分析结论与原著前后文对应情况。
以上分析结果与书中其他内容矛盾吗?不矛盾。
(1)章回题目和孙悟空后期说的曾受二郎神降伏。降伏是多人多力完成的,这里分析的是单打独斗实力,无什矛盾。
降伏,书中意思,无论使用什么方法只要使对方不再继续争斗即为降伏,降伏后收留对方即为收降或收伏。
如原文1:魔兕刀兵不怯,空劳水火无愆。老君降伏却朝天,笑把青牛牵转。
原文2:问及妖怪原由,行者把先请祖师龟、蛇,后请大圣借太子,并弥勒收降之事,细陈了一遍。
原文3:三藏见那老者当面是喜,背后是忧,即开言道:“老施主放心,莫生忧叹。贫僧收伏了徒弟,去恶归善,自然谢你。”
所以,降伏、收伏、收降,不代表单体武力一定比对方强!
(2)对应后文互相钦佩。这里说的是微优,对他二人来说是顺利与不顺利的感觉,二郎神孙悟空斗战三百多合,在西游记里是较久的打斗之一,说明二者实力差距不大,对应了后文描述的他们互相钦佩的情况:孙悟空对敌九头虫时对二郎神客气邀请并称呼大哥,二郎神从首战前认为泼猴怎称齐天大圣称号到后来口称大圣的转变,及称敢不如命的客气。
(3)从后文二郎神敢独去灌江口追孙悟空,是否说明这三百回合二郎神没觉得不顺利呢?说明不了,因为不顺利的感觉是弱微的,从后来的法天象地和赌变化过程看,二郎神增加了自信,能解释的过去。同理,孙悟空敢去灌江口和敢单独再打回花果山,也说明了孙悟空的自信。
(4)后期取经路上,原文里李天王有青牛精拳松脚慢,不如大圣紧疾的看法。《第五十二回 悟空大闹金兜洞 如来暗示主人公》中,孙悟空大战青牛精三个时辰后,天神在岸头贺喜,都道:“是有能有力的大齐天,无量无边的真本事!”,李天王近前道:“此言实非褒奖,真是一条好汉子!这一阵也不亚当时瞒地网罩天罗也!”瞒地网罩天罗时单对单赌斗中,只有二郎神这场才能与青牛精的这场具有可比性,李天王的“不亚于”在此用词具有夸赞之意,说明孙悟空对阵青牛精和对阵二郎神时的表现同样精彩,也反应了这次对阵二郎神时孙悟空在场面上不处劣势甚至微优的状况。
二、孙悟空Vs二郎神,孙悟空在法天象地后败走不是实力不济。
孙悟空也会法天象地,之后:
"这阵上,康、张、姚、李、郭申、直健,传号令,撒放草头神,向他那水帘洞外,纵着鹰犬,搭弩张弓,一齐掩杀。可怜冲散妖猴四健将,捉拿灵怪二三千!那些猴,抛戈弃甲,撇剑抛枪;跑的跑,喊的喊;上山的上山,归洞的归洞;好似夜猫惊宿鸟,飞洒满天星。众兄弟得胜不题。却说真君与大圣变做法天象地的规模,正斗时,大圣忽见本营中妖猴惊散,自觉心慌,收了法象,掣棒怞身就起。"
家里起火了,家人被烧伤了,你还能在街上和别人纠缠吗?周围都是敌人,虎视眈眈的,还能专心敌对一人吗?法天象地斗孙悟空的败走是由于"忽见本营中妖猴惊散,自觉心慌",不恋战,不能认为孙悟空的实力低于二郎神。
三、孙悟空自灌江口以来单对单不会处于劣势,独斗七圣至被金钢套袭击时又未落败。
1.灌江口斗二郎神,猴子应无压力,其后单单斗仍有占优的可能。
想一下,孙悟空心慌逃出花果山包围,并在二郎庙有闲心花时间点查香火和看文书,为何又与二郎神重新打回花果山?别说二人实力相近,就是有较大差距,强者也挡不住弱者的撤逃,他二人如一人不愿回就不会复战至花果山。二郎神想回花果山可以想出原因,那孙悟空为啥回去呢,老家已经被端了,为啥明知道回去会陷入重重包围而仍要回去呢?不可少的原因就是自信,缘何自信呢?缘自孙悟空前期天网内武战二郎神时至少无难于抵挡的压力,也缘自本次二人再战时的压力不大。两种情况缺一孙悟空就会信心缺乏,不再回去了。如当时他要走,谁能拦的住!
这里有这种可能:如果作者想到以上逻辑而故意这样写,那就极大可能是因为两人武力相当,二郎神领教了猴子的速度后,认为一人难降伏,自灌江口以来,睿智的二郎神改变战术,故意示弱诱敌入围。所以,我们不能以此时表现来辨别猴子和二郎谁强谁弱。
但是康张等六圣兄弟由此时“围绕”到后来参与“纷纷赌斗”,明显就是对二郎神进行了扶持。
二郎刚到花果山,真君笑道:“小圣来此,必须与他斗个变化,列公将天罗地网,不要幔了顶上,只四围紧密,让我赌斗。若我输与他,不必列公相助,我自有兄弟扶持;若赢了他,也不必列公绑缚,我自有兄弟动手。只请托塔天王与我使个照妖镜,住立空中。恐他一时败阵,逃窜他方,切须与我照耀明白,勿走了他”。从灌江口打回花果山,原文:两个嚷嚷闹闹,打出庙门,半雾半云,且行且战,复打到花果山,慌得那四大天王等众,提防愈紧。这康、张太尉等迎着真君,合力努力,把那美猴王围绕不题。
四大天王只提防没有加入战斗,说明二郎神的前期约定还没有解除,康张等六个兄弟不是绑缚孙悟空,就是扶持二郎神。哪里是绑缚呢?明显是扶持二郎神的。由此看来,该阶段的单对单斗虽不说二郎神输给孙悟空,但也可说猴子有可能占了上风。
2.独战七圣,苦战不是指苦苦支撑的斗战。
书中第六回,灌江口回来后,原文:这康、张太尉等迎着真君,合力努力,把那美猴王围绕不题。......早有些天丁、力士接着,开门遥观,只见众天丁布罗网,围住四面;李天王与哪吒,擎照妖镜,立在空中;真君把大圣围绕中间,纷纷赌斗呢。菩萨开口对老君说:“贫僧所举二郎神如何?——果有神通,已把那大圣围困,只是未得擒拿。我如今助他一功,决拿住他也。”
纷纷古义有三种解释:杂乱、混乱的样子;众多的样子;忙乱。理解为真君忙乱杂乱的在战孙悟空肯定说不过去,那就是众多的赌斗。所以这阶段是悟空VS二郎神+六兄弟阶段。从菩萨言语看,战场状况是猴子已经被围且困,说明猴子已经很难走脱了,对比以前天兵讨伐的效果,这种围困已经很难得。做到围困最重要的是主帅的谋略和对兵将的调遣安排,菩萨举荐的二郎神做到了,菩萨夸赞二郎神果有神通,应包括智谋和人员调遣等方面的领导能力,因为只靠个人神通是不能围困对手的。菩萨下句:“只是未得擒拿。我如今助他一功,决拿住他也”,只是未得擒拿+决拿住他也,说明菩萨未得擒拿的意思是也确定不了七圣在困住孙悟空的情况下能不能擒住猴子,说明场面仍在胶着。
该阶段后期原文写到孙悟空苦战七圣,原文:猴王只顾苦战七圣,却不知天上坠下这兵器......。原文中未提及猴子战败或无法抵挡。这里“苦战”的意思是什么呢?“战”意思是“斗战”,是动词;“苦”做副词,苦的古义解释有“竭力”(全力,不留余力)、“尽力”之意。结合书中其他文段,这里"苦战”和“苦斗”是指用全力战斗,形容斗战者的努力程度,不是指苦苦支撑的战斗。原文中七圣对战猴子也是合力努力,说明双方都未放水,都是尽力了。对“苦战”的意思书中也有很多类似例子可以说明,如:
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原文:“他两个又在那山崖下苦斗。斗不数合,小龙委实难搪,将身一幌,变作一条水蛇儿,钻入草科中去了。”孙悟空和白龙他们俩不至于苦苦支撑的战斗吧,
第六十一回 猪八戒助力败魔王 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原文:行者道:“这厮骁勇!自昨日申时前后,与老孙战起,直到今夜,未定输赢,却得你两个来接力。如此苦斗半日一夜,他更不见劳困。”
第十七回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原文:棒架长枪声响亮,枪迎铁棒放光辉。悟空变化人间少,妖怪神通世上稀。这个要把佛衣来庆寿,那个不得袈裟肯善归?这番苦战难分手,就是活佛临凡也解不得围。
3.一对七能逃未逃,神通能用未用,表明孙悟空还能支撑局面,未到落败地步。
书中,群对武艺斗战,作者一般都会写出败胜,如:借芭蕉扇那章节,武艺械斗,写出牛王多次败阵,前期孙悟空+猪八戒vs牛魔王,作者两次书明的词是牛王遮架不住,其间,玉面公主的外护头目们加入,作者书明的是牛王得胜,后期众神参与围绕,土地兵参与攻击,作者书明的词是牛王抵敌不住。这也说明作者在书中设定,如武艺一般,一旦一方加码,对战的天平就会不再平衡,倒向加码的一方,使另一方遮挡抵敌不住。
再对比书中多对一围捕的写法,如牛魔王被抓捕的情况:牛王被悟空八戒和众神包围对战,作者写牛王抵敌不住,然后逃走,不能突围,然后被制服。作者把围捕过程细化为围、败、跑和抓四个顺序环节。对这次灌江口回来后,天兵和二郎神七兄弟对一猴的围捕,作者怎样写的呢?我们怎样看呢?
一是未写出悟空战败或遮架、抵敌不住的词语,亦未写出悟空逃跑实施或尝试的句语。应知作者告诉读者的是此时孙悟空还能应付,未到遮架不住败阵的程度。原文中孙悟空被金钢琢偷袭打跌跤,到爬起来跑,到被细犬赶上,扯一跌,出现了一个时间过程,试想,若其感到一对七不敌,其无时间和能力逃跑吗?非也,是没想逃而非不能逃也!
二是孙悟空的神通未全使用证明未到紧急处。猴子还有金箍棒变化万万千千、三头六臂及身外身法的本领,书中多个情节显示,猴子在打斗中,心惊对方神通、对方兵器来的甚紧时,就曾使用三头六臂,如:对战哪吒,对战三十六员雷将。猴子在打斗中见对方凶猛、于己不利败阵或事有不谐时,多次使用过分身法助力,如:孙悟空见混世魔王拿刀凶猛,用分身法夺刀杀之;猴猪沙对阵七个狮子精不抵时,猴子用分身法转败为胜。这些神通在该打斗中一个都没有使用,使用一个至少可以对付七圣中的一部分帮手来减轻压力。作者忘了写吗?还是猴子没有时间用?其实根本不是,作者肯定比读者熟悉孙悟空,读者都没有忘,作者会忘吗?从上段分析看,孙悟空在打斗中是能腾出一点时间的,至少三头六臂只是摇身一变的啊!那为何不用?是未到猴子认为的着急非用不可的地步啊。
以上都说明孙悟空被偷袭前并未达到应接不暇、无暇分身、苦苦支撑的岌岌可危局面,其实未战败。或有人质问:有照妖镜照着他不能跑啊!答:孙悟空对逃跑连试都没有试呀。
另外,孙悟空被金刚琢砸中时是在哪里?在花果山的营盘里,猴子的营盘已经没有了,那就是在天兵的营盘里,为啥不在营盘外边呢?天兵会在自己办公睡觉的地方乱砸自己的物件打架吗?肯定不想,这只有一种解释是孙悟空冲到那里了,所以说这时天王、二郎神七兄弟虽围了孙悟空,但也不能完全挡住他横冲直撞,所以在观音看来一时难于拿获,老君才出手金刚琢。
4.分析结论与原著前后文对应情况。
以上分析结论与原著后文内容矛盾吗?符合其他情节发展逻辑吗?(1)孙悟空最终被抓是结果,对应了章回题目和孙悟空自说曾受二郎神降伏的后文,但从过程看降伏是七兄弟加细犬,加太上老君共同实现的。上述分析的是过程,不存在与此结果矛盾,倒是很好对应了孙悟空和其他大神多次说的梅山兄弟侪、老君丢了金钢套和合力擒猴到金阶的后文。(2)照应了八卦炉出来后,孙悟空闹天宫,天庭玉帝请如来救驾降伏的情况。也照应了当时观音问话,玉帝老君未表态,观音自答,并想着手相帮的情况。连接这些情况的逻辑线索是玉帝这次在南天门外所看到的二郎神七对一的围困未能使猴子难于应付,对围困结果信心不足,这个线索与该段结论完全一致。
第六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原文:话毕,自天门上往下一掼,滴流流,径落花果山营盘里,可可的着猴王头上一下。猴王只顾苦战七圣,却不知天上坠下这兵器,打中了天灵,立不稳脚,跌了一跤,爬将起来就跑;被二郎爷爷的细犬赶上,照腿肚子上一口,又扯了一跌。他睡倒在地,骂道:“这个亡人!你不去妨家长,却来咬老孙!”急翻身爬不起来,被七圣一拥按住,即将绳索捆绑,使勾刀穿了琵琶骨,再不能变化。
四、孙悟空被擒后,由于是准金钢之躯,天庭(包括二郎神)无法伤其性命。
因为押去斩妖台,行刑,到交付太上老君的过程中,二郎神一直在天庭候旨。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原文:话表齐天大圣被众天兵押去斩妖台下,.....,玉帝闻言道:“这厮这等,这等如何处治?”......玉帝闻言,即教六丁、六甲,将他解下,付与老君。老君领旨去讫。一壁厢宣二郎显圣,赏赐金花百朵,御酒百瓶,还丹百粒,异宝明珠,锦绣等件,教与义兄弟分享。真君谢恩,回灌江口不题。
“一壁厢”:一边、旁边,两个事件同时发生。
五、出八卦炉后孙悟空本领增加,武力更强。
进八卦炉前,孙悟空还不是铜头铁臂和真正的金钢之躯。
1.进八卦炉前,孙悟空是准金钢之躯,还没有真正达到金钢之躯。
依据: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原文:太上老君即奏道:“那猴吃了蟠桃,饮了御酒,又盗了仙丹。我那五壶丹,有生有熟,被他都吃在肚里,运用三昧火,锻成一块,所以浑做金钢之躯,急不能伤。不若与老道领去,放在八卦炉中,以文武火锻炼。炼出我的丹来,他身自为灰烬矣。”
古义:“浑”做副词时,共三个意思:1.全,满;2.简直,几乎;3.仍然,还。“做”的意思:“形成”。
浑用第1个、第3个意思,语句翻译不通顺,所以“浑做金钢之躯”应译成:“简直(几乎)形成了金钢的身躯”。类似的古句:《春望》唐,杜甫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说明孙悟空这时还没有真正达到“金钢之躯”,身体还有不坚硬的地方,所以被二郎神七兄弟用勾刀穿了琵琶骨。琵琶骨在哪?琵琶骨就是肩胛骨,在后背,这时猴子还不是铁背,被穿了琵琶骨,正常吧!而不是二郎七兄弟和勾刀厉害。
2.出八卦炉后孙悟空增加了铜头铁(背)臂的本领。
依据:
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原文:又被那太上老君拿了我去,放在八卦炉中,将神火锻炼,炼做个火眼金睛,铜头铁臂。
第三十四回 魔王巧算困心猿 大圣腾那骗宝贝
原文:"没事,化不得我!老孙五百年前大闹天宫,被太上老君放在八卦炉中炼了四十九日,炼成个金子心肝,银子肺腑,铜头铁背,火眼金睛,那里一时三刻就化得我?且跟他进去,看他怎的!” 注意这段是孙悟空被装葫芦里自己所想,不是告诉别人,排除自吹嫌疑。
金钢之躯指的是防御水平,可以查询词语,铜头铁臂形容的是勇猛强悍。
铜头铁臂,在西游记里只有猴子一个人有,第七十五回原文:大圣笑道:“你不知,老孙是:生就铜头铁脑盖,天地乾坤世上无”。对众所周知的大本领,猴子不敢妄下结论的,否则被狮子精揭穿,太难堪了!(书中孙悟空不乏幽默诙谐,有不拘小节的情况,但从作者所写文字也可多次看出猴子诉说自己武力水平的主要话语还是谨慎甚至谦虚的)。
孙悟空从八卦炉出来后,已是真正金刚之躯,铜头铁臂(背),不仅防御加强,而且更加勇猛强悍,武力值再增。可以说,此时孙悟空无疑强于二郎神,玉帝已无可调神将能确保救驾和有效阻止猴子反乱。所以,真正的大闹天宫自此开始了。
3.分析结论与原著其他情节对应情况。
(1)对应原著十七回中孙悟空对黑熊怪所说:“刀砍锤敲不得坏,又教雷打火来烧。老孙其实有手段,全然不怕半分毫”。句中的“手段”两字说明了孙悟空被擒到天庭后,天庭无法伤其性命,不一定全靠猴子自身免疫力,还有孙悟空的手段起了作用,对应了那时还不完全是金钢之躯的说法。
(2)对应了书中描写的猴子大闹天宫时的战斗力比被围花果山时更高的情况。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原文:即去耳中掣出如意棒,迎风幌一幌,碗来粗细,依然拿在手中,不分好歹,却又大乱天宫,打得那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好猴精!......这一番,那猴王不分上下,使铁棒东打西敌,更无一神可挡。只打到通明殿里,灵霄殿外。
上句中:“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在前期天庭围困花果山时,九曜星和四大天王可没有被打的像这样狼狈,这里作者是通过打的效果的对比,说明猴子战力的提升。天神更狼狈不是因为被打个措手不及,围困花果山时,孙悟空独抵四大天神与李托塔、哪吒太子,靠分身法才打退对方。这次闹天宫,猴子单靠武力,已打得对方无影无踪。
另有上句“更无一神可挡”中的“更”字,作者再次说明了孙悟空比进入八卦炉前更猛更强了。
猴子从八卦炉出来,原文:猛睁眼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忽喇的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慌得那架火、看炉,与丁甲一班人来扯,被他一个个都放倒,好似癫痫的白额虎,风狂的独角龙。
此时,猴子好似癫痫的白额虎,风狂的独角龙。没有癫痫和疯狂会增加力量的说法,癫痫和疯狂指不认人,无所顾忌,不留情面。所以这时打退天神不是因为你猴子发疯了,而是猴子武力的实际提升,武力的提升正对应猴子铜头铁臂的形成。以前花果山被围,猴子身担全猴族安危的重任,其不会不尽全力施展的,但效果未能如此,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3)合理解释了疑问:孙悟空为何明知玉帝能调动二郎神而还要夺玉帝尊位?天庭玉帝为何不再调二郎神而舍近求远、舍亲求疏,请如来救驾和降伏,从而从繁避简,到后来还得做个安天大会,从王母到众仙都亲自拜谢如来?
六、被压五百年后,孙悟空能力又有所增加。
1.对比一下:500年前只能伸出头,500年后可以挣脱跳出来。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原文:只见个巡视灵官来报道:“那大圣伸出头来了。”佛祖道:“不妨,不妨。”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原文:对那猴道:“揭了压帖矣,你出来么。”那猴欢喜,叫道:“师父,你请走开些,我好出来,莫惊了你。”伯钦听说,领着三藏,一行人回东即走。走了五七里远近,又听得那猴高叫道:“再走!再走!”三藏又行了许远,下了山,只闻得一声响亮,真个是地裂山崩。众人尽皆悚惧,只见那猴早到了三藏的马前,赤淋淋跪下,道声“师父,我出来也!”
2.原因可能是孙悟空一直没有停止修炼。
以下文字说明孙悟空在睡觉时也会练气,被压500年间,他不会闲着的,有的是时间炼。
第十六回 观音院僧谋宝贝 黑风山怪窃袈裟
原文:那行者却是个灵猴,虽然睡下,只是存神炼气,朦胧着醒眼。
七、取经路上,孙悟空并不弱。
孙悟空的武艺始终不弱,西游取经路上给孙悟空制造麻烦的妖怪,笼统看一下,随便出来一个,悟空都难于应付,并且要么是某大仙的坐骑要么是名不见经传的手下或小仙,孙悟空降伏不得不借助外力,与大闹天宫形象太不相称。
其实我们细读原著,掩卷深思,除了因为悟空受唐僧安危牵挂拖累和为历劫凑数对部分劫难不全心尽力的因素外,还应该有这样的结论和解释:
1.不是是个妖怪都能给悟空制造麻烦,西游路上妖怪何止书中出现的这些,那些迫于悟空威名未敢出头的妖精大有人在,受唐僧诱惑或误打误闯敢于兴风作乱的,一般都有一定的神通,有的被称为魔头、魔王。
2.这些作乱的妖精与悟空武力打斗,作者大都诗赞了悟空的棍棒威力不亚于闹天宫的水平,在武力单斗上孙悟空未出现过败绩。西游记里的写法,双方实力差别小的多打平些回合,实力差别大的少打平些回合,总之都能打平一些回合的。书中,孙悟空与妖精打斗,作者写不分胜负,只是暂未分胜负,不是作者定位妖精与猴子实力一样;孙悟空多人打妖怪时,多不是围困斗,虽有不分胜败现象,也不能说作者设置孙悟空弱于妖怪。
3.悟空难于应付的妖精,主要是拥有某种法宝或特殊神通,这些法宝或神通即使是天王天兵和神仙大佬也会束手无策,只能找相生相克的法宝和驯服听命的主人克制应对。
4.一些疑问解释。为啥猴子闹天宫时,天庭大佬不用这些坐骑、童子或宝贝呢?也只能这样解释了,一是取经途中遇到宝贝或宠物不是天兵天将掌握范围内的,大佬的手下宠物谁会一有战事就牵出来溜达。二是可能是五百年后,情况有所变化。孙悟空对阵青牛精,向天庭求救时,许旌阳说过:“此一时彼一时,大不同也”。天上一日地上一年,500多年就是天上500多天,定型的武力基本很难提高,排除武力外,那许说的可能是天庭注重法宝运用,一些法力宝贝的潜力被挖掘和更多更好的运用了吧!
所以说,悟空除妖的表现低于读者预期,不是西游记内容前后矛盾、故事情节逻辑混乱,而是取经旅途实在是举步维艰、凶险万分,也是为衬托唐玄奘的坚心恒心,悟空的忠心耐心和韧心。
总结论:最爱猴子的是西游记作者,多次写有机缘提升猴子能力,从原著说,天兵天将、灌江口二郎和取经途中各妖魔,武艺上没有高于孙悟空的,其武力高强不容置疑。总结书中所写,孙悟空在所有单对单武力赌斗中,不但未有抵挡不住败阵情况,未有落下风不利情况,而且作者多通过文字暗示,有些赌斗孙悟空隐隐占上风。猴子无论单斗群斗,无论人多人少,无论时间长短,从未见力衰问题,书中写到,孙悟空可喝风呵烟,五百年未尝茶饭。猴子这样的持久体力,在武力单斗中,只要时间允许,最终能赢任何对手,如再加上金钢之躯、三头六臂或身外身法的神通,在群斗中,想赢猴子也非易事。
(文中相关词语解释主要来源于《古代汉语词典》(商务版))
晨光小肥仔
老哥,你这专业啊
年年四季平安楼主
· 河南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