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点忠于纯粹————评测宝马G20 325i
这代宝马3系长轴车型G28刚出来时,其宣传依然是离不开操控,一些4S店的试驾车侧面还贴了“忠于纯粹”这种标语。上一代F35即使加长后操控也挺好,所以开之前也基本没人怀疑这种宣传,毕竟宝马3系嘛,怎么可能操控不好。G28 325Li上市不久我就前去试驾,当时虽然路况比较好,没开出变速箱顿挫严重,但是一过弯就觉得车身很大像开一艘船,边开边听着副驾驶座上销售“怎么样,操控就是好吧?”的询问,我一脸懵逼地点点头。
不过据说宝马这次要充分满足国内消费者多元化需求,把长轴车型和短轴车型做成完全不同的特性,所以后来口风变成“G28是向豪华舒适妥协了,G20还是忠于纯粹的!”
之前一直没找到短轴的G20车型感受一下是否真的忠于纯粹,好在这次在凹凸租车拿到了一台G20 325i。我在两台车里筛选,选择了这台只改了排气,发动机、刹车、避震、轮毂、轮胎完全和原厂一样的车。这台车是325i的最低配,指导价31.39万,车主贴了车衣,格栅也弄成了黑色,看起来很协调。
标轴比起长轴最明显的就是后门短一截,看起来要紧凑很多,想想现在的长轴3系车长都突破4.8米了,在当年这可是豪华品牌C级车的尺寸。
车尾整体设计中规中矩,车主改了个RES排气看起来车尾厚了很多,排气声不扰民也挺好听,就是打开后损失动力,我几乎是关闭状态驾驶。
内饰比起上一代高级感方面进步巨大,上一代3系的内饰实在是不像豪华品牌,虽然我个人觉得很好用,但是不图驾驶,从审美出发买车的大多数国内消费者不喜欢。
前排总体好评,座椅舒适性挺好,方向盘前后调节范围很大,油门刹车也在合理的位置,很容易找到舒适又有驾驶感的坐姿。
唯一不好的一点是这一代3系和5系的方向盘位置有点过高,如果是身高不高又喜欢把座椅调到最低、半躺开车的话,会出现要往上够着方向盘开的情况,而且方向盘中心的上方还会一定程度挡住仪表盘下方。好在这车坐姿很低,即使你比最低坐姿稍微往上调一点,它整体还是比其他车低矮,所以也不算什么问题。对于大多数不会把座椅放到最低半躺开车的人来说,这个问题就直接可以忽略。
后排空间确实比长轴小了不少,而且坐进去后脚得放到前排座椅下方,不过就座椅本身来看作为一辆标轴后驱车,算是比较好了。长轴车型后排坐垫做了加长,膝点比短轴更高更舒服,不过那个多出来的头枕把你的头部往前推,就上半身而言我个人觉得反而不如短轴舒服。
下图为短轴、长轴后排空间区别,空间而言差距还是很明显的,差不多有一拳还多。
除此之外这车还有一些有意思的地方,它的雨刷喷水不是像大多数车那样喷到玻璃上,而是喷到雨刮上然后再由雨刮带起来,这样避免了一些情况下喷出的玻璃水遮挡视线,我觉得很好。
还有就是打转向灯时,滴答滴答的声音是从副驾驶那边发出来的,这点很奇特。
车机整体挺好用的,不过音响效果一般,没有比普通品牌b级车强。
后备箱足够平整足够大,对于家用而言没有任何问题。
作为一辆号称要忠于纯粹的标轴b级后驱轿车,实用性属于加分项,主要是看它开起来是否对得起前辈们操控标杆的称号。
动力总成都很熟悉了,2.0t➕8at,这次不能算低功率,算是中功率,毕竟还有个“涡轮减压”的320i在那里。就绝对动力来说只能算够用,感官上和325Li其实几乎没啥区别,日常超车、加速肯定是足够的,但是怎么踩也不会让你觉得刺激,加上这车感官上让人觉得很慢,比如开到法定限速还是觉得很慢,就越发削弱了这种刺激感,当然了这种隔绝对于高级感的提升是好评的。发动机噪音和抖动抑制非常出色,只是启动那一下动静大,我个人很讨厌自动启停系统,这两天都是上车就关闭,所以日常开起来发动机噪音和抖动可以忽略不计,这点好评。车子走起来后油门行程很线性,如果放到运动plus模式(sport按两下),动力可以说随叫随到,响应非常积极。我个人很喜欢市区用舒适模式,高速用运动或者运动plus模式,开起来很轻快。
同时这车油耗也挺低,市区➕高速➕山路激烈驾驶平均时速37.9km/h,综合油耗仅仅7.9升(这车表显挺准,就不跳枪了)。考虑到全程没用自动启停,平均时速高是因为山路上开得比较猛,并不是经济工况多,这个油耗算是很低了,比起之前测试的1.5t奔驰C200L明显更低,但是两个车的动力水平差距很大。
不过这套动力总成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低速顿挫很严重,主要表现在10~20km/h这种堵车走走停停的工况下,这个速度区间你轻踩油门再放掉每次都会有很严重的两下顿挫,而且任何驾驶模式下都无法避免,调到运动和运动plus模式下连踩油门那一下都有闯动,经常严重得让你前俯后仰,很不舒服。但是速度低于10km/h时几乎没有,高于20km/h偶尔有,完全没有得跑到差不多40km/h以上。刹车减速后降档的闯动倒是不明显,有些时候能感觉到,不至于让你不舒服。
很多人提起宝马的2.0t➕8at就觉得是业界最强,神一样的存在,其实被吹过头了,很多人是没开过张口就吹。这个中功率2.0t➕8at激烈驾驶响应确实快,油耗也确实低,但是日常代步尤其堵车工况,放到今天是很差的调教水平。给个对比的话,变速箱口碑很差的通用,其在售车型不管8at、9at、10at,日常开都比这车平顺得多。
M套件方向盘很帅气,面料触感也很好,不过这个新方向盘三九点位置太宽了,如果是手小的人握着会有点吃力,好在面料很好所以整体算是好评,我个人更喜欢上一代车型那个细一点的M方向盘,简直完美。
关键来了,这车转向手感和长轴的G28完全不一样,它低速更轻盈,随速随角度增益更自然、合理。而且只要速度到了四五十就能马上感觉到它比长轴要灵敏得多,速度快起来后给出转向输入,指向非常精准、犀利,远远不是长轴那个慢一拍的感觉能比的。在山路上激烈驾驶时,无论是增加还是减小转向输入,它车身都会马上做出反应,回馈到你手上的感觉也很恰到好处,很容易把握车身动态,完全没有长轴那种开船的感觉。可以说这车在激烈驾驶时,它指向精准度、犀利程度甚至不亚于giulia,只是整体的手感没有giulia那么完美惊艳。
这个转向整体是高分好评的,唯一不太好的地方是高速上初段有个两三度左右的虚位,而且这段虚位阻尼比低速时更小,电子味比较浓,虚位过了立马是很凌厉的动态,如果能把高速上初段那点虚位抹掉,或者做沉点,那会更棒。
这车是225 45r18的普利司通泰然者轮胎,整车对于胎噪、路噪、发动机噪音隔绝都很好,感觉比之前测的C200L、giulia 200都安静。倒是风噪表现比较奇怪,开到六七十的时候有轻微咻咻咻的风声,开到100之后反倒风噪隔绝在同级里很好,不知道是不是这车整体风阻设计特点导致的。
悬架整体后面比前面稍硬一点,压缩起来后段比初段硬,过小颠簸和小起伏时能柔和过滤,过大颠簸比如减速带虽然偏硬,但也能一次压缩回弹完毕,反倒是中等程度的颠簸后桥有余震,中等起伏回弹时后桥会多晃一两下。也就是小颠簸有高级感,但是中、大程度的颠簸缺乏高级感。总体看不错,但是比起第一梯队的giulia、ct4、ct5还是有差距。
长轴G28大家都知道悬架很软很晃,短轴的G20晃不晃?
明确告诉你们也晃,这车的悬架属于初段软,压缩到后段反而比较硬的类型。它在高速上大幅度变线时会感觉到车身回摆晃动挺大,甚至快速大幅度左右变线动作完成之后还会再晃一下才稳得住,刹车时点头也明显,当然了晃动和点头抑制还是比长轴好。
好在这车激烈驾驶过弯时,车尾和车头反应很一致,不会有拖沓的感觉,悬架压缩到后段它能撑住,然后姿态比较挣扎地劈过弯去,车子逼近极限时动态也很线性,不会一下突破极限。这车实际操控极限其实并不见得比giulia、它爹f30低,只是初段悬架软导致它姿态没有那两个稳定,同样的极限和速度,人家是稳稳过去,它是初段压缩完了靠后段撑着挣扎过去,加上它的转向很犀利,主观上让你觉得它姿态配不上转向。还有如上述所说,这车隔绝感太强导致速度感不明显,山路上明明已经以很快的速度过弯了,在车里还是觉得慢,属于客观极限感,但是没有快感那类。
也就是说,这车操控极限挺高,自嗨玩玩绰绰有余,是有很强运动基础的,但是你追求纯粹的驾驶感和弯道稳定感的话,还是得换避震才行。
刹车脚感不太好,行程太长而且初段虚位也很大,需要踩到差不多一半之后才有制动力,制动力也不算强,感觉还不如长轴的刹车犀利。不知道是不是车况问题,因为本来上次就要给你们测这台车了,但是上次这车制动系统出问题拿去修了,可能这点也有影响。问了下同款车的车友,说是没有虚位大的问题,但是脚感不线性确实存在。
总的来看,这车开起来和长轴的325Li区别非常大,从车身动态来说,如果不是它们长得一个样,你都不会觉得两个车有什么关系。众所周知国内的G20没有防倾杆,不知道有的开起来什么样,但至少这个325i开起来,除了初段悬架软,并没有觉得它简配了防倾杆后操控不够用。
但G20 325i真的能说是忠于纯粹吗?
从转向上来说,我觉得符合这个标准,但是它偏软的又晃的初段避震器设定导致激烈驾驶时车身姿态不够稳健。这车总的来看只能算是一个速度超过20km/h后好开、灵活、有运动感的车,它隔音和舒适也做得不错,算是一个比较全面的产品,但是离忠于纯粹还是有距离。
如果无视后排,这车在除了激烈驾驶动力响应以外的任何方面都不如便宜很多的CT4。但如果预算在这个范围内要买一个比较感性的一线豪华品牌轿车,这车也算是一定程度兼顾了理性的选择,毕竟它的后排在标轴后驱b级车里也算是挺好用的了。
WardelSCurry
· 上海没开过国内的3系,不过个人感觉美国的进口德产新330操控也有点下滑,顿挫明显比上代严重。上代3系太好开了。另外我感觉,华晨这么做说明他确实懂国内市场啊,操控根本无所谓,多放点心思在豪华感和空间上,这代国产3操控这么拉胯还卖的那么好...
Alonso512本人楼主
· 广东激烈驾驶动力响应太慢,其余驾驶层面几乎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