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我想看父亲说一起喝杯星巴克
至今依然记得学生时代最讨厌最抗拒的便是写作文,除了语文考试上那必须完成的800字,其他要求写作的东西则是能逃就逃,能省就省,总觉得写作是一件无病呻吟的事情,特别还要想方设法的去引经据典。一心只想做完作业赶紧去打球或者打游戏,这也使我的语文成绩一直徘徊在及格线左右,没少遭语文老师的批评。后来在德国读书的时候,竟然爱上了读诗,还特意拿出摘抄本将喜欢的诗句抄录下来,发个朋友圈总要来几句诗词配文,那时觉得我的朋友圈太过“工科”,自己拽几句诗词总是有点别致之处。后来便慢慢养成了习惯,街上逛着逛着便走进了书店,不知不觉下单了kindle和各类书籍。直到去年,疫情期间总想写点什么东西,后来便写了一遍小文章发表到了公司的刊物上;后来又通过在论坛上写汽车的文章推销了好多台车。似乎让我又重新认识了自己,我也许不仅仅是个汽车工程师,我也可以写点东西,不管文笔如何,写作也成了一件使我内心满足的事情。
于是今天便想写点关于我父亲的东西,从小到大看过无数写父亲的文章,一直觉得自己没有华丽的词藻,无法写出像样的东西,后来发现,有什么写什么,说清楚,便是写作。元旦假期,父母来上海探望我,期间我们一起自驾去杭州看望生病住院的堂姐夫。途中高速服务区休息时,父亲主动拉着我说:“走,一起去那边买杯星巴克吧!”一个55岁,随身必带保温杯,出门到处添热水,对咖啡饮料都嗤之以鼻的“准老头”发出这样的邀请,着实让我反应了5秒钟。进店之后试探性的问了问他想要喝什么,答案果然不出我所料:”和你一样就好“。我便恶作剧似的点了两杯抹茶拿铁,让他一次性体验他最讨厌的咖啡和饮料的结合体。随后便偷偷的观察父亲喝的样子,见他如喝热茶一样,对着咖啡杯的小口,缓慢的啜了一口,发出喝茶时“嘶”的声音,不禁觉得有点滑稽。也不出我所料,这杯抹茶拿铁一直到晚上回家,他也没啜完。几天后送走父母独自从机场开车回去的路上,再回忆起这段却是一股心酸涌上心头。
自己长大后的这些年,和父亲的话题是越来越少了,每次打电话也是草草几句说话就结束了;也许是因为中国人的内敛,从来不会把“爱您,想您”这些词说出口,也从来没有好好陪父亲喝过一次酒。工作之后也无数次听到父亲说:“你现在工作了,我们也再也帮不上什么忙了,只能做你的后盾,你做的事情我们也不懂了,只希望你开心就好”。我也的确注意到,我越来越不愿意和父母聊关于自己的事情了,说了他们不太能理解,又会很关切的一直追问我,到后来自己也觉得不耐烦。经常父亲也会微信发我一些关于汽车的东西,也是想跟我找找共同话题,再想起这杯星巴克的抹茶拿铁,顿时鼻头就酸了,父亲是多么想融入我的生活。
送父母回家后去看了《送你一朵小红花》,之前总是嘲笑别人看电影电视剧会哭的我,看到男主和父母之间的对话和镜头,居然哭的稀里哗啦。多么像我们这个时代长大的独生子,从小在父母以的呵护之下长大,又渴望独立,又害怕辜负父母家人的期望。往往也因为这样的情绪,说一些过激的话,做一些过分的事情,对父母造成伤害。初中时候,这辈子唯一一次自己写的作文被作为范文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便是写我的父亲。写他在我睡觉之后总是会进我的房间帮我盖被子,出门时很轻很轻的,特别缓慢的关上房门,生怕发出一点声音,有时候甚至他知道我没睡着,也会习惯性的做这样的动作。当时依稀记得同为人父的语文老师甚至朗读时眼圈有些红润。但越长大,却越来越不会表达对父亲的爱了,尽管父亲依然是我心中最坚强的依靠,但每次接起电话或者见着面,寥寥两句就结束了对话。
上学的时候总是不喜欢去看奶奶,想在家打游戏,父亲总是会有很严厉的语言批评我,带着我一起,也会跟我说:“现在你体会不到我们的感受,等你30岁了,你就懂了。”一转眼我就快30岁了,也开始慢慢懂了。书上总说,爱自己,是终生浪漫的开始。我觉得,爱父母,也是爱自己的一部分,陪父母旅游,给父母做饭,也是浪漫的事情。这次父亲来,陪我喝一杯星巴克,下次我回家,红酒威士忌都一边去,一定要去街头打一壶最烈的白酒,陪父亲多喝几杯。

莽村村霸
· 广东这样的好帖竟然没人回

1粒灰
· 浙江可能我个人文化水平不高,没有踩的意思,真的觉得写的很棒,很少会在网络上这么认真看完这么长一段话了。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