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女子五围评分】第36篇:李文秀,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
李文秀,《白马啸西风》中那个善良固执的小女孩。
书虽然是冷门,但结局却点睛了令人印象深刻的2个金句,一个是标题,另一个是【可是哈卜拉姆再聪明、再有学问,有一件事却是他不能解答的,因为包罗万有的《可兰经》上也没有答案: 如果你深深爱著的人,却深深的爱上了别人,有甚麽法子?】
为了这娃的头像,我它喵还费了点功夫去找。大陆影视版权好像被大胡子占着茅坑不拉屎,港版和台版那2个太久远了,你们不会喜欢的,只好用漫画头像了。
·【计老人见她(小时候)玉雪可爱,不禁大起怜惜之心】
·【那老人眼见李文秀容貌娇美】
·【五个强人见到了这般年轻貌美的姑娘】【只听得一人(强盗)叫道:“好漂亮的妞儿!】
·【瘦弱白晰】
哪位JR能我简单讲讲金书红颜录里她有什么剧情啊?
·【这般过了两年,华辉常常赞道:“以你今日的本事,江湖上已可算得是一流好手,若是回到中原,只要一出手,立时便可扬名立万。”】
·【空手胜带剑陈达海】
·【这一来,变成了李文秀独斗强敌(华辉)的局面,左支右绌,登时便落在下风】
按金庸的武力体系,没太多内力描写,大多还是拘泥于招式。
还有就是从时代背景去判断,从新修的“回疆千余年来”判断是1640年以后,再从连载版配图的发型来看应该是晚清时期,也就说至少是《书剑》以后,甚至是在《鸳鸯刀》后排倒数第一。套进尚算靠谱的“武功随时代滑坡论”里,结论就是金书最烂的整体水平,那【一流好手】也算不上啥。
有着不错的练武悟性
·【很是聪明】
·【聪明灵慧的弟子】
·【徒儿资质聪明】
·【李文秀心灵无所寄托,便一心一意的学武,果然是高徒得遇明师,进境奇快】
·【寻常人学它十天八天,也未有你这般成就呢(一个多时辰内学到的)】
但并非最top,因为华辉说刺敌后背时她没即时理解,天赋比起郭襄等还有距离。
同时谋略也比不上华辉,【李文秀见他思虑周详,智谋丰富,反正自己决计想不出比他更高明的法子】
·【温柔仁善】
·【这女孩子心地倒好】
·【老人一怔,没料到她心地如此仁善】
·【她实在不喜他这些机诈疑忌的用心】
·【计老人问了一两次见她不肯说,知她从小便性情执拗,打定了的主意再也不会回头,也就不问了】
父母双亡,马家骏也是亡命之徒,高昌迷宫没宝藏,会唱歌的天铃鸟不足+1,就底分2分啦。
话说焦点都放在李文秀身上,有无人心疼下马家骏啊,他也是书中求不得的人之一,这份既有亲情又有爱情的特殊寄托就这样随风消逝了。
完颜仲德
· 浙江为阿秀疯狂打call!最喜欢《白马啸西风》,李文秀也是我最喜欢的几位金书女性之一。《白马啸西风》这本书,把里面涉及武功的部分去掉,毫不影响其完整性。或者说,这本书就不像一个武侠小说,更像一篇朔漠天铃的散文诗,一首飘着淡淡哀愁的后摇歌曲,一株随风飘逝的西域之花。这部中篇小说却被金老写得极美,洋溢着人性的美好与复杂性。阿秀终究没有得不到她的爱,尽管那份浑然天成的纯真的悸动依然在马背上,在记忆中的狼皮上,在曾经共同放歌的辽阔原野上。这个善良而忧愁的少女,这个备受命运嘲弄却又能做到以德报怨的姑娘,正是书中的天铃鸟的化身——纵使失去了一切,也依然把最美好的歌声献出。天铃鸟到底是什么?生物学上似乎没有这个物种,或许是金老杜撰,或许是一时笔误,总之,远离了武侠世界的刀光剑影与恩爱仇杀,那个在马背上渐行渐远的少女,却永远把她那凄美的故事埋在我们读者心里。天铃鸟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它不在任何地方,但也从来挥之不去。我们无法想象,西风瘦马的阿秀,如何回到江南,如何触碰那难以回忆的乡愁。她一直在奉献,一直在牺牲,最后却也是孑然一身,一无所有。或许她会遇到一位俊朗的江南少年,但是,正如阿秀所说:“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白马已随西风去,天铃仍歌北窗楣。落日楼头断鸿里,谁拭少女无限泪。
晚期病友
· 广东白马啸西风结尾那几句话 让人掩卷沉思 心向往之。 当时买的纸质书 看完真想陪着这个苦命的姑娘骑着白马下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