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辽篮扬帆起航

avatar
关注

首发于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346411780

在今年的比赛中,少帅杨鸣执掌的辽篮带给了大家非常多的惊喜和期待,补充了张镇麟、吴昌泽两位新人,又通过交易租借来了潜力中锋朱荣振,阵容相较于郭士强时代更加平衡,韩德君减重带来了更快的移动速度,乖伦心理上越发成熟,继伟对于进攻机会的把握也更加合理,球队在场上显得非常有活力,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少帅杨鸣的努力,他对球队的改造可以说非常成功,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对比一下杨鸣率领的杨氏辽篮相比于前一个时代的郭氏辽篮有什么区别


杨鸣在球员时代就是本土顶尖后卫之一,在场上经常利用手术刀一样精准的传球撕开对手的防线,直接送出精妙助攻,而且不同于其他的大部分天才型后卫,其他天才型后卫会更多的以自己的传球技术和传球视野为傲,认为场上送出天才传球靠的是自己的技术和视野,但杨鸣不同,杨鸣的天赋其实更多体现在他对球场空间的把握,空间扯开甚至不用运球,只靠传球带动对手的防守阵型松动,然后一个传球撕开口子,打开局面,完成助攻,

而这也就是他的执教中心思想,他的篮球哲学,空间

无球跑位带来的空间,传球扯动带来的空间,运球吸引包夹带来的空间,对于这些空间的合理利用,成为目前杨氏辽篮和郭氏辽篮最大的不同,

在郭士强时代,辽篮在场上的战术其实更多的体现在持球人身上,球权相对集中,对持球人有更高的要求,需要具有更好的临场判断和阅读防守的能力,无论是牛角打郭韩二人转,还是哈韩挡拆,其战术重心都在持球人身上,无球人在弱侧的走位更少,对弱侧的空间利用的也不好,

但这并不是说郭导不如杨鸣,只是因为巅峰哈德森和前年冲起来打的乖伦太厉害了,他们持球一对一基本可以做到通吃,一挑二可以打一打,一挑三可能才会吃瘪,那么战术侧重在持球强点身上也是顺理成章,可以说他们个体的强大把这个战术思想演绎到了极致,

然而盛极必衰,老哈老化离开,乖伦状态起起伏伏,持球强点打不出来了,但战术重心却依旧在持球人身上,那么对于对手来说防守就非常容易了,缠斗持球强点给足消耗,比赛就赢了一大半,郭韩梅三人的效率只要在某个时间段内下降一些,比赛就很容易被对手掌控,即便最后郭韩梅三巨头合砍八九十分,你也一样赢不了球,

而本赛季杨鸣对球队的革新,最大的变化就在于,解放了持球人,把无球和持球的战术比例做到尽量平衡,郭士强时代可能持球和无球是9:1,那杨鸣现在起码做到了6:4,无球战术打开了以后必然会牵扯对手的防守精力,不敢肆无忌惮的对持球人进行大延误、包夹,这样一来乖伦也好梅奥也好,打持球就更加容易,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持球人猛攻→对手布置重兵贴防包夹→弱侧无球开火→对手抽出精力去贴无球人→持球人压力下降→持球人猛攻

所以本赛季,辽篮的球看着节奏更快,更加流畅,更加应对自如,也更加稳定,直到现在还高居榜首,

这么说可能思路还是不太清晰,截取一个回合我们来分析一下

继伟先把球给到梅奥然后顺势溜底线,大公子第一个掩护后直接顺下,这是针对持球人为战术重心的一个机会,给到大公子,这是一个非常舒服的攻篮机会

但是对手挤过+大延误后梅奥没有捕捉到这个传球路线,球顺势给到高位策应的朱,弱侧这边继伟准备借小手的掩护兜出来接球,

此时对手选择直接换防,继伟马上反跑,这时候就是一个针对无球的跑位机会,继伟通过反跑和简单的一次传切获得了篮下攻框机会,同时吸引到对手三人收缩篮下,


此时小手继续溜底无球侧埋伏底角,另一边小猪无球侧空切篮下准备吃饼,此时的弱侧大公子和梅奥还在进行无球掩护,两个人拆开又是空位机会


此时还有12秒进攻时间,辽宁男篮几乎没有运球,仅仅通过梅奥→朱、朱→继伟、继伟→手,这三次有效传球,在10秒之内创造出了几个绝对空位机会,这是在郭导时代非常罕见的。

同样的还有给继伟、小丛、梅奥设计的电梯门、背掩护反调篮下也同样都是这个战术思想下的衍生品


在没有丢掉郭韩绝对强势配合的基础上,增加无球战术的比重,这就使得球队更加平衡,更加稳定,招数更多。


而除了在球队整体战略方向上要求空间之外,杨鸣对于持球者进攻选择方面把握空间的要求显然也更高,换句话说就是打对方防守内外线之间的结合部,再简单点说,就是中距离,这就是杨氏辽篮的第二个变化,

而在郭导时代,如果没有巴斯,你几乎可以说打的就是魔球了,要么三分线,要么三秒区,这就导致内线没哨+外线没手感时候,进攻极度便秘,甚至可以说毫无办法,只能一味的在防守端提要求,寄希望于把对手的进攻限制住,以期靠反击打开局面,而进攻端一旦落到阵地就只能等哨子或者等手感恢复了,

而这也是老哈时代的后遗症,谁让他巅峰三分无解呢,相比较起来中距离就是鸡肋嘛,其他人冲击篮下,吸引对手收缩,老哈外线发炮,问题就解决了。。。


通过郭艾伦两个赛季的投篮热图也能很明显的发现他在中距离的出手比例在提高,尤其是左右两个牛角位,这也大大的提高了辽篮牛角战术的威胁,

这样双子星再加上梅奥,辽篮的投篮点可以铺满整个半场,可以说把球场的空间利用的非常好非常有效率。

(试想急停中距离小能手撒盐如果今年也在辽篮,相信他的作用也不会小,期待一下两年后更好地撒盐吧)


在这个战术思路的根基之上,杨鸣又把轮换时间设置的更加自由,这就是第三个变化,

在郭士强时代,辽篮一贯采用的都是掐表换人法,这种方式好处在于可以更好地安排球员的体能分配,便于球员调动状态,更加兴奋,而且掐表换人是有历史背景存在的,郭导当年刚接手辽篮的时候,那支辽篮深陷伤病潮,一度伤到只有六人轮换,郭导接手以后重新梳理了轮换时间,将球员的连续上场时间打散,并在随后的一到两年内,结合实际情况将轮换时间逐渐固定下来,形成了沿用几年的掐表换人法,

而杨鸣在这方面则更加自由一点,会根据战术思路结合场上实际情况去调配球员,打的好管用,那就多打点,打得不好脑子不清醒那就下来自己想一想,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年轻球员的快速成长,也适合现在辽篮的实际情况,新人多,年轻人多,需要更多时间去适应比赛节奏,摸清楚状况,必要的时候也需要立刻换下针对场上的情况给予指导和讲解。

(这里不想挑起口水,只是想说两种方法都是当时最契合辽篮实际情况的方案)


通过这三点变化,杨鸣麾下的辽篮重新获得活力,不再死气沉沉,不再古板僵化,杨鸣在短短的时间内确立了球队的战术核心思路,也已经可以预见到未来辽篮的路在何方。。。

而文章中也阐明了我的观点,老叔并非不厉害,只是他的打法时间太久了,几年前非常合适,但对于现在来说略显过时,而且老叔执掌下的辽篮形成了一个惯性,头调不回来了,就知道闷着头朝着以前的方向猛冲,却忘记了车上已经不是以前的零件了,

当然老叔也并非不能看人下菜,只是这套战术体系是他一手打造的,亲手毁掉再重塑难度确实太大了,

感谢老叔留给我们的美好回忆,祝愿他在广州一帆风顺,他的弟子已经是合格的舵手了,

队安,勿念!

计划再写一篇有关防守的,一篇大公子和朱荣振的,看看有没有时间吧







发布于上海阅读 10679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fbr1323楼主

· 上海
引用内容可能违规暂时被隐藏收起

发帖的时候卡了 已经给版主私信过了,等下应该会处理吧

亮了(0)
回复

暂无更多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