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迪奥拉专栏:球场蜜糖小梅西,盼你重来齐达内

avatar
关注

原作者: Sam Lee   2021.1.24




你想知道,瓜迪奥拉笔下的克劳奇、18岁的梅西、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头十年的乔丹,都是什么样的吗?相信我,本文是你从没觉得需要读一读的东西。


如果你懂西班牙语,那去《国家报》官网看完瓜迪奥拉的全部作品会很棒,因为很难用英文翻出他的一些文笔是多么精巧和优美。


这些有他参加1994年美国世界杯的经历,也有他2007年准备重返巴塞罗那开始执教生涯的事,但其中大部分是关于2006年德国世界杯的赛事,那会儿距离他从墨西哥挂靴不过一年。


对于任何对瓜的职业生涯——更具体地说,对他的做法有一点点兴趣的人来说,这些都绝对是一座金矿。


那么,斟上一杯好酒,尽情享受瓜迪奥拉的时间胶囊吧……




瓜迪奥拉对06世界杯1/4决赛德国vs阿根廷一战的回顾,落于在传统观念要加强防守时却选择继续进攻的做法,以及无论你的比赛计划做得多么细致,如果球队输了,你所有决策都将招来媒体的批评。


“足球如此美妙,能把我们所有人都艹翻。”他说道,“这是多棒的一课啊!!!”


在另一篇文章中,瓜引用了时任塞黑山主帅佩特科维奇的原话来说明:“‘我为自己对媒体的屈服感到非常难过,我没有尊重自己的想法和足球哲学。’这就是困境。佩特科维奇先生输了两场:比赛本身,以及与记者们胡出主意的较量。”


还有一次,瓜谈到了与意大利足球理念的冲突,解释了为什么卡佩罗(2002-03赛季,瓜曾为他执教的罗马效力)要说意大利球队必须像西班牙球队那样踢球,否则不会在欧洲再赢得任何东西的原因。瓜迪奥拉认为,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罗马开始衰落,尽管他称赞卡佩罗做出这些决定是按照——他感觉的——“意大利的方式”的。


“马佐尼是我在布雷西亚时的教练,也是我的意大利老父亲。有一次我们谈起西班牙和意大利足球时,他突然打击我说:‘嗯,佩普,咱就这么说吧——西班牙拿过几次世界杯?我们有三个,你们呢?’这话我哑口无言,只好站起来,抱抱他,祝贺他,然后走人,去干了什么我也不知道。当时我在想什么?我觉得自己太天真了,居然想说服他让全队按我喜欢的方式踢球?呃,佩普,让意大利人用他们那一套玩去吧。”



2002-03赛季在布雷西亚踢球时的瓜迪奥拉(图:Grazia Neri/Getty Images)


瓜解释了16强战中,意大利是如何放澳大利亚来攻,以便伺机反击的。“调虎离山,这就是他们的生活方式,也是获胜的方式。没啥可讨论的,也没什么争议。”


他从不批评任何球队或球员的做法,尽管他对各队确实是明显存有好恶的。


还有一篇写“上帝”克劳奇——可能是那届世界杯参赛球员里的第一长人,也很引人入胜。


瓜迪奥拉说:“当有了克劳奇,你就必须围绕克劳奇来设计。您还别瞧不起这个:用好克劳奇,好处大大的!他付出了很多。他知道把什么活儿留给杰拉德和兰帕德去做,做得很好。他也知道如何为以前的欧文和以后的鲁尼拉开空当,也做得很好。他知道如何用自己的脑袋和双脚去做这些。”


“但是,说来也怪,他最大的优点之一,就是跟队友们合作。他知道自己是在跟十来个队友一起踢球。整个德国世界杯期间,他不仅接应传中,也知道该如何推进比赛。他从天上接了成百上千次球,一到他拿球,我们就开始数:一、二、三、四……他总能拿到球。”


“这么做,看着简单,但真知道该怎么做的前锋寥寥无几呀!他让特里、里奥-费迪南德的后卫线能前压,接下来,让杰拉德和兰帕德的中场也能前推。因此,‘上帝’克劳奇确保了他的球队中,互相之间连接更紧凑。”



2006年世界杯1/4决赛,克劳奇杠上C罗(图: Shaun Botterill/Getty Images)


中场出身的瓜写到,杰拉德和兰帕德都爱往前冲,他也很羡慕他们的天赋,但还是提到了他们是如何在有阿隆索或马克莱莱拖后时,才能“肆无忌惮向前冲”。他说,一位前布雷西亚队友告诉他,埃里克森喜欢他的中场球员们共同进退。瓜补充说:“有时,有个不会做太多干预的教练是很幸运的。让球员跟着感觉走就好,尽管他们自己并没有意识到。”


他非常坦率地剖析了英格兰1-0胜巴拉圭的小组首战。


“他们的踢法就是英格兰俱乐部——不包括阿森纳啊——的打法。比赛非常规矩,非常有组织。英格兰的4-4-2,对上巴拉圭的4-4-2。体系对体系,一切都可预测,而且很好预测:边锋们都在边路,前锋们都在最前,谁都很难跑进对方的空当……两个中场都是平行站位,从没得到来自本方后卫的传球,一次也没有。”


结论?“如果每场比赛,大家都踢得不一样的话,也许会更好。希望他们不要打同一套体系,无论在战术板,还是上了场后。”




对拉沃尔佩带领的墨西哥,瓜迪奥拉废的笔墨比谁都多。当墨西哥在16强被淘汰时,瓜显然很失望。在一封写给阿拉贡内斯、题为《为了信念》的信中,他滔滔不绝点评起西班牙队的表现,并用对突尼斯的比赛为例,来说明破密集防守有多难。


“当你决定打防反时,会有很多空当。当你决定持球进攻时,面对的空当就很少。当你处在防守状态时,球权在对方。当你带着法布雷加斯、伊涅斯塔、哈维和阿隆索去踢世界杯时,这决定本身就说明你想把球权控在自己脚下,正如他们所说:‘没有球权,我们就什么也不是。’”


“但是,虽然这看起来很容易,但设计起来却很累。这很难,有时还会很复杂。有时对方一上来就先下一城,如果说你以前能利用的空当本来就少,那现在就更少了。”


“当我去意大利(可是三夺世界杯冠军的国家哦)踢球时,队友告诉我,在意大利你不能踢传控,原因很简单,那意味着空当变少了。这一点我一直搞不懂。那两年,我没打过14对14的比赛,从来没有。一拨人的行动,是跟着另一拨人亦步亦趋,这不对。这就是空当变少的原因。”


他也喜欢阿根廷,认为他们已经找到了一条成功之路:就像1978年围着肯佩斯、1986年围着马拉多纳转那样,围绕里克尔梅来打。


“现在,阿根廷人似乎已经选好了一位能带自己走向胜利的新救世主——里克尔梅。舞台已经给他搭好了,但我要说,看起来似乎是阿根廷人做的每一件事,都不关乎梅西。但迟早,梅西会上来的。”


那会儿梅西才18,而瓜迪奥拉已经离开巴塞罗那五年了,但他毫不怀疑这个年轻人会成为最伟大的。


“还剩15分钟,梅西第一次在世界杯出场(对塞黑)。我想这不会是最后一次。我敢跟任何人打任何赌。”


甚至克劳奇也要排到第二位去了。


“梅西在替补席上坐了75分钟,看队友进了三个球,都是萨维奥拉创造出来的机会。他还看到了什么?没了。75分钟的时间,他们说梅西没有看到其他任何东西。他没有看里克尔梅是如何踢球的,没有看阿亚拉是如何赢下头球的,更没有看到马拉多纳和家人在电视上是怎么跳舞的。当一切发生时,他看着耶夫里奇把守的球门。他们说梅西只是在观察比赛的时候,碰巧看到了三个进球。”


“他就是这样,只看到对手的球门,此外什么也看不到。他可能坐在板凳上,也可能是背对球门拿球;可能是单刀赴会,也可能是身陷重围;可能是半转身,也可能是一对一。但不管,梅西眼里只有球门。在离终场还有15分钟的时候,他告诉全世界:“我来了,先生们。”队友们把球给他,就好像是百米跑的起步一样,不需要发令枪,也不会抢跑,他自会出发。”


“当梅西上路,他会碰到各种障碍,但他不在乎。他唯一关注的是球门。他太棒了!正如(西班牙记者)拉蒙-贝萨所说:‘他带球比不带球时还快。’如果说小罗是最伟大的球员之一—这毫无疑问,那同样的话用来说梅西是因为他真实,真切存在的真实。没有什么是白来的。他不哗众取宠,不取悦观众,不关注媒体,一切就朝着球门前进。”


“他让我想起了真正的明星。好比演舞台剧,就是那个角儿一走上台,你的目光只会转过去看他,哪怕另外10位演员也很出色。就好像是看萨拉-巴拉斯(著名的西班牙弗拉门戈舞者),虽然她还有其他10名出色的舞伴,但人们只看她跳舞。又好比看高尔夫,有没有‘老虎’伍兹,那是两码事。”



2006世界杯,梅西突破墨西哥队的防守(图: Clive Mason/Getty Images)


“梅西在场,你希望里克尔梅能给他球。那种感觉就像是有好事要发生,很棒。这家伙让我有这种感觉。当我在巴塞罗那看到他时,他就这么做的;昨天我看到他和他的国家队队友一起时,他也是这么做的。我又想起我第一次看到他的时候,是跟(前巴萨主帅)雷克萨奇一起。我说:‘你不签下他,还等什么呢?’”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Un caramelo》,意思是“糖果”。


“昨天的梅西,就像是母亲在口袋里藏得很好的太妃糖,等孩子哭个不停时再拿出来。这总会有效,哪怕只有15分钟。”




等到决赛开打前,你能感觉到瓜迪奥拉的激情所剩无几了。


墨西哥没了,阿根廷没了,西班牙也没了。当阿根廷出局,他说足球怎么能把我们所有人都艹翻。看起来,他有些哀叹于场面更被动的球队取得成功,而那些按照他喜欢方式踢球的球队纷纷被淘汰。


瓜迪奥拉知道对法国和意大利的决赛抱有什么期待。他的前瞻标题叫《等候范-莫里森》,因为他不想那是齐达内的谢幕演出。他希望,有一天,齐祖能在广播里听一首范-莫里森《治愈游戏》,回到球场。


谈到齐达内,瓜迪奥拉是这么写的:“他的一切都很奈斯,甚至名字都好。他是法国最好的后卫。得亏有他在,法国才不会乱。他要球,拿球,把球传出去,然后再要球,拿球,再传出去。这时,法国队踢得就很有组织。”


“他从不拖泥带水。哪怕他进了球,也没多余庆祝。他传10脚球,有7脚是一脚出球——齐达内十次里能做到七次,换别人撑死三次。所以他是齐内丁-齐达内。”


“听他们说,他要挂靴。也许是因为世界杯之前他感觉到了无聊。我们大家也是同感。但乔丹退役又复出了,马拉多纳也退役又复出了,所以不排除有一天他也会回来。想想吧,可能他们在家里,跟家人一起,从收音机里听到一首歌,范-莫里森的,词是这么写的:‘我又来了/回到了拐角处/回到了属于我的地方/我一直在的地方。’”



2006年世界杯决赛,齐达内被皮尔洛和加图索追击。(图:Alex Livesey/Getty Images)


对于意大利队长卡纳瓦罗,瓜是这么写的:“身为一名中卫,可以做两件事:一、防守;二、要球,并从后防线把球送出去。防守方面,你必须起立,向大卡脱帽致敬。他这一点做得真是了不起!至于第二点,就算了吧。他既不会做,也不感兴趣。”


对皮尔洛,瓜说“与众不同”。他写道:“在我看来,这两样东西——卡纳瓦罗做的和不做的——他都做,因为他的中后卫队友们不做嘛!皮尔洛后撤要球,并发动进攻。当然,齐达内肯定会在那里。如果事情不顺,他就按部就班,跟托蒂寻求配合。但皮尔洛跟意大利所有的10号都不太一样。有他在场,托蒂也会踢得更好。”


马克莱莱也被瓜提及:“昨晚,前皇马中场是跟一张意大利人(托蒂)的照片睡的。他的室友被赶去了门厅,很生气。他们告诉我维埃拉可不喜欢睡门厅。托蒂实惨!”


至于加图索,瓜这么说:“我想,他昨晚是和齐达内的照片一起睡的。门厅里倒是没任何队友,毕竟谁都不敢跟他做室友。”




接下来的一年,瓜迪奥拉就没再写文了,因为几个月后他就接手了巴萨B队。


在那篇文章中,瓜谈到了自己对足球的热爱,并引用了贝尔萨的话(先向贝尔萨道歉,他的话翻成英语后还是有些失去原味)。


贝尔萨那句话说得很好:“我喜欢胜利,我知道最接近胜利的路叫‘能动主义(protagonism)’。我从没设想过有一场比赛不是在对手半场踢的!”


“在巴塞罗那,你知道你有一千种办法去获胜,怎么能赢都合理,都有效。但在巴塞罗那,你也要明白,你永远不能以人们感觉不到的方式去赢。某种程度上,不管是老板、教练、球员、新闻界的朋友还是每周去看球的观众,都不希望这样。”


然后,他开始拆解巴塞罗那。或多或少,这是过去13年他在巴塞罗那、拜仁慕尼黑和曼城打法的基础。


“我想——也许我不对哈——但这就是我看到的情况:球员们喜欢让自己围着球转。他们持球进攻或防守,他们明白不掌握球权是不行的。他们觉得,无论身在何处,球都会到自己身边,而不是让自己朝有球在的地方跑。”


“他们会觉得,前锋要取得成功、让大名登上报纸,需要中场能送出好的传球;而同理,中场队员要踢得好,需要后卫给出好的传球。我传给你,你再传给他。小罗知道和埃托奥一起才会更好,埃托奥也知道有小罗配合才会更强。他们各有所长,但配合总好过单打独斗。”


“他们坚持要能随时知道自由人在哪儿,也知道这个自由人是伊涅斯塔比是边后卫更好。他们知道哈维和伊涅斯塔极相容。为什么不呢?他们明白,当你从右边开始,最好从左边结束;往后传球并不意味着退缩,而是下一步更好行动的开始。”


“他们会相信机会总会来,控球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朝目标前进的方式。边锋从中路接到球,比从边后卫那里接球更好。如果打‘三小’(德科+哈维+伊涅斯塔),两位本土球员必须注意控制和推进比赛,而德科该做的是最后一传。”


“而且,他们也知道本方有世界最佳球员、世界最好的终结者。如果我们只谈如何踢球,而不是谈决定比赛,不谈炫技——我再重复一遍,明白如何踢球,那么我们还拥有世界最强的两个中场。所有这些都是最好一档的球员,或者几乎就是最好的,如果换到另一套体系,也可能会踢得挣扎。他们知道,或者至少说他们感觉到了这一点。”


“反正,我是这么想的。”



接工日期:2021-1-26接工地址:https://theathletic.com/2339629/2021/01/25/guardiola-columnist-messi-zidane-crouch-el-pais/?source=rss


虎扑足球翻译团是一个聊球、八卦、学外语的有趣团体,只要对语言有一颗热爱的心,虎扑翻译团就欢迎你的加入!https://bbs.hupu.com/fyt-soccer



发布于上海阅读 1664

全部回复

no-replies

评论区开荒,我辈义不容辞

来抢第一个沙发!